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考试院院长:世界顶尖大学招生如何防止腐败
今年5月28日,哈佛大学在美国剑桥举行了毕业典礼。(信息图片)
——欧洲、美国和中国都是一样的,那些有权力的家长也会对大学招生机构施加巨大压力,尽一切可能向大学校长“问好”,“交个条子”,甚至换取大笔捐款
□招聘机构在面对特权阶层压力时的行为反映了大学的追求:你将成为一所对人类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大学,还是一所失去诚信、只对利润感兴趣的文凭工厂?
□在10个月内,同一申请材料将由多名审查人员进行多次审查。没有人的意见能决定一个学生的录取,即使是招生办公室的主任。
关于高考改革,中国人的社会心理一直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人们普遍意识到以高考成绩作为唯一录取依据所带来的诸多弊端。如果我们不打破“分数至上”的模式,应试教育的现状是无法根本改变的。另一方面,高考被视为社会公平的最后底线。如果“看得见的”高考分数不被用作大学录取的唯一依据,人们普遍担心这会导致普遍的腐败,“关系决定一切”。面对如此困难和复杂的困境,许多人甚至感到绝望:这是一个没有解决办法的难题吗?
在比较中国与欧美大学的招生制度时,典型的观点是中国不能实行类似于欧美顶尖大学的综合评价体系,这与中国和欧美的国情完全不同。
一方面,中国是一个熟人社会,有着几千年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和脆弱的社会诚信体系。即使只有“硬”高考成绩作为录取的唯一依据,腐败也无法根除。一旦采用“软”主观评价标准,顶尖大学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很可能被权贵子弟所垄断,破坏教育和社会公平,从而危及社会稳定。
另一方面,我们还不具备在欧美实施大学招生综合评价体系的社会条件。首先,欧美国家,尤其是美国,主要依靠私立大学为富人服务。他们可以招募任何他们想招募的人,根本不考虑公平问题。中国由公立大学主导,为人民服务,必须确保公平和正义。其次,欧洲和美国是一个基于法律和制度的社会。人们有很强的规则意识,没有“打招呼”、“递纸条”等要求的现象。第三,欧美的社会诚信体系是完善的。中学和学生提供的申请材料真实可靠,而中国的一些学校和学生经常做虚假陈述。一旦采用申请制度,谁能保证申请材料的可信度?
我总是对这些流行观点充满怀疑。它们都是感觉,迄今为止还没有被任何严肃的实证研究证明或反驳。当然,我承认中国和欧美有不同的国情。我们不能照搬欧美模式。然而,我不认为这些所谓的不同“国情”可以成为中国大学不能实施全面招生评价制度的原因。这种存在不一定合理。转型期社会信用体系的脆弱性并不意味着中国人只能一直生活在不诚实的社会环境中。也是人,凭什么欧美社会比我们更诚实?为什么我们必须“信任关系”并“寻找方法”让欧洲人和美国人遵守规则?中国和欧美大学在招生方面面临的社会环境真的有根本的不同吗?
是否对招生实行综合评价制度
这不取决于大学是公立还是私立。
许多人认为中国和欧美大学有不同的属性。以美国为例,美国以私立大学为主。因为它是一所私立大学,当然,它必须通过办学赚钱,通过从富裕家庭招募孩子来赚取高额学费。如果考试成绩是大学录取的唯一依据,那些成绩差的富家子弟将无法进入顶尖大学。只有实施全面的评估制度,不重视考试结果,那些成绩差的富家子弟才能体面地入学。真的是这样吗?
