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普文章

淄博市临淄区

科普小知识 2022-10-05 10:51:45
...

临淄区是淄博市辖区。东邻青州市,南接淄川区、青州市,西连张店区、桓台县,北靠博兴县、广饶县。总面积668平方千米。2010年总人口64.28万人。辖5个街道、7个镇。区*驻稷下街道人民东路行政办公中心,距市*25千米。

中文名称:临淄区

别名:营丘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中国山东省淄博市

下辖地区:辖5个街道、7个镇

*驻地:人民路1号临淄区行政办公中心

电话区号:0533

邮政区码:255400

地理位置:山东省中部、淄博市东部

面积:668平方公里

人口:64.28万人(2010)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性气候

著名景点:齐国遗址博物馆中国古车博物馆

火车站:淄博站

1、建置沿革


淄博市临淄区

临淄历史悠久,上古为东夷文化的中心区域。早在8000年以前,临淄后李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后李文化;距今6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临淄淄河、乌河两岸人烟稠密、生产发达,目前已发现齐陵薛家等12处大汶口文化遗址;距今4000多年的山东龙山文化时期,临淄开始出现规整的城邑,有了成体系的礼制,创造了发达的早期文明,目前临淄有桐林-田旺、董楮、于家庄等20处龙山文化遗址。

据史载,夏代以前,临淄曾经为爽鸠氏族部落聚居地。爽鸠,是一种猎鹰,为东夷少昊鸟图腾部落联盟成员之一――爽鸠氏的图腾。爽鸠氏,在少昊鸟国里世代担任司寇,主管司法,负责缉捕盗贼。

夏代,临淄为季荝氏族部落居住地。季,兄弟间排行最小;荝,意思是乌鸦嘴。由此可知,季荝氏是以乌鸦为图腾的部族。

商代初年,临淄为逢国属地。逢国的创始人是逢伯陵,为炎帝的裔孙,姓姜,名陵或伯陵,是殷商时代东夷、齐地姜姓氏族的首领,因建立逢国又称之为逢伯陵。逢国的地域,大致在今山东济南、淄博、潍坊一带。周文王的奶奶――太姜,是逢伯陵的后代,为商末逢国国君――逢公的姐妹或姑姑。姜太公与太姜同一家族,也是逢国人。

商代末年,临淄为薄姑国属地。薄姑国为嬴姓,都治在博兴,地域在今博兴、桓台、临淄北部一带,商末打败逢国,在淄水流域建国。周成王三年(公元前1040年),被周公、姜太公灭掉。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公元前1045年,封太公姜尚(公元前1045年—公元前1015年在位)于齐地,建立周代齐国,都治营丘(今临淄)。传齐丁公姜伋(公元前1014年—前1010年)、齐乙公姜得(公元前1010年—前?年)、齐癸公姜慈母(在位时间不详),至齐哀公姜不辰(公元前?年—前867年)。公元前867年,齐国邻国纪国的国君向当时的天子周夷王进了齐哀公的谗言,致使齐哀公被周夷王烹杀。公元前866年,齐哀公的异母弟弟姜静被立为齐君,就是齐胡公(公元前866年—前859年)。因为营丘和纪国仅隔一条淄水,齐胡公害怕纪国国君故技重演加害自己,便匆忙把都城从营丘迁到了薄姑(今博兴县湖滨镇寨卞村北)。公元前859年,齐哀公的同母少弟姜山带领营丘人奔袭薄姑,杀了齐胡公,自立为齐君,称为齐献公(公元前859年—前50年)。齐献公即位后,复都营丘。为防备纪国入侵,他加固扩建了营丘城。因为扩建后的营丘城东城墙濒临淄水,沿河而建,所以齐献公就顺理成章将营丘城改名为临淄。临淄自此作为地名传至现在。

