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县
合浦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端,北部湾东北岸。东经108°51′-109°46′,北纬21°27′-21°55′。县人民*驻廉州镇,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176公里,距北海市28公里。县城东至山口圩77公里,西至丹竹江33公里,北至常乐江口大桥40公里,南至中站8公里,东至山口镇马鞍岭东英罗港主航道,西至西场镇鲁根嘴西大风江口主航道,南至福成乡西村竹林盐场四工区海堤,北至常乐镇双角岭,县境东西最大横距96公里,南北最大纵距54公里。东北与博白县、东南与广东省廉江县相邻,西与钦州市交界。北与浦北县、灵山县接壤,南界东西两段临海,中段毗邻北海市。全县陆地面积238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08公里,现辖15个乡镇、245个行政村、28个社区,总人口约103万人。汉族为主,有壮、瑶等少数民族。
中文名称:合浦县
外文名称:HepuCounty
别名:廉州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
下辖地区:13个镇、2个乡
*驻地:廉州镇
电话区号:0779
邮政区码:536100
地理位置:北海市北部
面积:2380平方公里
人口:103万
方言:廉州话,白话,客家话,军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文昌塔、山口红树林、汉墓博物馆,星岛湖风景区,大士阁
机场:北海福成机场
火车站:北海站、合浦站
车牌代码:桂E
港口:沙田港、英罗港
行政代码:450521
1、历史沿革
三国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孙权派步骘任交州刺史,合浦属孙吴辖地。吴黄武五年(226年),分合浦以北归广州管辖,黄武七年(228年),合浦郡改称珠官郡,同年划分出合浦县南境设置珠官县,与合浦县同属珠官郡。
吴太元二年至太平三年(252年一258年)复称合浦郡。吴永安三年(260年),划出合浦县西北部设置昌平县(今横县),隶属合浦郡。西晋太康元年(281年),撤珠崖郡并入合浦郡,同年划出合浦县东北部设荡昌县(今容县),建武元年(317年)以后,又析合浦县地置新安县。合浦郡隶属交州,郡址在合浦县城(今浦北县旧州)。
南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合浦郡属交州。元嘉九年至大明八年(432年--464年),划出合浦县东北部置临漳郡,属广州。泰始七年(471年),划出广州临漳郡和交州的合浦、宋寿二郡,同时增设百梁、龙苏、安昌、南流、永宁、富昌六郡,统称越州。越州和临漳郡驻地在今浦北县泉水乡境内。合浦郡管辖合浦、徐闻、荡昌、朱官、朱卢、晋始、新安6县。郡治在合浦县城。
齐建元元年(479年),合浦郡治迁徐闻县。合浦郡辖徐闻、合浦、朱卢、新安、晋始、荡昌、朱丰、宋丰、宋广等9县。永明六年(488年),划出合浦县东北部置北流郡,属越州。合浦郡驻地由徐闻迁合浦县城。此时,越州管辖的郡增至20个。梁、陈,梁天监元年(502年)后,撤销临漳郡及其属县,并归合浦县。越州治所迁合浦县城。
隋开皇九年(589年),将合浦郡并入越州。大业元年(605年),越州改称禄州。大业三年(607年),禄州与合州(今雷州半岛)合并,称合州。同年合州改称合浦郡,隶属扬州,辖11县,其中,合浦、龙苏、封山3县在今合浦、浦北县境内。郡址在合浦县。
唐武德五年(622年),合浦郡改称越州。同年析合浦县部份辖地设置安昌、高城、大廉、大都4县,与合浦县同属越州。贞观六年(632年),在今营盘乡境内设珠池县。划出大都县隶属白州(今博白县)。唐贞观八年(634年),越州改称廉州。贞观十二年(638年),撤销安昌、珠池二县并归合浦县。天宝元年(742年),廉州改称合浦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称廉州,辖合浦、封山、蔡龙、大廉4县。驻地在合浦县城。
五代南汉乾亨元年(917年),在今常乐圩附近设置常乐州,并划出合浦县部份辖地,新设博电、零绿、盐场3县为其辖地。是时,廉州辖合浦、封山、蔡龙、大廉4县,廉州驻地在合浦县城。南汉大宝五年(962年),后主刘在海门镇(今廉州镇)设置媚川都,专管采珠。
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撤销媚川都。开宝五年(972年)将封山、蔡龙、大廉3县并入合浦县。同年撤销常乐州,将其所属博电、零绿、盐场3县合并置石康县(县城在今石康镇境内),隶属廉州。同年廉州驻地迁长沙场(今石康镇顺塔村)。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撤销廉州,改设太平军,驻地海门镇。同年撤销合浦县,并入石康县。太平军仅辖石康县。咸平元年(998年),撤销太平军,复设廉州,称廉州合浦郡。同时复设合浦县。廉州合浦郡和合浦县驻地均在海门镇。廉州合浦郡辖合浦、石康二县。
