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成都市龙泉驿区

科普小知识2022-10-05 09:50:46
...

龙泉驿位于成都市的东郊,系四川的水果苗木的基地。该区地质结构稳定、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丰富,素以"四李花不断,八节瓜果香"着称于世。如今的龙泉驿是闻名全省的"花果山"、"米粮仓"和"副食园",是"国家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型三高农业示范片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试验区","中国水密挑之乡"。

中文名称:龙泉驿区

英文名称:LongquanYiDistrict

所属地区:四川省成都市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下辖地区:4个街道、7个镇、1个乡

*驻地:龙泉街道东街79号

地理位置:成都市东部

气候条件: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洛带古镇、桃花故里、龙泉湖

人口:91.3万(2013年)

面积:558平方公里

方言:西南官话—成渝片

机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火车站:成都站、成都东站

车牌代码:川A

电话区号:028

邮政区号:610100

1、行政区划

7个镇、4个街道办、1个乡。区人民*驻龙泉街道办事处

街道办:龙泉街道办事处、十陵街道办事处、大面街道办事处、同安街道办事处、

镇:洛带镇、西河镇、柏合镇、黄土镇、茶店镇、洪安镇、山泉镇。

乡:万兴乡。

下辖地区 简介
龙泉街道 龙泉街道幅员面积51.1平方公里(城区面积20平方公里),总人口15万人。龙泉街道地处*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腹心地带、龙泉驿区区委区0所在地,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龙泉街道辖滨河社区、驿河社区、长柏路社区、商业街社区、平江路社区、万源路社区、接龙社区、驿都路社区等14社区,百工堰村、红豆村、红沙坡村、书房村、界碑村等7村。
十陵街道 十陵街道位于成都东三环路两侧,是成都东部新区的核心区域,宜居、宜业、宜人。幅员面积27.38平方公里,辖7个社区,5个行政村,总人口11万人,城市化率90%。
大面街道 大面街道位于成都三环路东侧,属成都城市东部新区、成都经开区新区、龙泉驿新城区、城乡统筹试验区。幅员面积56.9平方公里,总人口18.8万人,辖8个社区,6个村,有大学4所,三甲医院1家,综合市场6个。区域内道路四通八达,已形成以驿都大道、成龙路、成渝高速路和三环路、绕城高速路等成都城市干道为主的快速交通网络。
同安街道 同安街道幅员面积54.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768亩,辖6个村,3个社区居委会,128个村(居)民小组(其中居民小组32个),总户数8145户,总人口7.9589万人(其中常住人口3.5827万人,服务人口4.3762万人,农业人口1.7009万人)。
洛带镇 洛带古镇景区地处“中国水蜜桃之乡”“中国国际桃花节”主办地的成都市龙泉驿区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17℃,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水质、空气均达国家标准,全年均适宜旅游。地处成都市“二圈层”经济圈,是四川省打造“两湖一山”旅游区的重点景区。
西河镇 西河是历史上成都东山五大古镇之一,素来就是方圆数十里的物资集散、商贸、交通、文化、信息中心,幅员面积43.92平方公里,辖2个社区,16个村,177个生产组,总人口47700人,其中农业人口32700人,客家移民占总人口的90%以上,民风纯朴。
柏合镇 柏合镇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东南,东傍龙泉山麓,西连成都平原,距成都市中心约20分钟车程;辖3个社区23个村,幅员面积72.57平方公里,人口53000人。境内拥有柏合客家古镇和优质伏季水果水蜜桃、枇杷、梨、葡萄为主的花果园林7万亩,素有“四季花不断、八节佳果香”之美称,是西部地区首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又是*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南翼新区和成都“浦东”南翼新城。
黄土镇 黄土镇位于成都市东郊、龙泉驿区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优势突出。西距成都市区12公里,东邻本区洪安镇,南连区0所在地—*经济技术开发区11公里,北与新都区石板滩镇、青白江区合兴镇接壤,成南高速公路东西向穿越全境,成都市东一环路南北贯穿。
茶店镇 茶店镇是1994年由原天鹅乡与茶店乡两乡合并而成立的,幅员面积6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198亩。辖113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8054人,总户数5802户。其中农业人口17067人,农户5132户;党员513人。
洪安镇 龙泉驿区洪安镇位于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大门,与青白江区、金堂县连界,幅员面积20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6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249人,其中农业3795户,非农业963户,耕地面积11596亩。
山泉镇 山泉镇地处誉满全川的龙泉山脉中西部,与周边地区连通,新老成渝路穿镇而过,交通极为便利,全镇幅员面积37km2,全镇平均海拔900米,资源丰富,适宜多种植物生长,是著名的水果之乡,白里透红的水蜜桃,金灿灿的枇杷更是享誉中外,令人垂涎三尺,赞不绝口,1987年,山泉镇被农业部定为全国三大水蜜桃基地之一。
万兴乡 万兴乡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降雨量800~1100毫米,无霜期长达280天。土壤大多是棕紫泥土,少数红沙土。盛产优质大青石,富含优质页岩,开发潜力极大。