姜氏自太公开始,经西周、春秋时期,治齐达六七百年,史称姜齐。姜齐国君除上段提到的7位,还有齐武公姜寿(公元前850年—前825年)、齐厉公姜无忌(公元前824年—前816年)、齐文公姜赤(公元前815年—前804年)、齐成公姜脱(或姜说)(公元前803年—前795年)、齐庄公姜购(公元前794年—前731年)、齐僖公姜禄父(公元前730年—前698年)、齐襄公姜诸儿(公元前697年—前686年)、公孙无知(公元前686年)、齐桓公姜小白(公元前685年—公元前643年)、公子无诡(公元前643年)、齐孝公姜昭(公元前642年—前633年)、齐昭公姜潘(公元前632年—前613年)、公子舍(公元前613年)、齐懿公姜商人(公元前612年—前609年)、齐惠公姜元(公元前608年—前599年)、齐顷公姜无野(公元前598年—前582年)、齐灵公姜环(公元前581年—前554年)、齐庄公姜光(公元前553年—前548年)、齐景公姜杵臼(公元前547年—前490年)、晏孺子姜荼(公元前489年)、齐悼公姜阳生(公元前488年—前485年)、齐简公姜壬(公元前484年—前481年)、齐平公姜骜(公元前480年—前456年)、齐宣公姜积(公元前455年—前405年)、齐康公姜贷(公元前404年—前379年)等25位,共计32位国君。春秋时期,今区境内有棘邑(今桐林、田旺)、酅邑(今皇城)、渠丘邑(或葵丘,今南高阳)、袁娄邑(今孙娄)。

公元前386年,齐相田和迁康公于东海,夺权自立,国号仍为齐,仍都临淄。历经齐太公田和(公元前386年—前384年)、齐侯田剡(公元前383年—前375年)、齐桓公田午(公元前374年—前357年)、齐威王田因齐(公元前356年—前320年)、齐宣王田辟彊(公元前319年—前301年)、齐湣王田地(公元前300年—前284年)、齐襄王田法章(公元前283年—前265年)、齐王田建(公元前264年—前221年)8代君主,治齐达160余年,史称田齐。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攻齐,临淄陷落,属燕国5年。公元前279年,田单复齐,齐襄王田法章返都临淄。战国时期,区境内有画邑(棘邑改名,今桐林、田旺)、安平邑(酅邑改名,今皇城)、秦周邑(位于临淄西,具体位置不详)、袁娄邑(今孙娄)。

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国,设临淄县。属齐郡,郡、县治所均在临淄。区境东部属齐郡东安平县(县治在今皇城)。

秦汉之间(公元前209年—前203年),先后有8人以临淄为都,称齐王。分别是田儋(公元前209年)、田假(齐王田建的弟弟,公元前208年)、田市(田儋之子,公元前208年)、田都(公元前206年,项羽所立)、田荣(田儋之弟,公元前206年)、田广(田荣之子,公元前205年)、田横(田儋之弟,公元前203年)、韩信(公元前203年,刘邦所封)。

西汉时期,公元前201年,刘邦封其庶长子刘肥为齐王(即齐悼惠王。公元前201年—前189年在位),历齐哀王刘襄(公元前188年—前179年)、齐文王刘则(公元前179年—前164年)、齐孝王刘将闾(公元前164年—前154年)、齐懿王刘寿(公元前154年—前131年)、齐厉王刘次景(或刘次昌)(公元前131年—前127年)6世。临淄为齐国王都、临淄县治所在地。公元前127-前117年,临淄为齐郡郡治、临淄县治所在地。公元前117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封次子刘闳为齐王,临淄复为齐国王都、县治所。公元前110年――公元8年,临淄复为齐郡郡治、临淄县治所在地。西汉时期,区境分属临淄县、东安平县(先属齐郡,后属菑川国)、西安县(县治在今南高阳)、昌国县(县治在今张店沣水镇昌城村)。

新朝王莽时期(9年—25年),9年,王莽改临淄县为齐陵县,属青州济南郡。临淄为济南郡郡治、齐陵县治所在地。区境分属齐陵县、东安平县(属菑川国)、东宁县(西安县改名,今南高阳)。