元十四年(1277年),廉州合浦郡改为廉州路安抚司。至元十七年(1280年),改为廉州总管府,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廉州路辖合浦、石康2县,驻地在合浦县城。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廉州路为廉州府,辖合浦、石康2县,属广东布政司。洪武七年(1374年)廉州府降为州,撤销合浦县,廉州辖石康一县。洪武十四年(1381年),廉州升为府,复置合浦县,钦县复为州。合浦县城为廉州府驻地。廉州府辖钦州和合浦、灵山、石康3县。明成化七年(1471年),将石康县并入合浦县。廉州府辖钦州和合浦、灵山3县。
清顺治元年(1644年),廉州府辖钦州和合浦、灵山2县,驻地合浦县城,隶属广东行省。光绪十四年(1888年),钦州升为直隶州。廉州府辖合浦、灵山2县。光绪二十年(1894年)以后,划出遂溪县的涸洲岛隶属合浦县。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廉州府隶属廉钦道。宣统三年(1911年)八月,将廉钦道改称钦廉军*。廉州府属钦廉军*,仍辖合浦、灵山2县,驻地合浦县城。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撤销廉州府。合浦县直属钦廉军*辖。同年钦廉军*改称钦廉绥靖处(驻地今钦州市)。合浦县隶属钦廉绥靖处。3年撤销钦廉绥靖处,改设钦廉道。合浦县隶属钦廉道。9年撤销钦廉道,合浦县直属广东省。19年合浦县隶属广东省南区绥靖公署(驻地在今茂名市)。25年合浦县隶属广东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在合浦县。
解放后,1949年合浦县隶属广东省南路专区。1950年合浦县改属广东省钦廉专区。1951年合浦县隶属广东省钦州专区。同年5月10日将合浦县辖的北海东镇、西镇、高德乡、涠洲乡设北海市。1952年合浦县隶属广西省钦州专区。同年5月31日将合浦县北部析置浦北县。1953年钦州专署迁合浦县廉州镇。1955年钦州专区划归广东省,改称合浦专区,合浦县属合浦专区。1958年撤合浦专区,将所属县市并入广东省湛江专区。合浦县属湛江专区。同时将北海市和浦北县并归合浦县。1959年6月份设北海镇(县级),1965年复设浦北县,同属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专区。1970年钦州专区改称钦州地区,合浦县属钦州地区。1987年7月合浦县划归北海市管辖。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沿海开放县。
2、地理环境
气候特征
地质地貌
合浦县位于南华准地台的南端,第四系松散沉积层覆盖面占全县面积的67%。出露的老地层以古生界较发育,中生界仅见上白垩统陆相地层,岩浆岩主要有花岗岩和玄武岩。早古生代时期,县境处于坳陷沉积状态。志留纪末期由于广西运动影响,使县境东部形成北东向的线形褶皱构造。晚古生代初,东部升起成陆,之后海水时浸时退。古生代晚期由于东吴运动影响,县境全部升起成陆。中生代及新生代早期,由于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影响,形成白沙、合浦、南康三个盆地,至新生代晚期各盆地相继隆起,在东部新圩发生基性火山喷溢。至全新世中后期(约距今3000年),形成海陆分布现状。
合浦县北枕丘陵,南滨大海,东、南、西遍布红壤台地,中部斜贯冲积平原。陆地总面积3062.8平方公里,其中海拔554-50米的丘陵占32.3%,海拔50—15米的台地占43.9%,海拔15米以下的平原占23.8%。92.5%的陆地坡度在25。以下。沿海滩涂426.6平方公里,0——10米浅海域795.5平方公里。
3、经济发展
2011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31.03亿元,比增16.11%;固定资产投资119.52亿元,增长16.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95亿元,比增18.0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7904元,比增10.13%;农民人均纯收入6046元,比增11.00%。201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69.76亿元,增长12.5%,工业总产值149亿元,增长22.4%,财政收入8.72亿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7000元,增长15.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90元,增长15%。
工业
