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中国国家地理

科普小知识2022-10-05 11:00:03
...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主办;于1950年1月创刊,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是国内目前最具权威和影响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及旅游、探险类杂志。该刊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文名称:中国国家地理

外文名称:ChineseNationalgeography

语言:中文等多种语言版本

类别:地理,科学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

编辑单位:《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

创刊时间:1950年

出版周期:月刊,每月7日出版

国内刊号:CN11-4542/p

国际刊号:ISSN1009-6337

邮发代号:2-806

期刊地址:北京

社长兼总编:李栓科(1997年至今)

执行总编:单之蔷

1、期刊简介

《中国国家地理》,原名《地理知识》,是关于地理的月刊,该刊的文章和图片经常被*及地方媒体转载。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国内外很多家图书馆已经把该刊作为重点收藏期刊。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是*较为出名的有关地理的杂志。因该社隶属中国科学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家学者作为该社顾问,同时还有许多战斗在科考第一线的工作者与杂志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具有很强的独家性和权威性。

《中国国家地理》的前身《地理知识》,创刊于1950年,创刊于南京。当时整本杂志只有8页,一年后增至16页。当时的内容包括地理思想、中外国地理、自然地理、地图及地理调查法、地理教学、地理资料等。

2、发展历史

1954年,《地理知识》因发表披露中国国内的工业地理文章,被中国官方认为是“泄密”而遭受重创。但不久后影响消失,该杂志的内容继续扩充,至1957年时增至48页,发行量达到了2万册。


1

1960年7月,首次遭遇停刊,1961年改名为《地理》复刊。

1966年3月第二次停刊。

*的一些科学杂志在*及*中遭受重大打击,1972年,《地理知识》复刊。《地理知识》也不例外,在此期间,《地理知识》发行很不稳定,时断时续,该情况在*结束后才有所改善。

1998年,该杂志全面改版,页数增至84页,翌年增至100页。由黑白改为全彩,由胶版纸改为铜版纸,定价由4.9元增至16元。

2000年10月,《地理知识》杂志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随后亦在*、香港等地推出繁体字版乃至在日本推出日文版。

2004年,《中国国家地理》增至148页,并推出青少年版《博物》。

2005年10月,在其创刊55周年之际,推出550页的“选美中国”特刊,出版量达到55万册的历史新高。该特刊深受消费者的好评,一上市便被抢购一空,乃至出现了部分地区的书报亭出现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的情况。

2008年3月,《中华遗产》正式成为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品牌下的一员。

2008年7月,港澳繁体版以“中国名片”的姿态直卷全港。

2009年1月,杂志价格提升至20元,页码加到176页。

2009年4月,《中国国家地理》英文版正式出版。

2010年是《中国国家地理》创刊60周年,杂志举办了重温最有影响力的观点、征集改变最大的地方、寻找60年传读的世家和“校园行知客”4样活动。

3、发展思路

1929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记者梅纳德•威廉斯在给主编的信中说:“最痛快的事情莫过于能够通过照片和文字,带领125万国家地理学会的会员一起登上高山,俯瞰世界……”这段话,成了《国家地理》杂志所有记者为之骄傲的工作理由。如今在中国,《中国国家地理》的记者们也带着类似的激情跋涉于祖国的名山大川。2006年10月号杂志以“318国道——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为主打,其主办者称发行量突破100万册。在杂志社社长李栓科看来,这是他们在互联网时代的夹缝中,杂志发展再一次强力突围。

内容为王

李栓科是在中科院地理研究所新大院的办公室内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的,其办公室靠着经营部门,编辑部则在另一栋楼办公。“编辑部和经营部门是完全独立的,还是那句老话,内容为王。我们很少就一个内容去进行营销,而是内容自身的价值决定了我们的销售。”李栓科说。

“景观大道”专辑带来的成功,印证了李栓科的话。而用编辑们的话来说,为了这个计划中的发行量,整个9月,他们就跟上了发条一样。

说及“景观大道”的策划,李栓科介绍:“我们希望找到能代表我国辽阔国土、壮丽山河的象征物,而寻找的结果是,发现大致沿着北纬30度线延伸的长达5000多公里的318国道是最佳选择。”而为了这个发现,杂志社不但派出了专门的考察队,还邀请了众多著名的作家、学者,分头探访。

