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辰山植物园科学家重构蕨类植物生命之树
本报讯蕨类植物被称为地球自然史上的奇迹,一旦出现,广阔的地球将展现绿色的活力。在3.6亿年的地质历史中,蕨类植物经历了几次生物灭绝和繁荣,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有着复杂的谱系关系。
近年来,科学界对这组最古老的陆生维管植物的进化史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特别是自分子生物学兴起以来,科学家们试图用不同的基因片段来构建蕨类植物的亲缘关系,但一直没有得到稳定的支持,难以获得合理的形态学解释。
为了克服这一世界性难题,上海陈山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上海陈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联合进行了大规模蕨类植物转录组测序。经过4年对世界蕨类植物PPG系统38科11目69种的高质量转录组数据的取样、测序和分析(包括秦仁昌系统的大量其他科)。考虑到蕨类植物大多是大基因组和古老多倍体的遗传特征,研究者放弃了传统的低拷贝基因构建方法,直接采用大规模直向同源基因构建系统树的策略。分别使用1334个(物种覆盖率90%)和2391个(物种覆盖率75%)直向同源基因构建了两个超基因序列矩阵,最终获得了两个完全一致的高支持度拓扑结构。
同时,研究人员还采用了多种方法相互验证拓扑结构,并验证了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等多种组合方法。研究结果证实,木贼目和蕨类植物的其他成员是姐妹群,而短柄木贼科和真水蕨科是过去长期争论的焦点。一系列新发现将为重建现有蕨类植物分类系统提供参考。
据报道,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综合期刊《GigaScience》上发表。通信作者严研究员说,本研究基于稳定的系统发育关系,重建了蕨类孢子囊这一独特器官的祖先特征,追溯了蕨类孢子囊的进化路线,修正了英国蕨类植物学家鲍尔1923-1928年提出的孢子囊形态进化假说。新的性状进化路线为蕨类植物谱系分化提供了合理的解释。专家认为,论文中的大型蕨类植物转录组测序数据也将同时发布,这将为促进早期陆生植物的进化生物学研究提供大量基础数据。(黄鑫)
《中国科学报》(第五版《创新周刊》,2017年12月18日)
上一篇:调查显示近六成大学生不会做饭
下一篇:镉对土壤脱氢酶抑制机理研究获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