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苏州市相城区

科普小知识2022-10-05 20:16:51
...

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吴县市撤市设区,分设成立了相城区。全区总面积490平方公里,全区下辖4个镇、6个街道、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高铁新城和1个旅游度假区。相城区处于苏州大市范围的中心部位,北接常熟市、东与昆山市及苏州工业园区相连、西与无锡市及苏州高新区为邻、南与苏州古城区连片,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交通枢纽地和交通最发达的城区之一,素有苏州市“交通走廊”之称。

名称:相城区

外文:XiangchengDistrict

别名:吴县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江苏苏州

下辖地区:辖4个街道、4个镇等

*驻地: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东路8号

电话区号:0512

邮政区码:215131

地理位置:苏州市区北部

面积:496平方千米

方言:吴语—吴语太湖片—苏州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

机场:苏南硕放国际机场

火车站:苏州北站

车牌代码:苏E

行政代码:320507

1、简介


苏州市相城区

相城区(原吴县)历史悠久,早在2500多年前,吴国丞相伍子胥为建阖闾大城,“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相城因此而得名。2001年2月,相城在苏州行政区划调整中诞生。

相城区位于中国江苏省东南部,地处苏州市中心,东依阳澄湖和昆山,西衔太湖,北接无锡和常熟,南临苏州古城区、苏州工业园区和高新区。相城区是苏州乃至长三角地区交通最发达的区域之一,一个两小时交通圈,圈进2个港口5座机场。京沪高铁苏州北站就在区内,沪宁、苏嘉杭、绕城3条高速公路穿越而过,共有枢纽3个、互通出入口11个。京杭大运河、元和塘四级航道、望虞河四级航道贯穿全区。

相城区,水产资源丰富,她拥有部分太湖水域和阳澄湖水面三分之二,阳澄湖清水大闸蟹驰名中外;相城区,生态环境优美,十年来,投入资金35亿多元,累计建成绿地面积超过18万亩,各类公园125个,绿化覆盖率从建区初的7.4%提高到目前的42.4%,已成为苏州市生态环境建设得最好的区域之一;相城区,文化底蕴深厚,既有伍子胥、孙武、陆逊、文征明、沈周等众多文化名人历史遗存,还形成了以“御窑金砖”为代表的“相城十绝”。

2、地理环境

相城区地处北亚热带南缘,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受来自西北大陆的寒冷干燥的冬季风侵袭,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温暖潮湿的夏季风控制。春、秋两季是冬、夏季风交替的过渡季节,属湿润性季风气候。

本地区具有干湿冷暖、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本地多年平均气温为15.8℃。月平均气温以七、八月份最高,约在27.5~29℃之间,极端最高温度为38.8℃(1978年7月7日),一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为3.2℃,极端最低气温为-9.8℃(1958年1月16日)。

本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39mm,最大年降水量为1496mm(1993年),最小年降水量为554mm(1978年)。降水量年季变化较大,季节变化十分明显,年内分配不均,5~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0%左右。年平均蒸发量1280mm。

据湘城水文站资料统计,其历史最高水位4.31m(1954年7月24日),历史最低水位2.22m(1956年2月28日),多年平均水位2.93m,本地防洪警戒水位为3.50m。

洪涝特性阳澄区暴雨多集中于每年5~9月份的汛期。造成本区域特大洪涝灾害的主要有梅雨和台风雨。

本地区位于太湖、长江流域下游,地势低洼,由于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历史上洪涝灾害频繁,其特点是上游区地势低洼,客水滞留,易受洪涝侵袭;下游区临江,易受台风暴潮袭击。近百年来,发生特大洪灾的年份为1931年、1949年、1954年、1962年、1991年和1999年,以1954年、1991年和1999年最为典型,为流域性大洪水年,其中1991年阳澄淀泖区最大60天雨量达641mm,在近30个圩区破堤情况下,苏州站水位达4.11m,直接经济损失达27.7亿元;1999年阳澄淀泖区为暴雨中心之一,最大30天雨量达609mm,苏州站水位达4.31m,直接经济损失近20亿元。

3、历代沿革


苏州市相城区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建立吴县,为会稽郡郡治所在。本地区属吴县。秦末项羽起兵,带领八千子弟逐鹿中原,即是经由此地而渡江北上的。