合浦县汉代开始有制陶,唐有瓷器制造,宋开始海盐业,清乾隆年间,出现一批制糖和生产炮竹的手工业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常乐镇办起蚕丝厂,有织布机近百台,雇用工人百余人,是民国年间合浦县规模较大的企业。民国32年,石康镇开设集益电力公司,碾米并发电照明,是合浦使用现代机器较早的企业。40年代后期工业生产主要有炮竹、纺织、缝纫、陶器、皮革、粮食加工、制糖、制盐、食品、印刷、金属制品、竹木器、日用品等,多为规模小,资金不足的手工业家庭作坊,有的只雇用几个工人。
194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278.73万元(按1952年不变价计)。1950年县人民政麻设工商科,负责管理工业。195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454.25万元(按1952年不变价计),其中个体手工业占79.8%。从1953年开始实行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绝大部分手工业者都按行业成立了生产合作组织,同时建立一批国营企业,主要有粮食加工和农机修理。1957年全县工业产值1993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年平均递增28.3%。1958年开始实行第二个五年计划,先后建立一批国营企业,除了制糖、制盐、炮竹等传统行业外,大部分是新兴工业,1959年工业产值2587.02万元(按1957年不变价计),比1958年增长25%,1961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新办的炼铁、炼油、煤矿、铅矿等企业大部分下马,是年工业产值跌回;957年水平。1962年继续减产,只完成1789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下同),比1957年下降10%。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国营、集体工业得到巩固和发展,1965年工业产值3001万元,年递增18.82%。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前三年受“*,,运动冲击,工业产值徘徊不前。60年代后期增建罐头、麻线、麻袋、塑料、电珠等行业。1970年工业产值4977万元,年均递增10.65%。1971年开始实行第四个五年计划,轻重工业都有新的发展,乡镇企业增设了商业机械、羽毛制品、化工、制锁等行业。1975年工业产值9259万元。年均递增13.22%。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增办了一批水泥、制糖、炮竹、化肥、造纸、制革等企业。1977年因新办企业多,生产尚未正常,是年,工业产值年增长仅10.5%。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有30多个乡镇办企业,村办企业也逐渐增多。除了传统行业外,还新办了土砂石开采,淀粉制造、人造板、纸制品、水泥制品,建筑用石加工,拆船等企业。对一些企业进行整顿和技术改造,落实经济管理责任制,实行超产奖励制度,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1984年全县集体企业总产值超:过国营企业。1985年工业产值25277万元,首次超过农业产值。第七个五年计划开始后,兴办了少量三资企业,增设“三来一补”项目。农村联户和个体工业发展迅猛,1990年工业企业共9389个,其中全民企业82个,乡镇以上的企业188个,村办企业105个,联户367个,个体户8647个。1990个工业产值47991万元,年均递增13.6%,其中集体工业产值(含村以下工业)占65.9%,轻工业产值40491万元,占84.37%,独立核算企业利润总额535万元,销售税金4742万元,形成以烟花炮竹、糖、盐、纺织、建材、机械、化肥等20多个行业。“七五”期间有部分企业亏损,集体企业亏损面较大。2011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31.03亿元,比增16.11%。
农业
*全县有地主、富农5226户,29769人,占全县总人口数的9.2%,拥有耕地面积近60万亩,其他劳动群众占有的耕地,只占耕地总面积的24.9%。地主、富农把田地租给农民耕种,海地租沿海农民、渔民在海区内进行浅海作业,都要向占有海区者交纳箔地租、网门租、海石板租、捕鱼租等。1951年10月27日,成立合浦县土地改革委员会。11月,广东省土改工作队232人,县土改工作队350人,组成土改小分队赴县18个乡,用50天时间进行土改试点工作。土改试点结束后的1954年,全县有互助组9700个,54488户,216192人,占全县农业总户数的53.36%,占全县农业总人数的55.83%。1955年夏,全县建成初级社467个,入社农户12260户,占全县总农户数的12%。