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包头市九原区

科普小知识2022-10-05 10:46:51
...

包头市九原区位于阴山南麓,黄河北岸,土默特平原与河套平原的结合部,辖1个苏木、3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734平方公里,总人口20.1万人(2012年),由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等19个民族构成,其中蒙古族主要聚居在西部阿嘎如泰苏木,区人民*驻沙河街。

中文名称:九原区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下辖地区:1个苏木、3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

*驻地:沙河街

电话区号:0472

邮政区码:014060

面积:734平方千米

人口:20.1万人(2012年)

方言:晋语包头话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气候

著名景点:赛罕塔拉公园

火车站:万水泉站

车牌代码:蒙B

1、区位交通


九原区

九原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便利。京包、包兰、包神、包白铁路贯穿全境,“海铁联运”大型集装箱站可将货物直抵天津港发往世界各地;210国道、110国道纵横境内,呼包高速公路与丹东至拉萨高速公路相接横贯九原区;包头机场位于东河区中部,距九原区*所在地沙河镇仅5公里,航班可直达北京、上海、武汉等全国大中城市。

2、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九原区

包头市九原区位于内蒙自治区的西部,处于土默川平原和河套平原结合部。地跨东经10937—11027,北纬405—4017之间,它东邻土默特右旗,西连马彦淖尔盟的乌拉特前旗,北依大青山乌拉山和固阳县毗邻,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相望。东西长85公里,南北宽28公里,总面积1858平方公里,包头市的昆都仑区、青山区、东河区散布其间。

气候条件

九原区属北温带大陆气候,干旱多风,春季干旱少雨多风,夏季温和短促,秋季凉爽温差大,冬季温长而寒冷。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年平均气温6.8摄氏度,七月平均气温22.5——23.1摄氏度,一月平均气温-13.7摄氏度。无霜期约165天,最大冻土深度1.4米。

年平均降雨量33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2094米,日平均风速3米/秒;全年日照时数3177小时,年日照百分率是70%,是全国日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水文特点

九原区经的河流有:黄河、昆都仑河、五当河和三嘲河。

黄河:流经九原区长约80公里,水面宽130~458米,水深1.4~9.3米,平均流量824秒立米。

昆都仑河:流经郊区长约32公里,平均流量0.1~3秒立米。最大洪水流量3lOO秒立米(1958年8月7日)。

五当河:流经郊区长约30公里,平均流量0.1~3秒立米,最大洪水流量1660秒立米(1958年7月26日)。

三湖河:流经郊区长约45公里,水面宽20米左右,平均流量8秒立米。

另外,还有东河、二道沙河、三道沙河、四道沙河等时令河,当地称干河槽,平时河床暴露,雨季山洪溢满河槽,南流注入黄河.总计地表水年总量约2.38亿立米,从70年代开始,年利用量约1.1亿立米,其中黄河水0.7亿立米,其它河水和洪水0.3亿立米,污水0.1亿立米。

3、物产资源

矿产资源


九原区

九原区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境内已探明黄金、煤炭、长石、石棉、云母、芒硝等数十种矿产,储量极为丰富。不仅如此,闻名世界的白云鄂博铁矿距九原区仅150公里,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煤田——神府煤田和全国最大的天然气整装气田——苏里格气田与九原区隔河相望。

农业资源

九原区物产丰富,是包头市重要的蔬菜和副食品生产基地。全区基本菜田4万亩,保护地1万亩,蔬菜品种80多个,每年可提供时令鲜菜3.2亿公斤,可实现四季长青,周年供应。以大青山一线为重点,全区果树面积已接近3万亩,年产鲜果1万余吨。

沿河渔业生产蓬勃发展,养鱼水面达1万多亩,有罗菲鱼、武昌鱼、俄罗斯鲟、美国大口胭脂鱼等数十个名优鱼种,年产鲜鱼2500吨,占包头市自产鲜鱼的46.3%。

万宝、大圣、农丰等一批现代化的养殖公司迅速发展,畜牧业已成为九原区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奶牛总量已达到26624头,是蒙牛、伊利等大型乳制品龙头企业的重要奶源基地。

