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科教兴国 科技强国:大批重大原创成果领跑全球

科普小知识2022-10-17 21:14:07
...

科教兴国 科技强国:大批重大原创成果领跑全球

直径500米的球形射电望远镜(FAST)项目全景图,这是一个被称为“天眼”的主要国家科技基础设施。新华社记者刘旭

科教兴国 科技强国:大批重大原创成果领跑全球

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现场,来自湖南农业大学的参赛者展示了用于农业病虫害防治的无线监控装置。秦廷黻摄(人民图片)

科教兴国 科技强国:大批重大原创成果领跑全球

在2017年第六届(上海)国际服务机器人展览会上,各种高科技服务机器人产品汇聚一堂。王刚摄影(人民图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科教兴国战略要坚定不移地实施”,“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水准的战略科技人才、领军科技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自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以来,中国把科技创新和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取得了一大批领先世界的重大原创性成果。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已经深入人心。全民的科学意识已经觉醒。中国科教发展的良好环境已成为国家发展和振兴的重要源泉。

科技创新引领世界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正在酝酿之中。中国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整体发展的核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从科教兴国到人才强国,再到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22年来,党*顺应时代要求,把科技创新纳入执政理念。中国在创新方面的表现令人瞩目。

五年来,中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成果丰硕。天宫、蛟龙、田燕、悟空、墨子、大型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

在山东省烟台市,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2号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这只海怪有37层楼高,甲板上有一个足球场。它可以在水深超过3000米的水域作业,最大钻井深度为15240米。《蓝鲸2》的制作经理程程九年前来到这里。从九年前,当大多数船只都是外国面孔时,到现在面对中国有着压倒性的优势。程平认为,“一股强大的中国力量正在引领着海洋产业的发展。”

近日,在贵州省平塘市,“天眼”项目调试核心小组组长姜鹏带领团队完成了“天眼”项目完成后饲料舱调试的最重要任务。当他指挥团队用六根钢缆拉起进料舱时,他在高空精确定位了重达30吨的舱,误差不超过10毫米。这种项目在世界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困难。在前所未有的情况下,江鹏带领团队顺利完成了任务。

在中国成为一个强大的海洋国家的道路上,一个接一个世界领先的深海重量级人物已经一个接一个地进入了水中。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已经完成了152次实验性潜水,达到了世界最高深度。在地球的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也有中国潜水器的外观,彩虹鱼无人潜水器已经成功潜水。

作为世界造船大国,中国在船舶订单量、建造量和未交付订单份额方面居世界首位。世界上95%以上的船只可以由中国人建造。

中国在太空和航空领域的创新也令世界惊叹。2017年5月,C919首次成功飞行,中国增加了另一个大国的重量。此外,世界上最大的两栖飞机AG600顺利下线,推动了中国大型应急救援航空装备系统的跨越式发展。中国大型运输机20次成功飞行实现零突破。

目前,“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由科技创新引领的一系列“大动作”正在中国实施。它们将为转型中的中国带来巨大的活力和经济增长潜力。科学创新的力量不仅重塑了发展的形式和内涵,而且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影响着千百万人的生活质量和思维方式。

大量的人才先于教育出现。

五年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对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以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位一体”战略布局。

“修身养性”、“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关键词一个接一个描绘中国教育的画卷,磨砺进步,满足人民,让每个人都辉煌。

五年来,党*、国务院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他们不断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办学*和教育管理*,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扩大教育开放。

从《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到《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规划》,从《农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到《关于深化教育*和机制改革的意见》,一系列贯穿上下、关系全局的顶层设计方案相继出台并实施。

“十八大以来的教育改革涵盖了教育的全过程。每个学习阶段都有突出问题需要解决,也有亮点和各种改革措施。我们认为公平和质量是教育改革的两大主题。公平主要被理解为义务教育的一个突破。质量也涵盖了整个教育领域。”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

一系列改革和创新继续进行,一系列激动人心的数字被记录下来:

目前,中国有51.2万所学校,1578万名教师和2.65亿名学生。各级各类教育规模居世界第一。2016年,入学前三年的毛入学率比2012年增加了12.9个百分点,达到77.4%。九年制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3.4%,比2012年增长1.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比2012年增长12.7个百分点。从2011年到2016年,16-59岁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7年增加到10.35年。

教育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不断增强。五年来,高校服务行业、企业和社会获得的科研经费总额超过1791亿元,授权发明专利数量超过全国年度授权发明专利总数的1/5。

五年来,高校科技经费总额达到6511亿元,年均增长7.8%左右。高校率先承担了8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一大批“973”、“863”等国家重大科技任务。近60%的高校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了三项国家科技奖励,占奖励总数的60%以上。

五年来,共有3400万名大学毕业生和3000多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一些高水平大学的国际学术排名正在向前推进。在基于论文及其引用次数的国际学科评估中,从2012年到2016年,进入ESI之前的学科数量从279个增加到770个,进入ESI之前拥有学科的大学数量从91个增加到192个。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主编菲尔·巴格(Phil Bargh)称赞说,中国大学正在超越欧美著名大学,并开始真正成为全球精英的一部分。

科教兴国的前景是可以预测的

2013年10月23日,*主席在会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海外顾问委员会成员时表示,科教兴国已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我们将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我们将吸收各种先进的国际经验,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展示才华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强国之路,营造良好的科研创新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科技经费使用、科技成果评估、项目评估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科研项目的申请、资金预算和项目执行情况的报告都已简化。科教兴国战略指导下的*创新和*改革,为科研创新提供了便利,也有助于科研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活动中。

对此,中国科学院分子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王表示:“这些变化使科学家能够更好地捕捉科学研究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并帮助他们在创新和发展过程中取得更多领先成果。”

2016年,中国研发投资总额为1.57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52.5%,年均增长11.1%,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投资国。

科技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12年的52.2%提高到2016年的56.2%。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在日内瓦发布,中国排名第22位。中国正在加速成为创新型国家。

与此同时,科研改革和人才引进正在有序进行。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表示:“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让科技人员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活动中去。收入分配改革也是如此,这样有成就、有贡献、有收益的研究人员才能获得更好的回报。”

在过去的22年里,科教兴国战略的众多成果正在回馈中国经济。今天,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勇气、能力和创新速度,将最新的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推动中国经济朝着质量变化、效率变化和权力变化的方向发展。

未来,中国科学研究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基础研究,在前瞻性基础研究和领先原创成果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改革,倡导创新文化,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领先科技人才、年轻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这是教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新定位和新使命。建设教育强国,服务*现代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基础,实现全体人民从“学”到“学”、从“长”到“强”的共同富裕和共同发展,是新时期中国特色*教育的新要求。

今后,中国将优先发展教育,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完善学生资助体系,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加强师德建设,办好继续教育...

第19次报告的目标明确,步骤明确。中国正朝着成为科技和教育强国的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