归社耕地143750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13.07%。1957年,全县305个高级社,实行“三包”的282个,占全县高级社总数的92.2%。1956年冬,全县进行以总结生产经验促办社,制订生产规划和完善“三包”方案为中心的整社工作。1958—1960年,全县各公社共兴办公共食堂7396个,在公共食堂就餐的有189633户,72263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7%。1979年年底,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比例上升到90%,其中实行包干到户的占80%。1986年,全县实行“两田制”的生产队达儿39个,占全县生产队总数的18.39%;1990年增至3920个生产队,占总队数的63.5%。实行“两田制”的农户达99043户,占全县总农户的54.8%。实行农业生产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粮食生产连年增长。1982年全县粮食总产达34.17万吨,比历史最高水平的1980年增长22.7%。1990年全县粮食产量上升到34.19万吨。农村总收入94147万元,比1980年增长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643元,比1980年增长7.81倍。
林业
*,县内的山林,绝大部分被地主、封建山主和宗族占有,少数属机关、学校、祠堂、庙宇所有,真正属广大劳动人民所有的山林很少。民国22年,《南路实业调查团报告书》中记载,广东陆军测量局推算,全县野林面积1153万亩(含今北海市、浦北县)。
解放后,全县于1952年实行土地改革,山林归人民所有,连片较大面积的山林,收归国家或集体统一经营管理。1956年底,广东省亚热带资源开发小组调查,全县只有31.8万亩马尾松林和零星分布的常绿阔叶次生林,覆盖率为7%,森林主要分布于曲樟、公馆、白沙、常乐、闸口、石康的东北部,石湾、乌家、沙岗、西场的西北部,南康、福成、环城的中部丘陵山地。林木分布极不平衡,大都在丘陵山地,而台地和平原地没有大面积的森林和草地,均为裸土,另据1974年调查县内海岸,保存下来的天然红树林有9214亩,主要分布于西场大风江沿海岸向东一直到山口英罗港。1987年,全县林业用地共:有175.64万亩,曲樟和乌家这两个乡的疏林地面积为全县疏林地面积的69.8%,新造林1.5万亩以上的有南康、营盘等乡镇。1987年全县森林面积75.1万亩(不含红树林、四旁林),森林覆盖率27.4%,全县活立木蓄积量为856604立方米,其中有林地蓄积738047立方米,占86.2%;疏林地蓄积84333立方米,占9.8%;四旁林蓄积34224立方米,占4%。1990年全县有用材林面积67.3万亩,占森林总面积的89.6%。蓄积量68万立方米,占总蓄积量的92.2%,其中窿缘桉和湿地松有34.6万亩,占51.4%。马尾松有31.5万亩,占46.8%。
畜牧业
*,合浦畜牧业已有较好基础。合浦水牛和公馆猪驰名区内外。合浦水牛特点是;体壮、长膘快、耐力好。公馆猪特点是:长肉快、肉细嫩、皮薄,且繁殖力强。清末,合浦已在乌家和廉州东山寺旁设耕牛集市,即“牛圩”。此外,公馆、白沙、山口、石康、沙岗等乡镇每逢圩日均有耕牛交易。
解放后,党和*鼓励发展畜牧业,着重进行良种选育、推广科学饲养管理、防治疫病等方面的工作,使畜(禽)群素质、饲养管理水平都有所提高,生产规模逐渐扩大,数量逐年增多,商品量不断增加。尽管如此,但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值中的比例仍未取得重大突破。1949年占22.63%,1957年占21.49%,1970年占24.4%,1989年占22.02%,1990年占20.78%。
合浦农户养鸡、养猪大都需要糠、碎米、杂粮等,养猪还配以青饲料,如红薯藤等。丰富的农产品是畜禽饲料的基本来源。农户养鸭除了用部份主、杂粮,糠和成品饲料外,临近江河、湖、海地区的居民多养鸭群。县内有12个乡镇临海,海岸线长达289.1公里,又有39条江河入海,港湾河汊多,浅海滩涂多,适宜鱼、虾、蟹、螺、蚬等海生动物生长繁殖,这是很好的饲料基地。在县内低丘陵地区,农田少,草山草坡多:当地群众如何利用这些优越条件发展畜牧业,尤其是饲养牛羊,主要是掌握时机进行放牧与牵牧。全县有丘陵草丛类草场51957亩,可利用面积47327亩,载畜量为3006.7牛单位;灌木草丛类草场5165亩,载畜量123.7牛单位;疏林草丛类草场739109亩,可供放牧草场417180亩,载畜量15418.6牛单位;农隙地草丛类草场,分布于各农区田头地尾,水旱田的田基,河流溪湖及山塘水库岸边、道路旁,优质牧草多。特别是雨季到来时,牧草生长茂盛,草嫩质好,是放牧的好时机。此外,还有农次产品稻草、甘蔗尾、花生藤、豆藤、玉米秆等饲料。1983年的统计,由全县农业产量计得以上五项农次产品的产量共110224.1万公斤,其中:稻草101878.9万公斤;甘蔗尾5377.1万公斤;花生藤2469.8万公斤;豆藤412.16万公斤;玉米秆86.14万公斤。2011年牛出栏2.18万头,猪出栏72.5万头,禽出栏2188.80万羽,畜牧业总产值20亿元。
