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洞镇
岩洞镇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所辖的一个镇,位于贵州黎平县,距县城28公里,岩洞镇辖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75个村民小组,镇行政区域面积146平方公里,镇总户数3556户,总人口1.5万人,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5%以上,是一个以侗族为主,兼有汉族、苗族杂居的少数民族乡镇。
中文名:岩洞镇
行政代码:522631106
身份证前6位:522631
长途区号:0855
邮政编码:557300
隶属政区:黎平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贵H
辖区面积:146km2
人口数量:约1.5万人
1、地方简介
岩洞镇距黎平县城28公里,1982年设岩洞区,1992年撤区并乡为岩洞乡,1999年12月撤乡改镇。辖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1.46万人,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5%以上,是一个以侗族为主,兼有汉、苗杂居的少数民族乡镇。全镇总面积146平方公里,海拔在340-800米之间,耕地总面积10058亩,人均耕地0.72亩,年均气温16摄氏度,年降雨量1000-1300mm,无霜期260-280天。
2、行政区划
岩洞镇区划
522631106001123岩洞区
522631106200121岩洞村
522631106201220新洞村
522631106202220竹坪村
522631106203220摆村
522631106204220岑卜村
522631106205220述洞村
522631106206220大寨村
522631106207220小寨村
522631106208220宰拱村
522631106209220高掌村
3、地方人口
岩洞镇人口数据:
岩洞镇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3127
男6920
女6207
家庭户户数3281
家庭户总人口(总)13122
家庭户男6915
家庭户女6207
0-14岁(总)4195
0-14岁男2390
0-14岁女1805
15-64岁(总)8112
15-64岁男4137
15-64岁女3975
65岁及以上(总)820
65岁及以上男393
65岁及以上女427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2668
4、地理气候
全镇总面积146平方公里,海拔在340-800米之间,耕地总面积10058亩,人均耕地0.72亩,年均气温16℃,年降雨量1000~1300mm,无霜期260~280天。
5、经济发展
201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5918万元,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14771亩,粮食总产量达6008吨,较去年增长4.6%,其中水稻总产量4100吨,较去年增长3.9%;油菜种植面积达3152亩,油料总产量达257吨;生猪出栏11183头,较去年增长4.3%;山羊年末存栏数1476只,较去年增长12.2%,牛年末存栏数2682头,较去年增长2.8%,猪年末存栏量5516头,较去年增长8.2%,肉类总产量达368吨,比去年增长2.5%,水产品总产量达120吨,较去年增长9.32%。
6、特色产业
岩洞镇
围绕“城镇带镇、文化活镇、产业富镇”战略,贵州黎平县岩洞镇把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富裕农民、聚集人口、推进城镇化的战略举措,依托当地农林资源优势,带动群众念好山核桃“致富经”,全镇农业产业经济势头强劲。
8月8日清晨,天刚一亮,黎平县岩洞镇摆孖村郑元龙和爱人清早就来到自己的核桃基地浇水除草,虽然辛苦,但谈起核桃种植,老郑兴致勃勃,今年前面这片林子已经开始挂果,按照现在的价格,每亩应该有一到二千多元收成,过几年进入盛产后,每亩收入应该在万元以上。
岩洞镇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农林产业。目前,该镇像郑元龙一样有自己山核桃基地的农户共有400多户,种植面积4000多亩,部分基地今年已经挂果,开始有了收成,预计到2015年全部进入挂果期后产值将达2200万元,仅此一项户均增收将达6300元。
此外,该镇紧紧围绕“产业富镇”战略,做大做强“山核桃、茶叶、油茶、中药材、优质米、蔬菜、畜牧”七大产业,引进农业新科技、新品种,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建设标准化基地,打造农产品系列知名品牌,加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不同市场主体参与特色产业开发。目前,全镇共建成优质茶园700亩、优质油茶生产基地2000亩,优质稻种植面积7000亩(其中香禾糯1000亩),中药材种和无公害蔬菜种植2300亩,全镇农业产业化从业人数达3000多人,年产值3000万元。全镇“扬起一个龙头、带动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在有序推进。
