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领证难,转基因商业化前路迷茫

科普小知识2022-10-20 12:32:31
...

8月17日,我国仅有两个转基因抗虫水稻“安全证书”到期,新安全证书的申请情况不容乐观。

■王梓霏,本报见习记者

8月17日,中国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惠1号”和杂交水稻“Bt汕优63”的安全证书到期,这是中国转基因水稻仅有的两个“安全证书”。

一位知情专家向记者透露,昨天是安全证书的最后一天,仍然没有消息表明安全证书续期申请成功,这表明形势不容乐观。

沉重的打击

“花恢1号”及其杂交种“汕优63”均由华中农业大学培育。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严建兵对安全证书的申请是否乐观表达了错误的判断,但他表示,如果安全证书的申请再次未获批准,将“对科学家的信心造成沉重打击”

1999年,农业部受理了这两种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评价申请,并于2009年为其颁发了有效期为五年的安全性证书。然而,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还没有到来。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第一步是获得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的安全证书。此外,还必须获得批准证书、种子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然而,在5年内,“华恢1号”和杂交品种“Bt汕优63”没有获得相关的评价证书。

浪费五年时间

"五年来,这两种大米一直在等待停产。"闫建兵说,在长达11年的安全评价申请中,所有的安全评价都已完成,“华恢1号”和杂交品种“Bt汕优63”一直在等待品种批准证书的批准。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尽管这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直在等待品种批准证书,却一直没有办法识别转基因水稻品种。

根据《种子法》和其他相关规定,新品种必须与现有品种有明显区别。“转基因作物基本上只改变了一个基因。超过99.9%的基因组是相同的。按照旧的评估方法,这不是一个新的品种。”一位专家告诉记者,目前还没有评估转基因水稻品种的相关方法。

对此,该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也表示:“我们已经花了11年时间申请这两个证书,现在我们觉得我们离商业化养殖更远了。”

“作为一种高科技产品,转基因水稻的最终出路是具有社会和经济价值,否则科学研究毫无意义。”严建兵表示,转基因水稻的价值应该体现在它的工业应用上。在国外,例如在美国,没有品种批准这样的联系。是否推广由公司决定。当然,公司也有责任这样做。

严建兵认为,如果新的安全证书得不到批准,企业和个人的利益将大大降低,转基因作物的投入将越来越少。这将造成一个恶性循环,只有国家投入,研发才是不可持续的。事实上,自2009年以来,农业部还没有为包括水稻在内的新粮食作物批准另一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即“整个事情处于停滞状态!”

与这两种水稻相伴的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范院士团队开发的转植酸酶基因玉米BVLA430101。在2009年的同一天,它获得了安全证书,8月17日也是它的到期日。

路在哪里?

根据*农业部发布的第736号令,申请人应在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到期前一年直接向农业部行政审批办公厅提交续展申请。对此,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林敏表示,早在六个月至一年前,该研究所就开始重新申请植酸酶基因玉米BVLA430101的安全证书,但一直未获批准。

与“花恢1号”和杂交种“Bt汕优63”的另一个相似之处是,在过去的五年中,转基因植酸酶玉米BVLA430101也在等待品种批准证书的批准。

“农业部不批准,我们不能非法乱种。因此,它一直停滞不前。”一位相关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在过去几年里,新的研发品种也相继申请安全证书,“未经批准,未经批准,他们是浪费。”

对此,专家表示,有必要加快引进转基因作物品种审批办法。

“只要新的生物安全证书获得批准,相应的转基因品种审批办法得到颁布,创新品种就会遍地开花,科学家积累的科研实力和技术储备就会大增。”严建兵说道。

然而,林敏认为相关措施尚未出台,*可能还有其他考虑。

“如果不引进一系列技术和产品,光靠转基因水稻和抗除草剂玉米的产业化是行不通的。”林敏说,中国在具体研发方面与国外还有很大差距。科学家必须不断引进新技术和新产品,否则产业化将缺乏后续支持。“如果我们不加大研发力度,我们就不能仅靠这两个因素来遏制国外市场。”

中国科学新闻(2014-08-19,第一版集锦)

上一篇:AB型血的人更易失忆

下一篇:兔儿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