2、历史沿革


龙泉驿区

古为蜀国辖地,唐久视元年(700年)置东阳县,后改灵池县。宋改灵泉县,属成都府。元设驿站而得名。明洪武六年(1373年)撤县,改隶简州,正德八年(1513年)置巡检司,并设龙泉驿。民国初年改置简阳县行政分署。196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成都市龙泉驿区。

1996年,龙泉驿区面积558.7平方千米,人口45.1万人。辖11镇8乡。区*驻龙泉镇。

1999年,龙泉驿区辖13个镇、6个乡:龙泉镇、大面镇、洛带镇、柏合镇、西河镇、洪河镇、同安镇、十陵镇、茶店镇、文安镇、义和镇、黄土镇、西平镇;龙泉乡、平安乡、万兴乡、清水乡、山泉乡、长安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龙泉驿区(辖16个镇、3个乡)总人口478389人,其中:龙泉镇100582人,大面镇31146人,洛带镇23281人,柏合镇19504人,西河镇30256人,洪河镇26466人,十陵镇53124人,义和镇14721人,文安镇14793人,同安镇25194人,茶店镇16773人,黄土镇15281人,西平镇15017人,兴龙镇28199人,平安镇30815人,山泉镇13030人,万兴乡6932人,清水乡6057人,长安乡7218人。

2003年1月13日,四川省人民*(川府民政8号)批复同意龙泉驿区文安镇更名为洪安镇。

2003年12月8日,四川省人民*(川府民政31号)批复同意龙泉驿区撤销西平、义和2个镇的建制。扩大部分镇的行政区域:将原西平镇的天和街社区居委会、天平村、黄连村、阙家村、大龙村、清水村全部及鹿角村2、3、4、5、6、7、11组,大林村1、2组及黄土镇的光大村9、10、11组,平安镇的清平村12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西河镇管辖。将原西平镇的鹿角村1、8、9、10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黄土镇管辖。将原西平镇的大林村9、10、11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洛带镇管辖。将原西平镇的大林村3、4、5、6、7、8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同安镇管辖。将原义和镇的西江村、洪福村、回龙村、长梁村、新拱桥村、洪安村、金三角社区居委会、宝滩社区居委会划归黄土镇管辖。将原义和镇的三合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洪安镇管辖。

2004年9月8日,四川省人民*(川府民政36号)同意龙泉驿区撤销平安、龙泉、洪河、大面、十陵、同安、兴龙、金龙8个镇和清水乡。原平安、龙泉、洪河、大面、十陵、同安6个镇所属行政区域,实行街道办事处管理*,设置4个街道办事处。将原兴龙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柏合镇;柏合镇*驻柏华路。将原金龙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洛带镇;洛带镇*驻五星街。将原清水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万兴乡;万兴乡*驻万兴场。

2004年,龙泉驿区总面积559平方千米,人口密度927人/平方千米。辖4个街道(龙泉、大面、十陵、同安)、7个镇(洛带、西河、柏合、黄土、茶店、洪安、山泉)、1个乡(万兴),44个社区、169个行政村。

