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广河县

科普小知识2022-10-05 09:50:52
...

广河县地处甘肃省中部,临夏回族自治州东南部,东与定西市临洮县隔河相邻,北靠东乡族自治县,西接和政县,南连康乐县。位于东经102°23′——103°51′、北纬35°25′一35°28′之间。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13公里,总面积538平方公里。整个版图宛如一只奔兔。广河县居于陇西黄土高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海拔1953米,最高的西南部大疙瘩,海拔2620米;最低的东部三甲集镇五户村,海拔1800米。境内除中部广通河谷冲积阶地地势平坦外,其余地区则丘陵密布,沟壑纵横。广河县有两条较大的河流——广通河、洮河。广通河古称“大夏水”,由西向东流贯广河县腹地。县名来源于广通河名。1919年设宁定县,1953年改置广通回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自治县,1956年改为广通县,1957年改广河县。

中文名称:广河县

英文名称:GuangheCounty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

下辖地区:5个镇、4个乡、1个民族乡

*驻地:城关镇广通大道

地理位置:甘肃省西南部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齐家坪遗址

人口:21.56万(2013年)

面积:538平方公里

方言:临夏方言—广和话

机场:兰州中川机场

火车站:兰州火车站

车牌代码:甘N

电话区号:0930

邮政区号:731300

1、行政区划

广河县辖5个镇、4个乡、1个民族乡:城关镇、三甲集镇、祁家集镇、庄禾集镇、买家巷镇、排子坪乡、南山乡、水泉乡、官坊乡、阿力麻土东乡族乡。

下辖地区 简介
城关镇 位于广河县中部,广通河两岸。县*所在地。2008年末,面积57.54平方千米,农业人口12404户38476人。辖1个居委会、13个行政村。境内南北为山,中间夹川地,平均海拔1953米。S2兰郎高速公路、309省道康(家崖)临(夏)公路穿境而过。古迹有西坪、寨子坪、温家坪等文化遗址。
三甲集镇 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0千米。南北山峦起伏,中间为川谷,广通河从中穿过,平均海拔1953米。2008年末,面积92.1平方千米,农业人口8731户42218人。辖15个行政村。S2兰郎高速公路、309省道康(家崖)临(夏)公路穿境而过。境内有中心寺、西大寺等*。
买家巷镇 位于广河县西部,广通河南岸。境南部为山地,北部为川水地,平均海拔1953米。2008年末,面积52.21平方千米,农业人口4500户21541人。辖11个行政村。镇*驻买家巷村,距县城12千米。S2兰郎高速公路、309省道康(家崖)临(夏)公路穿境而过。
祁家集镇 位于广河县中北部,广通河两岸。境内南北为山地,中部为平坦川地,平均海拔1953米。2008年末,面积61.81平方千米,农业人口6501户32943人。辖16个行政村。镇*驻祁家集村,距县城10千米。S2兰郎高速公路、309省道康(家崖)临(夏)公路穿境而过。古迹有地巴坪遗址。
庄禾集镇 位于广河县中北部,广通河两岸。境内南北为山地,中部为平坦川地,平均海拔1953米。2008年末,面积61.81平方千米,农业人口6501户32943人。辖16个行政村。镇*驻祁家集村,距县城10千米。S2兰郎高速公路、309省道康(家崖)临(夏)公路穿境而过。古迹有地巴坪遗址。
水泉乡 位于广河县南部。境内南北为山,中间为八羊河谷地,平均海拔1953米。2008年末,面积59.15平方千米,农业人口3684户18278人。辖10个行政村。乡*驻水泉村,距县城25千米。
齐家镇 位于广河县东部,洮河西岸。2008年末,面积63.55平方千米,农业人口4418户20405人。辖12个行政村。镇*驻园子坪村,距县城24千米。境内齐家坪遗址和半山遗址为*文物保护区,瓦罐嘴、堡子山、西坪3处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区。
官坊乡 位于广河县西南部,平均海拔1953米。2008年末,面积32.64平方千米,农业人口1741户8378人。辖7个行政村。乡*驻官坊村,距县城15千米。
阿力麻土东乡族乡 位于广河县西部,广通河北岸,平均海拔1953米。2008年末,面积35平方千米,农业人口2776户13747人。辖6个行政村。乡*驻古城村,距县城7千米。S2兰郎高速公路、309省道康(家崖)临(夏)公路穿境而过。古迹有堡子山遗址。