公元前195年,刘邦封侄儿刘濞为吴王。本地区属吴国。《吴地记》说:刘濞在平门三里造了一座“酱醋城”,又说平门“东北三里”有汉颍川太守陆闳墓,地点在本地区南部。

汉末,孙坚在本地区西建御亭。这本是一座岗亭,后来变成了地名。《舆地志》说:“御亭”在吴县西六十里,吴大地所立……开皇九年置为驿,十八年改为御亭驿。李袭誉改为望亭驿。”(李袭誉为唐朝常州刺史)称望亭后便沿用至今。今望亭镇北有吴国都督鲁肃督军的遗址螺丝墩,表明三国时期这里是东吴的军事重地。

589年,隋置苏州,为苏州得名之始。吴县为苏州首县,本地区属吴县。613年,隋炀帝命开江南运河,次年于御亭置驿,建堰闸。运河的开通带来了苏州的繁荣,最先得益的就是入境处的望亭。

696年,武周析在吴县东部置长洲县,本地区属长洲县。808年,唐苏州刺史李素疏浚齐门到常熟的水道常熟塘,疏通后改名元和塘。水道流经本地区元和、渭塘、北桥,境内长逾两万米,加强了本地区的南北交流。813年,唐常州刺史孟简重开淤塞的泰伯渎,并疏浚蠡河,使蠡湖(今漕湖)复通无锡。

唐末战乱频仍,五代吴越钱氏格局后比较安定,人口增多。入宋后,尤其是到南宋,这里涌入了大量的外来户,并形成许多小集镇。至今在古镇老村如黄埭永昌、太平旺巷等地,尚能找到宋元建筑的遗迹和遗址。

到明代初期,“北郭四子”峥嵘于诗坛,其后渭塘刘氏、湘城沈氏开“吴门画派”之先河,自此长洲成为苏州的文化重镇。这时商业也开始繁荣,地近常熟、昆山的湘城和贴近苏州城市的陆慕(今元和)尤为繁荣昌盛。

1724年,清割长洲东南部建立元和县,与吴县、长洲县合城而治。缩小的长洲县包括现虎丘区的虎丘镇、浒关镇和相城区(现相城阳澄湖镇当时属元和县)。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了民国。1912年,吴、长洲、元和三县合并为吴县。1928年划吴县城区设苏州市。1930年撤市,城区仍归吴县。本地区属吴县。

1937年11月19日,日军侵占苏州,本地区沦陷。1939年,新四军六团以“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进抗日,5月进入本地区,拉开了敌后游击战的序幕。

1941年2月,抗日*政权洋澄县*在本地区东部成立。同时成立的抗日*政权无锡县*领导本地区西部工作。

1945年8月,抗战胜利,恢复1937年前行政区划。相城彼时属吴县。

1949年4月27日,吴县解放。5月,划吴县城区为苏州市,市、县分治。

1983年,实行市管县*,吴县属苏州市,相城则属于吴县。

1995年,吴县撤县建市,相城属吴县市。

2001年2月28日,按照国务院批准的《苏州城市总体规划》,吴县市撤销,分设相城、吴中两区,同属苏州市管辖。相城区为苏州七区之一。

4、人口区划

相城区面积490平方公里,人口71万

全区下辖4个镇、6个街道、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高铁新城和1个旅游度假区。

5、交通区位

作为长三角重要的交通门户,以相城为中心的1.5小时交通圈内,虹桥、浦东、萧山、硕放、禄口5大机场簇拥环绕,太仓港、常熟港、张家港3个货运港口通江达海,1条京杭大运河、4大交通枢纽、14个高速公路道口,苏州中环快速路、312国道贯穿相城,“10横12纵”高等级公路网、轨道交通2号线、4号线、沪宁、常苏嘉城际铁路等共同勾勒出水陆空立体交通格局。举世瞩目的京沪高铁苏州站落户相城,千里京沪实现一日往返。

6、经济发展


苏州市相城区

综合

201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2亿元,增长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0亿元,增长1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390亿元,增长20%;工业总产值1335亿元,增长6%;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8.9%。目前,已有6家企业成功上市,崛起资本市场“相城板块”。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群方兴未艾;中国汽车零部件(苏州)产业基地、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阳澄湖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苏州(中国)婚纱城、相城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快速崛起……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并驾齐驱,有机农业和文化产业异军突起,筑就了一方产业新高地。