东汉时期(25年——220年),光武帝刘秀封侄子刘章为齐王,临淄为齐国王都。历齐哀王刘章(35年—46年)、齐炀王刘石(46年—70年)、齐王刘晃(71年—87年)、齐惠王刘无忌(90年—142年)、齐顷王刘喜(142年—147年)、齐王刘承(147年-206年)6世,后被曹操除国。东汉时期,临淄还是青州州治、临淄县治所在地。区境分属临淄县、东安平县(属北海国)、西安县。

三国时期(220-265年),临淄为魏国青州州治、齐郡郡治、临淄县治所在地。区境分属临淄县、东安平县、西安县、新汶县(240年设,县域在今临淄西部)。

西晋时期(265-311年),临淄为西晋齐国王都、青州州治(311年后迁广固,今青州尧王山东南)、齐郡郡治、临淄县治(311年后迁广固)所在地。区境分属临淄县、东安平县、西安县。

东晋、十六国时期(317年——420年),临淄为齐郡郡治所在地。其中311年—323年属前赵;323年—350年属后赵;350年—355年属东晋(齐公段龛);355年—370年属前燕;

370年—383年属前秦;383年—399年属东晋。以上各朝青州州治、临淄县治均在广固。399年—410年,临淄为南燕国燕都尹所辖附郭首邑。410年—420年。临淄属东晋,仍为齐郡治所,青州州治、临淄县治在东阳(今青州市北关)。

南北朝时期(420年——581年),临淄为齐郡郡治所在地。其中420年—469年属南朝宋;区境分属临淄县(县治在青州市北关)、高阳县(属侨置冀州高阳郡,县治在今南高阳)、广川县(属侨置冀州广川郡,县域在今临淄东南部)、重合县(属侨置冀州渤海郡,县域在今临淄北部)、鄃县(属侨置冀州清河郡,县域在今临淄西南部大武、金岭一带)、安次县(属侨置冀州清河郡,县域在今临淄西部,今稷下街道安次村一带)。469年—534年属北魏;534年—550年属东魏;550年—556年属北齐。556年,北齐撤临淄县,至577年,临淄区境分属北齐青州齐郡益都县(县治东阳)、高阳县和贝丘县(县治在今淄川)。577年—581年,属北周,区境仍分属上述三县。

隋朝时期(581年——617年),581年—596年,区境属隋青州益都县、高阳县和贝丘县。596年,重设临淄县,至607年,区境分属隋青州临淄县、高阳县、时水县和淄州淄川县。607年,高阳县、时水县并入临淄县,属北海郡。淄川县属齐郡。

唐朝时期(618——907年),临淄为唐河南道青州北海郡临淄县县治所在地。区境分属临淄县、时水县(618年置,625年并入临淄)、安平县(618年置,625年并入博昌)、博昌县、淄川县(属淄州淄川郡)。

五代时期(907-960年),临淄为青州北海郡临淄县县治所在地。区境分属临淄县、博昌县、淄川县。

北宋时期(960—1127年),临淄为青州北海郡临淄县县治所在地。区境分属临淄县、淄川县。

金朝时期(1127——1234年),临淄为山东东路益都府临淄县县治所在地。区境分属临淄县、淄川县。

蒙古、元朝时期(1234年——1368年),临淄属益都路。1266年-1278年,临淄县并入益都县;1278年,临淄县复置,区境分属临淄县、益都县。

明朝时期(1368年——1644年),临淄为明山东省布政司青州府临淄县县治所在地,区境分属临淄县、益都县。

清朝时期(1644年——1911年),临淄为明山东省布政司青州府临淄县县治所在地,区境分属临淄县、益都县。

民国时期(1911—1949年),临淄县1911年—1927年属山东省胶东道;1927年—1937年直属山东省管辖。1939年7月,中国*领导的临淄县抗日**成立,属清河专区。抗日战争时期,区境内曾存在过党领导的长(山)、桓(台)、临(淄)、益(都)四边县(1938年10月-1941年3月)和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边县(1939年10月-1940年4月;1942年-1945年8月)。1948年3月临淄县解放。

