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管理,从“双标”到“融合”有多难
资料来源:Panorama.com。
我们应该探索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更好地教育本土学生和海外学生,如何在实际交往过程中学会如何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龄人从容沟通,以及如何合理处理各种沟通问题。
■徐悦,本报见习记者
又是一年的毕业季节。当进入大学校园时,一群群毕业生拍照留念。他们中的一些是海外学生。他们穿着学位服,与同学、亲戚和朋友一起庆祝他们的成功毕业。
如今,随着中外高等教育人员交流的日益密切,国内大学校园中的外国学生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他们的存在再也不能激起路过的中国学生的兴奋和好奇,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于把他们当作普通学生。
然而,与中国学生对外国学生日益平淡的看法相比,国内大学似乎无法在管理外国学生方面达到同样的“冷漠”。
最近,有网友报道称,暨南大学规定,在组织中外学生交流活动时,该校女生必须参加与黑人学生的交流活动。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网民对高校学生管理中对待中外学生“双重标准”的大讨论。
近年来,在国内高校,一些留学生和本地学生之间的管理纠纷时有发生,就像一根无形的刺,不时触动学生们“敏感”的神经。
小浪背后有许多问题。
生活在高校的普通国内学生或多或少地看到了一些学校对海外学生的优待,但这些“优待”大多反映在生活的一些细节上。
艾(化名)是厦门一所大学中国国际教育专业的一年级学生。在采访中,她说她的学校将为每个外国学生提供一个国内学生无法享受的厚床垫。“这似乎是一件小事,但对于在同一环境中学习和生活的中国学生来说,他们不会得到同样的“关心”,仍然会有一点介意。”艾萌萌说。
北京一所大学的研究生王丹妮(化名)也表示,学校对海外学生的管理确实不同于中国学生。“例如,对海外学生没有入学限制,这使得一些海外学生返回晚了是正常的,从而影响了宿舍中面向街道的其他学生。”
北京交通大学国际教育与交流中心主任刘彦卿告诉《中国科学》杂志,仅仅在住宿条件方面,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确实存在差异。中国学生由国家补贴,住宿统一安排,4-6人一间宿舍。根据不同的住宿条件,每人每年支付900-1500元的住宿费。留学生住宿基本上是一种市场行为。以北京的一所大学为例。一般来说,一个房间里有两个国际学生。学生每月必须支付1200 ~2000元的住宿费。
通常,这些国内外学生管理的细节都会被每个人讨论,但是他们似乎不会引起太多的愤怒。然而,这是否意味着这些问题并不重要?
“许多类似的事件将会累积并升级。在这种情绪的积累中,总有一件事会刺痛学生的神经,引起同学的“咆哮”,接着是大规模爆发,发泄积累的不满。然后各方将分析整个事件的经过,持有不同的意见,最后恢复平静,什么也不会发生。在看似平静的背后,其实有很多问题。“在采访中,一些来自高校的人这样说。
“过去,海外学生的数量很少,许多问题没有完全暴露出来。随着近年来留学生数量的增加,许多管理问题更加清晰地摆在我们面前,尤其是如何平衡和协调留学生与本地学生的管理,是高校必须面对的挑战。”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终身教育学院的研究员侯说,在同一个校园里,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对于他们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是否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利益会更加敏感。
难以达到的平衡与滞后的管理
为了平衡海外学生和本地学生的需求,高校需要在学生管理方面做出努力。然而,学生管理一直是我国高校发展的短板。随着海外学生群体的增长,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
据统计,截至2017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935所高等院校接收了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留学生。在中国高等院校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总数达到489200人,其中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约75800人,比2016年增长18.62%。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目前高校对留学生的管理政策已经不能适应留学生数量的快速增长。
“我们现在基本上对海外学生的管理采取一种独立的管理方法,将他们视为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这种做法在过去不太开放和国际化的背景下具有实际意义。但是,在国际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这种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新形势,也就是说,高校对国际学生的管理相对滞后。”熊丙奇说。
对此,侯进一步解释说,随着中国融入全球事务的深入和国际人员流动的加快,来中国的学生比例将会更高,许多外国学生的问题将不再是一个小问题。“过去,我们采用“特别政策区”的方法来画一个圈来管理外国学生,但随着外国学生群体的扩大,“特别政策区”的概念将无法持续下去。”
他还指出,许多海外学生和本地学生之间的管理冲突在本质上是相似的。“这些事件在发生后得到了紧急处理。事件平息后,没有对系统进行反思,这些经验教训无法提升到管理系统的层面,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那么,面对留学生管理中的漏洞和滞后,我们该如何填补和加快呢?