经济发展稳中趋好

认真落实稳增快转政策措施,开展“帮助企业集中解决问题月”活动,建立税收征管保障平台,下达各类扶持企业专项资金1.65亿元,全区金融机构对工商业贷款余额增长15%。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335亿元,增长6%;进出口总额43.3亿美元,增长5%;实际利用外资3亿美元;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8.9%。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完成市八大新兴产业产值460亿元,增长1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1.5%;新增省市“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4家,省高新技术企业30家、高新技术产品132只;苏相合作区引进项目30多个,其中总投资超7500万美元外资项目2个,超亿元内资项目4个。阳澄湖文创园创建成省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并被认定为*科技企业孵化器;度假区和莲花岛景区分别创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新增现代农业园区面积5000亩;“四个百万亩”相城片区完成落地上图;御亭农产园成为智慧农业新亮点;新增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11个。

城乡建设协调推进

组织开展全区整体空间发展战略策划研究和城市空间艺术设计;高铁新城核心区、元和塘两岸、阳澄湖路等区域城市设计初步完成。高铁新城建设加快,开工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高融、文旅、万润等大厦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六纵四横路网基本形成。全区新建主干道路130公里。中环快速路(相城实施段)、华元路西延等工程有力推进。相城大道南段及采莲路综合改造基本完成。全力配合,保障了中环快速路、新苏虞张公路、312国道分流线、运河“四改三”、轻轨4号线、2号线延伸段等市级重点工程顺利实施。新辟公交线路6条,调整优化公交线路25条,新增新能源公交车99辆。设立公共自行车站47个,投放自行车1000辆。市民中心二期、润南大厦等公共配套项目开工建设。新增绿化面积4030亩,S227快速路景观改造示范段工程、苏虞张公路北段绿化修复工程以及京沪高铁沿线生态景观廊道建设顺利完成。房屋拆迁面积为历年最多,达210万平方米。新建续建安置房项目26个,交付安置房200万平方米。渭塘、黄埭市级美丽镇试点工作进展顺利,美丽村庄建设全面推进。

环境治理扎实开展

“区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阳澄湖生态优化行动年度实施项目全面完成。阳澄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列入国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市下达的减排目标全面实现。加强治污设施建设,铺设污水管网58公里,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4个,渭塘污水处理厂三期建设启动。全力开展以黄桥电镀业为重点的污染企业专项整治,关停重污染企业25家。疏浚河道98公里,整治黑臭河道20条,“河长制”全面推行;太湖大堤改造工程完工,配合实施苏州城区“自流活水”白荡段工程。城市环境“八大整治”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积极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向基层延伸,向各地派驻城管执法队员19名,成立了元和城管大队,开展了高铁新城、黄埭镇综合执法试点。在46个试点单位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处置。黄埭、望亭镇成功创建国家卫生镇,新增省级卫生村9个。

人才科技驱动加强

引进“千人计划”和“青年千人计划”人才各1名,新增省“双创”、“博士集聚”计划人才6名,入选姑苏领军人才4名、姑苏高技能人才20名,评定区科技领军人才10名。国际精英创业周20个项目正式落户。与苏州大学、扬州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南京师范大学开展校地合作办学。建成科技与人才综合服务平台,集聚了浙江大学、湖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等一批创新资源。创建了省首家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新增博士后工作站点7个,开发区区域性博士后工作站获批*,澄阳国际科创园主体建成。新增省各类技术工程中心9个。新增发明专利94件。科技镇长团“百企工程”扎实推进。

公共服务拓展有力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国家评估认定。蠡口中学建成投用,新建扩建幼儿园3所,取缔无证幼儿园14所,311名教师参与区域流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公办学校吸纳率达79%,全区校车实现公司化运营。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区中医医院、第二人民医院通过二级医院评审,全区院前急救体系基本建成,数字化医院建设稳步推进。全面兑现计划生育奖励政策,免费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完善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增镇级文体中心2个、图书分馆5家;御窑金砖博物馆启动建设,开展了金砖文化国际交流;“活力广场大舞台”等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送戏下基层216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加快建设,四级健身设施网络基本形成。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实施实事工程八大类54项。*补贴培训城乡劳动力1万人,帮助本地失业、失地(失水)劳动力实现就业2.3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1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以内。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医疗保险、征地保障实现全覆盖,并提高了标准。发放失业保险金1160万元、社会保险补贴3800万元、救助(补助)金6700万元。住房公积金扩面1.9万人。新建护理院等养老服务站(点)21个,“居家福”智慧养老院一期试运行。区残疾人康复中心主体建成。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家庭农场3个,村均可支配收入达930万元。