九原区已基本建成了精确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都市农业、科技农业、出口创汇农业等各具特色的六大高效园区,现代农业在九原区初露端倪。

4、建制沿革


九原区

战国,赵武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00年)后,九原是赵国最西部的一个建置,也是现九原区境内最早设置的行政建制。

秦朝,区境属秦九原郡管辖,郡治九原县(今麻池古城遗址)。九原郡辖境相当于今巴彦淖尔盟的临河县和五原县、今伊克昭盟的达拉特旗和杭锦旗,以及今包头市九原区所辖范围。

西汉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区境属五原郡管辖且是五原郡政治、经济中心。此前,区境一度为匈奴辖境。

元朔二年,汉将卫青、李恩出云中郡(治今托克托县北古城)进击匈奴,“收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五原郡辖16个县。其中有4一个县在今九原区境内。九原县为郡治,在今麻池古城;五原县,今哈德门古城;固阳县,今古城湾古城;临沃县,遗址不详。

新(8一23年),改五原郡为获降郡,区境为获降郡所辖。九原县为成平县、五原县为填河亭、固阳县为固阴县、临沃县为振武县。

东汉建武元年至建安二十年(25—215年),区境仍归五原郡管辖;建安二十年至建安二十四年(215一219年),区境为新兴郡管辖。

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年),东汉*“省云中、定襄、五原、朔方郡,郡置一县领其民,合为新兴郡,属并州。”东汉初,从建武五年到十六年(29一40年),区境曾在卢芳割剧政权的控制之下。卢芳,今宁夏同心县人,自称是汉武帝曾孙,于建武五年,割据五原、云中、朔方、定襄、雁门五郡称帝,都九原县。建武十六年降汉。

三国时,未在区境设立建制。220年,鲜卑拓跋部在首领力微率领下人居九原地区。

西晋时,区境为鲜卑人牧地。

东晋时,鲜卑人曾两度建国。咸康四年至太元元年(338—376年),拓跋首领什翼键建立代国(所辖范围相当于今内蒙古中部和晋北地区)区境是代国的一部分。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年),鲜卑拓跋建立北魏,定都盛乐(今呼和浩特市的和林格尔县北土城子),区境成为北魏辖地。延和初年(432年),拓跋焘在阴山设置六镇,以防柔然侵入,区境位于六镇之一怀朔镇的南部。正光五年(524年),怀朔镇改为朔州,区境为朔州管辖。

隋朝,开皇元年至五年(581—585年)区境为隋五原郡辖境。之后,区境一直为突厥族的牧地,直到唐朝景龙二年(708年)为止。120多年里,这一带呈现一派“人民羊马,遍满山谷”的景象。之后,归唐关内道丰州中受降城(今敖陶窑子古城)管辖。景龙二年,唐朔方军总管张仁愿“於河北筑三受降城,首尾相应,以绝其南寇之路”。中受降城即在现九原区境内。其间,开元十年至天宝八年(723—750年)安北都护府设在中受降城。

宋朝,区境大部归西夏(1032一1227年)黑山威福军司管辖。西夏和辽国的国界线遗址就在今沙尔沁村东。

元朝,区境归大同路云内州管辖。云内州农业、陶瓷业发达。元诗人刘秉忠有诗描绘云内州的风光:“出边弥弥水西流,夹路离离禾黍稠。”

明朝,洪武无年至宣德十年(1368一1435年),区境归明东胜卫管辖。宣德十年以后,直到明亡,区境为蒙古土默特部的牧场。

清朝,区境分属土默特右翼旗,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管辖。同时,区境还先后受归化城(今呼和浩特旧城)、萨拉齐厅、五原厅节制。境内出现一地二治、蒙汉分理的格局。