2、历史沿革

秦时属陇西郡,西汉设大夏县,仍属陇西郡。

三国时,陇西宋建自称河首平汉王,在枹罕建立割据政权。

建安十九年(214年)复归魏版图。西晋初,县废。

晋惠帝永宁二年(302年),复置大夏县。东晋武帝五年(330年),前凉政权至张骏时,升大夏为郡,属河州。

北魏时,大夏县属河州金城郡。

献文帝皇兴三年(469年)改大夏县为大夏郡,不久又复为县。

北周属枹罕郡,大夏县址在今广河县城北。


广河县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郡制,大夏县归属河州。

唐沿隋制,“安史之乱”后,为吐蕃所占。

宋、金时属河州宁河县。元为定羌县属河州路。

明为定羌城,属临洮府河州辖地。

清代为太子寺城,属兰州府河州。

1913年置宁定县隶兰山道,后属第五行政督察区管辖。

1949年9月5日宁定县人民*成立,属临夏专区。

1950年东乡族自治县成立时,将乐善、平善、牟家3乡划归东乡族自治县。

1953年,撤销宁定县,以原行政区域为广通回族自治区(县级)。

1955年,改为广通回族自治县。

1956年11月临夏回族自治州成立后改为广通县。

1957年,改为广河县。1958年9月并入和政县。

1961年底恢复广河县建置至今。

3、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广河县地处甘肃省中部,临夏回族自治州东南部,东与定西地区临洮县隔河相邻,北靠东乡族自治县,西接和政县,南连康乐县。位于东经102°23′——103°51′、北纬35°25′一35°28′之间。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13公里,总面积538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整个版图宛如一只奔兔。广河县居于陇西黄土高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海拔1953米,最高的西南部大疙瘩,海拔2620米;最低的东部三甲集镇五户村,海拔1800米。境内除中部广通河谷冲积阶地地势平坦外,其余地区则丘陵密布,沟壑纵横。广河县有两条较大的河流——广通河、洮河。广通河古称“大夏水”,由西向东流贯广河县腹地。

气候条件

广河县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区,春夏温和,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6.4C,最高气温32.6℃,最低气温一21,6℃。平均降水量493,5毫米,蒸发量1257毫米。全年无霜期142天左右,年平均日照2560小时,太阳总辐射量131.94千卡/平方厘米。

4、人口民族

人口

广河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全县辖3乡6镇,102个行政村,20.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8万,占总人口的95%,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85人。

民族

广河县少数民族高度聚居,回、东乡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7.9%。这是广河县人口构成的一大特色。境内文物古迹较多,有著名的齐家文化遗址和马家窑半山型文化遗址,以及蕴藏丰富的古生物化石群,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县内遍布530多处**和拱北,集中国古代建筑与阿拉伯建筑风格于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情。

5、经济发展

以下为2008年经济总结

综述

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攀升,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767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5656万元,较上年增长7.3%;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8118万元,较上年增长18.9%;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3898万元,较上年增长14.1%。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4.7:25.8:49.5调整为23.1:26.8:50.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是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低,总量少;二是农业基础薄弱,产业单一,链条较短,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低,农民增收渠道狭窄;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仍然滞后,民生方面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四是教育、医疗卫生、计生、城建等方面基础薄弱,大中专毕业生等社会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五是财政收支矛盾和资金调度困难,缺乏能够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骨干项目、生产型项目和财源型项目;六是商贸流通的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特色产业培育滞后,特色产品缺乏品牌效应,竞争力不强。

农业


广河农民丰收

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新技术,做大做强后续产业,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了快速发展的好势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35947.2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12%,实现农业增加值23806.0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同期增长19.53%。 

年末耕地192855亩,全年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217470亩,比去年同期增长3.23%。在总播种面积中粮食作物面积为169000亩,比去年同期减少1.05%。其中:夏粮面积19500亩,比去年同期下降12.56%;秋粮面积149500亩,比去年同期增长4.18%。经济作物面积22500亩,比去年同期增长40.6%。在经济作物中油料面积16000亩,比去年同期增长6.67%;药材6500亩,比去年同期增长65%。粮食总产达63409.92吨,同比增长6.04%,其中:夏粮总产量5951.56吨,比上年下降11.74%;秋粮产量57458.36吨,比去年同期增长8.3%。