这的确是事实。例如,据说哈佛每年招生总数的20%是留给主要捐赠者家庭的。例如,许多顶尖的私立大学对校友子女实行了优惠政策,校友子女的录取率远远高于非校友子女,等等。事实上,这些倾向于富人的录取政策受到了美国社会的质疑和批评,被认为破坏了美国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但是其他的也是真的。例如,*私立大学在对申请人进行全面评估时,非常重视学生的成长环境。两个学习成绩相似的学生,来自经济困难家庭的弱势群体,将受到更多的关注。因为研究已经证明,学生的考试成绩和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有正相关关系——家庭经济状况越好,考试成绩越高;反之亦然。如果一个学生在社会资源短缺的环境下仍然取得好的成绩,说明他或她更坚韧,更有能力利用资源,更有未来发展的潜力。如果把考试成绩作为录取的唯一依据,这些因生活环境差而考试成绩差的学生将无法进入顶尖大学,从而破坏了大学生生源结构的多样性。因此,与人们的共识相反,高校招生综合评价体系反而在帮助弱势群体方面发挥了有效作用,成为实现教育公平的“稳定器”。
例如,尽管个别学生的学费仍然很高,但如今顶尖私立大学的运营可以高度独立于学费收入。事实上,以美国为例,早期的私立大学大多是由亿万富翁捐赠个人财产成立的。建立大学的目的是建立教育,回馈社会,传播到世界各地,而不是为了赚钱。尽管早期私立大学的运营仍然依赖于学费收入——这也是它们招募“富有客户”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联邦*对大学投资的增加以及大学基金会财富随着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学费收入对大学运营资金的贡献已大幅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顶尖的私立大学普遍实行“需求盲”录取政策,即录取过程不考虑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和经济能力,只根据录取标准录取“合适的人”。对于那些付不起高额学费的学生,大学将提供高额奖学金,这样他们就可以获得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机会,而不受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顶尖私立大学的录取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坚持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学生的素质是标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想被接纳的人的接纳不受任何限制或控制。
仍以美国为例,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极其复杂,包括哈佛和耶鲁等*私立大学、大量公立大学以及各种社区大学和专业学院。甚至公立大学也不根据标准化考试结果录取学生。例如,自2001年以来,美国顶尖的公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采用了与其他顶尖私立大学相同的“综合招生”制度。因此,是否对招生实行综合评价制度并不取决于大学的性质,而是取决于大学的质量:越多的顶尖大学,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都将采用综合评价制度;大学级别越低,录取标准就越简单,比如考试成绩。至于许多社区大学,他们可以直接申请入学。
欧洲和美国大学的招生情况
还会遇到外部压力。
和许多人一样,我过去天真地认为欧美社会有高度的诚实和信誉,在大学招生中不可能出现“打招呼”等现象。与我们相比,我们的欧美同行在招生方面面临的外部环境要简单得多,也更纯粹。然而,随着我对欧美顶尖大学的录取制度了解的越来越多,我的理解也开始动摇。我发现,事实上,欧洲、美国和中国是一样的。那些有权势的家长也会对大学招生机构施加巨大压力,尽一切可能向大学校长打招呼,交笔记,甚至交换大笔捐款。近年来,伊利诺伊州和得克萨斯州出现了一些丑闻,一些*官员对某些学生的入学施加了影响。我们最初的理解只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幻觉。
这符合常识。每个人都会尽最大努力为他们的孩子创造最好的教育条件,这当然也包括个人的社会影响。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限制这种“负面影响”,保证高校招生的公平和公正。在斯坦福大学招生委员会主席理查德·肖(Richard shaw)的办公室里,我向这位曾经担任耶鲁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并在美国顶尖大学招生机构工作了40多年的传奇人物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应对来自权势人物的压力?他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你知道,我们都是人。”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他说,只要人是人,就会遇到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和压力,不可能完全杜绝错误的发生。关键是大学应该设计一个合理的制度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并把出错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在斯坦福大学,肖每年都会收到许多“有权势”的高官的推荐信。有些人要求太多,甚至承诺只要学生被录取,斯坦福大学将接受数百万美元的捐赠。然而,面对这些诱惑和压力,招生委员会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推荐信可以写,美元可以捐赠,但录取永远不会受到影响。