2005年5月10日,四川省人民*(川府民政18号)同意将青白江区龙王镇的新谊、双柏、黄果、园林、石桩、长林6个村和龙泉驿区黄土镇的回龙村、金三角社区所属的行政区域划归新都区石板滩镇管辖。石板滩镇*驻石板滩场镇东风西街66号。

3、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龙泉驿区位于东经104°08′28″-104°27′12″、北纬30°28′57″-30°46′46″,是四川省省会成都市所辖的九区之一,位于成都中心城区东部偏南、龙泉山脉中段,其西端紧接成都市成华区、锦江区,北端与成都市新都区、青白江区为邻,东端连接成都市金堂县和资阳市的简阳市,南端与成都市双流县、资阳市的简阳市接壤。

地形地貌

龙泉驿区境内低山、浅丘、平坝兼有,以平坝为主,构成龙泉驿地貌的三大主要类型。

龙泉山中段纵卧区境东南部,为成都平原与川中丘陵之界山。山上,峰峦叠嶂,果树满坡;山下,平川旷野,稻禾飘香。最高点,境东长松山周家梁子海拔1051.3米;最低点,境东北茶店镇三元村白杨沟海拔456.8米;区人民*驻地海拔520米。

龙泉驿区地处成都平原东部,境内最高点是境东长松山周家梁子,海拔1051.3米。

气候条件

龙泉驿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春早秋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特点。历年平均气温16.5℃,最冷1月平均气温5.8℃,极端最低气温-4.6℃(1980年1月31日);最热7月平均气温25.6℃,极端最高气温37.5℃,(2006年8月14日)。年总降水量平均值895.6毫米,年平均气压为956.4hpa(百帕),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历年平均日照时数1032.9小时,年平均风速1米/秒,风向多为偏北风为46%,年平均无霜期297天。

4、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09年,龙泉驿区土地总面积5.5698万公顷,其中耕地7367.8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23%;园地2.529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5.42%;林地7628.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70%;其他农用地3295.8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92%;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074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9.29%;交通运输用地539.8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97%;水利设施用地553.3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99%;未利用地274.9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49%。

矿产资源

龙泉驿区境内中部、东部露出的为内陆河、湖相沉积的紫红色页岩、粉砂岩夹灰白色细粒长石砂岩,地层面积120平方公里以上,厚度约666米至1027米,储量丰富,是页岩砖生产的原材料及后备资源;东部出露的砂岩,厚度约952米,保有储量285.3万立方米,是建筑用条石的来源;大面街道至黄土镇一线分布的零星出露的棕红色、砖红色泥质胶结的中、细粒砂岩、夹薄层泥岩,风化后较为疏松,是铸铁用型砂的好原料;饮用天然矿泉水,主要分布在区境内西部,可采资源储量很大;天然气主产区在洛带镇、黄土镇、西河镇、洪安镇和同安街道,探明的天然气储量307亿立方米,年开采量4亿至6亿立方米,供气已并入中石化和中石油管网;区境内中,西部还有大面积覆盖的粘土矿。

水资源

龙泉驿区龙泉驿区水资源总量为3.8524亿立方米。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地表水资源3.24亿立方米(不含过境水量),地下水资源0.6124亿立方米。地表径流主要由大气降水产生。龙泉驿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77.2毫米,相应降雨总量为5.43亿立方米,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汇集于江河后,分别流向双流、新都、青白江、金堂和简阳等地区。平均径流深330毫米,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总量为1.84亿立方米。龙泉驿区地表径流年内分配及年际变化受降水影响较大,其年内分配不均,70%左右集中在汛期,年际变化较大。