“对于一本杂志来讲,最重要的是编辑部,包括背后的专家支持。如果没有打不烂、揉不碎的编辑部,市场运营就是缺少根基的。”李栓科表示。

伴随着内容的提升,是发行量和广告价格的增长。


2

这一路走来,不能不提及去年杂志创刊55周年之际,持续一年之久的“中国最美的地方”的评选与报道。“其影响力远超我们的预想。”回顾那段经历,李栓科仍然很感慨。

据介绍,杂志社首先组织了一个专家协会组、一个媒体组。专家协会组负责制定详尽的评选标准,跟媒体的合作则是希望在每一个省市都进行评选,“比如广东的一些媒体,组织当地的专家合作,并调动读者参与评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科学的真实

杂志在近几年获得高速成长,李栓科理解的原因是,“和天时地利人和有关”,“改革开放使国力增强,中国人对未知世界有发现的欲望,同时对已知世界也有再发现的愿望。《中国国家地理》就定位于此——讲述社会难点、热点、疑点地理故事,并对科学上的新发展进行前瞻性的报道。”

据了解,《中国国家地理》的前身《地理知识》从1950*开始,一直是以传播基本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为己任,这一定位在当时来说是合理的,也曾有过鼎盛时期。但从1982年开始,在读者市场分化以后,《地理知识》与其他老牌纸媒一样,面临相同的命运转变。

1998年,《地理知识》变身为《中国国家地理》。在改版后的几年时间里,杂志发行量上升了十多倍。2001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繁体版在中国*创刊,2002年日文版也正式上市。

李栓科说:“我们的选题,就是要向读者传递真正的科学知识。比如沙尘暴对人类造成的伤害,其实很多媒体是在妖魔化沙尘暴。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沙尘暴还能减轻酸雨的危害。这是因为沙尘暴里面的气溶胶物质颗粒,中和了酸雨当中的绝大部分东西。”

“另外像全球变暖,正是因为有了沙尘暴的作用,从而大大减缓了全球变暖的步伐。对于沙尘暴来讲,靠植树造林来解决更是一个谎话。因为沙尘暴是在高空的,靠大气层输送,带到很远的地方。”

“而这些也就是我们要做和能做的事,以科学的态度去解读热点问题。把这些内容做好了,发行和广告自然就很轻松了。”李栓科告诉记者,“最关键还是内容,独家视角的内容才是王。我们80%的精力、物力和财力,都是用在编辑部。

4、栏目介绍

国家地理推介之旅,私人博物馆,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生态圈透视,民族风情写真,地理视点,地理文萃。

5、读者群定位

他们追求事业的成功,注重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生态环保意识和人文情怀他们是高学历,高收入,有较高职位和影响力的社会主流阶层他们的年龄在25-45岁,他们的家庭年收入在6万-10万元他们包括外企白领、媒体从业人员、科研和科考人员、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者。

6、期刊荣誉

1990年、1993年《地理知识》两次荣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三等奖。

2003年1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荣获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项。

2005年12月,“中国最美的地方”获得《新周刊》杂志评选的“新锐榜创意中国TOP10”。

2005年1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获得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三届“国家期刊奖”奖项。

2006年12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获得新锐榜“年度传媒”奖项。


3

2006年12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入选*电视台经济频道评选的“封面2006”十大传媒奖。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于2006年荣获中国科学院先进集体称号。

2007年底,《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获得第三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中国创新期刊十强”奖项。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入选“中国报刊经营管理模式十大案例”。

2008年2月,社长兼总编辑李栓科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中国出版*奖“优秀出版人物”奖项。

2008年底,《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获选由《哥伦比亚新闻评论》评选的“2008中国标杆品牌”。

2009年10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获得“新世纪十年最受读者关注的十大期刊”。该奖项是广东南方电视台主办,联合广东各大购书中心、人文书店、国内主流网络书店、各类主流读书网站,以盘点年度图书出版、创作为主题,以广东地区观众为主投票产生的年度图书排行榜。

2009年底《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再次获选《哥伦比亚新闻评论》“2009中国标杆品牌”。这也是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连续第二年获得该奖项。

2009年底,《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荣获由中国期刊协会颁发的“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奖项。

2009年底,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李栓科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新中国60年优秀出版人物”和“新中国60年优秀出版企业家”。

2007—2009年连续三年蝉联由中国广告主协会颁发的“中国最受广告主青睐的十大期刊”奖。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获得纸老虎2010年度最畅销杂志