7、乡村建设
黎平县岩洞镇拟投入442万元打造魅力侗寨示范村
2015年,黎平县岩洞镇重点围绕黎平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的“百里侗寨”和“中部掘起”建设目标,对具有一定民族文化底蕴的民族村寨进行重点建设。据悉,2015年岩洞镇将通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财政奖补一事一议和传统村落建设项目统筹资金对获得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独柱鼓楼所在地述洞村进行重点建设,力争将述洞村打造成为具有侗族特色的魅力侗寨示范村。
建设内容包括村寨亮化、村寨绿化、三改三治、寨门建设、消防器材配备、垃圾分类处理、民族文化活动场所、民族特色手工艺品展示、民族特色建筑物、农户庭院硬化、农民体育场、排污沟与污水净化处理等十多个项目,投入项目建设资金共442万元,预计建设项目2015年3月底开始动工,12月底结束。项目实施后,述洞村403户1700多人受益,述洞村旅游形象将得到很大提升。
8、附近景点
附近景点
黎平国家森林公园于2003年12月获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隶属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黎平位于黔、湘、桂三省交界,面积4441平方公里,人口50万,侗族人口32万,为中国侗族人口最多的县、贵州省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中国侗族文化生态旅游中心。这里有四项基尼斯之最——肇兴鼓楼群、高屯天生桥、述洞独柱鼓楼、杉阴沉木;
有中挪文化合作项目——中国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坪风雨桥;有*在黎平重新崛起的历史见证——*政治局黎平会议会址;有蜚声海内外、正在申报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2004年1月,整合了以上旅游资源的“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被国务院列为*风景名胜区。黎平国家森林公园和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交相辉映,形成黔东南一大旅游亮点。
黎平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5475公顷。其中德顺楠竹林场太平山景区距黎平县城55公里,面积4573公顷;东风林场景区距县城16公里,面积902公顷。公园山峰重叠、峰形奇秀、青山如黛,竹木如海,森林覆盖率94.5%,海拔高在500-1256米之间,最高海拔1256米,属中亚热带温暖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左右,境内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适宜的气候和多样的地质地貌类型孕育了公园丰富的物种资源,且因公园太平山景区范围人烟稀少,管理较早、较严,人为破坏极少,绝大多数森林尚处原始状态,森林覆盖率94.5%,共有以乔木为主的森林植物76个科,224个属,521种(含变种),分布有大量的珍稀树种和名贵药材及珍稀野生动物。
公园风景资源丰富多彩,有古朴、自然、和谐的山水风光,有大面积富于季相变化的森林和色彩丰富的绿林山野,有风光秀丽的河流、瀑布,有气象万千的日出、云海,有太平山脚极富特色的民族村寨,有太平山上众多的佛教文化遗址,有东风林场树木园、杉木种子园、秃杉种子园、鹅掌楸培育园。组合性好,特色鲜明,景点景区的互补性强,集休闲度假、观光健身、科普探险等多种功能为一身。
黎平天生桥
黎平天生桥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黎平县境内,在黎平县城德凤镇东北16公里处,距贵州省会贵阳460公里,清水江支流福禄江穿流而过。天生桥与八舟河景区和黎平城关人文景区(历史文化名城)紧密相连,是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内主要景点之一。
黎平天生桥为天然石拱桥,全长256米,主拱横跨福禄江上,跨度138。4米,桥宽118米,拱高至水面36。64米,拱顶岩层厚40米;附拱拱跨78米,高28米,宽119米。仅主拱跨度就远大于目前世界基尼斯记录美国犹他州天生桥雷思博桥(跨度88米,高30米),黎平天生桥在2001年1月15日正式获得吉尼斯世界之最证书。
黎平天生桥雄伟壮观,气势宏大,其结构之精致,拱弧之圆率,拱底之光滑、拱顶岩层之规整,丝毫不假人手,纯天然而成,不能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天生桥桥身有石洞数个,有的可通桥顶,有的则深浅不一,洞中有无数蝙蝠栖息其中。桥顶和桥壁两侧石柱、石笋、石岩千姿百态,有似长夜明灯、有似威猛武士,有的则像天马行空隐然欲去。绝壁之上,古松怒立,植被葱茏,环境幽深绝伦。天桥之下,流水潺潺,波光粼粼;碧潭之内,山光树影,倒映其中。每当阳光斜照,鸟语、松风、流水声,相互晖映。古人曾有诗赞“人凿难施鬼斧穷,天心穿出地玲珑,两山壁上鼍梁架,巧妙争传造化工。”黎平天生桥的确是举世无双的天然石拱桥。
堂安侗寨