畜牧业不断壮大。全县把发展畜牧养殖业作为旱作农业后续产业的一项重要内容,投入资金243万元,采取*引导、奖励扶持和“投牛还犊、投羊还羔”等扶贫养殖模式,走出了一条千家万户大搞养殖的路子。全县新发展养殖小区6个,规模养殖场35个,养殖专业村2个,规模养殖户320户;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4597.69万元,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 

农业基础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年完成造林3.4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补植补造2.5万亩,啤特果经济林2000亩,花椒经济林1000亩;贯通南部五乡镇的“绿色通道”125公里;完成封山育林围栏工程32.5公里,封育荒山1.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4.1%。  

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实施了小沟、马浪、河滩、上王家、武家坪、红庄、王家沟、张家等8个村的整村推进项目。新修水平梯田10000亩,人饮水窖达到11060眼。积极实施“一池三改”工程,2300户群众用上了新型能源。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9875千瓦,增长5.93%;农村用电量2474.87万千瓦时,增长18.99%,化肥施用量6338吨,增长1.3%,农用地膜684.2吨,下降8.25%。  

乡镇企业生产快速发展。2008年全县乡镇企业总数1314个,乡镇企业从业人员14357人;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147600万元,增长15.6%;实现乡镇企业增加值36710万元,增长16.3%。 

劳务输出成效显著。,2008年有劳务基地32个,输转劳务人员5.3万人(次),培训劳务人员2.27万人(次),创收2.4亿元,劳务经济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8443万元,实现增加值1547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1%、19.9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37065.4万元,实现增加值10047.9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80.3%和70.4%。 

建筑业和房地产协调发展。全县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932万元,房地产完成2170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

2008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扩大,特别是河北新区建设和康临高速广河段的强力推进,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349万元,同比增长212.7%,其中:城镇建设投资完成7515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8.5%,农村投资完成5196万元(主要是农村私人建房、能源建设和农机具的购置),同比增长25.8%。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交通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公路建设盛产显著。全年完成客运量10.52万人/次,客动周转量392.8万人/公里,增长7.4%;完成货运量114.3万吨,货运周转量41975万吨/公里,增长8.6%。年末共有营运车816辆,其中客车51辆,货运车816辆。全年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32项171公里,全县通油路、水泥路的村达到80个,占行政村总数的78.5%。  

邮电通讯业突飞猛进。全县邮政电讯业务收入达到70万元,较上年增长14%。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和提高,互联网宽带用户1147户,同比增长11.19%,宽带网络业务发展迅速。通讯能力进一步增强,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67万户,增长4.24%。各类手机用户达到5.1万户,增长15.9%,电话普及率30.96部/百人。各种报刊订阅量达到21300份,其中杂志1200份。

商贸流通

消费品市场总体呈现稳步增长趋势。2008年,第十五届“广洽会”的成功举办,有力的拉动了商贸流通。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675万元,较上年增长17.5%,其中:县的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33万元,增长25.1%,县以下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42万元,增长9.4%。在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17237万元,同比增长22%;住宿餐饮业完成4185万元,同比增长21.6%;其他行业零售额完成3253万元,同比下降5.2%。

6、社会事业

以下为2008年社会事业总结

教育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两基”达标验收为目标,投入资金1735万元,维修扩建中小学校26所,实施了各学校校园“五化”建设,狠抓控辍、劝返、学校管理和教学质量,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25所,在校学生46858人,其中:小学学生32832名,初中学生12326名,高中学生170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7%,适龄少年(初中)入学率95.6%,巩固率98.8%。全县共有教师2231人,其中:小学教师1549人,中学教师433人。2008年,全县小学六年级双科合格率达72.2%,高中招生五科合格率达24.2%,参加全国普通高考录取率达48.3%,均创历史最好成绩。

科技

科技建设稳步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开展了“科普之春”、“科普宣传日”等活动。开展宣传活动及各类技术培训班27场(次)。引进农业新品种41个,引进推广各类先进实用技术30项。全县引进、消化、吸收、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文化

文化事业得到重视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工作积极开展。全县有文化馆1所,博物馆1所,陈列各类文物2200多件;公共图书馆1所,各类藏书25000多册。全县有线广播放大站62个,电视覆盖率达到87%;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2158座,其中村村通59座;有线电视入户3860多户,转播节目34套。实施有线电视城域网光纤改造和“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覆盖率不断扩大。

