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朱作言:科技期刊已成中国科技体系突出短板

科普小知识2022-10-17 11:06:55
...

■我们的记者齐鲁

“近年来,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很快,但是‘两头在外’(仪器买了,物品送出去)这个问题让我的心凉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担心,没有自己的仪器创新和科学交流平台的支撑,中国辉煌的科技发展难以为继。

目前,中国拥有近5000种科技期刊,数量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大科技期刊国家。然而,就质量而言,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普遍不足。

对于中国来说,创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期刊似乎仍然是一个难题。

它是不可或缺的,但却变成了一个短板。

10月23日至24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武汉市人民*联合主办的第八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科技期刊界的4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竞争、合作、创新——科技期刊未来发展之路”这一主题进行了充分讨论。

"科技期刊是中国科技体系中突出的短板。"朱对直言不讳。

在他看来,科技期刊仍然被边缘化。

另一方面,由于受科研评价体系的影响,大量优秀的国内论文纷纷出国。

优秀论文的外流给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带来了困难。一些低端学术期刊陷入了恶性循环,只能维持低质量的“生存”。

作为《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主编,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透露:“几年前,我建议取消该刊!”

原来,在与教授的交流中,李培根发现真正优秀的论文并没有发表在自己学校的期刊上。期刊逐渐从“为读者服务”的平台转变为“为作者服务”的工具。

"当期刊不能真正为读者服务时,它们应该结束了."李培根说,高校科技期刊是我国科技事业不可缺少的力量。上述问题的普遍存在值得反思。

转型不等于企业转型

“利用期刊作为小部门利益的工具或满足某些人发表论文是非常危险的。”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吴说,要发展我国的科技期刊,必须深化改革,把期刊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来生产,并融入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大潮。

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认为,首先要改革管理*和运行机制,使科技期刊出版适应*市场经济*。

有人担心科技期刊是高端研究工作的一部分,一旦上市,质量就会下降。

对此,吴表示,要深刻理解科技期刊的本质功能。“科技期刊是科技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文化产业发展最核心、最具竞争力的部分。”

“科技期刊改革必须在更新观念的基础上解决*和机制问题。”吴对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景南也认为,这是解决当前科技期刊结构小、散、乱问题的根本出路。“我们必须摆脱一切形式的行政保护、单位保护、地方保护、行业保护和网络保护。社会利益和市场规则将决定适者生存。这也是让学术回归学术、避免利益挂钩、净化学术氛围的正确途径。”

管理*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是一项长期的改革,伴随着科技期刊的整个转型过程石峰指出,正在进行的非时政报刊的重组是改革的一部分,而不是改革的全部。“转型的最终目标是重塑科技期刊的竞争优势,提升社会价值,实现期刊产业的新形态。”

英语或国际化

当中国的科技期刊还在低谷徘徊、在困境中摸索的时候,国际科技出版集团已经开始在中国市场“抢地”。国际期刊的质量、经营的集群化、出版的细分化和竞争的全球化给中国出版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面对压力和挑战,集团化、数字化、网络化、国际化的科技期刊发展逐渐成为共识。

“中国科技期刊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吴说,国际出版经验证明,所有主要的国际出版集团都是通过并购完成的,没有例外。

刘景南认为,数字化和网络化是中国成为科技期刊强国的好方法。

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程东红说,中国科技期刊出版要取得与中国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国际地位,必须顺应世界科技期刊发展趋势,大力实施增强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战略,积极参与国际期刊出版竞争与合作,培育一批优秀的国际科技期刊。

英文科技期刊在促进国家科技快速发展、增强中国科技期刊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指出:“无论是英文还是国际化,忽视中文期刊都是一种偏差。”(原标题:科技期刊面临质量挑战的主要国家)

中国科学新闻(202-10-27 A1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