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普文章

阳泉市郊区

科普小知识 2022-10-07 08:49:12
...

阳泉市郊区地处山西省东部,太行山中段的娘子关境内,环绕在阳泉市市区周围。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独特,是沿海经济带与中西部地区连接的纽带。全区总面积632平方公里,总人口22.5万。

行政代码:140311

行政级别:市辖区

长途区号:0353

辖区面积:632km2

人口:约23万人

人口密度:348人/km2

邮政编码:045000

车牌号码:晋C

隶属政区:阳泉

1、郊区概况

地理位置

郊区位于山西省东部,太行山中段西麓。地处北纬37°47′~38°05′,东经113°19′~113°43′。东面、南面与平定县相连,西面与寿阳县毗邻,北面与盂县交界,并且环抱阳泉市城区、矿区。

气候特征


阳泉市郊区

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且冬夏季较长、春秋季偏短。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绵长寒冷。气温年差较大,丘谷较山地变化小,南部较北部温和。降水较均匀,属半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0.1℃,年均降水540.2毫米,无霜期160天左右。

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赋存量大,分布面广。境内有无烟煤、铝矾土、硫铁矿、粘土、铁矿石、白云石、石灰石、石英砂、紫砂陶土等资源,煤矿遍及全区,煤质优良,发热量大,现保有地质储量2.6亿吨,年产量300万吨。铝矾土储量大、品位高,仅次于世界铝矾土王国圭亚那,现已探明储量3.4亿吨。

水资源较为充裕,有滹沱河、桃河、温河、南川河等海河水系,自来水管线四通八达,日供水量为26万吨。

交通运输

境内交通便利,为“晋冀通衢”“三晋要冲”。距山西省会太原和河北省会石家庄均为110公里,距首都北京390公里,天津港550公里。石太电气化铁路横穿东西,阳涉、阳盂铁路贯通南北;太旧高速公路越境而过,207、307国道纵横交错;空中交通便捷,距太原、石家庄机场均为100公里;邮政通讯发达,现已形成与全国联网的电子通讯邮政网络。

2、历史沿革

民国之前

本区西部枣园一带曾发现旧石器时代的石片、石核等物,证明十万年前,就有人类祖先在境内生息繁衍。

秦,为太原郡地。

西汉,始置上艾县,为上艾县地。

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废上艾县,孝昌年间(525──527),恢复建置,改名石艾县,为石艾县地。

隋开皇十六年(596),置原仇县,为石艾县、原仇县两县地。大业二年(606),原仇县更名盂县,为石艾县、盂县两县地。

唐武德八年(625),受州移治塞鱼(后更名赛鱼),即今平潭乡赛鱼村,石艾县、盂县同属受州。贞观八年(634),废受州,石艾县、盂县改属太原府。唐天宝元年(742),石艾县更名广阳县,为广阳县、盂县两县地。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以镇州广阳寨建平定军,太平兴国四年(979),广阳县改名平定县,为平定县、盂县两县地。

大定二年(1162),平定军改为平定州。兴定年间(1217─1222),盂县升为盂州。为平定州、盂州两州地。

元至元二年(1265),平定县并入平定州,归属依旧。

明洪武二年(1369),改盂州为县,为平定州、盂县地。

清雍正二年(1724),平定州升为直隶州,盂县为其属县。为平定州地。

民国之后


阳泉市郊区

民国元年(1912),平定州改为平定县。民国26年10月底,日军侵占阳泉,并控制各交通要道和城镇附近地区。中国*坚持抗日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11月,平定(路北)县抗日*成立。12月,平(定)西县、平(定)东县抗日*成立。民国27年1月,盂县抗日*成立。由于日军的分隔,本区境域以正太铁路为界,分成路北、路南两部分。路北的东村、西南舁、牵牛镇一带属盂县,其余属平定(路北)县,两县同属晋察冀边区。路南,小河、泊里一带属平(定)东县,其余属平(定)西县,两县同属晋冀豫边区。民国30年2月,盂县东南部的牵牛镇、东村等92个行政村划归平定(路北)县。民国32年1月,寿东县抗日*成立,7月改称盂寿县。原属晋察冀边区的辛兴、旧街乡正太铁路以北地区及燕龛乡属寿东县(盂寿县)。民国34年8月,撤销盂寿县,上述地区复归平定(路北)县。民国35年6月,平(定)东县、平(定)西县合并为平定(路南)县。