地下水在成都市浅层地下水分区中可分为两区,一是台地区覆盖型红层(J-K)砂泥岩裂隙水区(Ⅱ1),分布面积337平方公里,地下水天然资源蕴藏量5655万立方米,可采资源量为1894万立方米,二是龙泉山低山丘陵区红层(J-K)裂隙水区(Ⅲ1),地下水富水性贫乏,分布面积218平方公里,地下水天然蕴藏量469万立方米,可开采资源量242万立方米。龙泉驿区地下水天然总量6124万立方米,可采资源总量2136万立方米。此外,从1957年开始,东风渠引都江堰水入龙泉驿区,成为了龙泉驿区工农业用水的重要水源。东风渠每年向龙泉驿区提供的配水总量约为1.4亿立方米。

森林资源

龙泉驿区植物种类较多,森林植被与农田植被相间分布,山坝差异明显。龙泉驿区地带性森林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由于长期人为活动的结果,自然原始森林植被己被破坏,代之而起的是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栽培的乔木林、果树林和竹林。山区以各种乔木林、果树林相间分布,平坝则为果树林与四旁树、竹并存。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为天然次生柏木、马尾松、青冈林和人工栽培的桤柏混交林、林农间作的经济林。主要森林植物有57科,145种。其中,用材树主要有柏木、马尾松、桤木、青冈、按树、千丈、香樟、楠木、女贞、刺槐、合欢、榆树、风杨和人工栽植的湿地松、火炬松、露丝柏(墨西哥柏)、意大利杨树等;经济树主要有油桐、核桃、棕榈、桑树、黄柏、桃、枇杷、葡萄、梨、柑桔、苹果、樱桃、李、杏等;竹类主要有慈竹、斑竹、硬头黄竹、金竹等。境内属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有银杏、杜仲,三级保护树种有楠木、红豆树等。

5、交通条件

龙泉驿区位交通优势突出。距成都市中心12.6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30公里,是连接成都和重庆两个西部特大城市的桥头堡。成都东大街东延线等五条大道与成都市中心紧密相连,规划中的成都地铁2号线直达中心城区并已动工,成渝高速、成南高速、成渝铁路、成昆铁路穿境而过,通过成渝高速公路可至广西出海,通过沪蓉高速公路可直通上海。

6、城市荣域

龙泉驿位于成都市的东郊,系四川的水果苗木的基地。该区地质结构稳定、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丰富,素以"四李花不断,八节瓜果香"着称于世。如今的龙泉驿是闻名全省的"花果山"、"米粮仓"和"副食园",是"国家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型三高农业示范片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试验区","中国水密挑之乡"。

7、经济发展

以下为2013年经济总结

综述

总量经济发展较快。经市局初步核算,201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7.06亿元,同比增长19.0%(按可比价计算),总量和增速在成都市排第1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6112元,增长17.2%。地方公共财政收入49.17亿元,同比增长22.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00.87亿元,同比增长20.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08亿元,同比增长11.3%。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四年位居全省十强区县第二。

行业结构调整加快。2013年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27.22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674.05亿元,增长22.7%;第三产业增加值135.8亿元,增长10.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1%、92.6%和7.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4:76.5:19.1调整为3.3:83.5:16.2,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突出。

民营经济比重加大。2013年,全区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66.56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占GDP的43.8%,比上年所占比重提高0.2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1.1%。其中,工业民营增加值267.98亿元,同比增长21.0%。

农林渔牧业

农村经济运行良好。全年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7.22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农业所占比重最大,占全部农林牧业增加值的69.4%。农作物播种面积21883公顷,同比下降6.8个百分点。农业机械总动力18万千瓦,比去年同期增长7.1%。全区粮食总产量3.3万吨,蔬菜总产量28.8万吨,园林水果总产量22.6万吨;肉类总产量1.5万吨。

工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644.5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91.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641.02亿元,居全省第一,同比增长22.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90.0%。

汽车产业贡献突出。2013年末,全区汽车(含工程机械)及配套企业共97家,全年产量73.2万辆;实现销售收入1092.7亿元,同比增长60.1%;实现增加值390.3亿元,同比增长52.3%,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60.9%,比上年所占比重提高4.7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利润132.6亿元,增长71.2%;利税总额256.8亿元,增长60.7%。在建项目90个,已完成投资158.1亿元。

