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全椒县吴敬梓纪念馆

科普小知识2022-10-05 13:28:14
...

全椒县吴敬梓纪念馆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城西北隅走马岗。始建于1959年夏,原址在全椒县城荷花塘畔。1964年闭馆后改作它用。现馆为1984年10月重建,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建有东西展厅及古朴回廊,1986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隔着襄河与“探花第”旧址相望。2006年成功通过旅游局AAA级旅游景区小组的检查,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中文名称:全椒县吴敬梓纪念馆

外文名称:WujingziMuseum

类别:文人纪念馆

地点: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城西北隅走马岗

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

邮编:239500

级别: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1、博物馆简介

吴敬梓纪念馆始建于1959年夏,为纪念清代伟大的文学家吴敬梓而兴建的纪念性建筑。原址在县城荷花塘畔平顶山上。有纪念厅七间,两庑十余间,围以花墙青瓦。1964年闭馆,1966年改作它用。1984年10月8日易址重建,1985年底竣工,1986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文人纪念馆。

组成结构

吴敬梓故居探花第遗址

吴国对考中探花后,卜地城北永安门外、拖板桥西,兴建探花第。正宅十进,大门两旁竖有两对旗杆(至今基石犹存),门临“一日达于白下”的襄河。河对面分别为吴国对长兄进士吴国鼎的“薖园”和五弟吴国龙的“远园”。左右俱为市肆。正宅后有花园曰“遗园”,取“遗世而独立”意。州门涧流经园北,溪水如带,引流入园,楼台亭榭,柳暗花明,风景秀丽。“诏分玉局之书”的赐书楼和“文木山房”(吴敬梓书房)也置于园内。园后为“走马岗”。整个建筑以襄河为明堂,以走马岗为靠山。气势恢宏、幽静典雅。故居后还有吴勖(吴敬梓叔祖)倡建的北极阁,与笔峰相望,秀出林表。故居西有永安门,为吴国对所建。全椒城北原无门,吴国对中探花后,顺治帝问吴国对“家住全椒何处?”国对迎合君意随口答“永安门”,取长治久安之意。离殿后,他忽意识到这样回答是犯欺君之罪的,于是疾速派人回来兴建此门楼。永安门已于抗战时毁于兵火;探花第也于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火,仅存厢房两间。现有重修探花第之议。

吴敬梓祖居地西墅草堂故址———山吴村

西墅草堂坐落在程家市乡浦北行政村山吴自然村。约建于1610年左右,衰败于1720年左右,终结于1950年,前后持续大约350年,是全椒历史上人文蕴藏最悠久、影响最大的族居地,也是一块尚未开发的人文旅游的处女地。它处在梅花垄之中,将和汉墓群、垄上的香雪海、丰乐城遗址、康王故里捆绑在一起,共同构成梅花垄人文与自然旅游资源。

吴氏飨堂与墓地

全椒吴敬梓家族飨堂在黄栗树山中,即今碧云湖西北侧。飨堂标志是一块巨石如猛虎蹲踞堂口,石被乡人称之为老虎石,此地俗称老虎塘。吴氏家族则称之为石狮子塘,因狮子为瑞兽故也。


秦淮水亭

飨堂是家族为祖先献祭之所,即所谓家庙。吴氏自程家市科举发家后,笃信堪舆。吴国鼎在父亲吴沛1631年逝后,苦修堪舆之学,顿解地理之旨,终以名臣而为一代风水大师,带一仆人及地理先生遍历诸山,找了两年,终在黄栗树大山中找到石虎塘吉壤,葬父于石虎山上。未几,明朝灭亡,慈母也已亡逝,便与同科进士胞弟国龙等人在石虎塘庐墓不出,开始经营飨堂,一意于丰草长林,足迹不至公府,以明朝遗民终老。并在所居之所榜以“世多君子扶皇极,天放闲人养和”的对联明志。国鼎和国龙是明末进士。国鼎官中书舍人;国龙官户部主事,后累官朝议大夫、资治少尹、兵部武选司郎中,加四品服俸。诸兄弟建造飨堂时在清兵入关之前,故按明代礼制,品官可祭奉四世,建筑格局为三间五架。飨堂之外,尚有庐墓之所———看坟人的住宅。

吴氏薖园

吴氏薖园,在县城袁家湾中段(儒林街)。前临大街,后园直达襄河南岸,共五进到后,为吴敬梓伯曾祖吴国鼎所建。吴国鼎,字玉铉,号朴斋。明崇祯癸未(1643)进士,官中书舍人,充经筵展书官,是可以接近崇祯帝的官员之一。他在乡试时的文章《谥法》,主司作为程式范文。曾苦学堪舆之学,葬父沛于石虎山的“龙窝”吉地。母亲盛氏病逝后,天下改元,清人入主,即不仕后朝,足迹不至公府。生平最雅慕陶渊明、白居易。卒年六十七,葬于生前自卜的茔地。学术上对诗经颇多见解,著有《诗经讲义》等。薖园,为其进士后所治之宅。《诗经·卫风·考槃》有“硕人之薖”。“薖”,即宽大貌。园名之“薖”,符合国鼎散淡闲适的风格。