社会管理水平提升

开展了“中国梦”、“相城风气”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获评省文明单位及文明镇、村(社区)27个,灵峰村被命名为省文明村标兵。创新社区管理,推广“四情档案、户籍平移、房源超市”等新举措,创建成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探索“政社互动”新机制,共厘清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履职事项、协助*工作事项41项。村(社区)“两委”班子换届选举顺利完成。积极创建“省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六五”普法工作深入推进,村(社区)司法行政工作站等建设不断完善。开展了食品安全“天安行动”和药品“两打两建”专项整治。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对“五小企业”、“九小场所”实施专项整治,50家安全隐患挂牌单位完成整改任务,安全监管三级机构、四级网络不断完善。建立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形成人民调解“十四调”对接新模式,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000多件;受理人民来信来访2800多件(次),办理“寒山闻钟”、“12345”和“公众监督”等平台网民诉求和建议2.7万件,“今日相城”政务微博群开通。国防兵役、民族宗教、侨务、对台事务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7、民俗风情


苏州市相城区

八月半吃南瓜

江南各地过中秋节还有八月半吃南瓜的说法。传说南山脚下住着一户穷苦人家,膝下一女名叫黄花,连年灾荒,父母年老多病,病倒在床奄奄一息。那天八月十五,黄花在南山采到两只野瓜,两老吃了大病痊愈。从此,每年八月十五那一天,江南家家户户流传着八月半吃老南瓜烧糯米饭的风俗。

立夏挂彩蛋、称体重

相城民间以立夏日为夏季开始,在这天有做酒酿、吃酒酿、吃咸鸭蛋的传统。立夏日,父母还会把咸蛋放在彩色线结成的网袋里,挂在孩子头颈里以保平安。在孩子们间,还会进行“斗蛋”游戏,蛋跟蛋碰撞,谁的鸭蛋先碎为输,只能吃掉。

立夏还有尝三鲜的习俗。三鲜有地三鲜、水三鲜和树三鲜三种。地三鲜为苋菜、蚕豆、蒜苗,水三鲜有海蛳、鱼、白虾,树三鲜有樱桃、青梅和季椿头。

立夏日还有用大秤秤人体重之习俗。大人、孩子都可以秤,记下立夏时的体重,到立秋日再称,以计算经过一夏后体重的增减。据传这风俗自三国开始,当年刘备之子阿斗投降曹操,每年要去朝拜。阿斗的文武官员很不放心,朝贡前必须称称阿斗的体重,回来时只许增加不许减轻。阿斗去时之日正巧是立夏,后来立夏称人的习俗在民间流传,一直流传至今。

八月十五抬猛将

北庄地处黄桥街道南端,祖祖辈辈以内塘养鱼为生。因此这里的闹中秋非常有渔民的特色。

每年中秋前夕(农历八月十二日),北庄村民在村中广场会树起一根又粗又高的木杆,形如船上的桅杆。木杆顶端系四条绳索,绳索从四个方位拉下并紧拴在木桩上。然后,百姓在四条绳索上挂满灯笼,把其称为灯塔。到中秋节晚上,灯笼全部点亮。同时,村民还在“灯塔”旁搭建一个大型木圆堂,堂内可设五十余桌酒席。

中秋节下午,这里还会举行抬猛将、划船比赛。村民分成两路,每路从庵中抬出一尊“孟将老爷”佛像,先分别在村中游行。然后将“猛将老爷”抬上船,置放在船舱*,进行划船比赛。赛船要选用双橹快船,船尾放好横跳板,供摇橹人左右站立推橹。船头两侧各有三人划浆,船头上有一人作划浆表演。比赛以鸣炮仗为号,比赛开始后,船头划浆者表演最为精彩,头经常磕到船头下,头发浸到水面,以表示对“水路菩萨”的虔诚。