工业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全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2个,全年总产值1481.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65.5亿元,同比增长58.3%,利税总额达467.2亿元,同比增长33.8%,在成都市排第1位。

建筑房地产业

建筑业。全区建筑业实现总产值149.98亿元,同比增长12.7%;建筑业企业单位数60个,比上年增加1个;建筑企业从业人员总数44399人,比上年下降12.1%。

房地产业。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131.26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住宅投资87.58亿元,比上年增长34.5%。虽然房地产业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但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新开工面积等指标均处于较大幅度的增长。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11万平米,同比增长26.3%,其中期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4.5%;商品房销售额137亿元,同比增长45.7%;商品房待售面积6.8万平米,同比增长3.0%;房屋新开工施工面积45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4.7%。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0.87亿元,比上年增长20.1%,总额在成都市排第2位。其中,城镇投资362.46亿元,同比增长46.7%。工业完成投资181亿元,同比下降16.1%;基建投资249.26亿元,同比增长41.6%。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52个,比上年增加90个。

国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08亿元,比上年增长11.3%。按经营地分,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额88.43亿元,比上年增长11.0%;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3.65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全年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9.26亿元,比上年增长38.5%。

对外经济。全年引进到位省外内资188.83亿元,增长3.2%;引进到位外资75009万美元,增长33.2%,其中工业到位外资64476亿元,同比增长29.3%;出口创汇6.01亿美元,增长22.3%。引进经济技术项目43个,协议投资总额503.84亿元。其中,开发区引进经济技术项目32个,协议投资总额180.44亿元。

8、社会事业

以下为2013年社会事业总结

科技

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全区高新技术企业62家,实现总产值169亿元。年末专业技术人员有7.6万人,比上年增长5.6%。其中,农业技术人员3.7万人;农业科技与服务单位76家。

教育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年末全区普通中、小学学校57所,与去年增加2所;专任教师4909人;在校学生达7366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仍为100%,其中,女童入学率也继续保持100%。

文体

文体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区拥有剧场、影院1个,博物馆及展览馆3个,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624千册。国际互联网用户达135122户,增长42.6%。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有线电视用户3.5万户,同比增长19.7%;数字机顶盒用户3.8万户,同比增长1.3%;电视新闻稿件2496篇。体育场馆1个,体育活动场所56个,参加体育比赛人数1.5万人;参与全民健身活动人数52万人。

卫生

卫生资源不断完善。年末区内医院、卫生院共35所,拥有床位数3875张,同比增长3.7%;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共3869人,同比增长4.9%,其中,执业(助理)医生1457人,同比增长12.9%。卫生防疫人员227人,增长6.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7.2‰,较去年上升15.8个千分点;婴儿死亡率为4.6‰,较去年上升0.4个千分点;产妇住院分娩比例达到100%。

公共事业

公共事业。全年自来水供应总量达6903万立方米,同比增长6.2%。其中,居民生活用水3736万立方米,增长16.9%;天然气供应总量22782.8万立方米,增长3.04%。其中,居民供气8247.3万立方米,增长10.1%;工业供气10963.9万立方米,增长1.5%。全区供电总量26.92亿度,增长22.3%。分行业来看,工业用电18.77亿度,增长23.7%;农村用电3.53亿度,增长12.8%。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年末全区森林面积达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1%。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均达100%。污水处理场数10个,垃圾处理站1个。污水厂集中处理率达到100%。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全区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2个,床位2483床,比上年增长6.2%。全年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12.7万人,增长4.0%;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20.0万人,增长20.5%;参加失业保险人数8.77万人,增长5.2%。