*时期(1949年——)1950年属淄博专区,1953年属昌潍专区,1958年并入益都县,属昌潍专区,1961年10月复临淄县,属昌潍专区,1969年12月属淄博市,改县称区。

2、行政区划


淄博市临淄区

明朝以前。区划无史书记载。

公元1565年(明嘉靖四十四年),全县分4乡7店。

城东为敬信乡,辖12社:即新集、北羊、曹村、孝隆、鹿端、交流、马戴、东隅村、傅家庄、史家庄、羊羔庄、朱家庄。

城南为端智乡,辖10社:即徐姚、孙娄、高留、丰营、张行、淄河、泉河、夏庄、东关、单家庄。

城西为仁义乡,辖9社:即金赵、安次、朱太、梧台、西关、六天雾、南高阳、北田尹、南田尹。

城北为安定乡,辖10社:即寨里、郭村、王青、姬王、张家庄、王官庄、贾家庄、麻家庄、西隅、南马。

7店:即石槽店、新店、淄河店、申家桥店、白兔丘店、大夫店、六天雾店。

1672年(清康熙十一年),全县分为5乡89社。

敬信乡(在县东辖19社)

新集社、傅庄社、石槽城社、宋庄社、蒋庄社、李庄社、马大社、羊羔庄社、逄课社、鹿端社、夏庄社、北徐社、清东隅社、周庄社、北鹿端社、东南隅社、交流社、南徐社、兴王社。

端智乡(在县南辖23社)

姚庄社、徐姚社、单家庄社、新店社、孙娄社、安宁社、淄河社、高留社、孝隆社、齐陵社、张行社、丰盈社、正南隅社、南关社、矮槐树社、长兴社、正孙娄社、真孙娄社、青莲社、尧王社、新添尧王社、矮槐淄河社、西孙娄社。

仁义乡(在县西辖18社)

安次社、南田尹社、北田尹社、金赵社、六天雾社、槐树务社、桐林社、悟台社、朱太社、北高阳社、西关社、中高阳社、保太社、槐林社,北隅社、西隅社、正西隅社、高阳社。

孝感乡(在县北辖16社)

西徐社、王青社、河崖头社、卧石社、张家庄社、永兴社、西古城社、急公社、赵庄社、刘王庄社、兴旺社、顺义社、北石桥社、玉桥社、石桥社、土桥社。

安仁乡(在县北辖13社)

大夫店社、曹村社、东姬王社、西姬王社、南程羔社、王官庄社、北程高社、北羊社、郭村社、铁佛社、寨里社、古城社、石佛社。

1920年,全县辖有城区(包括城里、东关、西关、南关)及40社340个村庄(村名与今基本相同,从略)。

东一社辖4村,东二社辖8村,东三社辖4村,东四社辖6村,东五社辖6村,东六社辖11村,东七社辖7村,东八社辖9村,东九社辖9村,东十社辖7村。

南一社辖7村,南二社辖14村,南三社辖9村,南四社辖11村,南五村辖12村,南六社辖13村,南七社辖11村,南八社辖3村,南九社辖6村,南十社辖5村。

西一社辖7村,西二社辖14村,西三社辖11村,西四社辖10村,西五社辖8村,西六社辖11村,西七社辖6村,西八社辖12村,西九社辖14村,西十社辖12村。

北一社辖9村,北二社辖6村,北三社辖8村,北四社辖4村,北五社辖8村,北大社辖7村,北七社辖5村,北八社辖7村,北九社辖9村,北十社辖10村。

1930年临淄县废社改区,全县设5个区,即一、二、三、四、五区。1946年改为城关、皇城、牛山、苇河、高阳、路山6个区,辖70个乡。

*建立初期,全县辖7个区(即城关、淄东、牛山、高阳、苇河、龙池、路山区).1950年9月,区以数字命名:城关改称一区,淄东改称二区,牛山改称三区,高阳改称四区,苇河为五区,龙池为六区,路山为七区,辖70个乡,368个自然村。