4、区划人口
1996年,合浦县面积3062平方千米,人口约107万人。辖13个镇、3个乡:廉州镇、党江镇、公馆镇、石康镇、常乐镇、乌家镇、闸口镇、沙田镇、西场镇、山口镇、石湾镇、白沙镇、沙岗镇、十字路乡、曲樟乡、星岛湖乡。县*驻廉州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合浦县总人口864601人。其中:廉州镇168721人,党江镇44809人,西场镇80933人,沙岗镇32488人,乌家镇13161人,闸口镇33299人,公馆镇115072人,白沙镇79986人,山口镇64630人,沙田镇17275人,石湾镇41250人,石康镇47656人,常乐镇64578人,曲樟乡16579人,星岛湖乡24861人,十字路乡19303人。
2003年,合浦县辖13个镇、3个乡:廉州镇、党江镇、西场镇、沙岗镇、乌家镇、闸口镇、公馆镇、白沙镇、山口镇、沙田镇、石湾镇、石康镇、常乐镇、曲樟乡、星岛湖乡、十字路乡。
2005年6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政函175号)同意撤销十字路乡,原十字路乡十字、红碑城、东冲、大龙、瓜山、红廉陂6个村和十字社区划归石康镇管辖,原十字路乡佛子、珠岭、独竹3个村划归闸口镇管辖。
全县现辖13个镇、2个乡:廉州镇、党江镇、西场镇、沙岗镇、乌家镇、闸口镇、公馆镇、白沙镇、山口镇、沙田镇、石湾镇、石康镇、常乐镇、曲樟乡、星岛湖乡。县*驻廉州镇。
5、科教文卫
科技
民国时期,县*没有管理科技工作的机构。解放后,1958年成立合浦县科学技术委员会。“*”期间,科委机构瘫痪,科技工作停顿。1973年设立合浦县科技局,科技工作得到恢复发展。1978年3月复设县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制订科技发展规划,组织科技研究项目,推广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管理技术市场,培训科技人才,负责科技*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审管理工作、科技情报及科技信息的收集和交流,推广实施科技“星火计划”,组织搞好科技项目成果鉴定、奖励和评定上报等。县科委在县内实施广西粮食增产综合技术开发推广应用星火计划项目中,1989—1990年连续两年获“先进县”称号。
教育
合浦于宋代设府学,有平湖、了斋书院等。明代,以海天、尚志书院为著名。清代,书院发展到26间,主要有龙门、海门、归德、进城、廉湖、文治、润珠、香坪等书院。各书院均有田产作为经费来源.清末,废科举、兴学堂。民国期间,合浦教育有所发展。*夕,合浦(含浦北、北海)有公立和私立中学30多所,学生1万多人;小学116所,学生2万多人。
解放后,合浦县教育事业发展较快。1990年全县有高完中10所,初级中学53所。其中乡镇或村联办中学44所,厂场办中学9所,民办中学2所,初高中学生约4.5万人;有小学345所,学生约12.5万人。全县初中毕业升学率75.4%,小学毕业升学率96.6%,学龄儿童入学率98.5%。全现县普通中学65所,教师5200人,在校学生9.7万人。比较有名的中学有:合浦廉州中学、合浦第一中学、合浦第二中学、合浦第三中学、合浦第四中学、合浦五中、合浦公馆中学、合浦西场中学、合浦常乐中学、合浦白沙中学、合浦山口中学、合浦南康中学等。
文化
汉代有中原的文人学士、宦官到合浦,中原文化艺术随之传来。
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大文学家苏东坡获赦,从儋州量移廉州。在廉州写下了许多反映合浦风物的论文,这对合浦文化艺术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全县的文化艺术活动,多系群众自发组织。清末民初,合浦一些文化人士组织珠宫文社,互相酬唱,并将社友诗作结集印刷,广为流传。此后,地方绅商集资建戏院,请外地戏班来廉演戏。民国成立后各学校开设音乐课程。“五四”运动后,话剧相继传入合浦,各校学生纷纷排练话剧公演;无声电影也有民国中期传入合浦。1950年,合浦县人民*设立文教科,随后陆续组建文化艺术团体,开展文化活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县每个乡镇都建立了文化站,大部份乡镇有影剧院、图书室。1980年以来,全县文化设施有了新的发展,文化活动空前活跃。
卫生
*合浦的民间医疗以中医中药为主,艾灸、针灸、刮沙、拔火罐、按摩等民间技法尤为常用。
现有合浦县中医院1962年6月从县人民医院分出中医门诊,同年7月1日改称合浦县中医院1988年全院建筑总面积6000平方米。
合浦县人民医院民国19年7月,由地方绅士发动各界人士募捐集资创办。民国24年5月,医院落成定名为“合浦医院”,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同年9月1日开业。