部分到整体集成管理
王丹妮所在的大学校园面积不大,但留学生的比例不小,曾经相当于甚至超过了中国学生的数量。换句话说,即使纯粹从数字层面计算,这所学校的外国学生群体也不再是“少数群体”。然而,在中国,类似情况的学校越来越多。
“这意味着学校如何制定好的政策来促进本地学生和外国学生更好地融合,这不仅仅是外国学生管理的一个单方面问题,而是整个学校应该从学生管理的‘大板块’来考虑学生管理的问题。”侯对说道。
在他看来,在今天的留学生管理中,过去的“特殊政策区”和“特殊照顾”的战略应该转向全面一体化。“我们应该采取融合的态度,把外国学生纳入整个学生群体,把他们当作普通学生群体的一部分,就像我们对待来自不同省份或少数民族学生群体一样,不要把他们当作一个特殊的存在。”
在外国大学,如果外国学生选择和本地学生住在同一个校园宿舍,那么他们需要遵守同样的规则,不会有太多的特殊“照顾”。
“我们应该把中国学生和海外学生视为学校的成员,没有任何特殊或特权。例如,在住宿方面,由于费用问题,海外学生的住宿条件可能更好,但这也导致许多比较和问题。那么我们不妨一视同仁地制定同样的标准,这对双方都有好处。”熊丙奇说。
此外,侯还指出,要实现均衡的管理状态,就要有一个“共享”的管理思路,考虑如何让更多的学生群体享受到学校国际化带来的教育改革的“红利”。
正如一些高校人士在采访中指出的那样,中国留学政策的最终目标不应是扩大留学生规模或如何为留学生提供良好服务,而应以对全体学生发展的有益影响作为衡量留学政策质量的标准。
“如果本地学生对学校的国际化政策缺乏成就感,他们会感到不平衡和不公平,当他们遇到矛盾和冲突时,这种感觉会加剧。因此,国际化战略对本地学生的影响应该成为海外学生管理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侯对说道。
建立降低负能的机制
如果学生要有成就感,团体之间的良好沟通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生活在国际校园的学生和艾,国际学生离他们很近,似乎也很远。一些让他们喜欢,而一些外国学生的行为真的让他们不喜欢。
“这群海外学生很复杂。就我个人而言,我接触过他们,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真正来学习的,在各方面都非常认真。然而,也有少数海外学生平时甚至不参加小组活动。他们总是以自己为借口,要求老师降低他们的要求。”艾·萌萌说,她有时会遇到在图书馆大声应答和呼唤的留学生,但是没有相关学校老师或部门的控制。看到这些消极的行为有时让她非常无助。
在侯看来,随着留学生群体的扩大,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负面影响,这正是高校学生综合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需要探索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更好地教育本地学生和海外学生,如何在实际接触过程中学会如何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龄人冷静沟通,以及如何合理处理各种沟通问题。”侯建议,与此同时,应加强从事留学生教学和事务管理的教师的专业发展,以提高他们预见和处理课堂内外发生的各种冲突的能力。
刘彦卿表示,中国公众对海外学生管理的支持度较低,高校的筛选、选拔和管理大多依靠自身力量,这不可避免地导致疏漏。令人欣慰的是,2017年,国家颁布了《学校招收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使高校在管理国际学生方面有法可依。可以看出,中国正在不断探索和完善对留学生的管理。
对此,王丹妮同意学校应该严格执行纪律机制。毕竟,学校的本质是教书育人。道德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留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学生和海外学生享有在学校享受教育资源的平等权利。在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从国际的角度看待问题。仅仅因为外国学生有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他们不应该特别尊重这个群体。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将使学生们更好地相互理解。学校应该组织各种跨文化活动,为相互交流和融合搭建桥梁。”刘彦卿警告说。
《中国科学报》(2018-07-10第五版《大学周刊》)
上一篇:两个朋友在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