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做前沿科研的眼睛:记中科大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科普小知识2022-10-19 08:43:48
...

新华社合肥5月6日电(记者蔡敏、朱庆、徐海涛)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太阳风离子探测器的校准和测试工作首次完成。创造低水耗高效煤转化新途径;首次获得了一批生物样本(如癌细胞)的高分辨率显微图像...近年来,在中国许多国际前沿科技成果的背后,一双超高显微“眼睛”——中国科技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是不可或缺的。

第一国家实验室向中国发射第一束“神奇之光”

光是观察和研究自然最重要的工具。人类对光的探索经历了几个划时代的飞跃,如电光、x射线、激光和同步辐射。1879年电灯的发明促进了人类文明。1895年,德国科学家发现x光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世界。后来,在20世纪早期,科学家发现更亮更纯的激光可以用来研究单个原子,因此人类的眼睛进入了微观世界。

1947年,美国学者发现,当*电子在圆周上高速运动时,它们会发出电磁辐射(光)。这一发现使人类有了“眼睛”来进一步探索微观世界:同步辐射。

在这个行业有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如果一个装满水的海绵被一根绳子绑成一个圈,海绵里的水就会沿着圈的切线方向飞出。同步辐射产生的电磁波就像从旋转的电子中“抛出”的能量。

在安徽省合肥市的西部,一个科学和教育城市,有一个巨大的“飞碟”建筑,泠然想要飞。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实验室,中国科技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进入实验室,记者看到一面六边形封闭的大墙,不同长度的管子在墙与墙之间穿梭。低调的机器在运转。

同步辐射是一种高强度、小光斑、宽光谱和任意波长的光源。借助这种革命性的新光源,人类可以探测微观世界的结构和化学变化过程。它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可应用于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制药、环境保护等许多前沿科学研究领域。”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副主任王林介绍说。

1983年4月,当时的国家计委批准中国科技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正式成立,以建设中国第一个专用同步辐射光源,被称为“合肥光源”。合肥光源建于1989年,是中国第一盏“神灯”,95%依靠自主研发。

“不屈不挠的精神”是30年来领导科学研究的“眼睛”。

每次发射同步辐射束时,学科领域都会被照亮。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主任陆亚林告诉记者,合肥光源在1997年和2010年开始了两次升级。目前,其主要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第三代同步辐射源水平。“目前,合肥光源的亮度可以达到普通灯泡的10亿到100亿倍,而光斑精度只有0.1微米。”

陆亚林说,在过去的30年里,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一直根据“不屈不挠的精神”的原则进行科学研究。“天空是最高的,是帮助世界上最尖端的基础研究成果。网站是为了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真正的贡献。”

利用合肥光源,中国首次完成了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太阳风离子探测器的标定和测试。嫦娥一号在2007年成功发射并返回了第一张月球表面图像,使中国成为一个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首次获得了x光全息图像,并获得了一批生物样品,如癌细胞的高分辨率显微图像。

据统计,自2005年以来,合肥光源已接待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4300余人,完成用户研究项目2100余项,发表SCI论文1500余篇。在《科学与自然》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与此同时,陆亚林表示,过去30年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在京、沪、台培养了一大批光源方面的关键人才。“我们还为当地农业和种植业的发展提供辐照种子和其他服务,并为当地光电行业的仪器校准做出贡献。”

十三五国家战略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今年NPC和CPPCC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战略前沿领域创新突破”,“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重大国际科学项目和项目,建设一批国际创新合作平台”

"新的国家战略为同步辐射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陆亚林说,中国科学院最近在合肥和上海建立了主要的科学中心,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已经成为合肥主要科学中心的骨干。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有能力建造第四代光源。根据设计方案,第四代光源具有“更快、更高、更亮”的特点,这将大大有助于我国抓住未来的技术机遇。

“除了推动尖端科学研究课题,同步辐射工程技术本身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电子医疗加速器是放射治疗的主流工具。在西方发达国家,每百万人有7台放射治疗设备,而在*只有不到1台,95%的市场被外资企业占据。”陆亚林表示,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拥有电子加速器的核心技术和一支专业、经验丰富的工程团队,在加速器技术的应用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原标题:前沿研究的眼睛——探索中国科技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