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喀什站:坚守边陲十年“牧星人”

科普小知识2022-10-20 16:18:46
...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喀什站:坚守边陲十年“牧星人”

(1)教育基地开幕式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喀什站:坚守边陲十年“牧星人”

(2)喀什站清除天线上的积雪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喀什站:坚守边陲十年“牧星人”

(3)喀什站人员正在工作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喀什站:坚守边陲十年“牧星人”

④喀什站首个数据接收系统展望

■高雅丽,本报见习记者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喀什站是在中国科学院遥感研究所的基础上建立的。自2008年1月28日正式启用以来,喀什站一直坚守祖国的边境线,以确保中国西部和中亚地区的卫星数据接收。喀什站10周年之际,《中国科学日报》记者走进站内,密切接触“星羊”的日常工作。

喀什站站长汪建平仍然记得他从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那里收到数据的那个晚上。2015年12月19日晚,喀什站办公楼灯火通明,所有工作人员都在紧张准备。不久,“悟空”将从太空发回数据。

12月20日8: 45,一声激动的“数据来了”打破了办公室的沉默。喀什站在卫星第47圈成功跟踪接收到“悟空”的首个轨道x波段下行数据。到8点52分,它完成了任务数据的接收和记录,并将其传输到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这标志着星地数据传输链路的正式开通。

填补中国西部民用卫星数据空白

人们常说“我到*才知道中国的面积,我到喀什才去过*”。从乌鲁木齐坐火车到喀什要花将近18个小时。帕米尔大街96号是喀什站的位置。这也是整个帕米尔大街申请的第一个地址。

作为我国最西部的城市,喀什在接收卫星数据方面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喀什站的建成填补了中国西部获取民用卫星数据的空白。

目前,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拥有由密云站、喀什站、三亚站、昆明站和北极站组成的中国地球观测卫星和空间科学卫星数据接收站网络,实现了覆盖中国70%土地和亚洲70%土地的实时数据接收能力。

“喀什站自建立以来,已经接收了国内外30多颗卫星的数据,累计轨道总数接近50,000。数据接收成功率保持稳定,同比超过99.2%。到2017年,每年接收的卫星数据量将超过11,000个轨道,每天接收数据的平均任务数将超过30个轨道。”

进入喀什站,记者看到公园里站着五根高高的“柱子”,每根柱子上都有一个圆形的“小锅”。王建平说:“这是一个12米的遥感卫星数据接收系统。我们目前已经建立了总共5个天线系统,并将在未来几年内达到10个以上。接收范围包括中国西部、中亚、南亚和其他国家,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和周边中亚地区,特别是*自治区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综合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目前,喀什站主要接收中国环境减灾系列卫星、中巴地球资源系列卫星、资源三号、实践九号卫星、高分辨率地球观测系列卫星、美国陆地卫星、法国SPOT卫星、中国空间科学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等国内外卫星数据。地球观测卫星数据涵盖多种类型,如多光谱和合成孔径雷达,空间分辨率从0.6米到100米不等。10年来,喀什站职工扎根祖国西部边疆,生活在反恐维稳的前沿,为中国科技发展和边疆长治久安做出了突出贡献。

履行你的职责,在边疆扎根。

在所有喀什车站工作人员的眼中,“稳定、可靠、确保无误”是必须遵守的原则。汪建平说:“卫星数据一天24小时可用,整个接收过程是不可逆转的。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几乎无法挽回。”

在采访中,喀什站工作人员高向记者展示了一段视频。大雪过后,必须清除天线上的积雪,以确保无法接收卫星数据。为了不损坏设备,工作人员只能拿着扫帚,被起重机“拉”到天线前10米多高的地方,用人力一点一点地扫雪。这段视频令人叹为观止,但优雅的倪淡淡地说:“这其实是我们的正常情况。当我们遇到坏天气时,我们只能这样工作。”

随着中国科学院战略试点科技项目的启动,喀什站也承担了低地球轨道空间科学卫星的跟踪、接收、记录和发射任务,工作量急剧增加。车站只有10个人,因此形成了“三班倒”的工作制度。

扎根边疆必然意味着奉献。工作人员杜伟波说:“按照规定,我们一周内上白班和夜班,然后再休息一周。然而,工作人员短缺,我们往往无法确保足够的休息时间。”他告诉记者,他已经连续工作了3周。“我的家人都在陕西,我很少回家。我可以帮助别人一点。”

虽然接收站位于我国西北的*喀什地区,区域安全环境仅在*就受到恐怖*的威胁,但生活条件和物质条件艰苦,人员少,任务多。 接收站工作人员始终保持“扎根西部,服务社会发展”的工作态度和“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全心全意、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

服务当地并提供支持。

十年来,作为“国家科技团队”的一员,喀什站不仅做好了卫星数据接收工作,而且充分利用空间地球观测技术的优势,在重点地区开展动态观测。为区域反恐维稳、防灾减灾、粮食安全、资源开发利用、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典型地区棉花遥感调查研究、*区域资源环境监测区域示范、干旱地区植被状况监测与评价、遥感监测技术及环境变化和中亚自然资源应用等提供了可靠、优质的遥感卫星数据,为*地方经济、社会和科学研究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王建平仍然记得*孔儿九别峰冰川的局部冰体崩塌。他告诉记者,2015年5月6日,*周珂地区阿克陶县布仑口乡葛子村村民发现,该村南侧的库什卡尔库斯塔什草原存在异常,山谷部分地段出现不规则凸起的冰川。“当时,冰的崩塌堵塞了河道,部分切断了河道,对下游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构成了潜在威胁。”他说。

喀什站联合研究所相关部门立即利用技术手段对贡嘎勒九别峰地区的遥感卫星数据进行了收集、整理和分析,提取了冰川冰体崩塌发生的相关信息,获得了崩塌发生地区的海拔、坡度、冰雪面积变化等重要参数,为冰川冰体崩塌位置的确定以及后期潜在灾点的进一步监测和评价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2016年至今,喀什站根据当地需求,对卡亚吉尔冰湖进行了动态监测,为当地*制定相关防洪应急预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塔里木河流域的胡杨林屏障保护着这里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在*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喀什站再次将遥感监测技术作为解决*胡杨林春尺蠖病虫害流行的“杀手锏”。他们与研究所相关部门合作,利用不同时期的多源遥感卫星图像对*胡杨林中春尺蠖的发生情况进行监测,以了解胡杨林中春尺蠖的发生面积、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

王建平已经在公园里流浪了十年。他说:“为了我们祖国遥感事业的发展,为了正在成为现实的理想,我们喀什站将继续前进。”

《中国科学报》(2018-022第五版《创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