晚上,村民们在木园堂里猜谜,吃月饼、白果、柿子、菱、藕和糖芋艿等时令食品,看戏文,赏月到深夜而归。常常,每家每户还会把自己制作的各种灯笼拿出来展示,十分喜庆热闹。

农耕习俗“炭田角”

正月初十,民间传说为地生日,这一天农家要到每块田的角落点燃柴草,沿田埂走一圈,并口中念念有词“炭炭田角落,饭米有着落”、“炭炭田角落,年年有‘牵砻’”。“牵砻”即是把谷轧成米,这是一个俗称,也是“乾隆”的谐言,暗指乾隆。为什么炭田角与乾隆有关系呢?这里有一个传说。

一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巡视,到苏州城北。这年正逢蝗虫灾害,农田颗粒无收,百姓怨天恨地。乾隆见到这种情景就召随身的大臣问有无良药对付虫灾。有位谋士献上一策,要乾隆到田间为农民祈祷,消灾纳福。乾隆就亲自到田间点燃柴火,沿田埂兜圈子,要求上天帮忙让田地多产少灾。果然,第二年这里获得大丰收。为感谢乾隆皇帝的恩德,“炭田角”在民间传承了下来,成为一个特有的习俗。

目前,相城个别种田户还保留这种习俗。

8、文物古迹


苏州市相城区

觉林寺

据清同治《府治》说:觉林寺历史悠久,始建于唐广明元年(880年),原名义安寺。宋观文殿大学士尤辉致仕回到故乡后,见寺破败倾圮,便于大观四年(1110年)修葺一新,并扩大了规模,朝廷因赐名为觉林教寺,占地4040平方米,有屋六七十间,香火一时极盛。

灵应观

灵应观古观环境清静幽雅。远者,北望虞山,玉山虎丘,东西遥峙。近者,阳澄湖、尚泽湖,分立观南东西两侧。北通昆承湖。观周四溪环绕,宛如玉龙盘观。灵应观深藏于青山绿水间。实为修道之佳地。

黄埭老街

黄埭老街全长1250米,古时黄埭镇,三里长街,百店琳琅,千叶小舟云集,八方商贾过往,素有“银黄埭”之称。繁盛的商贸,带来了人文荟萃的局面,黄埭中学则是相城区办学历史悠久、办学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省级重点中学,面世于清同治七年的“黄埭西瓜子”曾获杭州西湖博览会优胜奖,享誉京津沪杭。

湘城老街

湘城老街沿济民塘而筑,主要街区有河东街、中行街和河西街,其中河西街为现存老街的主要街区,保留有文昌阁,姚文徵旧宅,姚天福旧宅等一批清末民初建筑。街区内街、巷、路、桥、河埠码头格局基本依旧。整个街区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沈周墓”,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观桥”、“灵应观后殿”、“妙智庵旧址及明御祭姚广孝文碑”、“湘城粮仓”。“灵应观后殿”、“妙智庵旧址及明御祭姚广孝文碑”、“湘城粮仓”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新发现的历史文化遗产。

太平老街

太平老街形成于南宋,为宋太尉王皋南渡定居于此形成。东濒阳澄湖,整个街区沿济民塘两岸傍水筑宅,形成街区,有太平桥、利民桥分别构通街区内东西、南北之交通。传统街巷有老街、九思街、朱家弄、北浜北岸、北浜南岸等,是历史街区核心区域,区域内街、巷、路、桥、驳岸、码头等整个格局保留完整,整个核心区域面积约3万平方米。

陆慕老街

陆慕老街南北向,南起宋泾桥,北至北桥,全长近2000米,街宽2-3米不等,碎石铺就。历史悠久,以元和塘为中轴线,临河建街,街河并行,傍水筑宅,面街枕河。整条老街架构恰似伸展的鱼骨架状。老街得水路交通之便,自古人流汇聚,买卖兴隆,集市繁华。老街文化底蕴深厚,附近有省级文保单位“文徵明墓”、“御窑址”,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南桥等众多的遗存资源,同时区域内还有“相城十绝”这样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熙馀草堂

