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翼
张天翼(1906年9月10日-1985年4月28日),原名元定,字汉弟,号一之,笔名张无诤、铁池翰等。祖籍湖南湘乡东山,出生于南京。中国著名作家。主要作品为小说与儿童文学。小说以幽默和讽刺见长。曾任中国*文学研究所副主任,中国作协理事、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儿童文学》编委等职。主要作品包括《华威先生》、《帝国主义的故事》、《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等。其著作结集为《张天翼文集》。沈承宽、黄侯兴、吴福辉合编的《张天翼研究资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是研究张天翼比较全面的资料汇编。张天翼的童话在儿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中文名:张天翼
别名:学名张元定,字汉弟,号一之
国籍:*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南京市
出生日期:1906年9月26日
逝世日期:1985年4月28日
职业:作家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主要成就: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荣誉奖
代表作品:《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秘密》,《华威先生》等
籍贯:湖南湘乡
笔名:张天净、铁池翰等
1、人物简介
张天翼
30年代中期,在短篇小说《包氏父子》发表前后,讽刺特色日益鲜明。短篇《脊背与奶子》、《笑》、《陆宝田》,中篇《清明时节》,均为价作。《大林和小林》等童话,想象丰富,笔法夸张,预示着写作儿童文学的更大才能。
抗战发生后,由上海回到湖南故乡,从事文化救亡活动。目睹某些文化官僚争权夺利的丑态,写下代表作《华威先生》,发表后引起关于抗战文学要不要暴露作品的论证。以速写提示提供重大讽刺形象,标志着他新的艺术成就。他的冷峭、犀利的讽刺风格已成熟。这时,患了严重肺病,辗转于邵阳、淑浦、宁乡各地,写了很多文艺论文。1944年湘桂大撤退时,带病离湘,艰苦跋涉至重庆、成都。后去?县农村养病,于疗养之余,写出一组政治讽刺寓言。
1950年,由澳门北上,从此一直居住北京,先后任*文学研究所副主任、《人民文学》主编。与中小学孩子们建立联系,创作了《罗文应的故事》、《宝葫芦的秘密》等著名儿童文学作品。“*”中遭受迫害,1975年突换脑血栓,又经历了与病魔的长期斗争。1985年病逝时任中国作家协会顾问。
2、生平经历
初期
张天翼
从事抗日宣传工作
民国26年冬,从事抗日宣传工作,频赴陶龛学校等处讲学,以鬻字献金支援抗日,并于此写成《谭九先生的工作》等短篇小说.次年任教湖南国学院。民国28年,任*湖南省委机关报《观察日报》副刊编辑。民国33年,因病回湘乡休养,年底带病赴重庆“文协“总会工作,以后病情反复不定。民国37年,赴上海后,病又转危,由组织护送至澳门镜湖医院治疗。1950年5月康复,赴北京。
1951年以的天边任*文学研究所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人民文学》编委、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中*委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参加第二四次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主席团成员,任第一到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期间
“*”期间,张天翼被打成“走资派”、“执行文艺黑线的干将”,下放湖北咸宁“劳动”。病至半身不遂、失语,基本治愈后仍顽强坚持工作近10年,1985年逝世,享年79岁。
3、主要作品
张天翼选集
《鬼土日记》(长篇小说)1931,上海正午书局
《小彼得》(短篇小说集)1931,上海春光书店
《齿轮》(长篇小说)署名铁池翰,1932,湖风
《一年》(长篇小说)1933,良友
《蜜蜂》(短篇小说集)1933,现代
《脊背与奶子》(短篇小说)1933,良友
《大林和小林》(童话)1933,现代
《反攻》(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