民国36年5月2日,阳泉解放;4日设阳泉市。7月,本区境内始设二区*。民国37年8月改设二、三、四区*。民国38年1月改设二、三、四、五、六区*。9月,阳泉市改称阳泉工矿区,区*改称区公所。1950年2月改设二、三区公所。1952年4月,阳泉市工矿区改称阳泉市,区公所改称区*。1953年4月设二区*。1956年3月,二区改称荫营区。1957年8月,荫营区、站上区合并为阳泉市郊区。1958年8月,平定县、阳泉市郊区合并,仍称阳泉市郊区。1961年4月,撤销阳泉市郊区,设市直人民公社。1963年2月,恢复荫营区。1969年1月,荫营区改称阳泉市郊区,至2008年底再未变更。

3、行政区划

阳泉市郊区下辖4镇4乡,分别为荫营镇、河底镇、平坦镇、义井镇、西南舁乡、杨家庄乡、李家庄乡、旧街乡。

4、民族宗教

民族方面

阳泉郊区是一个以汉族为主,多民族杂居的县区。现全区共有14个少数民族,人口241人,大多分布于荫营、固庄两矿,与汉族交错杂居,具有“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其中:回族91人、满族82人、白族2人、布依族6人、黎族11人、壮族10人、土家族18人、瑶族3人、藏族1人、苗族4人、羌族1人、朝鲜族1人、蒙古族10人、仫佬族1人。目前,全区各民族团结融洽,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

宗教方面

全区有正式批准的宗教活动场所8个,其中佛教5个,分别是辛兴圣泉寺、半坡王兰寺、河底明灵寺、程庄五龙庙、燕龛甘泉寺;道教1个,即李家庄三义庙;基督教1个,即义井基督教堂;天主教1个,即河底天主教堂。全区共有宗教教职人员21名,其中佛教16名,道教2名,基督教3名。全区信教总人数约为7200余人,其中佛教信徒约5000人,道教信徒约100人,基督教信徒约2000人,天主教信徒约100人。

5、经济发展

综合


阳泉市郊区

初步核算,2013年全区生产总值783435万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176万元,增长2.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第二产业增加值490852万元,增长14.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2.7%;第三产业增加值266407万元,增长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3001元,按2013年平均汇率计算为5329美元。

2013年全区财政总收入99821万元,下降16.9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2023万元,增长1.94%。其中:税收收入37898万元,下降9.5%,其中国内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和城建税共计完成税收28376万元,下降16.2%。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12159万元,增长6.11%。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下降1.6%,教育支出下降4.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6.7%,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3.2%,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46.4%,节能环保支出增长9.6%。

全年全区就业人员11.69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劳动口径)2.9万人,农村就业人员8.79万人。城镇新增就业4012人,下岗再就业人数达到931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人数236人,公益性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01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81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

农业

2013年全区农作物种植面积7381公顷,比上年增加53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6626公顷,增加52公顷;在粮食种植面积中,玉米种植面积5739公顷,增加29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29935吨,增加3852吨,增产14.8%。其中:玉米27990吨,增产13.5%。主要经济作物中,蔬菜产量47236吨,减少9409吨,减产16.6%;水果产量5364吨,增加261吨,增产5.1%。

全年全区肉类总产量4216吨,增长0.2%。其中,猪肉产量3332吨,下降1.43%;牛肉产量14吨,增长132.2%;羊肉产量56吨,增长19.7%。年末生猪存栏30468头,生猪出栏45761头。牛奶产量3258吨,下降19.1%。禽蛋产量8396吨,增长4.8%。水产品产量6吨。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953公顷,增长34.2%。四旁植树80万株,育苗面积400公顷。

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20.9万千瓦,增长3%。机械耕地面积5186公顷,增长0.1%;机械播种面积3841公顷,机械收获面积236公顷,分别增长0.2%和10.8%。

工业和建筑业


阳泉市郊区

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4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70672.3万元,比上年增长15.4%。

全社会原煤产量786.74万吨,比上年下降22.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741.54万吨,下降0.77%。

2013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4671.9万元,比上年增长4.1%。实现利税55570.3万元,增长189.3%;实现利润4809.3万元;亏损企业26个,亏损企业亏损额25498.3万元,比上年净减少19266.4万元;应收账款64391.1万元,下降4.3%。