社会治安

社会治安。全年发生交通事故190件,比上年下降41.5%;刑事案件立案件数(一审)662件,民事案件发案数4561件。犯罪人数860人。

9、旅游景点

百工堰


百工堰

水上公园,人工湖。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乡美满村。原是一个小型农灌堰塘,每年岁修得向用水户分派100个工才能完成,故名百工堰。*成立后,将堤坝加宽加高,水面增至39万平方米,常年蓄水量236万立方米,最大容量330万立方米。湖周群山环抱,前山低缓,后山高峻。水深3米—15米,最宜于划船、垂钓。湖中有一孤岛——螺蛳岛,面积达3.73万平方长,有亭台3个、钓鱼台2处、“螺蛳仙子”大型雕塑1座;岛上翠竹丛丛,并种植有桃花、桂花、玉兰等花木。螺蛳岛和游船码头间有一个狭长的半岛,岛上种有400余株名贵的洞庭枇杷,由于三面环水,被人们称为枇杷岛

柏合古镇


柏合古镇

磨盘状的老街,百多年的吊脚楼,如伞的黄桷树,堪称一绝的家制豆腐皮,这就是川西四大古镇—柏合镇。

和四川的许多古镇一样,现在的柏合由新街和老街两部分拼成。与老街相比,新街总是透出几许繁华和几许浮躁;而老街就像一个沉着的老人,走过世纪的沧桑,经历过几度变迁,如今只是那么静静地坐着,向来人讲述着他那几起几落的历史。

老街上的主街部分是房屋围成的一个磨盘状,另外还有两条街道从“磨盘”向外延伸,但是很短,几步便走到了尽头,街上的建筑几乎全为木质结构,褐色的木质门窗上带着一层薄灰。这里的人做着各自的事,没有高声的喧晔,和老街一样的安静。屋前,一个小桌,两个学生,一边埋头写着作业,一边说笑着,让老街依然年轻。

街边一家小食店还开着,自然得来一份豆腐皮,分为红味和白味两种。红味自然是辣,烹饪过程中要上三次料,用油很多。做好之后,豆腐皮呈胡状,被作料和油裹着,看不见热气。白味的就不辣了,讲究的是细腻润滑。

老街上的房子大多有百多年的历史,全为木质结构,分为上下两层,形成柏合特有的吊脚楼。以前二楼都是住人的,但现在木材多已经朽掉了,承不了重,别说是住人,就是放杂物都不行。房屋为前店后宅式,从前店穿过,进入后宅才发现房子很深,客厅、卧室、厨房、天井一个都不少。

街上的八棵黄桷树倒还健在,过去枝繁叶茂,像伞,带来阵阵凉爽。可后来修了水泥路面,雨水无法渗透到土里,树就渐渐地萎缩、死亡。现在柏合只能看到六棵黄桷树,枯死掉两棵,还有一些在逐渐萎缩。

僖王陵


僖王陵

明代墓葬,明朝第三代蜀王(蜀僖王)朱友薰陵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镇。明宣德十年(1435年)建成。1978年发掘清理。陵区地面建筑早年被毁,墓室全长28.69米,由两个砖筑纵列式筒形拱券组成,拱券厚度1.2米入墓依次为墓道、八字墙、墓门甬殿、甬道、前殿、前庭、中殿、后殿、棺室、厢房或耳室,规模宏大。全部殿宇厢房皆施以绿色琉璃筒瓦大屋顶,斗拱出檐,石仿木门、窗上浮雕各式精美扎外图案。气势宏伟、、华丽精美,堪称一绝,是迄今已发现的明代帝王陵中最精美的地宫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帝王陵中最为精美的地下宫殿”。墓0土圹志记载朱友增宣德九年(1434年)因患风疾而死,赐谥僖。

石经寺

石经寺地处龙泉山泉中段东麓之天成山,在成都市龙泉驿区茶店乡石经村境内。向西翻越龙泉山脊,至龙泉镇十八公里,至成都市区三十七公里;东距旅游胜地龙泉湖四公里,南至三贫湖二十一公里,紧临成渝高速公路,老成渝公路横贯本寺山门前。

东西南北与龙泉驿区境内的长松避暑山庄、万亩花果山、百工堰、宝狮湖、龙泉湖及简阳县的张家崖湖、三岔湖构成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石经寺

