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纪实
陈教授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
孙爱民摄影
■我们的记者孙爱民
12岁的张训起手里举着中国科学院的会徽,凝视着它。他周围的学生又哭又跳。他们必须看一看。
就在两个小时前,这群西方小学生还不知道中国科学院是什么。在这些瘦弱的孩子的头脑中,科学仍然局限于书本上的简单知识。他们对科学家的印象只是模糊的“戴眼镜、穿着白大褂的牛在做实验”。
9月27日,一场两小时的科普讲座带着这些来自甘肃省白银市偏远地区的学生踏上了一段壮丽的科学旅程。是中国科学院的一位老科学家领导了这次旅行。
"如果1%的种子变得有用,我们将会满意."
为400多万人举办了1万多场科普讲座。
一个刚成立时只有几个人的科普队伍,十多年来“播下了这么多科学种子”。78岁的演讲团团长钟琦总结了演讲团成立16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他对这两个数字并不感到惊讶。"这是我们一批又一批老科学家积累起来的."
1997年,即将退休的钟琦与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陈进行了交谈。会上,中科院科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邀请钟琦“从事科普工作”。
正是这个简短的演讲开启了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讲座团的全国之旅。
“从成立至今,我们的演讲小组一直坚持一个目标,那就是让观众通过科学和通俗易懂的科普讲座来接近科学和理解科学。”谈及演讲小组的历史,参加了一天课程的钟琦立刻醒悟过来。
这是第四天到达白银市。一天两节课让这个70岁的团体有点累。
“我们正在播下科学的种子。如果1%的观众能够从讲座中得到启发,或者踏上探索科学的道路,或者找到自己成功的方向,我们将会感到满意。”钟琦告诉《中国科学》的记者。
“不仅仅是演员或明星”
中午12点,做了早课的郭向白银市第六中学的老师和同学们告别,回到讲座小组下榻的宾馆。一见到他的“老朋友”,郭就开始“抱怨”:“学生们太热情了。当他们说下课时,他们都冲过去提问并签名。甚至我的杯子也被“勇敢地牺牲了”,甚至得到了一整杯水。
郭一边摇着衣服,一边向十几个等了很久的老科学家走来,讲述着刚刚发生的事情。骄傲和快乐笼罩着他的额头。
这是这次银色旅程的第一站。学生们对科学知识的渴望使这些来自中国科学院和大学的老科学家们用新的眼光看待他们。
“我没想到西方孩子的知识面如此之广,课堂上的互动场景并不比北京学生差。”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前所长徐告诉记者。
下课后,许在校长办公室被一群小学生“堵”住了,挣扎着要签名照相。签了几十个名字后,学生们越来越多。
"我被校长救了出来,有时间准备下午的课。"许文瑶说,“现场比演员和明星还要热。”
钟琦也有同感。一个听过演讲组讲座的西方孩子曾写信给钟琦:“虽然西部经济落后,但我们对知识的渴求一点也不落后。欢迎再来!”
团员的选拔比女婿的选拔更严格。
成立16年来,一个拥有40多名成员的演讲团已经走过了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了*和香港没有邀请我们,其他地方我们都经过了."钟琦告诉记者,“很多地方都是‘回头客’,并多次邀请我们去。”
如何保证科普讲座的质量?"只有选择合适的人,我们才能创造一个高质量的品牌."10多年来一直担任代表团团长的钟琦告诉记者。
从成立之初,演讲小组就制定了一套确保课程质量的方法:科学家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和试验,然后经过反复的修改和调整,才有资格进入演讲小组。那些在授课内容和方式上不符合标准的人将没有资格加入联盟。
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里,100多名专家参加了该小组的试讲,其中只有40人成功进入该小组。被淘汰或被淘汰的包括中国相关研究领域的顶尖专家和研究所所长。
"整个审判和选拔过程比女婿还要严格."演讲小组的成员告诉记者。
“科学普及看起来容易,但实际上并不比科学研究少。许多科研一流的科学家可能无法给中小学生上生动的科普课。”钟琦说,“我们是一支从事日出日落的队伍。为了播下更多的科学种子,我们必须保证团队的高质量。”
中国科学新闻(2013-09-30,第一版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