1955年11月,区又以地名命名:一区改称古城区,二区改称五路区,三区改称孙娄区,四区改称高阳区,五区改称苇河区,六区改称龙池区,七区改称路山区。

1956年6月,撤销龙池区建制,将该所辖的丁望、齐陵、孝陵、朱家4个乡并入五路区;徐姚乡划给古城区,淄河乡划给孙娄区。乡划辙销了16个乡的建制:古城区撤销了葛家、石桥、土桥、耿王4个乡;五路区撤销了张石、北羊、六端3个乡;孙类区撤销了相单乡;高阳区撤销了大柳、薛家2个乡;苇河区撤销了河沟、兴河、刘地3个乡;路山区撤销了寇家、三齐2个乡。全县辖6个区、53个乡、2个镇。

1957年1月,县委在五路区搞并乡试点,2月,将该区所辖的宋家、丁望、孝陵、齐陵4个乡合并成孝陵乡,为县直辖乡,乡址在高家孝陵,辖29个村。

1958年2月,撤销了6个区、53个乡(含已撤销的宋家等4个乡)、2个镇的建制。建立12个乡(含已成立的孝陵乡)、2个镇。撤销了古城区,建立城关镇、梧台乡;撤销了五路区,建立皇城乡、石羊乡;撤销了孙娄区,建立了辛店镇、氵时源乡、淄河乡;撤销了高阳区,建立了高阳乡、朱台乡;撤销了苇河区,建立苇河乡、敬仲乡;撤销了路山区,建立了愚公乡、金召乡。将原古城区的徐姚乡辖8个村划归辛店镇;原路山区的安合乡辖7个村划归梧台乡。

1958年9月,全县下属行政建制实行政社合一的组织形式,撤销原12个乡2个镇建制,建立7个人民公社,81个生产大队,654个生产队。即撤销城关镇、梧台乡,组建古城人民公社;撤销辛店镇、氵时源乡,组建辛店人民公社;撤销孝陵乡、淄河乡,组建齐陵人民公社;撤销皇城乡、石羊乡,组建皇城人民公社;撤销苇河乡、敬仲乡,组建敬仲人民公社;撤销朱台乡、高阳乡,组建淮阳人民公社;撤销愚公乡、金召乡,组建路山人民公社。为便于领导,将部分村的隶属关系进行了调整:原城关的耿王庄划归辛店公社;原敬仲的东古城、西古城、田家、河崖头4个村划归古城公社;原梧台乡的南伯王庄、北曹2个村划给敬仲公社。

1962年1月,古城人民公社改称城关人民公社,齐陵人民公社社址由杨家齐陵徙淄河店。

1964年4月,将城关公社西北部25个村划出,成立梧台人民公社。并将敬仲公社南部的北曹、南伯、刘地、史家、王青屯、林家店子等6个村及淮阳公社的北王村划归梧台公社。梧台公社社址设温家岸,辖32个村。

1965年10月,将辛店站及附近的单家庄、桑家坡、杨家坡、东王、西王、合顺店等7个村从辛店公社划出,成立辛店公社,社址驻辛店,原辛店公社改称孙娄公社,社址徙孙娄店,辖54个村。

1970年1月,临淄县划归淄博市,改称临淄区。同时,把张店区的大武公社(辖10个村)、金岭公社(辖4个村)、淄川区的边河公社(辖30个村)、王寨公社(辖10个村)、南仇公社(辖3个村)划归临淄区。全区共14个公社,423个村,441个生产大队,1992个生产队,总面积667.58平方公里。

1970年3月,孙娄公社所属辛店站以南的山王庄、安乐店、寨子、辛店街、仉行、渠村、安里、朱家庄、王朱9个村,划归辛店公社。大武公社原有10个村。后将该社的官庄、柳行2个村划归张店区的湖田公社。同时,将孙娄公社所辖胶济铁路以南的高家、孙家、曹家、陈家4个村划归大武公社。大武公社辖12个村,孙娄公社辖41个村。同年9月,南仇公社更名胜利人民公社。

