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自远院士:祖国强起来有你的贡献是最大幸福
"有你的贡献是祖国强最大的幸福."
党的十九大结束后,中国科学院院士、月球探测工程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马不停蹄”来到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大学,向学生们讲述中国的探月梦想。
从几千年的遐想、哲学思想、情感寄托,到月球的起源、资源与环境、内部结构,从人类首次探月高潮到21世纪重返月球战略的提出...80多岁的欧阳自远精神矍铄,结合“200年”的目标,畅谈新时代太空强国建设的新篇章。总之,这需要两个小时。
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50多次提出建设太空强国的宏伟目标,强调创新。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和发展的“两翼”。科学家不能在象牙塔里欣赏自己。我们的重要使命之一是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公众能够理解和热爱科学。”欧阳紫媛说道。
从2008年到2016年,欧阳自远已经报道了全国各地——474篇科普报道,平均每年52篇,几乎每周一次。
欧阳自远用一生和一颗心,孜孜不倦地“跑”在科学爱国主义的“轨道”上,不断地向观众,特别是青年人传递信念和信心:在探索星海的征途上,中国应该飞得更远,中国有能力飞得更远。
在国家体育场“鸟巢”附近的国家天文台7楼走廊的尽头是欧阳自远的办公室。各种各样的月球仪器、地球仪和天体仪器默默地伴随着他们的科研大师,见证着他们生命中那些重要的时刻。
" 5,4,3,2,1,开火!"2007年10月24日18时左右,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随着倒计时结束,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坠入天空,实现了国家的登月千年梦想。“围起来,围起来。”当嫦娥一号在月球附近第一次成功刹车时,欧阳自远哭了。
中国是国际深空探测高级俱乐部的“后来者”。半个世纪前,苏联发射的探测器第一次掠过月球。1969年,美国人把一个人送上了月球,把12个人送上了月球。
中国人愿意在国际上合作,但战略性高科技不是“施舍”。我们不能因为别人走得太远而停下来,那样我们的深空探测只能由别人完成,只会永远落后。”欧阳紫媛说道。
多年来,中国的月球探索一直遵循自力更生和自主创新的道路。
从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绕月”到2010年嫦娥二号成功发射并获得世界上第一张分辨率为7米的满月地图,再到2013年嫦娥三号佩戴五星红旗“出航”,月亮一直稳定地降落在“广寒宫”...中国的月球探测一直稳步推进,沿着“三步走”的设计,盘旋,下降和返回。中国成为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我们非常幸运地看到我们的国家站起来,变得富裕和强大,并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欧阳自远说,他出生在悲惨的年代,经历了祖国被侵略时的*。新中国的成立使他找到了自己的梦想,并明白国家的需要是艰苦奋斗的方向。
1952年,17岁的欧阳自远听了国家号召年轻人“唤醒沉睡的大山”,申请了北京地质学院。他只想为他的祖国找到矿。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当时我特别兴奋。我坚信有一天中国将进入太空时代,走在中华民族探索广阔宇宙的步伐上。”
首先,中国的航天工业已经从无到有,成长起来。特别是在过去的五年里,神舟飞行、嫦娥奔月、北斗网络……中国航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
“太空梦是一个强大国家梦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第19届大会制定的蓝图,我们将朝着成为太空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欧阳自远说,在未来几年,嫦娥四号有望实现月球背面的首次软着陆和巡逻探测,嫦娥五号将取样并从月球返回。
月球探测项目的技术积累以及对火星的观察和研究逐渐使我们能够“离开我们的摇篮”。“是时候去太阳系看看地球的‘姐妹’了。中国太空飞行的下一站是火星。”欧阳自远说:“如果你想探索更远的星海,你必须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上一篇: 果宝特攻简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