全年全区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0424.4万元,比上年增长8.7%;实现利润总额271.3万元;主营业务收入10920.6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337.6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

201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6996万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29222万元,下降12.3%;第二产业投资319636万元,增长26.1%;第三产业投资358138万元,增长30.6%。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01669万元,比上年增长83.6%。

国内贸易

2013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709.3万元,增长10.3%。

交通、邮电和旅游


阳泉市郊区

全年全区公路线路年末里程867.358公里,其中:县级公路113.748公里,乡级公路133.233公里,村级公路620.377公里。

年末全区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2431辆,比上年末增长28.1%,其中:载货汽车2421辆,增长28.7%;客车10辆,同比下降41.2%。

全年全区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0015万元,增长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060万元,增长3.3%;电信业务总量8955万元,增长1.8%。固定电话用户年末达2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2.4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1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1.78万户。全区宽带接入用户2.08万户,增长8.3%。

全年全区各景区接待旅游者9.19万人次,增长39.2%;旅游门票收入148.12万元,下降32.5%。

金融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48.75亿元,比年初增加14.88亿元,增长11.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5.96亿元,增长18.3%。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3.45亿元,比年初增加5.86亿元,增长8.7%。

全年全区保费收入11248万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人寿保险业务保费收入7402.2万元,增长9.1%;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3845.8万元,增长14.3%。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6157.2万元,增长74.1%。其中,人寿保险业务给付4414.2万元,增长114.5%;财产险业务赔款1743万元,增长17.9%。

6、城市建设

城乡一体化建设全面加快。一是交通网络不断完善。李家庄互通建成通车,漾泉大道一期完成工程量的70%,南区新城主干道、双营路续建全部按计划推进,“阳泉新城”建设规划基本完成。二是重点工程顺利实施。区医院病房大楼、国防建设指挥中心、档案馆、检察院技侦大楼基本完工,南区二期文华园、荫营城区旧村改造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三是集镇培育迈出新步。河底、旧街、西南舁3个中心集镇规划顺利启动,河底镇步入全省“百镇建设工程”规划行列。四是新农村建设步伐继续加快,19个重点推进村的“四改四化五个一工程”全部完工,涌现出桃林沟、义东沟、汉河沟等一批新农村建设典型,我区被省委、省*评为“新农村建设先进区”。

区域环境质量大幅提升。一是完成通道绿化40公里,植树造林4.86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3%,初步建成新城万亩森林公园和桃林沟生态景区两大景点,顺利迎接了全省造林现场会的召开。二是严格环境监管,强化节能减排,狠抓污染防治,环境约束性指标圆满完成,荫营城区二级以上天气稳定在330天以上,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三是投资3000余万元,重点对李荫路、阳盂路、义白路等主要路段和城乡结合部进行了集中整治,区域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7、社会事业

教育和科学技术


阳泉市郊区

全区普通中学招生人数3066人,在校生9214人,毕业生数3314人;职业中学招生人数408人,在校生1427人,毕业生数500人;小学招生人数1623人,在校生10922人,毕业生数2082人;全年学前教育入园人数2238人,在园幼儿5292人,离园人数1972人。

全年全区共申报各级各类以上科技项目78项,其中,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基金项目9项,申报省级科技项目21项,市级48项。全年共争取各级各类计划扶持资金776万元,其中,争取*资金60万元,省级资金166万元,市级资金550万元。全年专利申请量达240项。

全区气象、防震等社会事业均取得长足进展。

文化

全区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三节”文化活动异彩纷呈,“三节”期间全区共组织举办各类文艺汇演节目300余个,全区参与人数近12.03万人,观众近34万人。在2013年阳泉市文艺汇演评奖活动中,我区有14个节目获得了市级表彰,获优秀节目金奖2个,银奖4个,铜奖8个。全区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全区公共图书馆藏书4.5万余册。出版《阳泉郊区》38期,出版《阳泉日报•郊区周刊》37期,发量达2.3万份。

卫生

2013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229个,其中妇幼保健站1个。全区卫生机构共有床位918张;其中,医院和卫生院床位888张。卫生技术人员796人,其中,医生404人。全区共有12.08万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28%。