清时,今兴胜镇乌拉特后旗(东公旗)管辖;今新城、麻池等归乌拉特中旗(中公旗)管理;今哈业胡同、哈业脑包、哈林格尔等镇、乡归乌拉特前旗(西公旗)管理;今古城湾、沙尔沁、沙木佳等乡、镇为土默特右翼旗六甲之地。境内汉民事宜,雍正元年(1723年)归归化城理事同知(正五品)管辖,乾隆四年(1739年)改由萨拉旗协理通判(正六品)管理。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由萨拉齐理事厅管辖。光绪十年间(1884年),理事厅改称抚民理事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又增设五原抚民理事厅,五原厅治隆兴长,寄治包头镇(今东河区)。萨拉齐、五原二厅以东河区西脑包大照壁为界。从此,境内西部的汉人事宜改由五原抚民理事厅管辖。

1912—1923年(民国元年至民国12年),境内仍沿袭清朝建置,未作大变动,只是改厅为县,设知事,废同知;土默特旗改都统为总管(委任),乌拉特三旗仍设扎萨克(世袭)。其时,区境东部受土默特右旗和萨拉齐县管辖,中西部为三公旗和五原县节制。而五原、萨拉齐二县在1914年(民国3年)以前隶山西省,之后受绥远特别行政区管辖(民国17年,绥远特别行政区改称绥远省)。

1923一1926年(民国12年至民国15年),区境大部由包头设治局管辖,东部仍由萨拉齐县节制。民国12年3月,平绥铁路通车到萨拉齐县包头镇,包头镇始和萨拉齐县分治、析萨拉齐县磴口以西、五原县西山咀以东设包头设治局。

1926年1月至1937年12月(民国15年1月至民国26年12月),区境大部受包头县节制,最东部仍由萨拉齐县管辖。

1945年8月至1946年2月(民国34年8月至民国35年),区境归包头市政务委员会和萨拉齐县管辖。

1946年2月至1949年12月(民国35年2月至民国38年12月),区境分属包头市、包头县、萨拉齐县管辖。1946年(民国35年)绥远省*撤销包头市政务委员会,分设包头市和包头县。1947年2月(民国36年2月)包头市和包头县又合署办公,市长兼任县长。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0年3月25曰至1953年10月5日,仍沿袭民国建置,区境分属包头市、包头县、萨拉齐县管辖。

1953年10月5日,区境归包头市人民*郊区临时工作委员会管辖,境内始单独设制。

1953年,绥远省人民*撤销包头县建置,设立包头市人民*郊区临时工作委员会,简称“临时工委”,为包头市人民*的派出机构。1954年5月临时工委被撤销,设立包头市人民*郊区工作委员会,简称“工委”,仍为派出机构。

1960年4月至1963年5月1日,包头市郊区建制被撤销,区境分属昆都仑区、青山区、东河区和石拐矿区管辖。

1963年5月1曰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批准,恢复包头市郊区建制。1963年5月1日设立包头市郊区人民委员会;1968年2月改称包头市郊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1月改称包头市郊区人民*。

1998年,郊区有二个乡(河东乡、国庆乡)和十九个行政村划归东河区、石拐区、青山区和昆区,总面积达500余平方公里。


九原区

1999年8月10日,民政部批准(民发22号)将包头市郊区更名为九原区。

2000年,九原区辖4个镇、9个乡、1个苏木。

2002年九原区辖5个镇、5个乡、1个苏木:沙河镇、莎木佳镇、兴胜镇、麻池镇、哈业胡同镇、沙尔沁乡、古城湾乡、新城乡、哈林格尔乡、哈业脑包乡、红旗农场。

2007年,九原区辖7个镇、3个乡、1个苏木:沙河镇、莎木佳镇、兴胜镇、麻池镇、新城镇、哈林格尔镇、哈业胡同镇、沙尔沁乡、古城湾乡、哈业脑包乡、阿嘎如泰苏木。

2008年6月,包头市制定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将九原区沙尔沁镇整建制划出,将兴胜镇所属的29个村,麻池所属的5个村,哈业胡同镇所属的15个村,阿嘎如泰苏木所属的1个嘎查划出。区划后九原区辖区总面积由1858平方千米缩减为734平方千米。