合浦县红十字会医院位于合浦一中右侧。原为环城卫生院,1986年10月改为红十字会医院。
合浦县专科医院1976年4月建,院址廉州镇城南。
6、交通运输
合浦县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广西和大西南进出广东、海南、香港、澳门和东南亚各国的门户和通道之一,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海陆空交通十分便捷。县内有沙田、西场等港口可直达全国沿海各城市和东南亚各国;县境东西、南北都有国道公路贯穿;钦(州)北(海)铁路通过城郊,与湘黔线、湘桂线、南昆线、粤桂线相连,形成通行全国的铁路网络;境内还有合(浦)山(口)高速公路和桂(林)(北)海高速公路。北海机场距离县城仅20多公里。
209国道、325国道、重庆至湛江高速公路、桂林至北海高速公路、玉林至铁山港高速公路和南宁至北海二级公路贯穿县境,等级公路里程1448.49公里;钦州至北海铁路通过城郊,过境铁路40公里,与湘黔线、湘桂线、南昆线、粤桂线相连。2012年,钦州至北海高速铁路年底通车,新建合浦火车客运站已进入装修阶段;玉林至铁山港铁路、合浦至湛江高速铁路、贵港至合浦高速公路以及玉林至山口一级公路、合浦至灵山二级公路、滨海公路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正在快速构建,合浦作为北海市乃至北部湾经济区重要交通枢纽的地位将日益显现。
7、旅游景点
自然景观曲樟星岛湖位于北海市合浦县西北部24公里处的洪潮江水库,距离北海市区50公里,约1小时的车程。1026个岛屿座落在方圆600平方公里的绿水碧波上,因成于丘陵地区,地形起伏交错,形状各异,林木苍翠,宛如一颗颗璀璨星星撒落在绿水碧波上,星岛湖因此得名。“水浒城”独具魅力,是*电视台拍摄基地的大型电视连续剧《水浒传》外景拍摄地之一。曲樟湖曲樟田园风景带位于北海、钦州、玉林三市的交界处,是桂南地区三市三县的连接点,地处大廉山腹地,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此外,这个区域还有灵隐寺,陈铭枢故居,曲木客家土围楼等文物古迹。曲樟湖光山水客家旅游区是北海市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该市旅游规划的五大景区之一。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国务院定为五个海洋自然保护区之一。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潮间带的海洋木本植物群落,素有“海上森林”之美称,其“胎生”繁殖方式,为植物界所罕见,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科考价值。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于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部面积8000公顷。
保护区位于广西合浦县东南部沙田半岛的东西两侧,由该岛东侧和西侧的海域、陆域及全部滩涂组成。岸线总长50公里,东部分区是莫罗港西部海域,西部是丹兜海湾。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及河口潮间带特有的森林植被,由红树林科和其它有相似生境要求的植物种类组成。红树林生态系统是世界上最富多样性、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之一。
人文景观
汉文化博物馆:合浦汉文化博物馆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廉州镇(南宁至北海二级公路旁边),主馆面积约2000平方米,共分三层,底层设有“青铜馆”、“陶器馆”,二层是“玉器馆”,三层是多功能的学术演讲厅,整个藏馆布展的文物与“海上丝绸之路”和古代中外交通有关,作为汉代郡治驻地的合浦,当时还是个繁华的港口,是中国*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两千多年前就为“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之一。
有21件被列为*重点文物。铜凤灯、铜屋、铜提梁壶、三足铜盘、铜魁等具有南方青铜器精巧细致的地方特色;带有干栏式结构特征的陶楼,显示出当地的气候环境和日常居住条件;汉墓出土的完好的玻璃杯、玻璃碟、铜屋、铜井、铜灶、金带钩、玉壁和传世的铁斗、铜钟等更是珍贵。铜凤灯、铜屋、铜匾、三足盘等文件等五件文物在往日本、加拿大等7个国家展出。
东山寺:广西合浦县廉州镇的东山寺是北宋时期安南王李日尊在灵觉寺(建于晋代以前)的故址上修建的,历史上东山寺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驿站,是合浦、浦北、博白等地佛教信众的主要道埸,历代僧才济济,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不断,为中国岭南地区最大最兴盛的寺院之一。解放后,由于政治运动的原因,东山寺屡遭破坏,合浦县委*批准重建。