体育


阳泉市郊区

全区农村全面健身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竞赛活动,全面开展科学健身活动。围绕加强农村体育基础建设,我区同上级部门积极争取资金,共争取到位文化体育方面扶持资金550万余元。同时我区成立了第一家*俱乐部“郊区腾飞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实现了我区体育史上的突破。全年全区共销售体彩670万元。

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60元,增长10.3%;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289元,增长11.8%;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53423元,增长0.03%。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7938人;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人数为15690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人数为104312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50567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8155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42505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为22003人。

全年全区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8519人,发放城市低保资金2489.1万元;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6490人,发放农村低保资金1104.6万元。全年全区共发放低保资金3593.7万元。

年末全区福利机构拥有床位1060张,收养人数420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709人。

8、郊区非遗

阳泉市郊区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无论是引进的异域文明,还是先人创造的本土文化,都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碰撞,迸发出耀眼的火花;无论是关公忠诚侠义的传说,还是石评梅、张穆等文人的名篇佳作;无论是郊区的方言歌谣,还是各种食物的制作技艺;无论是各种民间祭祀仪式,还是各种婚嫁丧葬习俗等等,都是勤劳朴素的郊区人民的智慧结晶。

近年来,郊区对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非常重视,通过文化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在挖掘、整理、保护、传承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2009年,在全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普查工作,通过将近半年的普查,基本对全区的“非遗”分布和面临濒危状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摸底。区*两批命名共确立了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8项。2006年以来,区*先后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五项,它们是《阳泉迓鼓》、《珐花陶瓷》、《砂陶工艺》、《阳泉民歌》和《******》2008年,《阳泉迓鼓》、《砂陶工艺》被省*命名为“山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8年11月,荫营镇被文化部命名为“非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迓鼓)之乡”;2011年,在阳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公示名单中,我区共有31项申报入围。近日,文化部公布的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名单上,我区西南舁乡榜上有名。阳泉市郊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逐步走向正规、健康的轨道之中。

9、风景旅游

翠枫山景区


翠枫山景区

翠枫山自然风景区地处阳泉市郊区平坦镇后峪村,东临平定县冶西镇、西靠寿阳县芹泉镇、南接寿阳县松塔镇、北依七岭山脉。占地面积13平方公里,距阳泉市区15公里,距太原市110公里、石家庄市138公里,紧邻石太铁路、太旧高速公路,交通十分便捷。翠枫山地表属古生界二叠系,为紫红砂页岩构成。山脉南北走向,属太行山七岭山脉范围。最高峰海拔1430米,相对落差500—700米。翠枫山具有北方特色的四季自然景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1摄氏度,夏季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明显的四季温差,繁衍出大面积的原始次森林,有松、漆、栎、山桃、白桦等100余种珍稀树种,森林覆盖率97%以上,目前探明的各类植物有300多种,玉竹、益母草等药材180多种;山鸡、野猪、松鼠等野生动物50多种。水质优良,蕴涵量丰富。空气清新,负离子含量高,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天然氧吧。自开放以来,已举办了“首届翠枫山原生态观光节暨红叶节”、“翠枫山山路健步走”、“翠枫山摄影和文学创作大赛”、“全国华牌精英赛”等活动。

玉泉山关王庙景区


玉泉山关王庙

玉泉山关王庙位于阳泉市郊区荫营镇林里村,始建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重修于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庙宇建筑位置坐西南朝东北,北侧与林里村隔河相望。庙宇分内外两院,以正殿为主体,由献殿、过门马殿、南北配殿、围插廊、戏台、山门、忠恕牌坊、落箭亭、饮马亭等,组成了一个较为典型的宋代纯木结构建筑群体。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确定为省德育教育基地,1999年农历五月十三正式对外开放,2001年12月通过了山西省旅游局AA级景区的评定验收,成为我区第一个AA级旅游景区。

至1986年以来,省、市、区*严格按照“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对关王庙景区进行了整体规划,按省古建所规划设计要求对庙宇进行了修复并恢复修建了保护区内的配套建筑,包括献殿、马殿、戏台等,完成了通往关王庙景区的东侧石桥、石台阶路,铺设了上下输水管道,在景区内新建了一座二星级水冲式旅游厕所,对周边环境进行了大面积绿化美化。这些配套设施的日臻完善,极大地充实了国保单位的可观价值。

上一篇: 欧阳泉华

下一篇: 阳泉第十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