石经寺始建于东汉末年(220年)前后。初系官宦家朝。蜀汉时期(221―263),蜀将赵子龙承此产,以“灵音”之名存世。唐时建大殿。明正统年间(1436-1449),湖北籍名僧楚山法师应蜀王之邀驻锡灵音寺并出金增修寺朝宝相,使大宝殿等建筑壮丽、金碧辉煌,并增修了罗汉堂、东岳殿、观音殿、燃灯殿、娘娘殿等上下殿宇,更名天成寺。楚山法师驻锡天成寺期间,曾自锦江泛舟,出峡云游楚、吴等地,得荆王江夏王等厚遇,名声大震。振兴臣济,成为一代高僧,并被朝迁岫封为荆壁禅师。天成寺亦隋之名扬巴蜀,饮誉海内。楚山本人更被天成寺尊为祖师。我国古典名蓍《聊斋志异》、功代文人墨客及近你大作家李吉+力人的《死水微澜》里,对石经寺的名声及香火盛况均有描述。楚山法师圆寂后,又于寺后丹崖就地修建了祖师殿,内奉“肉身菩萨”。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简州牧宋思仁游寺有感,赠石刻《金刚经》一部,天成寺因之更名石经寺。经乾隆嘉庆年间数次大修缮,形成了寺院今之规模。

石经寺依山立,院落林荫掩映,素有“万木蔽天”、“遥望石经半天紫”的神奇景观。大雄宝殿前有午年罗汉松一株,系后周显德年间(954-959)植,大友邻殿北侧有古银杏两株,系唐贞观年间(627-649)植,至今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石经寺经历代变迁,现占地200余亩。朝宇建筑坐西向东,顺应山势由东向西逐层上升。主要建筑有照壁山门、天王殿、驮殿、塔林、大雄宝殿、三圣殿、昆灵殿、祖师殿、方丈院、大师殿藏经楼及五观堂等建筑。

1983、1984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赵朴初,两次亲临石经寺,并按班禅额雨德尼.却吉坚赞之意,将能海法师从*学成后回汉区开创的第一个西密根本道场由近慈寺还于此,设密坛。

1981年,石经寺被成都市人民*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泉风景旅游区


龙泉旅游区

龙泉风景旅游区于成都市东郊龙泉驿区境内,距离成都约20千米。包括龙泉花山龙泉湖、宝狮湖、石经寺、十陵明蜀蕃王陵墓群、北周文王碑、洛带古镇等景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各具特色。每年3月是龙泉的桃花节,是到龙泉旅游的最佳季节。可赏桃花、品水果、吃农家饭。

10、地方特产

特产 简介 图片
龙泉驿水蜜桃 成熟的龙泉驿水蜜桃略呈球形,表面裹着一层短短的绒毛,青里泛白,白里透红。一个桃子一般重一二百克,大的重三百多克。水蜜桃皮很薄,果肉丰富,宜于生食,入口滑润不留渣子。


龙泉驿水蜜桃

回锅肉 锅肉是中国川菜中一种烹调猪肉的传统菜式,川西地区还称之为熬锅肉。四川家家户户都能制作。回锅肉的特点是口味独特,色泽红亮,肥而不腻。所谓回锅,就是再次烹调的意思。回锅肉作为一道传统川菜,在川菜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川菜考级经常用回锅肉作为首选菜肴。回锅肉一直被认为是川菜之首,川菜之化身,提到川菜必然想到回锅肉。


回锅肉

大五星 大五星枇杷,是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的著名特产,该品于1978年通过实生选种而育成的优质大果型枇杷新品种,因其脐部呈大而深的五星状,故命名为大五星。


大五星

龙泉早熟梨 龙泉驿区地处川西平原东部,龙泉山脉中段,山、坝、丘兼有,是*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优质早熟梨是该区特产水果品种之一,是该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优势产业。


早熟梨

仿真大熊猫 采用天然上好动物毛皮,经硝制成裘,毛皮光亮,质感好,其制作工艺独特,做工精细,为纯手工精制而成,产品造型生动逼真,形神兼备,憨态可掬,惹人喜爱,倍受国际友人喜爱。


仿真大熊猫

上一篇:广河县

下一篇:和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