大士阁:又名四牌楼,位于合浦县城东南85公里的山口镇永安村内。大士阁因过去在阁楼上曾供奉观音大士而得名。大士阁现被列为中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该阁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清道光年间曾重修一次,为中国距海最近的古建筑之一,是合浦县保存最长久的一座古建筑物。
海角亭:位于合浦县城西南。北宋时为纪念汉代曾任合浦太守的孟尝“去珠复还”的政绩而建。始建于北宋景德年间(1004年—1007年),经明成化、嘉靖多次迁建,至隆庆年间迁定于今廉州中学校内。当人们说到“天涯海角”一词时,总会想到海南三亚。但其实“天涯海角”之名始于广西的合浦与钦州。合浦又称廉州,合浦与钦州,合称为“钦廉之地”。大文豪苏东坡有句诗说“廉州既称海之角,钦州旋说天之涯”,就是因为合浦有了这座海角亭、钦州有天涯亭的原因,因此“海角天涯”之名始于广西钦廉,比海南三亚早了七百多年。
东坡亭:顾名思义,此亭为纪念北宋文豪苏东坡而建。苏东坡62岁时,因“乌台诗案”而坐牢,从广东惠州贬到海南岛,三年后(宋元符三年,即公元1100)召回合浦,受廉州名士邓拟热情接待,安排在风景秀丽的清乐轩居住,虽只两个月,却写了《廉州龙眼质味珠绝可敌荔枝》《雨夜宿净行院》等诗篇和《记合浦老人语》等札记,给当地文化艺术留下深刻影响。诗人在离开合浦的第二年病逝,后人为了纪念他,在清乐轩故址修建起一座亭子,命名为“东坡亭”。
东坡亭位于广西合浦廉州镇大东门街合浦师范学校内,建于乾隆四十一年,歇山顶二进亭阁式砖木结构建筑。东坡亭主亭正门上端挂着“东坡亭”的大字匾额,为广州六榕寺铁禅和尚所书,正面壁上嵌有苏东坡石刻象及其他诗文碑刻十余件。
东坡井东坡井位于东坡亭东侧约30米处,为廉州四大名井之一,井水清澈甘美,相传为苏东坡被贬至此,看见当地的合浦居民饮水的不卫生、饮水的困难。就想方设法的帮助合浦居民寻找饮水的解决办法,帮助乡亲们打了一口井,泉旺水甜。乡亲们为了纪念苏东坡便把它命名为“东坡井”,数百年来,清甜的井水从未干枯过。
文昌塔:位于合浦县城南约两公里处,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年(公元1613),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塔为八角形,高约36米,塔座8.1米,内径2.6米。为7层叠涩密檐砖塔,其造型从底层向上逐层收窄,塔顶为一红胡芦。每层开着东西通风门,即坤门与凤门,其余是作装饰之用的假门,塔内有阶梯盘旋而上。塔身为白色,角边和拱门边为红色,红白鲜明,既朴素又美观。登塔眺望,北海远景尽收眼底。
文昌塔的取名,是取南方丁火文明之义。文昌塔现为广西南部宝塔之冠,这对研究古代文化艺术及建筑力学都有较大的价值。
西门江:曾经是古合浦丝绸之路的黄金水道,廉阳八景之一“西门古渡”就是说的这条曾经美丽的河流。合浦县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西门江穿城而过,几千年来,,它养育了一代代勤劳淳朴的合浦儿女,被评为合浦人民的母亲河。合浦县县城西门江河道整治工程终于在2009年6月初开始西门江河道整治。沿旧河道进行滨江路、沿江护江堤、防护栏等基础设施建设,西门江长廊于2011年春节期间竣工开放,已经成了合浦县城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合浦汉墓群:集中分布在合浦县城东北至东南郊的丘陵地带,在廉北、堂排、冲口、廉东、廉南、平田、禁山、杨家山、中站等村庄,分布着汉代墓葬村土堆近二千座,范围南北长13公里,东西宽6公里。汉墓村土堆一般有5米左右二底径,高近1米余;封土高大的底径超过60米,高亦有7米以上。而在各封土堆之间则遗存着数目很大的封土无存的地下墓群。1981年合浦汉墓群被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升格为*文物保护单位。最为典型的代表是1971年望牛岭西汉晚期木椁墓出土的一对铜凤灯、造型为昂首回望的凤鸟,堪称瑰宝。此外,青铜出土文物中的龙首柄铜魁,人形三足承盘、活链龙首提梁壶,孔雀纽三熊足铜樽,錾刻守门卫士干栏式铜仓,人面纹和人臂执刀铜铺首,错金铜剑等等器物,也是罕见的艺术珍品。
8、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合浦县各类土地总面积3062.8平方公里,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大部分土地是南流江冲积平原和南海北部湾古浅海沉积物积聚而成。土地资源丰富,大有开发前景。县境荒山荒地及沿海滩涂综合开发利用潜力较大。1990年全县荒山荒地20.02、万亩,其中宜农、园(果、桑)、林、牧面积分别占3.7%、27%、63~%、0.6%;沿海滩涂中宜开发面积20多万亩全县的耕地利用率总的趋势是逐步提高,其中石康、党江、西场、沙岗等镇,占50%以上;曲樟、乌家、营盘、沙田、闸口等乡镇占17—30%以上;石湾、公馆、白沙、南康、福成占10%以上;福成占15.7%。更多的土地有待于开发利用。