卫生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总投资1821万元的县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已开工建设;总投资156万元的庄禾集、官坊、齐家、阿里麻土四所卫生院已完成主体工程;建成村级卫生所(室)61个,覆盖率达到60%,城乡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年末全县卫生机构13个,其中:县级医院1所,乡卫生院9所。共有医疗床位233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81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逐步提高,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反应能力得到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顺利实施,共有189737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17%,受益参加农民16854人,受益金额1351.51万元。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7、民族风俗

开斋节

*教历每年10月1日,即一个月斋戒期满后开斋庆贺的日子。世界各地*跨越时空距离、语言障碍,被信仰缔结为一家,以庄严欣喜地心情共迎最盛大的节日——“开斋节”,即前尔德节,又称“尔德节”或“肉孜节”。这是广河回、东乡族最隆重的节日。

斋月期间,主妇们夜半起身准备茶饭。男十二岁、女九岁以上*于黎明前吃饱喝足,日出至日落前,不准吃喝,严禁烟酒、房事和任何嬉狎行为。病人、婴儿、外游者、孕妇可适当例外。夜幕降临,人们举意开斋。斋月在*心中至高无上,斋戒后食色不亲,做礼拜,颂《*》,抑恶扬善,参悟真理。

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又称“古尔巴尼节”或“后尔德节”。过此节时好过人家要宰牲献祭,故又称“宰牲节”,系阿语“尔德·艾祖哈”的意译。节日这天,所有*成年男女都要沐浴净身,修整面容。清晨,随着*传出的宏亮的“索俩”声,男子们带着拜毡到*或出荒郊参加会礼。由于会礼人数众多,在郊外广阔的平地上举行,称之为“出荒郊”。成千上万的*群众在伊玛目率领下,从各个寺院、大街小巷走出,自觉排列成整齐的队伍,井然有序,蔚为壮观。每个人把自己带的拜毡依次按顺序铺好,无论冰天雪地或烈日当空,随着异口同声的念诵和整齐划一的礼拜。

圣纪

圣纪也称“圣祭”或“圣忌”。圣纪节是*的重要节日,是*先知*诞辰纪念日。届时,*多在*内诵经祈祷,吟诵“赞圣词”,讲述先知事迹并设宴纪念。念圣纪时,人们多以*或拱北为一单位,也有以同一门宦的多斯达尼为一组的。大家按照各自的经济条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物出物,宰牛羊、炸油食,做烩菜,请阿訇念经,赞主赞圣,让人们牢记穆圣的教诲,做一个合格的*。念毕后众人一同分享各种美食,感谢真主的恩赐。

8、旅游景点

齐家坪遗址


齐家坪遗址

齐家民族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民族,他曾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巨人,统领过这块广袤的地域,在期延续1000年左右。后来融入商文化而消亡了,使今天的人们看到其精美绝伦的陶器、玉器、铜器而赞叹不一,着实叫人神思向往这古老的民族,贪恋这块神奇的宝地。

上世纪二十年民族的面纱被人了周口店北京人、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等一系列原始文化。这个人就是博士。虽然他在《甘肃考古记》中把齐家文化的年代错排在仰韶文化的前面,引起后来不少纷争,其影响更为广泛深刻。安特生(1874·7·3——1960·10·29)瑞典人,1901年取得地质学专业博士学位。1914年时任瑞典乌普萨、兼瑞典地的安特生被请来华担任农,为北洋*寻找铁矿和煤矿,但连年军阀混战,使其三年寻矿举步维艰,后受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的考古l]《丝绸rl]的影响,他两眼紧紧盯上了浩如烟海的华夏文化。他要在中国史前考古领域掀起一场革命,改写中国的史前史。1921年,安特生在北京周口店发现了北京人遗址而震撼当时的科学界。又在河南渑池县城北9公里处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他还认为,中国早期文化应在黄河上游。1923年的春天,安特生从兰州出发,一直在陕甘青三省地区进行野外考古。以兰州为中兴,半径400公里的范围内搜寻。一天安特生在兰州的一货摊上见到一件装烟渣的彩陶罐(图一),问及摊主,说是从临洮得来。于是他前往临洮,沿洮河一路南下,在县城10公里的洮河西岸发现了一种新文化,被他命名为马家窑文化。1942年4月23日安特生沿洮河抵达西岸,在广河发现了半山类型文化发现了齐家文化,并以不可辩驳的实物击国无石器时代的理论,开辟了前景。后来他写出了[华远古之文rl《中国史前史研究》《远东地质学与考古学研究》《河南的史前史遗址》等,还写了黄河上游文化的《甘肃考古记》。安特生是较早从事中国新石器时代研究的学者之一。当时由于受到方-和考古资料的局限,曾对中国史前文化的分期问题作过不正确的判断,又曾主张中国文化西来说。后来他对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观点有所纠正,曾强调中国从仰韶文化经过商代直到今天,在人种和文化上是连续发展的。总之,安特生在中国新石器时-古上是有很大贡献的。在甘肃宁定发现的齐家坪遗址,在中国史前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一页。

