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丽江市古城区

科普小知识2022-10-07 19:12:05
...

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丽江古城坐落在丽江坝中部,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两个没有城墙的古城之一。这里居住着纳西、栗栗、普米、汉、白、彝、藏等十多个民族。其中、纳西族18.4万人,占总人口的57%。丽江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阶梯状递降。海拔最高点在玉龙山主峰扇子陡为3396米,最低海拔在金沙江河谷,为1219米,高差达4337米。丽江古城坐落在玉龙山下一块海拔2400米的高塬台地上,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

名称:古城区

外文:GuchengArea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云南省丽江市

*驻地:福慧路

电话区号:0888

邮政区码:674100

地理位置:云南省西部

面积:1255.4平方千米

气候条件:高原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云P

行政代码:530702

1、地理气候

古城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段,兼有横断山峡谷和滇中高原特征。全区地形地貌复杂,有山地、盆地(俗称坝子)、河谷三大类型。七河乡本里课村海拔3,200米,为全区最高点;金江乡金沙江出口处,海拔1,219米,为全区最低点。

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年均气温摄氏12.6度,年均降雨量950毫米,雨量丰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立体气候明显,在海拔3,2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气候冷凉;在海拔2,400米左右的坝区气候温和,四季不分明;海拔1,800米以下的山区冬季温暖,夏季炎热,太阳辐射强。坝区年日照数2,500—2,700小时,为全省之冠。

2、建制沿革


丽江市古城区

据《云南通志》:“江名丽水,源出吐蕃界,共龙川犁牛石下,本名犁水,讹犁为丽。”战国时期属秦国边地,楚庄蹻建滇国时属滇国之地。西汉元鼎六年(前111)至东汉时期属益州越嶲郡遂久县。蜀汉建兴三年划归云南郡。东晋至南北朝时期属宁州云南郡西姑复县。唐代,吐蕃和南诏先后在铁桥城(今塔城乡)设神川都督府。宋大理国前期属剑川节度,后属成纪镇善巨郡,时县境有三赕(丽江坝)、九赕(巨甸、石鼓等)等几个行政区。

南宋理宗宝祐元年(1253),忽必烈征大理国,在境内设茶罕章管民官。元至元八年(1271)改为茶罕章宣慰司,至元十三年(1276)置丽江路军民总管府,“丽江”之名从此始用。至元二十二年(1285)改设丽江路宣慰司。明洪武十五年(1382),任元朝丽江宣慰司副使的阿得归附明朝,明朝置丽江府。清顺治十七年(1660),仍设丽江府。雍正元年(1723)“改土归流”,解除木氏土司统治权。

乾隆三十五年(1770)设丽江县。民国2年(1913)废丽江府,丽江县属腾越道。民国18年(1929)废腾越道,直属云南省。民国30年(1941),隶属于云南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公署设丽江县城;民国36年(1947)隶属于云南省第十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先设于维西,民国37年迁丽江,与设于鹤庆的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合并。1961年4月10日,成立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2002年12月26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22号):撤销丽江地区和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设立地级丽江市。丽江市设立古城区。

3、行政区划

2006年,古城区总面积1127平方千米。总人口16.89万人。辖4个街道、5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大研街道、祥和街道、西安街道、束河街道、金安乡、七河乡、大东乡、金山白族乡、金江白族乡。共有18个居委会、35个行政村。

2012年,撤销金安乡、七河乡,设立金安镇、七河镇。2013年,撤销金山白族乡,设立金山街道、开南街道、文化街道。2014年,七河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

全区现辖7个街道、2个镇、2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大研街道、祥和街道、西安街道、束河街道、金山街道、开南街道、文化街道、金安镇、七河镇、大东乡、金江白族乡。

4、人口

据*户籍人口统计资料显示,2013年末,古城区户籍总人口达151714人,其中:农业人口59694人,非农业人口92020人。在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120210人,占总人口的79.2%,其中:纳西族人口90341人,占总人口的59.5%,白族21072人,占总人口的13.9%。按户籍人口计算,出生率为10.08‰;死亡率为6.6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5‰。据上级部门反馈资料显示,2013年全区常住人口为21.48万人,出生率为10.63‰;死亡率为6.7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8‰。

5、自然资源


丽江市古城区

土地资源

全区国土面积125,540公顷,土地类型多样。其中,耕地总面积5,308.08公顷,林地90,947.27公顷,园地799.58公顷,牧草地424.22公顷,水域1,544.37公顷,裸岩地2,042.45公顷,未利用地5,959.06公顷。