熙馀草堂位于相城区黄埭镇,建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主要有东、西两部分,西部为主体部分,有墙门、前厅、正厅、后楼和花园,由著名的“香山帮”工匠施工,做工精致。东面花厅的屋幔四周镶嵌五色玻璃窗格,厅堂高敞,具有晚清风格。1986年3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悟真道院

始建于宋淳熙三年,距今已有830多年,主要供奉东晋画家顾恺之。相传东晋义熙年间,吴中大地遭受百年未遇的大旱,领兵路过的参军顾恺之心生恻隐,便以军粮赈济救助饥民,结果被奸佞谗言所害。老百姓得到消息后,用茅草搭建了一座“将军庙”,以纪念顾恺之。清高宗乾隆南巡看到”将军庙”后御笔写了“英风千古”的匾额。清光绪年间,“将军庙”更名为“悟真道院”。1986年,“悟真道院”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悟真道院修葺翻新。

太平禅寺

宋太尉王皋的王氏宗祠,如今还能看到不少“王氏后裔旧居”的牌子和当年王皋及儿子的踪迹。太平禅寺台阶的第一块青石上有“直面”两字,就是当年王皋为训诫子孙而手书的。禅寺前一株880多年的古银杏,相传就是由王皋次子王铎手植的,如今需要三个成年人才合抱得过来。

皇罗禅寺

皇罗禅院是苏州著名的佛教胜地,寺院始建于唐朝,相传清雍正皇帝下江南寻父,曾在此留宿一夜,故名“皇罗庵”。寺内长廊水榭、风景秀美,河巷纵横、岸柳成行,是长三角地区唯一集北派建筑风格的寺庙。

9、历史名人


苏州市相城区

寿梦

寿梦是吴王阖闾的祖父。吴国的振兴始于吴王寿梦,寿梦元年为公元前585年。寿梦是一个很有进取心的君王,寿梦称王时,吴己据有江苏,浙江杭嘉湖平原及安徽江南地区,并拥有步兵及水军三万余人。公元前585,在他即位的第一年,气度豪迈的寿梦亲自带队到洛邑去朝见刚刚登基的周简王,并在沿途访问不少国家。这是吴国君建国以来第一次朝见周天子,也是第一次出使中原。吴周本一脉。吴王寿梦在洛邑认祖归宗,周简王大喜,赐特别礼遇。经过寿梦数十年的经营,吴国成为拥有今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等地的泱泱大国。

伍子胥

伍子胥,春秋楚国人。春秋末年,伍子胥与孙武一起辅弼吴王阖闾,西破强楚,南服越人,振兴吴国,威震中原。

孙武

孙武亦称孙子,又因在吴国建功立业,历史上又称孙吴子。孙武被誉为“兵圣”,所著《孙子兵法》被誉为“兵经”、“兵学经典”。

春申君

春申君,即黄歇,战国时楚国贵族,中国战国时期四公子之一。顷襄王时任左徒,考烈王即位,任为令尹,封给淮北地十二县,公元前248年,改封于吴(今江苏苏州),号春申君,门下有食客三千。曾派兵救赵攻秦,后又灭鲁。

陆云

陆云(262~303年),字士龙。晋吴郡吴(今上海松江)人,陆机的胞弟。祖父陆逊为三国名将,父陆抗曾任东吴大司马。

顾恺之

顾恺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他博学多能,工诗善书精丹青。沉浸艺术,孜孜不倦,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史称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为“六朝四大家”。

陆贽

陆贽是唐代的著名政治家、政论家、民本主义思想家。贞元七年(791),陆贽拜兵部侍郎,知贡举。次年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为宰相。

荻扁王氏

荻扁,相城一古地名,地处阳澄湖西岸,今苏州相城区太平街道旺巷村,因有荻溪、荻川两条水路交汇,所以也称荻溪,荻川。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王皋护送宋高宗南渡明州(宁波),驻跸平江府,到达长洲县益地乡荻扁,见此地水陆交通发达,土地肥沃,环境优美,是少有的风水宝地,于是将家室安置在了荻扁,随后又继续护送高宗随行。

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明初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又称北郭四子。因四人都是吴中(今江苏苏州)人,全以文名著称于世,故称。四人由元入明,诗多怀旧、题咏之作,抒发故国之思和生民之痛。其中高启文学成就最高。高才华横溢,善学古人,各体兼优。有《四杰集》传世。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明代杰出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是明中叶画坛上四大艺术家(另三人为文徵明、唐寅、仇英)之一,人称江南“吴门画派”的班首,在画史上影响深远。