新媒体中国国家地理手机杂志获得首届中国手机杂志排行榜,最受欢迎手机杂志、最受IPADANDROID用户欢迎、最受欢迎生活类杂志等4项大奖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于2010年获得2001-2010中国期刊领军品牌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于2011年获得第二届中国出版*奖期刊奖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于2011年获得新闻出版总署“走出去先进单位”

7、大事记

1950年

我国老一辈的地理学家施雅风、吴传钧等先生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折实”,在南京创办了《地理知识》杂志,经典由此开始。

1972年

《地理知识》是*后期中国最早复刊的杂志之一。

1998年

李栓科正式接手《地理知识》并酝酿全新改版,她用全新的视角和形式来诠释地理的内涵。

1999年

1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新增“卷首语”专栏,由执行总编单之蔷执笔,此专栏成为杂志的亮点。

2000年

10月,《地理知识》正式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她以更大的气魄和胆识来展示中华的博大。


4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会员俱乐部组织了首次“青藏线龙脊行”会员户外科学考察活动,从此,参与会员户外科考的人数每年成倍递增。

2001年

6月,《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繁体版在*及大陆以外的其他地区发行,成为大陆地区惟一原创并由出版人购买版权发行他种文本的杂志。

10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组建新的发行团队。

2002年

1月,《中国国家地理》日文版以《中国地理纪行》为刊名在日本上市发行,这是中国第一家在发达国家完整落地的媒体。

1月,第一届发行年会召开,发行渠道由原来的40多家增长到70多家,发行市场数量比01年翻了两番。

6月,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网正式开通,域名为:www.cng.com.cn,网站功能为每期杂志的内容介绍;地理论坛同时开放,简单的留言板功能。

年底,《中国国家地理》首次广告客户答谢会在北京京城大厦举办。

2003年

6月,推出“典藏三峡”专辑,9月推出“四川专辑”,10月推出“青藏高原科考50年”不仅是CNG“认识中国”的高潮,也为以后10月特辑的推出奠定了基础。

8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与*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管委会联合举办“回望阿尔金山20年”综合科学考察活动,开启CNG联合国内著名主流媒体共同关注原生态保护区的媒体联盟报道。

杂志每月拥有固定会员人数达到1万。

2004年

1月,《中国国家地理》青少版《博物》创刊,她的宗旨是:博学成就梦想,知识改变人生。

7月,推出“大香格里拉”专辑,开始了CNG圈点中国的里程。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员工川藏线培训。

2005年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创刊55周年。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员工青藏线培训。

2月—9月,联合全国31个省份的主流媒体开始“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

3月,读者见面会南京站。4月,读者见面会西安站。5月,读者见面会广州站。6月,读者见面会上海站。7月,读者见面会北京站。

10月,出版的纪念特刊“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选美中国”特辑创造了传媒界的奇迹,现已被翻译十种外文版本全球发行。

10月23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创刊55周年庆典在北京嘉里中心举行,中国科学院院长*先生及500多位嘉宾共飨盛典。

2006年

每月固定会员人数激增到2万6。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员工*培训。


5

3月,《中国国家地理》手机杂志广东移动全线推出。

10月,《中国国家地理》推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专辑,打造了一条属于国人的景观之路。此专辑也创造了高档杂志单期发行100万册的传媒界奇迹。

10月10日,《中国国家地理》单期发行100万册庆典在北京华联印刷厂举行。

启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校园基金”项目,支持高校环保社团的公益活动。

11月,对公众免费开放的“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开讲。

2007年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员工北疆培训。

1月,《中国国家地理》手机报作为中国移动惟一人文类手机报全国重点推出。

10月,《中国国家地理》推出“圈点大西北”专辑,用干旱半干旱区的地理概念带领国人重新认识西北。

10月,圈点大西北图片展在北京东方新天地及上海正大广场巡回展出。

2008年

1月,与中华书局合作发行《中华遗产》杂志。

5月,《中国国家地理》手机电视在中国移动平台上线。

6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员工内蒙徒步培训。

6月,开启“触摸中国”之旅,对中国的八大极限进行全方位考察。

7月,港澳繁体字版创刊号上市。

7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长李栓科先生作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参与奥运火炬传递活动。《选美中国》作为北京奥组委特选礼品。

8月,中国国家地理网全新改版,域名正式变更为:www.dili360.com。

9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英文版创刊号上市。

10月,《中国国家地理》推出“东北专辑”专辑。

上一篇:屠隆

下一篇:云南民族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