全区共有耕地121,575亩,其中水田面积40,290亩、旱地81,285亩。全区农业人口有79,802人,占总人口的56.2%,全区粮食播种面积为199,431亩,全年粮食总产量为3.87万吨;肉类总产8,734吨。

全区有林业用地100,859.7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80.3%,森林覆盖率为54%,活立木蓄积量为310万立方米。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珍稀濒危的保护动物有滇金丝猴、黑熊、狼豺、野猪等11种。珍稀野生植物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云南红豆杉、二级保护植物滇山茶和毛红椿等。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较为丰富。蕴藏有铁矿、锰矿、铜矿、铝土矿、粘土、陶瓷土、无烟煤、水泥原料石灰矿、建筑用沙矿、页矿。

水能资源

水能资源丰富。奔腾不息的金沙江流经区境5个乡约80多公里。金沙江中游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对该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投资140亿,总装机250万千瓦的金安桥水电站建设已顺利实现大江截流,标志着金沙江中游水能资源开发正式拉开序幕。

6、交通条件

作为滇西北通向川、藏连接内地的枢纽,古城区的交通网络日趋完善。区内有香格里拉大道、*路、长永路、福慧路等主干道形成的交通中心网络;大丽路、丽永路、丽宁路、长水路是通向周边地区的重要交通干道。即将成为口岸机场、目前拥有10条航线、日平均13个航班和丽江机场就位于古城区的南大门七河乡。大理通往古城区的铁路即将启动建设。便利的交通,为古城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7、社会事业


丽江市古城区

科学

2013年内本级财政投入科技三项费1350万元,共组织实施科技项目13项,专利申请89项,专利授权52项,科技培训1.9万人次,科技创新明显增强。

教育

2013年全面落实优化培育环境,全力做好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确保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2013学年末,全区各级各类学校94所,在校学生37653人,专任教师2068人。基础教育进一步巩固。“普九”人口覆盖率100%。全区小学52所,招生2670人,在校小学生15202人,比上年增长14.48%;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1%,比上年上升0.09个百分点。普通初中4所,招生2868人,在校学生8411人,比上年增长4.42%,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24%。普通高中2所,在校学生5039人。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全区中等职业教育(职高、普通中专、中等职业)学校2所,招生435人,在校学生1258人。教育进修学校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幼儿园32所,在园儿童7743人。

医疗卫生

继续增加医疗卫生投入,不断强化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积极做好控制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和地方病,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大改善城乡医疗卫生状况。2013年末,全区有卫生机构数48个(包含社区服务中心、服务站、卫生室),床位397张。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院5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83人,其中:医院卫生技术人员179人,疾病预防控制与妇幼保健卫生技术人员81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84人,婴儿死亡率7.44‰,比去年下降了4.48个千分点。孕产妇死亡率为93.02/十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9%。

社会保障

五大社会保险基本覆盖,全面铺开,各种保险人数均比上年增加,参保率不断上升。2013年末,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8838人。其中:参保企业职工15095人,参保个体户4219人,参保离退休人员3743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47897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15734人,参保退休人员4264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9987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27899人。

8、文化资源


丽江市古城区

纳西东巴文化

大智大慧的纳西先民,在漫长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东巴文化。东巴文化以东巴教为载体,以东巴经为主要纪录方式,它是伴随着纳西族漫长历史发展逐步形成和演化的活形态文化,约形成于唐宋时期,有近千年历史。东巴教是纳西族原始宗教,且兼收并蓄其他宗教,笃信万物有灵,为多神教。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纳西象形文字只有1,400多个单字,但词语异常丰富,能充分表达细腻的情感,也能记叙说明复杂的万事万物,还能写诗作文章,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用象形文字书写并保留下来的-共有两万余册。卷帙浩繁的经书,内容丰富多采。涉含哲学、历史、天文、宗教、巫医、民俗、文学、艺术等各方面,堪称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东巴文化以其自己独特的科研价值和艺术价值,几百年来始终吸引着许多中外学者和有志之士,前来研究翻译和观赏。东巴文化是纳西人民对世界人类的伟大贡献。东巴古籍文献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丽江纳西古乐