1974年10月,经省、市批准,区机关由临淄县城迁至辛店。

1980年10月,因皇城、淮阳两处人民公社辖域太大,报请省、市批准,将皇城公社分为两个公社。南部仍名皇城公社,社址在皇城营,辖26个村;北部名北羊公社,社址在北羊村,辖24个村。撤销淮阳公社建制,分为两个公社:东部为朱台公社,社址在朱台村,辖24个村;西部为高阳公社,社址在北高阳村,辖20个村。孙娄公社所辖的石家毛托、赵家毛托、于家店、矮槐树4个村划归大武公社。

1981年12月,报请市*批准,在辛店建立临淄区辛店街道办事处,辖7个居民委员会,城镇人口有4004户,19406人。在齐鲁石化公司工区建立临淄区南仇街道办事处(街道居委会行政机构未组建),辖城镇人口7279户,37898人。

1983年底,全区计有16个公社(即城关公社、辛店公社、齐陵公社、皇城公社、北羊公社、敬仲公社、朱台公社、高阳公社、路山公社、梧台公社、孙娄公社、金岭公社、大武公社、王寨公社、边河公社、南仇公社)、1个街道办事处(即辛店街道办事处),下辖434个生产大队,8个街道居民委员会(皆隶属辛店街道办事处)。

1984年4月,政社分开,建立乡政权。全区组建辛店、皇城、北羊、朱台、高阳、路山、召口、梧台、孙娄、永流、大武、王寨、边河13个乡,齐都、齐陵、敬仲、金岭、南仇5个镇及辛店街道办事处。同年12月,辛店街道办事处并入辛店乡,改称辛店镇。至1985年,全区共有12个乡、6个镇、432个行政村(自然村420个),12个居民委员会。

1990年8月,朱台乡经省、市批准,将乡建制改为镇建制,原管辖范围不变。

1991年3月,大武乡经省、市批准,将乡建制改为镇建制,原管辖范围不变;同年4月,孙娄乡经省、市批准,将乡建制改为镇建制,原管辖范围不变。

1992年12月,皇城乡经省、市批准,将乡建制改为镇建制,原管辖范围不变。

1994年6月,梧台乡经省、市批准,将乡建制改为镇建制,原管辖范围不变。

1996年1月,高阳乡、路山乡经省、市批准,将乡建制改为镇建制,原管辖范围不变。

1997年2月,经省、市批准,北羊乡将乡建制改为镇建制,原管辖范围不变。同年5月,经省、市批准,南仇镇和王寨乡合并,成立南王镇,随着临淄城区的扩大和城镇人口的剧增,对临淄城区进行了区划调整,将辛店镇改为辛店街道办事处,面积25.7平方公里,辖10个自然村,8个村委会,11个居委会;增设闻韶街道办事处,面积5.9平方公里,辖12个居委会,1个村委会;增设雪宫街道办事处,面积5.2平方公里,辖10个居委会,1个村委会。1997年底,全区共有13处镇、3处乡、3个街道办事处。

1999年1月,永流乡经省、市批准,将乡建制改为镇建制,原管辖范围不变。

2001年3月,经省、市批准,临淄区划进行了大规模调整,辛店街道办事处和大武镇合并,成立辛店街道办事处,办事处驻原辛店镇原址,面积48.7平方公里,辖32个自然村,20个居委会,11个村委会;孙娄镇和永流镇合并,成立稷下街道办事处,办事处设在孙娄镇原址,面积36.8平方公里,辖36个自然村,33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皇城镇和北羊镇合并,成立皇城镇,面积87.9平方公里,辖52个自然村,50个村委会;朱台镇和高阳镇合并,成立朱台镇,面积77.2平方公里,辖44个自然村,57个村委会。

2002年底,全区共有9处镇、2处乡、4个街道办事处,辖420个自然村,414个村委会,49个居委会。

2003年12月,经省市人民*批准,路山镇、召口乡合并,设立凤凰镇;撤销齐陵镇,设立齐陵街道。年内,全区有8镇、1乡、5街道,469个村(居)。

2004年底,临淄区辖边河1个乡,凤凰、南王、敬仲、朱台、梧台、齐都、皇城、金岭8个镇,辛店、闻韶、雪宫、稷下、齐陵5个街道。414个村委会、55个居委会(其中含16个企业居委会)。