事实上,面对特权阶层的压力,招聘机构的行为反映了大学的追求:你将成为一所对人类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大学,还是一所失去诚信、只对利润感兴趣的文凭工厂?在这方面,芝加哥大学的哈勃总统100多年前发表的声明可以说是击中了地板。在1892年写给一位朋友的信中,他说,“录取那些还没有达到标准的申请人是一种诱惑,但我们总是克制自己。许多人对他们孩子的入学申请被拒感到不满,但我们认为这是拒绝他们的最明智的方式。你无法想象如果你不录取高级官员的孩子会带来多大的压力,但我已经下定决心,我们必须像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一样,在招生方面做到公平和公正。”
世界顶尖大学
预防招生腐败的制度设计
那么,世界顶尖大学如何防止招生腐败呢?答案是招生系统的设计。它至少包含五个要点:
一是独立的专业决策。有两层含义:第一,谁有资格做出录取决定?以美国顶尖大学为例,他们认为录取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录取人员必须是接受过系统培训的专业人员,录取决定必须由专业人员做出。尊重专业人士意味着拒绝非专业人士的干扰和影响--因为你不是专业人士,你没有资格决定录取。在一些欧美国家,甚至法院也不能决定谁应该被大学录取,谁不应该被大学录取。录取中复杂的教育决策应该由具有专业知识的大学来决定。其次,从上述观点可以推断,录取权独立于任何个人或组织,完全属于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录取委员会。独立意味着排除行政权力的干预和影响。大学校长的任务是让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他或她把录取的责任委托给了专业人员,即使是他也不能对具体的录取过程施加任何影响。在极端情况下,他或她可以对某个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但不能改变录取结果。
第二是公开和透明。公开和透明意味着录取决定不是闭门“暗箱操作”,不能随心所欲。所有招生信息和程序必须在一定范围内无保留地公开,如招生委员会,以防止特殊利益的交换。然而,公开和透明并不意味着对整个社会开放。原因很简单。进入世界顶尖大学要接受“全面评估”。换句话说,没有单一的标准可以确定录取结果。换句话说,符合一定标准的申请人一定会被录取。这样做的原因是阻止学生和家长根据学校的录取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这将损害学生情况的真实性,并阻止学校做出正确的判断。
第三,回避制度。为了保证录取的公平和公正,世界顶尖大学普遍建立了退学制度:如果录取人员的子女、亲属或任何其他可能与录取人员有关的人准备申请大学,录取人员必须在当年申请退学,或不得联系、参与、审查和决定有关人员的申请材料。逃避是一种自愿声明。如果没有事先申报,一旦被发现,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并承担严重的法律后果。这对世界上任何一个公民来说都意味着一场彻底的灾难。
第四,不要把决策权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有两层含义:首先,录取是一个集体决定。学生的最终录取结果由录取委员会的成员决定,其组成是高度保密的。其次,录取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同一份申请材料将由多名评审员进行多次评审。每个人都必须提出自己明确的复习意见——这些意见在封闭的环境中是公开的——这将对最终的录取结果产生影响。然而,在这10个月的时间里,没有人的意见能决定一个学生的录取,即使是招生办公室的主任。事实上,这种机制是基于对人类社会的深刻洞察:你可能能够照顾系统中的一个人,但你不能同时照顾所有人。
第五,外部监督。以上四点都是内部控制机制。此外,在一些国家,一些顶尖的大学招生机构也通过一个共同的组织进行外部监督。该组织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和指导方针,如准入标准,以规范组织和个人的道德标准和行为。每个在每所大学从事招生工作的人都清楚地知道这些需要共同遵守的准则。如果任何一所大学的招生机构突破了这些门槛,它将受到协会的惩罚,甚至被淘汰。这将极大地损害大学的声誉。
事实上,上述制度设计的思想并不是国外独有的,已经或多或少地反映在我国高校自主招生的探索和实践中。例如,在北京大学的“元培综合评价系统”中,学生申请材料中的姓名、中学等关键信息被隐藏起来。申请材料被随机分配给12名评审专家阅读。学生不知道哪个专家会复习他们的材料,也不知道哪个专家会复习哪个学生的材料。在面试过程中,所有学生和面试专家在面试前半小时随机配对。学生不能事先知道专家将采访谁,专家也不知道学生将采访谁。即使有人拥有神奇的力量,提前与面试专家打招呼——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面试专家数据库是高度机密的——他也不能允许某个特定的学生被随机选入专家所在的面试小组。即使发生这种情况,专家的意见也不能决定面试的结果,因为同一组中还有其他专家,不可能试图让所有的面试专家同时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能施加任何影响,甚至招生办公室主任也不能,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请求和腐败的发生。复旦大学也采取了类似的做法,在江苏、浙江和上海实施了“千分考试”,没有一个投诉。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需要每个人的努力。我们不能只是抱怨,说社会环境不允许我们无所事事,那么就永远不会有出路。我们也不能期望理想的制度只有在社会环境发生变化时才能实现,那一天永远不会自动到来。只有坚定我们的信念,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设计一个坚实有效的体系,从我们自己做起,从每一所大学和中学做起,中国教育和社会诚信体系的面貌才能得到改变。我对此充满信心。
(作者是北京大学考试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