榜眼府———远园遗踪

远园,是吴敬梓叔曾祖吴国龙一支的私家园林。据推断应在县衙不远的唇城上,即今釜山新村旁的林地上。襄河在此分流三汊,吴氏兄弟的遗园、薖园、远园各有一汊,眺河而望。

2、展馆活动

吴敬梓故居免费对外开放春节期间游客满堂

新年里景区人头攒动

正月初一,风和日美,春意暖浓。记者来到免费对外开放的吴敬梓故居。与第一次来这里参加古装电视剧《儒林外史》开机仪式时不同的是,当时尚未完工的故居冷冷清清,而此时人气颇旺:门外车辆摆起了几条长龙,故居内人满为患。

吴敬梓故居入口处,一幅“九州被有余,三秀门斯在”的楹联笑迎各方游客。刚刚跨入大门,便看见即将入内的游客在门口保安处登记。进入故居,记者看到这里的建筑与苏州园林风格相似,都采用的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传统的院落式结构。青砖、蝴蝶瓦、马头墙的纵深走廊,营造出一种与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大院里的景象极为相似的感觉。在开阔的亭台楼榭处,小桥流水成了孩子们的天堂,他们奔走在桥上与假山堆砌出的山洞里,不亦乐乎。游客们纷纷掏出手机,记录下新年新景。


吴敬梓故居内游客纷至沓来

一位姓冯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吴敬梓故居是2月16日起免费对外开放,开放时间为早9点至下午5点,每周一闭馆维护。今天的游客也是这几天来最多的一天。

游故居感受浓浓乡情

据了解,吴敬梓故居复建是全椒县“十二五”期间实施的重大文化建设项目之一。该工程2011年2月启动,2014年底基本完工。故居占地面积7190平方米,建筑面积2850平方米。故居整个建筑群分为8个展区,分别为正宅东进、正宅中进、正宅西进、民俗生活展区、祖祠“延陵堂”、赐书楼、文木山房、西花园敞轩。故居主体建筑特色为砖木结构,青砖清水墙体,蝴蝶瓦屋面,马头墙硬山形式。

在上海工作的王女士,大年初一带着孩子来到故居。“前两天,在网上看到吴敬梓故居的图片,过年回来就带孩子来转转。”她一边扶着正在骑自行车的孩子一边对记者说,一张张原木的床,一把把雕花的椅子,一件件清代的服饰,故居里的摆设非常有特点。

“-10m的岩石”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晒出了游吴敬梓故居的风景图片。在北京工作已近10年的他,很少回家,此次回来一方面是陪陪父母,另一方面也是看看自己曾经常去的地方。“先去看了吴敬梓纪念馆,随后又转了吴敬梓故居。”他说,用眼睛记录家乡的美景,在心里感受的是难以割舍的浓浓乡情。

3、吴敬梓简介

吴敬梓,生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卒于乾隆十九年(1754)。伟大的古典文学家。字敏轩,又字粒民,晚号文木老人,别署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乾隆丙辰(1736)荐举博学鸿词,乾隆癸酉(1753)敕封文林郎内阁中书(因子吴烺而受敕)。


吴敬梓

吴敬梓生于科举世家。曾祖吴国对,兄弟五人,除一人务农外,其余四人成进士。吴国对还是顺治十五年(1658)探花,历官翰林院编修、侍读、国子监司业、顺天学政。吴敬梓十三岁丧母,二十三岁丧父,二十九岁丧妻陶氏,袭祖业二万余金,不十年而产尽。时全椒传为“子弟诫”。吴敬梓患有消渴症,有儒医叶草窗,在世人一片白眼中,独怜吴敬梓之才,将“爱女适狂生”,以吴敬梓为婿。吴敬梓三十三岁从河湾街“探花第”上船,移家南京。

吴敬梓移家后,广泛接触各层人等,并与颜李实学,多有契合。乾隆元年(1736),皖抚赵国麟以博学鸿词向朝廷论荐,吴敬梓竟不赴廷试,从此放弃诸生籍。生活也因此困顿,灶常无烟,时或典衣,无以御寒辄绕城而行谓之“暖足”。为倡导礼乐兵农之实学思想,将“探花第”卖掉资建南京先贤祠。阅世既深、批判尤炽,约在乾隆十四年(1749)完成长篇小说《儒林外史》,鲁迅称之为“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胡适评价吴敬梓:“我们安徽第一大文豪,不是方苞,不是姚鼐,也不是刘大魁,而是全椒的吴敬梓。”

乾隆十九年(1754),吴敬梓长子吴烺已于两年前因乾隆南巡,迎銮献诗,赐举人,入京官中阁中书。时吴烺的同僚,也是吴敬梓的神交友人王又曾从大运河行舟到扬州,拜访吴敬梓。两人纵谈饮酒,尽兴而散,并约明天吴敬梓回拜。不料夜半吴敬梓痰涌不止,不及医治,逝于扬州后土祠客寓中,身边仅有幼子在侧。其著作尚有《诗说》七卷,《文木山房集》十二卷。现全椒县有吴敬梓纪念馆、吴敬梓故居“探花第”遗址、吴敬梓祖居西墅草堂遗址(在程家市乡梅花垄)、吴敬梓家族飨堂及高祖墓(在碧云湖)等一批与吴敬梓有关联的人文遗存和风景名胜。

上一篇:反向ETF

下一篇:代达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