2005年底,临淄区辖凤凰、南王、敬仲、朱台、梧台、齐都、皇城、金岭回族等8个镇,边河1个乡,辛店、闻韶、雪宫、稷下、齐陵等5个街道。有414个村委会,55个居委会(其中含16个企业居委会)。

2006年底,临淄区辖边河1个乡,凤凰、南王、敬仲、朱台、梧台、齐都、皇城、金岭8个镇,辛店、闻韶、雪宫、稷下、齐陵5个街道,414个行政村,55个居委会(其中含16个企业居委会)。

2007年底,临淄区辖边河1个乡,凤凰、南王、敬仲、朱台、梧台、齐都、皇城、金岭等8个镇,辛店、闻韶、雪宫、稷下、齐陵等5个街道,414个行政村,55个社区(其中含16个企业社区)。

2008年底,临淄区辖边河1个乡,凤凰、南王、敬仲、朱台、梧台、齐都、皇城、金岭回族等8个镇,辛店、闻韶、雪宫、稷下、齐陵等5个街道,414个行政村,55个社区(其中含16个企业社区)。

2009年底,临淄区辖边河1个乡,凤凰、南王、敬仲、朱台、梧台、齐都、皇城、金岭回族等8个镇,辛店、闻韶、雪宫、稷下、齐陵等5个街道,414个行政村,67个社区(其中含16个企业社区)。

2010年底,临淄区辖凤凰、南王、敬仲、朱台、齐都、皇城、金岭回族等7个镇,辛店、闻韶、雪宫、稷下、齐陵等5个街道,414个行政村,67个社区(含16个企业社区)。

2011年底,临淄区辖凤凰、金山、敬仲、朱台、齐都、皇城、金岭回族等7个镇,辛店、闻韶、雪宫、稷下、齐陵等5个街道,414个行政村,67个社区(含16个企业社区)。

2012年底,临淄区辖凤凰、金山、敬仲、朱台、齐都、皇城、金岭回族等7个镇,辛店、闻韶、雪宫、稷下、齐陵等5个街道,414个行政村,67个社区(含16个企业社区)。

3、位置面积


淄博市临淄区

淄博市临淄区地处鲁中丘陵与鲁北平原交接地带,位于淄博市东北部,北纬36°37′51″~37°00′30″,东经118°06′27″~118°29′30″,东临青州市,西接张店区与桓台县,南与淄川区、青州市相邻,北与广饶县、博兴县接壤,胶济铁路、青银高速公路横贯境内,全区总面积663.68平方千米。

4、自然条件


淄博市临淄区

地质。地处鲁西隆起的北部边缘,茌平至淄博凹陷带的东端,全区经历了前震旦纪的地槽阶段,古生代的地台阶段,中生代的活化阶段和新生代的新构造阶段,为金岭背斜和湖田向斜构造。特征是在古老的结晶基地之上有较新的沉积岩覆盖,为双层结构型,褶皱构造不甚发育,以断裂构造为主。岩浆岩分布面广,并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主要有金岭杂岩体及火山岩。

地形。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并向东北倾斜。最大海拔高度420米,最低海拔高度31米。由南向北逐渐变缓,依次分布着低山丘陵和山前平原、微斜平地、浅平凹地等地貌单元。淄河自南而北贯穿于境内东部,发源于中南部黄山之阴的乌河,流经境内西北部。全区低山丘陵和平原面积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27.9%和72.1%。