纳西古乐是古城文化的灵魂与象征,是丽江古城一道典雅的风景。纳西古乐是唐宋以来的一些词牌和曲牌音乐。在明朝洪武年(公元1368年)以后,这种音乐就陆续地传到了丽江。这种音乐在中原地区早已成为绝音,但自传至丽江后被广泛地传播开来,在乡村小镇随处都听到这美妙的乐音。纳西古乐保存至今,还有22个曲目,其中有的融进了纳西族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演奏风格。纳西古乐被中外学者和广大音乐爱好者称为“音乐活化石”、“和平之音”、“仙乐天音”。聆听纳西古乐使人真正感受到“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的意境。经过近二十年的弘扬与宣传,纳西古乐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世界乐坛上找到了自己应有的位置。1995年大研古乐会出访英国引起轰动;1997年2月在香港艺术节演出受到高度评价;1998年在被称为中国最高音乐殿坛的北京音乐厅演出,进一步证明了纳西古乐的艺术价值;1998年5月受挪威国王的邀请,在挪威国庆节上隆重演出;之后,相继前往法国、比利时、瑞典、*、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受到了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纳西古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放射出灿烂的光辉,日益为世界所认识和青睐。

9、旅游

具有800年悠久历史的丽江古城,坐落于丽江坝子中部,面积约3.8平方公里,始建于南宋末年,是元代丽江路宣抚司,明代丽江军民府和清代丽江府驻地。丽江古城选址独特,布局上充分利用山川地形及周围自然环境,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布和南面与开阔坪坝自然相连,既避开了西北寒风,又朝向东南光源,形成坐靠西北,放眼东南的整体格局。发源于城北象山脚下的玉泉河水分三股入城后,又分成无数支流,穿街绕巷,流布全城,形成了“家家门前绕水流,房房屋后垂杨柳”的诗画图。街道不拘于工整而*分布,主街傍水,小巷临渠,300多座古石桥与河水,绿树、古巷、古层相依相映,极具高原水乡古树、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学意韵,被誉为“东方威尼斯”、“高原姑苏”。古城充分利用城内涌泉修建的多座“三井眼”,如颗颗璀璨的明珠散布城中。“在眼井”上池饮用,中塘洗菜,下流漂衣,是纳西族先民智慧的象征,体现了“智者爱水”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当地民众利用水资源的典范杰作,还充分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城中的木氏土司衙署则呈现出一派“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的非凡景象。古城心脏四方街明清时已是滇西北商贸枢纽,是茶马古道上的集散中心。抗日战争时期,因古城处在上通*、印度,下达大量、昆明的咽喉位置成为抗占物资运转的要津,商贸活动一时盛极,至今商贾云集。四方街以彩石铺地,清水洗街,日中为市,薄暮涤场的独特街景而闻名遐迩。其四周6条五彩花石街道依山随势,辐射开去,街巷相连,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置身其中,令人仿佛步入了“清明上河图”的繁华景象。古城中至今依然大片保持明清清建筑特色,“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式的瓦屋楼房鳞次栉比,既突出结构布局,又追求雕绘装饰,外拙内秀,玲珑精巧,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民居博物馆”。更值得一提的是,古城居民素来喜爱种植花木培植盆景,使古城享有有“丽郡从来喜植树,山城无处不飞花”的美誉。丽江古城文物古迹众多,文化蕴含丰厚独特,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民族风格的古代城镇之一。1986年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被联合国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清单,成为全国首批受人类共同承担保护责任的世界文化遗产城市;2001年10月,被评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2年,荣登“中国最令人向往的10个城市”行列。


观音峡风景区

观音峡风景区

景区是融湖光山色、峡谷瀑布、民俗宗教风情以及纳西村落、茶马古街、时空隧道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景区。是旧时茶马古道通往丽江入藏的唯一关口和军事要塞:丽江土司木老爷曾在此设有海关和兵营。公元一六三九年元月二十五日,我国大旅行家徐霞客应木土司的邀请由此入关,并留下了“坞盘水曲,田畴环焉……为丽江第一钥匙”的赞美之词,故有“丽江第一景”之称。

束河茶马古镇

多数来过丽江古城的人,其实都错过了她的同胞姐妹,古城西北6公里处的茶马古镇——束河。姐妹俩都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都有四方街和穿街过巷的清泉,1997年12月,与古城一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九子海影视拍摄基地

九子海位于丽江市玉龙雪山甘海子以东,距古城21公里,海拔2600米。这里有独特的自然景观,终年不化的玉龙雪山如屏相列,一览无余。四面青山环绕,绿树成荫,每年5月至11月鲜花遍地,上百种野花竞相开放,美不胜收,九个天然水潭如碧玉滑落人间,美轮美奂。

