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小学期:在探索中前行
图书馆没有暑假,但许多大学图书馆仍然开放,成为学生在暑假学习的最佳场所。图为浙江农林大学的一位同学在图书馆认真阅读。陈胜伟摄
陈胜伟摄
“小学期我会去电视台实习。我终于可以知道真正的消息了,这太好了。”“我参加了一个我非常感兴趣的营销课程。老师讲得很有趣,课堂也很轻松。”“大热天,我得去上一些无聊的课。回家更好。”......暑假到了,来自不同学院和大学的学生对这个小学期表达了各种各样的遗憾。
小学期是我国许多高校正在大力推行的“2+1”学期改革。也就是说,课程是在春假和秋假之间的两个长学期中开设的,长度为一个月,长度只有两周。这个小术语是进口产品,是中国大学向美国大学学习的结果。虽然高校宣称小学阶段是为了“改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师素质,实现学校国际化”,但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曾让人怀疑小学阶段与普通阶段没有区别,小学阶段实施的意义一直存在争议。
从2004年北京大学的第一学期到今天,全国有几十所学院和大学都有自己的学期。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学期将走向何方?不同的高校探索过符合自身特点的小学期发展模式吗?针对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一些提供小学期的学院和大学。
国际学期:“引进”与“送出”的结合
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教学楼的教室里,刘津津有味地听着教授的《全球营销传播》。王老师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经常引起学生们大笑。刘丽课后告诉记者:“王老师的讲座非常有趣。你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有趣的营销案例。这节课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因为我们没有接触到老师谈到的很多营销知识。为了让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系统地学习传播营销,老师还向我们推荐了一份非常丰富的参考书目。”像刘丽一样,中国人民大学的许多学生在今年的外教课上学到了他们感兴趣的知识。
据了解,从2009年小学期开始,中国人民大学就利用自身资源组织了一次国际小学期。每年夏天,海外大学的大量教师被邀请到全国人大来开设小学期课程。除了所有的外国老师,每年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学生和中国学生一起学习和交流。今年中国人民大学有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143名教师、99名海外教师和436名海外学生。
除中国人民大学外,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上海大学和厦门大学都设立了“国际学期”。在邀请学生的同时,这些学校也将挑选一些学生在夏天与外国大学交流。今年,中国政法大学开设了17个国际学习项目,为学生进入世界著名大学和获得新知识提供机会。
短期进入社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小学期,老师带我们去电视台实习。我不仅学会了新闻采集和编辑,还当过摄像记者。”来自四川乐山师范大学的小龙对自己小学期的经历非常兴奋。与乐山大佛隔河相望的乐山师范大学,一直在积极探索适合学校特点、惠及学生的小学期发展道路。该校教务处张处长说:“以前,很多学生想在暑假期间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但由于资源和信息有限,大多数学生无法参加与其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我们只想用小学期,学校负责联系单位,老师带学生到相关岗位实习。”与首都和沿海地区的重点大学相比,内地许多普通本科院校受到地理位置和师资的限制,很难实现小学期的国际化。然而,许多普通本科院校结合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出一条基于社会实践的小学期之路。
谈到小学期的探索,张科长感慨地说:“当初我们规定每个专业都要邀请国际国内顶尖的专家和知名学者,但经过调查发现,有些专家的讲座不适合我们学生。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基础教育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而不是研究型人才,所以我们的改革在短期内逐步回归标准,而不是一味追求高标准、高标准。“学校已经连续三个学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课程。由于与所学专业的紧密联系,各种实践课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陈玉红,一个秘书专业的大四学生,上学期去了乐山团校实习,这锻炼了他的专业能力。在前几年的小学时期,他还学习了插花、简单的笔画和摄影,扩大了他的知识面,培养了他的兴趣。
不要跟随潮流,在探索中前进。
为了增强人才培养的竞争力,许多高校开始实施以暑期为代表的学期制改革。从每所大学小学期的口号中不难看出,人们对提高学生质量和提高学校声誉寄予厚望。然而,在实施小学期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小学教师继续使用旧的教学方法,学生上课的热情不高,这引起了学生的反感。
清华大学的同学王林抱怨道:“有些课和平时没什么不同。老师有时不记得他们什么时候上课。这些课程只是一个小学期,所以最好不要开设。”当被问及他希望下学期有什么改进时,中国人民大学的姚凯说:“学校在提供全英语教学时,应该更多地照顾那些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因为我不明白,我跟不上这个班,我的兴趣下降了一半以上。”乐山师范大学的李宁说:“学校应该合理安排我们的课程。实习结束时,每个人都很放松。”应邀在母校讲课的中国教授王莹也告诉记者:“要想真正办好一所一流大学,高校应该学会自我提升,同时为参加短期课程的教师提供完善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厦门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毕敦荣在谈到高校小学期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时对记者表示:“小学期只是促进高校交流、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窗口。最重要的是春秋两季的长远。如果两个长期不能改善旧的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改革的目的就不能仅仅靠小学期从根本上实现。”比教授还说,在开始一个小学期之前,应该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准备。应该根据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特点开设课程。他们不应该盲目跟风。不是每个学校都需要开始一个小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