堂安侗寨,800多人,住户散居在“班柏”、“几定”两支山脉和“贵近”冲。房屋大多数取南北向,全寨人以赢陆两姓为主,还有潘、蓝、吴、杨、石七种姓氏和睦相处,按传统风俗,寨中陆姓与潘姓又有大陆、小陆、大潘、小潘之分。
堂安侗寨的鼓楼、戏楼、吊脚楼民居、石板路、古幕葬群、古瓢井以及水碾、石碓、纺车等古朴典雅的实物,每个角落,都蕴藏着深厚的侗族文化内涵的实物,堂安侗寨是人类返璞归真的范例,从这个寨子的实物细细品味,完全可以证实它的历史悠久性。这里有着深远的历史科学研究价值,有着侗族文化以及侗族风情研究价值,有着侗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和人类生态保护价值。
堂安侗寨四面青山,峰峦叠嶂,阡陌纵横,梯田层叠。山腰间的民居依山就势,悬空吊脚。井然有序。寨中的鼓楼是该寨的吉祥物,可以扣住侗家人的灵魂。鼓楼与戏楼、歌坪形成三位一体,显示出侗族村寨的特征。寨中四通八达,小径曲曲。寨中信道均用青石板墁地。九条出寨子的路口都建有寨门,寨子中的附属设施还有禾晾、谷仓、水碾、石碓榨油房、鱼塘、井亭、祭萨塘等建筑物,都具有它们的独特文化个性。寨子中间,还有一块墓地,有坟十余座,多为清代所建,雕龙刻凤,卷草花纹等工艺精美,是堂安侗族文化遗产的另一种体现。
鼓楼上坎那眼四季长流的清泉,流入用青石打制成的2尺见方而带把的石头中,石斗下用多边形石礅支撑,清冽的泉水在斗中聚满,又从左右凹槽流出,这里的侗家人把这种带把的斗井称为瓢井,因为他的形状如同木瓢。
堂安作为一个侗族文化社区,一种文化体,辐射整个六侗地区。堂安现像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运转过程。这座活生生的生态博物馆的保护与建设以及整个社区的遗产保护必将给旅游业带来广阔的前景。
1999年12月9日,贵州省人民*同意在黎平县堂安寨建立贵州黎平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
9、地方特产
地方特产
黎平香禾糯主要产于贵州黔东南州,尤以黎平县为主。“黎平香禾糯”是一种宝贵而独特的中国本土农作物品种遗传资源,保护范围为黎平县岩洞、双江、地坪等18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经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审查合格并公告批准,从2009年12月28日起,“黎平香禾糯”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黎平香禾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贵州省黎平县岩洞镇、双江乡、口江乡、水口镇、雷洞乡、龙额乡、地坪乡、肇兴乡、永从乡、九潮镇、茅贡乡、坝寨乡、尚重镇、大稼乡、德化乡、平寨乡、罗里乡、孟彦镇等18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黎平茯苓
近年来,黎平县成立了县茯苓协会,引导做大做强茯苓产业。目前,已发展成为“中国干鲜茯苓集散地”,已具有完整的茯苓菌种培育、种植、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现有茯苓加工企业1家,茯苓菌种生产厂8个,带动了周边省、县、市10余万人从事茯苓种、加、销产业。全县茯苓种植户达4000余户,年种植茯苓300万窖左右,年产鲜茯苓4000吨左右,成为全国茯苓产量大县。
据悉,“黎平茯苓”人工栽培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曾被国家轻工部评为“出口免检产品”,远销世界各地。该县下步重点打造“茯苓标准化种植”,计划到2018年发展茯苓菌种繁育基地3个,茯苓种植稳定在350万窖以上。
贵州省黎平县德凤镇、中潮镇、永从乡、德顺乡、洪州镇、水口镇、岩洞镇、双江镇、口江乡、九潮镇、茅贡乡、坝寨乡、高屯镇、罗里乡、孟彦镇、顺化乡、敖市镇共17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黎平侗乡油茶
黎平油茶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的特产。黎平县是贵州省油茶主产区之一,已被列为国家油茶发展重点县,生产的“侗乡茶油”获国家“名优品牌”和“放心油”证书。
黎平县是贵州省油茶主产区之一,油茶栽培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种植油茶的乡镇已达17个,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州、全省前列。该县引进的长林、湘林系列优良品种,试种后效益明显,每亩平均产油量达30公斤以上,亩产值达1800余元。
近年来,黎平县为把山林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出系列举措发展油茶产业。目前,全县油茶林总面积达16.4万亩。已被列为国家油茶发展重点县,国家林业局已拟定黎平为油茶科技示范县。
黎平县拥有绿源油脂有限公司和黔香园油脂有限公司两家龙头企业,现已具备年产1500吨和4300吨食用油的生产能力,可延伸拉长产业链,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格局。其中,绿源油脂公司生产的“侗乡茶油”获国家“名优品牌”和“放心油”证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