10、著名人物

方国瑜,字瑞丞,纳西族。1903年2月15日生于云南丽江。1929年,入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学习。1932年取得研究生资格。方先生所著的《云南石料迷路概说》《中国西南老式大楼考释》《中国历史地图集、西南部分》和《云南民族史讲义》《中国少数民族史讲义》《云南的土司制度》等著作,及收录于《方国瑜文集》中的众多学术论文,为学术界所推崇。1936年任云南省历史学会会长、昆明市人大代表等。1981年成为云南省历史学科第一位博士生导师。1983年12月24日辞世,*云南省省委追认为中国*党员。

周暐(1874—1924),字兰坪,号江渔老人,他于1847年出生在丽江大研镇。其父周际昌是位颇有学问的人,较为认真地让他受到了传统的基础教育。周暐刚过十龄,因避战乱随家迁金沙江边,在连续18年的动乱、疲于仓皇迁避中,渡过了他艰苦的青少年时代。战乱稍平,回城探亲,旧居已夷为废墟,便在石鼓定居下来。尽管处于如些动荡困顿中,其文化学习却一直未曾中断,且在科试恢复以后,很快入学成为秀才。不久又广泛接触近代文明。回滇后,任弥勒县教谕,颇为地方称道,光绪末年返昆任五华书院伦理科主讲教席。其后回乡,致力于家乡教育事业,先后创办石鼓、兴文两所小学,还出任过雪山书院的“山长”。

周暐之独子周冠南,1875年出生于石鼓。光绪二十七年(1901)辛丑科乡试,以27岁的壮龄,得中第六名举人。与12年前中举的父亲先后辉映,乡中传为美谈。1905年,他以优秀举子被选赴日本留学,攻读教育学科,成绩优良。还与周钟岳等一起参加了同盟会,鼓吹革命思想,并共同编辑了一部《师范丛编》,介绍和探讨了新教育的理论及办学方法,卷册颇多,为省内较早的教育专著。

周之松(生卒年月未详),字鹤亭,乾隆三十九年(1774)甲午科举人。曾主讲雪山书院,当时纳西族科贡之士,多出其门下。他的诗清逸脱俗,意境深远,可惜保存下来的不多。其中他的咏物诗《秋海棠》:“不减春脂腻,芳名八月春。思将烧烛意,还问卷帘人。酌许黄花共,情和红泪匀。可怜秋色里,睡足也精神。”诗人赞美秋海棠不同凡俗的格调,虽然“不减春脂腻”,却不愿与百花争春,而甘愿伴着东篱黄花,放出鲜艳的花朵来装点秋色。

李洋(生卒年月不详),嘉庆五年(1800)庚申科举人。曾任云南通海县教谕。李洋的诗,现存二百多首(手抄本现藏丽江县图书馆)。他的诗,不论写景状物,大都朴素无华,表现出真实情境。其中《文笔峰》很有气势,诗曰:“谁将健笔插孤峰,高出尘埃数万重。洒落烟霞红日近,珍藏翰墨白云封。长空夜静指银汉,雪岭朝寒写玉龙。应有文章通宇宙,人间何处证奇踪。”作者通过写文笔峰的气势、文笔峰的精神,反映出诗人对家乡山川的热爱,以及期望有所作为,有所建树,不负于如此壮丽山河的豪情壮志。

桑映斗(1782—1850),字聚伍,号沁亭。幼年时父母相继去世,弟兄五人相依为命刻苦读书。他和弟弟炳斗特别长于诗。桑映斗在中秀才后多次应乡试,由于他所写的诗文往往摆脱当时应试诗文所规定的种种戒律,出自手眼,发挥己意,因而屡试不第,但他没有灰心停笔。困顿的生活,使得他得以接触穷苦大众。他的诗造诣很高,生动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边疆人民的生活,形象的描绘和歌颂了边疆的壮丽河山。他的诗文在丽江流传广、影响大。

11、特色美食


油炸洋芋饼

油炸洋芋饼

在丽江街头最容易发现油炸洋芋饼,吃起来香香脆脆,喜欢吃辣椒的还可以撒上些干辣子粉。制作过程是将洋芋切成条状,放入淀粉水,然后放入炸制模型中,圆圆的的洋芋饼不到5分钟就做好了。