水资源
地表水径流量县境地表年平均自然降水总量49亿多立方米,年平均地表水径流深900毫米。年平均地表径流量27.3亿立方米,保证率75%、90%的地表年径流量分别为21.84、17·98亿立方卷。据水文地质普查,全县地下水年天然资源总量12.26亿立方米。全县地下水储量在保证率50%时为10.186亿立方米;县境23条主要河流年平均径流总量90.866亿立方米,其中县外流入径流量72.39亿立方米,县内年径流量18.4763亿立方米。县境水能来自河流、水利设施水头及沿海潮汐三方面,总蕴藏量180016千瓦。由于地势平缓,河流比降较缓,多数河流流量较小,水能蕴藏量不大。大部分陆地水能资源为已建水利工程的坝后水头和渠道跌水所获得。水能总蕴藏量25266千瓦,可开发量10098千瓦。据统计,能建电站54处,装机88台,容量9098千瓦。水利设施水能资源包括水库、水闸坝后水头和渠道跌水等,已建电站大部分系利用此类水能,1987年,县境河流及水利设施水能已利用量为3170千瓦,尚有700多千瓦已规划利用。
生物资源
据1983--1986年广西海岸带和海涂生物资源调查资料,合浦沿海海洋生物共1500多种。其中有儒艮、文昌鱼、鲎、海龟、海豚等珍稀动物,也有多种鱼类、甲壳类、贝类。陆地及淡水植物815种,有经济价值的450种。乔灌木有300种,81科,225属。陆地及淡水的动物种类更多,淡水鱼一类就有50多种,虾35种,蟹191种,益虫类也有8目、44科、307种。
植物以红树林植物最为著名,常见种有木榄、红海榄、桐花树、白骨壤、秋茄、老鼠篙、苦槛兰、卤蕨,滨海红树林可净化环境,也可以防浪抗潮、保护堤围,促进潮滩涨淤。它对于县境海湾、河口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山口镇英罗港南部的红树林是全县现存最高大的红树林,自成林后堤围从未崩塌,堤外潮滩现已涨淤高出堤内水田1-1.5米。红树林下饵料丰富,有利于水生生物繁衍,林间还常见多种鸟类。红树林主要分布沿海滩涂,据1974年调查,全县尚有红树林89214亩,1979年下降到32708亩。80年代以来,红树林的价值被重新认识,面积有所扩大。1987年调查为46590亩。主要分布于县境东南山口、白沙及西南部西场等乡镇。1990年国务院批准在山口建立“*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
海洋动物主要有哺乳类的儒艮、海豚、鲸、爬行类的海龟、玳瑁,经济鱼类,头索动物文昌鱼,甲壳类的蟹、虾,软体动物类的贝、蛤、蚶、尤鱼等。
矿产资源
全县已查明的金属矿有30多种,非金属矿有数十种,大部分矿产集中连片,储量韦富,品位高,易于开采。主要有:石英砂、黄金、石油、钛铁砂、三氧化二钪、黄玉、锆石、金红石、粘土、高岭土、石膏、石灰石、火山灰、花岗岩、玄武岩、钾长石、水晶、无烟煤、褐煤、泥炭土、油页岩、褐铁矿、菱铁矿、镜铁矿、黄铁矿、铅锌矿、重晶石、独居石、云母、磷钇矿、磷灰岩、辰砂、硬锰矿、.锡石、辉锑矿、金、铜、釉泥等等。公馆盆地的矿产有铅锌矿、黄铁矿、重晶石等;铁山港沿岸有石灰石及无烟煤、褐铁矿、花岗岩;县北部丘陵有褐煤、陶土、泥炭等;滨海及南流江沿岸有钛铁矿、石英砂等矿产。
9、主要物产
特色物产
合浦珍珠
合浦珍珠和合浦生态珍珠,又称南珠、廉珠和白龙珍珠,素有“掌握之内,价盈兼金”之说。有“东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殊”之美誉。广西合浦是南珠之乡,民间盛传珠乡三件宝:珍珠、海牛、东园酒。第一宝乃合浦珍珠。合浦珍珠的历史至今已逾两千年。故宫博物院里陈列的珍珠多为合浦出产。慈禧太后的皇冠上镶嵌的数千颗珍珠便是合浦珍珠。
南珠主要分布在中国两广、海南沿海,以广西合浦县白龙尾至西村约三十公里的海区出产的珍珠品种为南珠的上乘品,历史上称谓“合浦珠名曰南珠,出欧洲西洋者为西珠,出东洋者为东珠”,国际上一向认为“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中国古时称南珠为“走盘珠”,即放在盘中稍动,就能滚动自如,合浦南珠圆度好,粒粒放光,颗颗走盘。
合浦珍珠的采集自汉代开始。长期来禁民私采的官采,支持和促进着采珠业的畸形发展,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据《合浦县志》记载:“合浦南部地瘠人贫,不种粮食,耕海采珠,以珠易米。”地属“蛮夷”的古郡合浦,是壮族先民的聚居之地,沿海土地贫瘠,无有田农。在王命和生计的双重逼迫下,百姓惟以采珠为业,“年十余岁使教入水”的乌浒人、珠儿、珠户,珠民,这些采珠的专业人员,不顾安危采来的珍珠,一是作为贡赋或监采上交官府;一是以珠易米,赖以苟活。在汉代,合浦就有数千人以采珠为生。1992年11月,*总理亲笔为合浦题词:“南珠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