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故乡死亡的四种方式
《我故乡死亡的四种方式》是由柴春芽导演,高伟霞、史天生、杨贵清、龙芳河主演的一部剧情片。本片其实是一部哲学电影。另外,由于电影的叙事一直保持在一种意识流的层面上,现实与幻象频繁交叠,这就使得电影又像是一部诗电影。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完全独立的作家电影,不受任何政治和商业的染污。该片于2012-08-20在中国上映,曾获得第42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NetpacAward提名。
中文名:我故乡死亡的四种方式
导演:柴春芽
主演:高伟霞/史天生/杨贵清/龙芳河
类型: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语言: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2012-8-20(北京独立影展)
片长:90分钟
又名:Fourwaystodieinmyhometown
IMDb链接:tt2664822
1、剧情简介
剧照
《我故乡的四种死亡方式》其实是一部哲学电影。另外,由于电影的叙事一直保持在一种意识流的层面上,现实与幻象频繁交叠,这就使得电影又像是一部诗电影。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完全独立的作家电影,不受任何政治和商业的染污。
2、演员表
演员/角色
高伟霞
史天生
杨贵清
龙芳河
3、职员表
导演Director
柴春芽
编剧Writer
ChunyaChai
制作人Producedby
JingweiHuang-producer
摄影Cinematography
XiaoyuHuang
剪辑FilmEditing
AnnaZhang
艺术指导ProductionDesigner
GuaFang
4、导演资料
职员
柴春芽人物小传
柴春芽,生于甘肃陇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曾任《南方周末》摄影记者。2005年辞职,远赴某个四川藏区的高山牧场义务执教,期间完成《*红羊皮书》、《寂静玛尼歌》等作品,被*《联合文学》誉为“青年小说大师”。2012年他编剧和导演的独立电影《我故乡的四种死亡方式》作为“故乡三部曲”的第一部问世,即入围北京独立影展、台北金马影展、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和温哥*际电影节等各大国际影展。
5、幕后花絮
影片成本30万人民币,非专业演员,原生态实景,粗粝而赤裸的土地在镜头下呈现出精致的影像,像是对正在衰颓、即将消损于现代文明中的故土进行了一次长久的凝视与哀嚎。由于柴春芽本人深受西方现代派思潮影响,影片整体的戏剧元素十分浓重,使用了较为诗化的叙述结构、抽象的镜头语言及大量的隐喻,这为影片创造了神秘性与陌生化效果,同时也为观者的感知与接受制造了障碍。就形式而言,影片为现代中国电影中较少见且成功的诗电影;就内容而言,它是颇具民族志风格的高度审视乡土文明的纪录片;而除却这十分之一的肉眼冰山,它又饱含了对(形而上的)死亡和归属的哲学思考。
6、获奖记录
第42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NetpacAward(提名)柴春芽
7、上映日期
中国
China
2012年
以下按上映日期先后排序
中国*
*
2012年11月9日......(TaipeiGoldenHorseFilmFestival)
荷兰
Netherlands
2013年1月24日......(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Rotterdam)
8、影片评价
剧照
找出来的资源效果不好,声音听不清楚,而且是甘肃地方方言,图像也模糊,很多细节都没有搞明白,看了别人的评论才断续的接上一些。非典型的作家电影,以灰色为基调,雾蒙蒙,像诗或散文。柴导以悲天悯人的视角,呈现西北高原的古朴苍凉。处处烙上人文情怀,像行为艺术还是先锋,实验主义,意识流?
我想都不是吧!只是导演自己给故乡的一个交待,一份答卷
看起来确实不好懂,零碎的情节。作为电影来说,是需要一个技巧的故事,一个会说故事的人,呈现给观众的是一部好戏,有张有弛的。这样看,电影本身肯定不符合,也没把握好。导演沉浸在自我塑造的悲情故乡中,很难将观众全身心地带进去。
太多民俗元素的运用,使他看起来更像纪录片。皮影戏,演皮影戏的老人,唠叨地诉说60年的饥荒,改革开放前的故事更像一场盛大的实验主义的演出,权力与个人意志的较量。人们麻醉在仙姑,神汉的傩戏表演。
片尾的大大白色标语把影片置身于时代洪流,在变革的三岔口徘徊迷惘。有些意象的使用更像超现实主义,但令人费解,看部电影像猜谜一样,难受。英格玛伯格曼的《第七封印》也是属于神话寓言式,50年代的,好懂得多。拍出来起码让大多数人看懂,理解你的意图,靠猜的话就搞复杂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