油炸水蜻蜓

丽江油炸水蜻蜓是丽江的特色小吃,是从水里捞上来的蜻蜓幼虫,没有翅膀,个头和成虫一样大。很好吃,又酥又香,入口成沫。但是胆小的朋友,可能会犯难了。

丽江蜜饯

丽江蜜饯口味琳琅满目:苹果、辣椒、海棠果、小白芨、冬瓜、梅子、红薯、番茄、木瓜、海棠果、莲藕、茄子、柚子、桔子等,块块晶亮,似成色极佳的黄玉,味道五花八门。虽然种类很多但却只有一个共同意思,既“甜蜜蜜”。

米灌肠

米灌肠在纳西语里称作“麻补”。是把大米或糯米蒸熟后,拌在新鲜猪血、蛋清及各种香料里,然后灌到洗净的猪大肠内,封好蒸熟而成。吃的时候,切成片可煎可蒸,煎食味道绝佳,外焦里脆,香糯可口,贮藏时间较长,在冬季贮存一个月都无变味,是一道纳西族传统美味,,故作礼品赠送亲友,以表心意。是丽江地区的特有吃法。

酥油茶

酥油茶属于藏族的传统文化饮食。地处茶马古道重镇的丽江,又接壤于藏区,且属高海拔地区,盛产牦牛,故酥油茶也是丽江的传统饮食。酥油茶是牦牛之乳提炼而成,除去奶渣,油脂凝固成饼。酥油茶是由酥油、砖茶、核桃仁、芝麻、麻籽、鸡蛋、精盐调制而成.烧沸茶水,用特制酥油桶搅打,最后成酥油茶。味道香而浓烈,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鸡豆凉粉

在丽江的大街小巷,一年四季都可看到一个个汽油桶改成的炉灶,其上架一口平底锅,随袅袅炊烟升腾着扑鼻的香味。这是丽江的凉粉摊。鸡豆凉粉在丽江几乎成了招牌食品了,是纳西族喜爱的一种传统食品。鸡豆是丽江特有的一种豆类,它产于丽江坝,属黄豆料,因其形状像鸡头部位的眼睛。用鸡豆做成的凉粉就称作鸡豆凉粉。鸡豆凉粉分为凉吃和热吃两种吃法。夏季多凉吃,把凉粉切成片,然后把晶莹剔透的粉片与红辣椒、青葱、花椒、酸腊等佐料腌拌起来,色香味俱全,而且消暑开胃。热吃多在寒凉时节,用平底锅将凉粉片煎得两面金黄,再依不同的口味配以不同的口味,同样色香味俱全。真是价廉物美的佳肴,是纳西族餐桌上的佳肴。


丽江粑粑

丽江粑粑

丽江粑粑是纳西族独具的风味食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制作的主要原料是当地的精麦面,再加上火腿、化油、糖等佐料,将其调匀,揉制成层,做成大约盘子、厚约寸余的圆饼,再以平底锅文火烤熟,即可制成。在古城四方街,有许多专营丽江粑粑的铺子,多为成年女子经营,她们有着娴熟的技巧和精湛的手艺,生意红火,顾客盈门。

丽江腊排骨火锅

腊排骨火锅是纳西名菜三叠水第三叠——热烈叠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菜。三叠水,丽江人又称之为“雪山宴”,只有宴请贵宾才上此菜。

腊排骨火锅主料排骨选自放养在雪山高原中的纳西族农家走地猪,经腌制后风干而成,时间越长,腊香味越浓。食用时常采用沙钵,佐以芋头、青笋、莲藕等辅料,文火炖开,汤色醇白鲜美、肉质细嫩,喜欢辣味的还可以要一份蘸水,十分过瘾,回味无穷。

12、荣誉称号

古城区成立以来,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截至2006年7月,全区共有45个区直部门荣获区级文明单位称号,18个企事业单位荣获区级诚信建设示范单位称号,11个村组荣获区级文明村称号,13个社区荣获区级文明社区称号,15个小区荣获区级文明小区称号,5个乡(街道)荣获区级文明小城镇称号;共有8个区直部门荣获市级文明单位称号,5个村组获得市级文明村称号,10户农户荣获市级“十星级文明示范户”称号,其中新华社区荣获市级文明社区称号,束河街道荣获市级文明小城镇称号;共有6个单位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4个村组荣获省级文明村称号;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古城区寨后上村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古城区一中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金山乡德为村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先进村等荣誉称号,为我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表率。由于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措施得力,成效明显,在2006年丽江市“双创建”工作检查评比活动中,古城区荣获一等奖。

上一篇:荣将镇

下一篇:澳门莲花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