齐家坪遗址位于洮河西岸台地上。2006年11月9日,去采访广河南山学校时,我们绕道三甲集,顺洮河西岸南行西上坡,近排子坪镇*,问路于一位开铺子的老人,他很热亲的说:“向南,不远就是齐家坪,我给你们带路。”进村,迎面是一块广河县人民*立的石碑,碑上部写:“全国重点保护单位齐家坪遗址。”下部为遗址简介:“齐家坪遗址在广河县排子坪乡齐家坪村,位于洮河西岸二级台地上。1924年由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首次发现于此而得名,是甘肃省仰韶文化之后的重点发现。主要蕴藏为灰层、居室地、陶器、石器、玉器、骨器等。部分陶器曾加过国内外展览,内涵极为丰富,是新石器晚期的文化遗…”村里来了人,几位群众围了过来,问及遗址地点,言在村东南,于是我们来到村南,群众向下指着,那是一块由西向东、由高向低缓延的台地。遗址“东至台地边缘,西至山岭,南至庙沟,北至二郎庙沟。宽约400米。”当年,安特生发掘地经上世纪平整土地等因,具体地点现难以确定,只是一个大概。我们又往南绕过一条沟坪遗照片而返。由于时间的关系,未来得及搜集口碑资料,留下了一点遗憾,也留下一份牵挂。

翻阅有关资料,1943年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到过甘肃宁定县作过发掘调查。他说:“我们居然找到了齐家文化期的墓葬。新发现的结果,不仅对于齐家时代的埋葬风俗及人种特征方面,供给新材料;并且意外的又供给地层上的证据,使我们能确定这文化与甘肃仰韶文化二者年代先后的关系”“可以证明甘肃仰韶文化是应该较齐家文化为早。”齐家坪遗址是晚于仰韶文化遗存的另一种不同于仰韶文化系统的文化遗存。并指出:安特生对于中国新石器时代分期问题的基本论点,建筑在“单色陶器”早于“彩色陶器”之上,从我国考古学的新资料中证明这样的理论是错误的。1975年,甘肃文物队对齐家坪遗址又一次进行了大面积考察发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齐家文化的经济生活以原始农业为主,畜牧次之,兼及狩猎,人们已过着比较稳定的生活。主要是种粟,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其次是骨器。齐家文化的畜牧业相当发达。家畜以豕为主,还有羊、狗、牛、马等,六畜基本齐全。从出土的野生动物骨骼可知,鼬、鹿、狍等是当时狩猎的主要对象。制陶业比较发达。陶器多系手制,一般采用泥条盘筑法。陶器多为素陶,胎质精细,器形多样,还发现有陶鼓、陶铃、陶埙等乐器及各种动物雕塑像。在居址与墓葬中,普遍发现有陶、石纺轮与骨针等纺织工具,有器物上有似麻布纹的痕迹。冶铜业的出现是生产上的一项突出成就。青红铜器有刀、锥、凿、泡、铜饰等。齐家坪遗址出土的铜斧,长15厘米,宽3.5厘米。一端有长方形的孔,并附有一对小钮,是齐家文化铜器中最大的一件标本。齐家坪遗址还出土了一面铜镜,直径6.03厘米,厚0.2厘,*附有一桥状钮,镜面有光泽。齐家玉器,在中国玉器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甘肃省博物馆展厅玉器展柜中有齐家坪出土的玉琮,琮致密温润,古朴素雅,入目心悦。齐家人崇尚素洁,以素为美。这如同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画,陶潜的诗,宋代的白瓷。“错采缕金”是一种美,“初发芙蓉”更是一种美,每一时代都有自己的崇尚之风。安特生对甘肃新石器晚期的玉器很惊奇,他说:“最足引人注意者,莫如仰韶期之墓地中,发见曾琢磨之玉片及玉瑗数件,其形质吾人常认为来自*和阗者也。解说者谓甘肃石铜器时代过渡期之民族,与*似有贸易上之联络,但就吾人所知,仰韶期之民族,缺乏金属,则彼等竟能作脆薄如瑗、坚靱如玉之器物,宁不足怪也。”还有齐家坪人以白灰用来隔潮,这在建筑史上是一大进步。齐家文化遗址发现的房屋中遗迹中有很多居住面上的白灰面延伸到竖穴上,残高达0.3米--0.4米,居住面长达4到6米,宽达3到5米,半地穴房屋和平地起建的房屋的四壁和居住面,同时用白灰面和草泥土构成。也发现居住面上有两层或多层白灰面的现象,间距一般为5厘左右,下层白灰面较厚,上层较薄。这种现象可能是原有居住面损坏后,在上面又用草泥土填平,再敷一层白灰面的痕迹。“综合上述数种特点。可知过渡期之民族,其生存之道,大都仰给农业。村落遗址之广阔,文化层之深厚,凡此皆示其居住之悠久。设非务农为本,则殊难以自存。且陶器上之绳纹及格纹,则示当日有纺织植物之培养。村落遗址豕骨之多,则示当日蓄豕之繁。此等施设,若非农业之社会,当不克维持者也。”另外,在齐家坪遗址分别发现了8人和13人同坑墓,内仰身者似为墓主;其余人骨架有的有头无身,有的头骨和躯体分别埋葬,也有的三、四个头骨放在一起,对这类现象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墓主人的殉葬者,一种认为是当时日趋频繁的部落战争的受害者。同时也说明氏族社会正在崩溃,开始向奴隶社会过度。