《移行》(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团圆》(短篇小说集)1935,文生
《人集》(小说、剧本合集)1936,良友
《清明时节》(中篇小说)1936,上海文学出版社
《万仞约》(短篇小说集)1936,商务
《秃秃大王》(童话)1936,文生
《洋奇侠》(长篇小说)1936,上海新钟书局
《追》(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春风》(短篇小说集)1936,文生
《奇怪的地方》(中篇小说)1937,文生
《在城市里》(长篇小说)1937,良友
《同乡们》(短篇小说集)1939,文生
《谈人物描写》(理论)1942,作家书屋
《速写三篇》(短篇小说集)1943,文生;校订本,1963,人文
《张天翼选集》1951,开明
《罗文应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52,中青
《蓉生在家里》(剧本)1953,中青
《大灰狼》(剧本)1954,中青
《不动脑筋的故事》(童话)1956,少儿
《宝葫芦的秘密》(童话)1958,少儿
《文学杂评》(评论)1958,作家
《给孩子们》(小说、剧本合集)1959,人文
《去看电影》(小说)1960,文学改革出版社
《张天翼小说选集》1979,人文
《张天翼作品选》(小说、童话、剧本合集)1980,少儿
《金鸭帝国》(童话)1980,湖南人民
《张天翼短篇小说选集》(上下册)1981,文化艺术
《张天翼小说选》(上下册)1981,湖南人民
《张天翼童话选》1981,湖南人民
《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选》1981,吉林人民
《二十一个》及其他(短篇小说集)1981,江西人民
《张天翼论创作》1982,上海文艺
《张天翼作品选》1983,四川人民
《张天翼文学评论集》1984,人文
《张天翼文集》(1—7卷)1985—1989,上海文艺(未出齐)
《张天翼寓言》1986,安徽少儿
《包氏父子》(短篇小说集)1986,百花
《张天翼作品集》(童话集)1987,明天出版社
《张天翼研究资料》(沈承宽、黄侯兴、吴福辉编)1982,社科
《张天翼小说论稿》(杜元明)1985,宁夏人民
《张天翼论》(沈承宽、张大明、吴福辉、黄侯兴编)1987,湖南文艺
4、讽刺主题
反伪善
张天翼与少年儿童
他作品中的第二类伪善形象是现代政治舞台上的市侩官僚。创作于抗战之初的政治讽刺小说《华威先生》是其代表作。华威先生是一个混迹于抗日文化阵营的市侩官僚。他权力欲强却又不学无术,自命不凡地到外招摇撞骗,每天乘着黄包车东奔西跑,忙于出席各种会议,插足各类事务,不遗余力地叫喊“要认定一个领导中心”,企图垄断操纵群众组织和活动。作品通过抗战时期这样一个“包而不办”、心怀叵测的官僚形象的塑造,揭露了*官僚假抗战之名干扰破坏人民自发的抗日组织和活动的行径,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而且,华威先生这个现代政治舞台上的伪善形象亦又其鲜明的代表性,进而使作品的讽刺效果突破政治和时代的局限,进入到文化心理讽刺的层面。
反庸俗
张天翼
反封建
对于阿Q式的生活于社会最底层的国民,张天翼小说的讽刺主题是反庸俗和反麻木,哀其不幸,怒其不“醒”。这反映了张天翼受到鲁迅的深刻影响。短篇小说《包氏父子》中的老包是一个在大公馆里当听差的唯命是从的仆人,他不甘心永远处在这样卑下的地位,而自己又老了,发财致富无望,于是便把“往上爬”的希望寄托在儿子包国维身上。他千方百计,费尽心机地供奉儿子上“洋学堂”,因为只有在“洋学堂”毕了业才能获得当官发财的机会,而老包也才能实现当老太爷的愿望。但包国维却不争气,不但不用功读书,而且沦落为流氓学生,最后被校方除名,老包因此陷入鸡飞蛋打的尴尬境地。包氏父子的思想和行为直接体现了社会底层小市民的庸俗性,而其理想的破灭,正是这类卑微人物的必然命运。对老包而言,这不仅是庸俗,更是助纣为虐的愚昧和麻木。《包氏父子》是张天翼讽刺小说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讽刺小说中的上品,它把包氏父子背道而驰的行为方式交织印照,整篇作品充满着饱含生活酸甜苦辣的幽默讽刺意味。老包不仅是一个梦想破灭的小市民的形象,也是一个封建秩序和文化的受害者。作者笔下的老包极为本分,老实忠厚,他身上充斥着中国封建宗法制度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文化交织的国民劣根性,呈现出鲜明的世俗悲喜剧特征。
总之,张天翼以其小说营造了一个千姿百态的悲、喜剧世界,内涵异常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