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林家翘:永远追求第一等题目
1月14日下午,林家翘教授的灵堂在清华大学科学馆118会议室临时搭建。在学生们自己制作的照片墙的一侧,贴着一张学生们写的心形纸条,表达他们对老师的想法和承诺。实习生余姚拍摄
著名的应用数学大师林家翘在他的生物学研究成果公之于众之前就离开了。
清华大学,他学术生涯的起点和终点,于1月13日发布了讣告。许多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航天学家都被它震惊了——多年来,林家翘的研究工作影响了许多学科的进步。
2013年1月13日凌晨4点50分,97岁的林家翘在北京协和医院停止了呼吸。很难估计现在世界上有多少人在研究他的理论——对于那些研究流体力学的人来说,这个名字很难被忽略。
他晚年的计划是将应用数学应用于生物学,认为这个领域“充满机遇”。在他创建的清华大学周培源应用数学中心,蛋白质结构是最重要的研究领域。
周培源应用数学中心的副研究员刘红告诉《中国青年报》,林书豪于2002年从美国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定居。2005年,他无法四处走动,基本上只能使用轮椅。2010年之前,他的想法很清晰,此后逐渐衰落。他一直在撰写和修改与蛋白质折叠机制相关的论文,但他总是不满意。他一再修改并推迟提交。
刘红说,以林先生的声誉,发表文章并不难,但他就是这样精益求精的。
多年来,林家翘的原则就是重量不是重量。他也很容易在他指导的学生论文上签字,只要他认为他的贡献没有达到合著者的水平。刘红说他在林老师的指导下写了四五篇论文,其他老师也有类似的文章,但林老师却躲在后面。
晚年,林家翘过着隐居生活,很少接受记者采访。应用数学中心的老师和学生可以经常见到他。在卧床不起之前,他坚持参加中心的每周讨论课,不管刮风下雨。人们经常准时在走廊里看到他的轮椅。听完别人的讲座后,他会参加讨论,通常会持续两三个小时。
刘红在讨论课上做了一个专题报告,这曾经让林家翘很不满意。他收集了一些材料,并对一个问题做了总结。林先生听了,非常生气,对他说:你说的我都听到了,没有什么新的。"除非你下次谈一些新的研究,否则我不会来。"
在研讨会上,他的同事劝了他将近半个小时,他才平静下来。
刘红说他“像个孩子”,但他真的很严格,希望听一些新的前沿的东西。他认为年轻的学生不应该做一些大的评论,而应该做一些新的事情。他要求学生不要口惠而实不至。每次讨论一个问题时,都必须列出论点的来源。一些讨论的结果应该以书面形式向他展示。当他批评别人时,他的表情是严厉的。如果他认为事情不对劲,他会说“完全没有意义”。
对生物学产生兴趣后,林家翘读了许多生物学著作。他读过的书都标有标记,并贴了许多笔记来记录他的想法。
这种紧张的学术阅读一直持续到2010年左右。后来,他用有限的精力读了老朋友钱学森、钱伟长等人的传记。
94岁时,林家翘在清华大学给学生讲课时指出,科学研究应该始终“紧跟时尚”——关注前沿热点问题。
他给学生们写了一篇题词:“自然科学的研究永无止境。它可以被视为一个终生的目标和职业。”
学生们仍然记得,在演讲之前,他做了“细致入微的准备”,表达了他对中国下一代的期望。
林家翘长期在美国学习和教学,是麻省理工学院的荣誉退休教授。2002年,当他86岁的时候,他决定回家定居。当时,他的好朋友兼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已经在南开大学建立了一所数学学院。林家翘说,因为有了陈先生的先例,他愿意“落叶归根”,帮助他的母校。
周培源应用数学中心主任雍文安告诉记者,在回国这么多年后,林家翘捐出了国家提供的所有生活费。2007年,他还向数学中心捐赠了约400万元人民币,当时他在美国出售了所有股份。
“对他来说,没有金钱的概念。他甚至不想要这些。”永文安说。有一次,雍文安在与林家翘的谈话中发现,这位天才科学家已经完全忘记了他的捐赠。
林家翘的记忆后来确实恶化了。然而,人们将永远记得他是一名天才学生,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就连著名历史学家、一向高高在上的老朋友何炳迪也对他刮目相看。
何炳迪曾回忆说,从1933年到1934年,大一新生林家翘参加了萨本顿教授的普通物理课程。在季末考试中,萨本顿和他的同事研究了某个试题的所有可能答案,看看林家翘是否能选择最简单、最漂亮的答案。结果,林家翘的回答让所有教授都感到惊讶,而且“比预期的要聪明”!