9、地方特产

特产 简介 图片
临夏回族砖雕 临夏回族砖雕是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在西北地区颇负盛名。当地的寺院庙观、馆舍建筑及民宅的山墙影壁、大门通道、屋脊栏杆等处,常常可以看到许多精美的砖雕艺术品,令人叹为观止。临夏回族砖雕有着悠久的历史,北宋年间就已产生,到了明代,工艺发展成熟,能工巧匠辈出,作品多姿多彩,雕镂精湛细致,构图严谨典雅,有着极强的想象力和表现力。1980年,在临夏县南龙发掘出一座金代砖墓,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从墓内出土了大量的砖雕作品。其中的《龙腾图》、《仕女图》、《飞天》等,虽然雕刻技术不如现代精细,但所刻的人物、动物、花卉图案等,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临夏砖雕(亦称河州砖雕)是和建筑物紧密结合的一种实用艺术,它源于北宋,成熟于明、清,到近代它又吸收了绘画、木雕的艺术特色,使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更加完美。在临夏市的一些建筑物上,丰富多彩的砖雕几乎到处可见了,而红园和坐落在市区八坊东南面的东公馆是临夏砖雕艺术保存最集中的地方,其中有不少是出自名家高手的佳作,显示了临夏砖雕艺术的独特风采和精湛技艺,因此具有很好的收藏价值。


临夏回族砖雕

广河甜醅 广河甜醅是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的特色小吃。广河甜醅醅甘汁爽、色黄质嫩、清香味美,颇受大众喜爱。

广河特色小吃文明全国,其中有广河锅盔、羊肉、宴席丰盛摆餐、油食,尤其著名的是广河甜醅和酿皮,它们是广河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每逢斋月,广河甜醅和酿皮供不应求!

在第四届中国·甘肃美食节上,广河县伊鑫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燕麦清真甜醅荣获“甘肃名小吃”荣誉称号。广河县伊鑫食品有限公司和广河县燕麦郎甜醅店还参加了“风味名优小吃展销会”,以其醅甘汁爽、色黄质嫩、清香味美,颇受大众喜爱,销售量和收入均好于当地市场。


广河甜醅

羊肉筏子 制作羊肉筏子是极讲究的。得用新鲜全羊,先取大肠,经过多道手工整治,清洗洁净待用;再将心、肝、腰子及精选肉剁细成肉馅,拌上细切葱白、生姜末、精盐、胡椒粉,调和好,仔细灌人肠内。将蒸熟的肉肠切段,成1寸许,待铁锅油热时,加葱花、鲜姜丝,入锅炒热至微黄,盛碗。浇上蒜泥、辣椒油、老醋,香气浓郁袭人。


羊肉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