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教司:高校可自主探索慕课学分互认
我们的记者赵是5月6日从北京来的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能走多远?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应该被广泛搁置,每个学校都应该建立一个平台吗?谁拥有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版权?我如何计算参加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学分?大量开放的网络课程更新了人们对大学课堂的认识,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5月6日,*教育部部长张大良访问教育部信息办官方微博“微言教育”,回答网友提问。
不建议所有的学院和大学建立一个大规模的开放在线课程平台。
“高校应该从实际出发,构建大规模的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我们不主张学院和大学应该建立难以形成的小平台。”然而,张大良也认为所有的大学都可以从大规模的开放在线课程中受益。一些在传统课堂上无法教授的技能可以在大规模的开放在线课程中教授。高校可以依托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云服务等手段,构建专属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应用中心,实现高质量的资源共享。
当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的浪潮汹涌澎湃时,如何解决资源无法在多个平台间共享、学分互认的问题,特别是能否在国内高校实现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学分的统一认定,建立学分银行,推进全学分制?张大良表示,教育部将在全国现有平台中根据自身优势选择几个公共服务平台,并鼓励平台之间共享课程资源和应用数据。教育部也在指导一些高校探索建立一个大规模的开放在线课程学分认证机制,在高校内部或高校之间建立评估标准。“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组织专家加强研究和指导,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自主性,探索建立符合高校内部或高校之间评估标准的网上学习认证和学分认证机制。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通过网上学习、网上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进行学分认定和学分转换”。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国家队”更喜欢公共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
大型开放在线课程需要“国家队”吗?“国家队”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应该关注哪里?张大良表示,国家将重点建设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大众化公共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鼓励大学建立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通过协作创新和集成创新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和学习需求;组织建设了一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等网上开放课程。
那么,国家会不会把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建设作为未来课程建设的重点?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会取代优秀资源共享课程吗?关于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证书的有效性和范围,国家会统一规定吗?一些网民提出了这个问题。张大良认为这两者不能相互替代,因为它们满足了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和财政部“十二五”期间实施“本科教学工程”的重点项目。优质资源共享课程需要在验收期间提交一份5年维护计划,以确保课程的持续共享和应用。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版权属于大学和团队。
张大良说,在线开放课程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不能取代学校课堂教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还帮助学生学习、成长和变得有用。对于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的教学,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
一位网友认为,目前在大量的开放在线课程中有许多平台。学校采取广泛传播网络的策略,多平台班级只会增加教师的负担。张大良表示,教育部将组织公共服务平台的遴选和认证,促进公共服务平台之间的课程资源和应用数据共享,为网上教学创造开放合作的空间,协调解决教师多平台课负担过重的问题。
当前庞大的开放式在线课程平台强调资源和数据以交互方式放置在云中,因此在未来的使用过程中,是否会出现大学对课程资源失去实质性主权的问题已经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张大良认为,在线开放课程是课程建设团队的工作,版权属于大学和团队。公共服务平台与大学和课程建设团队签署知识产权保护协议,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课程的正常传播,保护各方的权益。(原标题:*教育部部长访问“微言教育”大学,探索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学分互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