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宙
孔宙,字季将,孔融之父,孔彪之兄,孔子的第19世孙。历官郎中、都昌长、元城令、泰山都尉,卒于延熹六年正月,年六十有一。死后,门生故吏勒铭颂其德。是碑自欧阳修《集古录》收载之后,代有著录,对后世影响较大。
中文名称:孔宙
类别:历史人物
表字:季将
籍贯:豫州鲁国(山东曲阜)
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东汉
官职:郎中、都昌长等
家族:孔子的第18世孙,孔融之父
1、人物简介
孔宙
生于东汉和帝永元十五年(103年),卒于东汉桓帝延熹六年(163年),终年61岁。
孔宙好学,治严氏《春秋》,举孝廉,授郎中,迁元城令。是时,泰山周围动乱不宁,擢孔宙为泰山都尉,令其治理。孔宙以文治之,旬月而平,“田畯喜于荒圃,商旅交乎险路”。为怀念其政绩,故吏门人自筹经费,采名山要石,立碑示后,是为东汉《孔宙碑》。碑今存曲阜孔宙东庑。
2、主要经历
孔宙是孔子的第十九世孙,他是治《春秋》的学者,后来举孝廉,走上仕途,最后职务是泰山都尉,这是泰山郡的第一军事首长。据《续汉书·百官志》注引应劭:“每有剧职,郡临时置都尉,事讫罢之。”按照《后汉书·桓帝纪》记载,永兴二年(154)太山、琅琊公孙举*,事态逐渐扩大,朝廷乃于永寿元年(155)置泰山都尉,*平息以后,延熹八年(165)“罢太山都尉官”。桓帝纪提到,延熹三年(160)十一月,“太山贼叔孙无忌攻杀都尉侯章”。故高文《汉碑集释》将孔宙担任泰山都尉的时间确定在前任都尉侯章死后的延熹四年(161)。孔宙到任,“以文修之,旬月之间,莫不解甲服罪”。平乱以后,百废待举之际,孔宙不幸“遭笃病,告困致仕”,延熹六年(163)正月去世,享年61岁。次年七月,门生故旧立《有汉泰山都尉孔君之碑》。由卒年上推,孔宙生于永元十五年(103)。
3、孔宙碑
孔宙碑
汉隶风格多样,许多人都对它们进行过分类。如朱彝尊分为方整、流丽、奇古三类;王澍分为古雅、方整、清瘦三类;康有为分为骏爽、疏宕、高浑、丰茂、华艳、虚和、凝整、秀韵等类。《孔宙碑》属流丽疏宕一类。
此碑文字结体端庄而飘逸,风度翩翩。清杨守敬跋此碑说:“波撆并出,八分正宗,无一字不飞动,仍无一字不规矩。”清朱彝尊说:“《孔宙碑》属流丽一派,书法纵逸飞动,神趣高妙。”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本汉》说:“《孔宙》《曹全》本是一家眷属,皆以风神逸宕胜。《孔庙》用笔旁出逶迤,极其势而去,如不欲还。”评价都极高。
《孔庙碑》通高3.02米,宽1.07米,厚0.24碑圆首有穿。碑额题篆书两行十字,布于穿两侧,阴刻有“汉泰山都尉孔君之碑”九字。碑阳隶书十五行,行二十八字。今在山东曲阜孔庙同文门东。
《孔宙碑》的记载可以用来校正《后汉书·孔融传》的几处谬误。建安十三年(208)孔融被曹操杀害,传称“(融)时年五十六”,由此知孔融生永兴元年(153)。另据孔融与曹操《论盛孝章书》提到:“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即孔融长曹操两岁。曹操生永寿元年(155),可以作为孔融生永兴元年(153)的佐证。如此一来,延熹六年(163)父亲孔宙去世,孔融11岁,而非本传所说“年十三丧父”。本传又记孔融10岁,随父诣京师,求见当时大名人河南尹李膺,有一番敏捷的应对,此故事亦载于《世说新语·言语》。《后汉书》校勘记注意到,李膺延熹二年(159)为河南尹,故认为本传“十岁”,实为“七岁”之误。今据《孔宙碑》,孔宙延熹五年患病辞官,次年初即去世,似乎也没有机会携儿子进京,故《后汉书》校勘记的意见是正确的,即延熹二年孔融7岁,与父亲孔宙入洛拜访李膺。
4、家庭成员
孔宙碑
孔宙兄孔彪,字元上,孔子十九世孙。历官郎中、尚书侍郎、博陵太守等。博陵故吏崔烈等立碑颂其业绩。
据《后汉书》注引《孔融家传》“兄弟七人,融第六”,除孔融外,知道姓名的有孔褒和孔谦。在雍正初《孔褒碑》出土之前,孔褒字文礼已见于《史晨后碑》,但长幼关系不明。《孔褒碑》首句:“君讳褒字文礼,孔子廿世之孙,泰山都尉之元子。”“元子”即是长子,推考生年,必早于孔谦之建光元年(121),则生永宁元年(120)可能性较大,父亲孔宙18岁,而不会再早。建宁二年(169)第二次党锢之祸,孔褒因弟弟孔融收容张俭,事情泄露被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