1965年,林家翘应邀参观了何炳迪所在的芝加哥大学。两人见面后,林家翘说,“我们已经好几年没见面了。重要的是,无论我们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不要做二流的话题。”
何炳迪后来在回忆录中写下了这段话。在他看来,林家翘的话代表了“清华精神”,这是一个永远追求一流的话题。
自2009年以来一直担任林家翘秘书的刘俊利说,林先生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刘俊利的职责之一是为林家翘做一些书面记录。林家翘有时会写自己的草稿,并提交给刘俊利进行录入。每次他都要多次检查电子文档,字母和标点符号的大小写应该是正确的,虽然很多内容不是发给别人看的,只是为了自己保存。
有时,当林家翘写完一份手稿并在晚上睡觉前想出一个更新时,他会敦促秘书修改它。他指导的学生刘红的博士论文被修改的次数不计其数。
刘俊利说,林先生的研究是爱好,爱好就是研究。在业余时间,他喜欢阅读中国四大经典名著,尤其是《论语》。他买了几个版本,包括外语版本,将翻译版本与原始版本进行比较。
林家翘还要求刘俊利借用小学和中学的数学、物理和化学教科书来做他自己的研究。“他非常关心中国的教育。他回到中国建立了一个数学中心,只是为了在中国的教育上做些事情。”刘俊利说。
林家翘的病情和住院治疗是突然的。他“一直身体健康”。2012年10月26日,他在晚上上厕所时摔倒,住进了协和医院。
医生指出他的头部充血,必须完全休息。林家翘说,“我不能整天不做研究就做这件事”。清华的同事不得不陪他在病床边谈论他的工作进展,只是为了让他安心一点。
“他一生都在学习和研究。如果他突然获得*并躺在那里,他肯定不会习惯。”刘俊利说。
刘俊利说,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林先生的大脑仍然在思考。在病床上,林家翘不仅关心清华大学,也关心时事。他让刘俊利自己看报纸。生病前,他关注的是媒体的话题“中国的崛起”,并为祖国的进步而欢欣鼓舞。他不仅看报纸,而且还在报纸上做笔记,记下自己的观点,并把它们放在文件夹里。
林家翘家里最常见的东西是文件夹,它在橱柜和书桌上。他不时提醒他的秘书,他的文件夹又用完了。半个月后我会再买3到5个。
在林家翘的一生中,流动稳定性理论是重要的一页。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他在流体力学的流动稳定性和湍流理论方面的工作引发了一代人的研究和探索。
已故的*天文学家漆瑗是林家翘的学生。在他去世之前,他写道并回忆说,由于流体力学的稳定性理论,林先生在流体力学领域被称为“不稳定性先生”。
在漆瑗的记忆中,林家翘个子不高,外表温和,待人友好,内心坚强坚韧。因为他在北京长大,所以他讲了一部“北京电影”,但他的祖籍是福建。他的叔叔徐琳是清末戊戌变法中死去的六位绅士之一。
他说,林先生永远不会抢走别人的研究成果,永远会把别人的研究成果公平地归功于自己的创造者。他甚至一次又一次地将密度波的创造归功于林德布。事实上,林德布教授提出的密度波是“非常粗糙和原始的”,这与林先生精心构造和推导的理论是不一样的。
漆瑗仍然记得,当林家翘70岁时,出席祝贺他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回忆起一件事。李政道在费米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学位。费米告诉他,粒子物理学没有未来,并请他做天体物理学。他和钱德拉塞卡一起去做天体物理学,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钱德拉塞卡告诉他天体物理学没有未来,并要求他做流体力学。李政道又去请教林家翘了。结果,林家翘告诉他,流体力学没有未来,所以李政道最终回到了粒子物理学。
当林家翘90岁生日到来时,漆瑗想起了这件事。他推测,如果有人问90岁的林先生天体物理学的前景,他可能会说天体物理学没有前途,他会去问生物物理学。
“不稳定先生”在他97岁的一生中游历了许多领域,成为了一个天才传奇。
他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导师是著名的导弹之父西奥多·冯·卡曼。到目前为止,人们津津乐道地说,在冯·卡曼大师的指导下,钱学森、郭永怀、林家翘等明星已经崭露头角。
郭永怀的妻子李沛曾公开回忆说,在钱学森、郭永怀和林家翘中,“最聪明的是林先生”。
白发苍苍的林家翘坐在轮椅上,严肃地纠正老朋友:“我也是那种努力学习的人——不敢说是最聪明的。”(原名:林家翘:永远追求一流头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