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研究显示农村大学生就业更难 不能“拼爹”啃老

科普小知识2022-10-18 19:32:23
...

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研究表明,来自农村家庭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最为突出,尤其是来自农村背景的普通大学毕业生是最难就业的群体。与此同时,来自农村家庭的大学生就业困难导致了“无用阅读理论”在部分农村地区的传播,进一步加剧了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平等,挤压了农村青少年向上的社会流动空间和渠道,使得城乡之间的社会经济不平等长期持续,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教育和就业部门在制定大学生就业援助政策时,应把农村家庭普通大学生作为援助政策的主要对象群体,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引导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和就业领域,顺利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

首先,来自农村家庭的大学生很难找到工作。

2013年大学生就业被媒体称为“历史上最困难的就业年”。然而,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大学生就业、生活和价值观跟踪调查”,2013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与前几年相比没有显著下降。对12所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显示,截至2013年9月底,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2.4%(已找到工作),失业率为17.6%(仍在寻找工作)。其中,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最高(91.9%),其次是重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率(80.5%),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最低(77.7%)。由此可见,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困难主要体现在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中。然而,通过比较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家庭背景,我们发现城乡毕业生的就业率存在很大差异。城市家庭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率(87.7%)并不低,而农村家庭毕业生就业率远低于平均水平,仅为69.5%,相差18.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来自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毕业生最难找到工作,其中30.5%的人难以开展工作,远远高于其他群体。重点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也存在城乡差异。然而,这两类高校毕业生的城乡就业差距小于普通本科高校。城乡毕业生就业率的差异分别为5.2和6.5个百分点。

农村家庭大学生就业难不仅体现在就业率低上,还体现在就业质量上。为了进入更好的工作单位并获得更高的收入,来自农村家庭的大学生将比来自城市家庭的大学生遇到更多的困难。大学毕业生最想进入的工作单位是公共部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城市家庭毕业生进入公共部门的比例(47.8%)远远高于农村家庭毕业生的比例(31.1%),城市家庭毕业生进入外资企业的比例(10.4%)也高于农村家庭毕业生的比例(2.5%)。同时,城市家庭毕业生的月平均工资(3443元)明显高于农村家庭毕业生的月平均工资(2835元)。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城市家庭普通毕业生的月平均工资(3505元)比农村家庭毕业生的月平均工资(2851元)高出654元。在重点本科和高职毕业生中,城市家庭毕业生的月平均工资高于农村家庭毕业生,但差异不显著。

上述调查数据显示,来自农村家庭的大学毕业生面临更多的就业困难。其中,来自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毕业生是最难找到工作的群体。他们缺乏“为他们的父亲而战”的资本,也没有条件去帮助老人。相对贫困的家庭经济状况迫切要求他们找到工作,而不是继续学业和推迟就业。此外,青年时期的农村生活环境使他们在社会能力和人格培养方面不如城市家庭的孩子全面。这些因素导致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他们最需要*和学校的就业帮助和指导。他们应该是大学生就业援助政策的主要目标群体。

二是农村家庭大学生就业难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不仅是这些毕业生的个人问题,也带来了一系列影响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问题。

首先,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降低了农村人上大学的意愿,导致城乡教育不平等不断扩大。“即使上了大学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在一些农村地区导致了一种新的“无用的阅读理论”。父母不太愿意投资孩子的教育,学生也缺乏学习的动力。农村人口上大学的意愿下降已成为城乡高中和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持续扩大的主要原因。这也导致了一些农村地区初中辍学的现象。

其次,农村大学生的就业困难导致了城市社会出现了一个“受高等教育程度较低的社会群体”,也被媒体称为“蚁族”。与城市家庭的大学生不同,农村家庭的大学生在遇到就业困难时,不太可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帮助或靠“婴儿潮”出生的孩子生活,也很难回到农村老家谋生。他们只能接受低收入、不稳定和缺乏社会保障的工作。他们租拥挤的出租房或环境恶劣的偏远郊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往往是“农民工”,成为城市社会的底层群体。

第三,来自农村家庭的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也给校园带来了一些问题。农村家庭通常对培养大学生寄予厚望,这实际上给大学生增加了心理压力。期望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很容易导致一些心理异常和行为偏差。

此外,农村大学生就业难也导致一些高校、部门、专业或教师在招生时优先考虑城市家庭学生,因为学校担心农村家庭学生就业难会影响学校或专业的就业率。虽然这种现象目前并不常见,但确实存在。此外,随着教育行政部门越来越多地将就业率作为评估学校和专业的重要指标,这一现象将越来越突出,导致城乡教育不平等进一步加剧。

总之,农村大学生就业难不仅是就业不公平的问题,也加剧了城乡教育不平等等社会问题。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平等和就业不平等缩小了农村人口向上流动的渠道,增加了向上流动的障碍,这将进一步扩大城乡之间现有的社会不平等,并使这种不平等从父母一代传到下一代。

农村家庭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导致农村家庭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三个。首先,由于父母文化水平、生活环境和视野的限制,农村学生及其父母对专业和就业前景的了解较少,对相关劳动力市场信息的了解也不如城市学生,这使得他们对就业的准备不如城市学生。第二,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能够调动的家庭和社会资源及网络比城市学生少,这将影响他们进入好单位和获得好工作的机会。第三,由于成长环境的限制,农村学生在社会技能和个性发展方面不如城市家庭的孩子全面,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能力表现往往不如城市学生,这将影响他们申请工作机会(如面试)的表现,并失去一些工作机会。

农村学生的上述劣势是由城乡之间长期存在的差异造成的,短期内无法完全消除。但是,教育和就业部门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弥补农村学生的这些不足,或者为他们提供一些特殊的帮助来减少他们的就业困难。首先,鉴于农村学生难以从家庭获得就业信息和指导,学校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帮助学生获得相关知识,例如,促进一年后选择专业的方式,使农村学生能够了解相应的专业和就业前景,然后在充分考虑其个人条件和专长后选择专业;开设专业科目介绍、就业市场分析、就业指导等课程或讲座,为学生提供相关信息;学校组织安排一些讲座或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和人格素质,并引入言语、行为、服装等规范,为学生走向社会提供各种准备。其次,建立特殊困难学生救助制度,设立生活就业辅导教师,对有特殊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目前,高校在学生管理方面已经用辅导员制度取代了以前的班主任制度。辅导员的主要职能是通过上传和分发来管理学生,但对学生的个人困难关注不够。作为辅导员制度的补充,学校可以聘请一些负责任的退休教师担任兼职生活和就业辅导员,对有就业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此外,学校各部门可以通过加强与校友及相关机构和企业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行业关系网络,获取相关就业信息,并在提供实习机会和工作申请时优先考虑来自农村的学生。最后,*的大学生就业援助政策也可以特别考虑来自农村背景的毕业生,例如为大学生村官分配名额或选择小额贷款的支持对象"大学生创业",优先考虑来自农村背景的毕业生。与城市家庭的毕业生相比,农村家庭的毕业生也有一些优势。他们中的大多数能吃苦,更勤奋,更务实,对农村和基层社会状况了解更多。根据这些毕业生的特点,*可以实施一些就业援助计划,引导农村背景的毕业生到人才相对匮乏的偏远落后地区、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工作或创业,这不仅可以为他们创造就业机会,还可以促进这些地区的发展。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李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