2012年总人口20.1万人,由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等19个民族构成。

2014年,九原区辖4个街道、3个镇、1个苏木:沙河街道、赛汉街道、萨如拉街道、白音席勒街道、麻池镇、哈林格尔镇、哈业胡同镇、阿嘎如泰苏木。区*驻沙河街道。

5、经济产业

九原区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全区共有规模以上企业23家,已基本形成了稀土、黄金、酿酒、建材等一批优势产业。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2.10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7.27亿元。

6、基础设施

城区建设


九原区

九原区以沙河镇为中心,积极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2亿多元,建成了九原广场、花园小区、丽日花园、甲尔坝新村和九原文明示范一条街等一批现代化城市设施和小城镇、中心村,使深厚的历史底蕴与跃的现代文明在九原区相辉映。与此同时,九原区采取“筑巢引凤、引凤筑巢”的措施,规划建设了2个设施齐全配套完善的工业园区,打造了工业经济的起飞平台。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新(续)建13条城乡公路,新增供热面积40万平米。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天福广场、咨询大厦、广电大厦等22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市环境检测中心、鹿安佳苑等项目基本完工,市体育中心全面建成,成为全市的地标性建筑。

新农村建设

柏树沟牧民新村一期交付使用、二期主体完工,古城新村等6个住宅小区加快实施。职教基地一期完工,6所学校54万平米主体封顶。

累计投入105亿元,实施了6个闲置大院、8个城中村、15个旧街坊和107个新农村改造、建设项目,建成2个广场、5个公园,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78.2%,城镇人均绿地面积达到35平米。实施了72个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增城区道路面积71万平米,农村公路224公里,雨、污、热、气管网84公里。

全区所有乡村全部开通程控电话,移动通讯和网络传真覆盖全区的每一个角落。

7、社会事业

教育


九原区

九原区投入4000多万元,实施了6所学校的“校安”工程和标准化校园建设,完成5所小学的撤并工作,开办了哈业胡同和萨如拉中心幼儿园。

卫生

医疗方面,投入4300万元,新(改、扩)建了区医院标准化病房楼和2个中心卫生院,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推进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在全市率先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全额补助,在村级卫生室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117名农牧民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

文体

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2座文体小广场、3个贫困村文化活动室,“草原书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组织了庆祝建党90周年等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成功举办了全国中学生运动会。

8、历史文化


九原区

九原区历史文化悠久。早在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就在九原设置了九原邑(属云中郡)。赵长城、秦长城、汉代古城等历史遗址至今保留,昭君出塞、文姬归汉等历史故事无不与九原相关。境内有全国唯一用蒙语诵经的藏传佛教名寺梅力更召等名胜古迹,全国藏传佛教三大名寺之一五当召、天然风景区九峰山、成吉思汗陵、响沙湾等旅游胜地遍布周边地区。

麻池古城遗址

从东河区西脑包向西至昆都仑河岸,有一道沙梁,麻池古城遗址就在这道沙梁的西南部。麻池古城分南北二城,南北总长1200米,东西总宽1040米,北城北墙中段和南城西段及南城南墙中段各有一15米左右的缺口,可能是门址。麻池古城城墙保存较好。麻池古城南城的城墙最高处达七八米,夯层厚约10~15厘米。城内残砖、断瓦、陶片遍地皆是,陶片的纹饰有素面、绳纹、几何形纹等,能辨认出的器形有罐、盆等。

历史名人

据《三国志・吕布传》卷七记载:“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西汉设置五原郡,辖境相当于今巴彦淖尔市东部、包头市和达拉特旗、准格尔旗等地。五原郡共有10县,九原是最西部的一县。因此,《辞海》明确注明吕布出生在包头。吕布也自称“边地人”。   

在包头市九原区麻池古城附近居住着一群姓吕的村民,其中有些人说自己是吕布的后人。

上一篇:旺加拉塔

下一篇:淄博市临淄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