文徵明

文徵明,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然在科举道路上却很坎坷,从弘治乙卯(1495年)26岁到嘉靖壬午(1522年)53岁,十次应举均落第,直至54岁才受荐以贡生进京,待诏翰林院。

冯梦龙

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出身士大夫家庭。兄梦桂,善画。弟梦熊,太学生,曾从冯梦龙治《春秋》,有诗传世。他们兄弟三人并称“吴下三冯”。

沈德潜

沈德潜(1673~1769),清代诗人,字确士,号归愚。今江苏苏州人。沈德潜早年家贫,从23岁起继承父业,以授徒教馆为生,过了40余年的教馆生涯。

严雪亭

严雪亭(1913-1983),弹词演员。评弹“严调”创始人。原名鉴初,江苏苏州人。

10、名优特产


御窑金砖

御窑金砖

苏州陆慕御窑烧制金砖的历史至今已有600多年,明代永乐皇帝赐名“御窑”。古籍《金砖墁地》称其“专为皇宫烧制的细料方砖,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之作金石之声,称‘金砖’”。近年,故宫、*大修仍采用陆慕御窑金砖。它的制作工艺已被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元和缂丝

缂丝,又名“刻丝”,用“通经断纬”的技法织成。在清代为皇家所垄断。古人尊它为“一缕缂丝一缕金”。明清时期,苏州缂丝达到辉煌顶峰,其间元和的缂丝工艺水平独步全国。《仿清缂丝龙袍》还获得第十三届艺术博览会金奖。

陆慕泥盆

“御窑袁氏堂,艺术流传长,事事求和谐,避邪又吉祥。”指的就是陆墓泥盆。至今,明宣德年以来的陆墓各式蟋蟀盆在故宫博物馆内还能看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欣然题词,称之为“诗质画境”。其中《百子蟋蟀盆》荣获第二届中国民间艺术山花奖。

渭塘珍珠

“天下珍珠渭塘先,渭塘珍珠甲天下”。养蚌育珠是渭塘人的传统产业,淡水珍珠产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二。珍珠制品制作工艺精细。近年来,渭塘珍珠整合民间技艺,提高工艺水平,同时,珍珠养殖、生产、加工、交易等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

相城琴工

琴弓是小提琴的关键部件,取材于昂贵的巴西木和苏木,从一块原木到成品要经过50多道工序。现在国际市场上的琴弓90%以上由相城区生产,相城区早已取代了韩国、德国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琴弓生产基地”。所制造的琴弓在国际提琴制作大赛中频频获奖。

苏派砖雕

苏派砖雕是南方地区砖雕艺术典型代表之一,风格精细典雅,被誉为“南方之秀”。世界遗产大会献礼的传世名作有《姑苏繁华图》、巨型砖雕照壁《锦绣苏州》和巨型砖雕《世界遗产纪念墙》。

太平船模

苏州市相城区太平街道海林船模陈列室里陈列着各式宝船,船体镂花雕刻、船帆能收能放、除了体型小之外,和真船并无差别。其制作的“郑和宝船”被香港海事博物馆收藏,“渡江第一船”和“南湖红船”船模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郑和宝船”还获得了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水乡草编

“水乡草编”的制作过程相当复杂,从蔺草浸泡、编织、拼接到缝制、上漆、打蜡、“开面”,前后累计数十道工序。作品身上的裙子、帽子、小篮等装饰品,都采用新创技艺。“草编洋娃娃”还被江苏省档案馆永久收藏。

阳澄渔歌

阳澄渔歌以其清新的风格,委婉的曲调和吴侬软语的声腔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它清新、拙朴,表达着民众的意愿和情感,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和原生态特点。

黄桥铜器

相城区黄桥街道生产的仿古青铜器,约有上千种产品,如青铜铭牌、青铜人像、法器、大钟、云板、香炉、宝鼎等仿古青铜器。花纹清晰细腻,表面处理效果特别好,其中将近一半出口,深受外国客商的青睐。

上一篇:神奇之旅

下一篇:侯史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