气候。全区年平均气温13.5℃,较去年偏高0.2℃,较常年偏高0.2℃。年极端最高气温38.1℃,出现在7月3日,较去年偏高1.0℃。年极端最低气温-16.6℃,出现在12月24日,较去年偏低2.2℃。全年降水量459.1毫米,较常年偏少151.1毫米。全年日降水量≥0.1毫米的日数有73天,较去年偏少6天。出现暴雨日数1次。全年日最大降水量78.1毫米,出现在7月5日。全年日照时数2285.5小时,较常年偏少104.3小时。年内无明显的连阴雨天气。全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5%,最小相对湿度为7%,出现在2月7日。年蒸发量1391.8毫米。全年无霜期为194天。初霜日为10月17日,终霜日为4月5日

5、自然资源


淄博市临淄区

土地资源。全区土地总面积663.68平方千米。其中,农业用地4.54亿平方米,建设用地1.71亿平方米,未利用土地3878.9万平方米。在农业用地中,耕地面积3.58亿平方米,林地面积3759.84万平方米,园地面积1844.79万平方米,其他农用地3930.01万平方米。在总土地面积中,山丘、平原、荒滩、水面各占2.87%、94.33%、1.97%、0.83%。

矿产资源。全区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已发现矿产11种,已查明8种,主要有石灰石、河沙、铁、铜、钴、铝土矿、黏土、煤、高岭土、矿泉水等,已开发利用4种。在已查明储量的矿产中,主要有煤、铁、铜、钴、铝土矿等矿藏和稀有金属。一些矿种储量大、分布广、品位高,在全市占有重要位置,煤、铁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市第一位。其中,煤炭保有资源储量占全市的81.27%,铁保有储量占全市的62.26%,水泥用灰岩、高岭土保有储量分别占全市的24.38%和75.63%。

水资源。境内水资源以地下水为主,尚有少量地表水及引用部分黄河水。大气降水是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源。是年,全区平均降水量532.5毫米,折合降水总量为3.5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补给量1.25亿立方米。当年实际开采地下水量2.13亿立方米,引用黄河水0.37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境内生物资源共有446科1996种。其中,植物139科959种,动物307科1037种。在生物资源中,极具价值的种类有农作物品种266种,食用菌16种,木本植物113种,药材植物270种,饲草植物(人工栽培)10种,水生植物92种,畜禽84种,野生动物151种。另外,病虫及天敌资源672种。

6、人口民族


淄博市临淄区

【人口】至2013年底,临淄全区总人口610140人。其中,男性304727人,女性305413人。总人口较上年增加1894人,男、女性别比为100.22,户均人数3.09人。年内出生落户5296人,男2784人,女2512人;较上年增加172人,出生男女比例为110.82,出生率为8.68‰,较上年高0.26‰。出生人口中当年出生为4391人,男2302人,女2086人,其余905人系往年出生未落户,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申报落户。年内死亡4709人,死亡率为7.72‰,上升0.72‰。死亡人口中本年死亡3892人,817人系往年死亡未销户口,在人口普查户口整顿中和80岁以上老年人办理居民身份证工作中发现即予注销户口。年内,迁入12787人,较上年减少1285;迁出11469人,较上年减少1268人,机械增长率为2.17‰,较上年下降0.03‰。区内总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有101387人,占总人口数的16.61%,与全国老龄人口比数基本持平。百岁以上老人有17人。其中皇城镇许家村5组140号的王会荣年龄最长,是年103岁(1908年3月7日生人)。

【民族】是年,临淄境内有24个民族。其中汉族598464人,占全区总人口98.11%;回族9176人,占全区总人口1.5%;蒙古族1220人,占全区总人口0.2%;满族1029人,占全区总人口0.17%。另有朝鲜族47人,彝族47人,苗族26人,黎族21人,锡伯族21人,白族21人,土家族14人,傈僳族11人,壮族9人,傣族7人,侗族6人,布依族5人,景颇族4人,达斡尔族3人,*2人,瑶族2人,普米族2人,畲族1人,布朗族1人,俄罗斯族1人。金岭回族镇是淄博市惟一的民族镇。全区有4个民族村(社区)。其中,3个回族村(社区),1个蒙古族村。分别为:金岭回族镇的金南社区、金岭一村、金岭四村,齐陵街道的刘营村(蒙古族村,全省惟一的蒙古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