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著名无机化学家游效曾院士:演绎最美化学人生

科普小知识2022-10-21 16:45:41
...

《人民日报》(2018年2月22日,第18版)

著名无机化学家游效曾院士:演绎最美化学人生

游效曾的严菊梅摄

现在,在灯火通明的南京大学化学实验室里,不再有一个白发老人了。2016年11月1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无机化学家、南京大学教授游效曾逝世,享年83岁,他对化学事业怀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感情。

游效曾是江西吉安人,他的祖父给他起了个名字,意思是“以他的前任曾子为榜样,一天三次拯救我的身体”。在他的一生中,他没有辜负他的祖先们对严谨的学术和无私的培养的期望。他热爱祖国,忠于党的教育,崇尚科学,坚持真理,诚实善良。他对名利无动于衷,默默工作,将他的心血投入到化学教育和研究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我回到了中国无机化学落后的时代!"

游效曾和化学之间的命运持续了67年。

15岁时,他就读于南昌市第一同步中学。在化学课上的酸碱滴定实验中,当一滴指示剂加入溶液中时,溶液似乎神奇地变成了奇怪的颜色。游效曾非常着迷,对化学非常感兴趣。

高中毕业后,游效曾进入了武汉大学化学系。1955年夏天,大学毕业生游效曾因成绩优异被推荐到南京大学攻读研究生。他买了一张船票睡在甲板上,拿了一张“穷学生”证书和一卷旧草席,顺流而下,来到了古城南京。

到了南京大学,游效曾明白了学习化学必须有坚实的数学基础。年轻时,他拿着数学和物理课程申请表,直接找到了当时的化学系系主任戴安邦教授。“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如果你只专注于理论而忽视实验,就不可能得出结果!”戴教授发自内心地欣赏这个"好苗子",并没有错过"打败"他的机会。这个关于实验和理论的真理深深印在游效曾的心里。两年来,他沉浸在东楼地下室朝北的潮湿房间里,专心学习。除了实验,他还在数学和科学课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1957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师从李院士,从事电解质溶液的理论研究。在此期间,游效曾负责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电化学和分析化学的教学。他独立讲授基础化学课程,如“材料结构”和“晶体化学”,打破了专业界限,奠定了坚实的化学基础,拓宽了知识面。即使在“*”的艰难岁月里,他也用自己的意志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结构分析导论的初稿。

改革开放后,游效曾迎来了科学的春天。1980年,他作为国家教育委员会挑选的早期访问学者去美国学习。我们一踏上美国这块新土地,游效曾就注意到了我国在配位化学和无机化学方面与世界的差距。"我回到了中国无机化学落后的时代!"他偷偷地咬紧牙关,狼吞虎咽地做实验,经常努力工作到半夜。为了使中国能够尽快引进科学前沿知识,游效曾组织翻译了美国和英国研究生所需的配位化学新专著,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无机化学教学和研究的多元化。

游效曾已经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他礼貌地拒绝了导师劝说他留在美国工作的提议。1983年,游效曾作为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所长回到了他热爱的祖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中国配位化学的基础研究中。

"科学没有捷径。"

什么是配位化学?它是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以及其他学科在现代化学中相互渗透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和应用:医学用于癌症治疗,冶金用于提取,轻工业用于添加剂,农业用于化肥。在高新技术领域,它在发展分子超导、磁体、发光固体等分子材料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在这一重要领域,游效曾率先提出了我国“光电功能复合物”的新研究领域,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突出成果。1991年,他因在“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方面的成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2004年,他负责“光电功能复合物及其组装”的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他还参与建立了“配位化学研究所”和“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他长期主持国家配位化学重点实验室的学术研究,并两次获得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金牛奖”,为我国配位化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科学没有捷径。"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以惊人的毅力编纂了《结构分析导论》、《配位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和《分子材料——光电功能化合物》等专著。他已成为中国该学科教学和科研的必读之书。他扎实的基础理论基础和渊博的知识为中国化学的知识宝库注入了宝贵的财富。他组织翻译了《过渡金属化学导论——配位场理论》、《群论在化学中的应用》、《化学中的物理方法》等国外著名学者的著作,促进了配位化学、结构化学和量子化学理论在中国的教学和普及,使国内化学家走在了世界化学的前沿。

即使在他80岁的时候,他也不断修订他的两部专著,其中包括《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一书的88万字和《分子材料——光电功能化合物》一书的90万字。编辑无法理解如此难懂的专业书籍,学生中也没有人能检查和校对它。他必须逐字修改。从一所学校到三所学校,难度和工作量是无法想象的。许多人甚至不知道,20多年前,他有一只眼睛完全失明。数百篇论文、四五部专著和翻译都是基于一只眼睛。即使他在大手术后体重不到50公斤,他仍然日夜伏案工作。

"怎样才能在不完善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教授科学?"

满头银发的还记得自己13岁的时候,曾有幸聆听南京大学校友、著名物理学家教授的演讲。

"这是物理学家吴·!"年轻的游效曾震惊了。吴教授对科学的和蔼态度和执着,“极大地激发了年轻人热爱和学习科学的热情”。他暗暗下定决心,学习应该像吴教授那样!

60多年来,这位我国著名的化学教育家先后担任过“材料结构”、“晶体化学”、“结构化学”等基础课程和“结构研究方法”等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学生中涌现出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世界杰出青年科学家等,为化学领域带来了一大批科研人才。

"怎样才能在不完善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教授科学?"什么是极端?学生们仍然记得,每次他们交论文的时候,他们都可以在第二天一早收到老师的修改意见,还有很多评论。当我接到电话时,已经是半夜十一点或十二点了。老师兴奋地提出了一个想法,要求学生们尽快去做,因为"先做的能力是技能"。正是这位老师一遍又一遍地解释群论、能带理论、配位场理论和各种光谱学原理,警告学生们不要失去基础理论。“现在学化学的人只强调实验技能,他们的基础不好。他们如何创新?”……

“我的‘长寿秘诀’是阅读文学!”每天工作15或6小时的游效曾经常这样“炫耀”。几十年来,游效曾没有节假日,春节联欢晚会在新年的30号开始了。他仍然拒绝回家。在商务旅行和会议上,在飞机上和汽车上,甚至当他肝移植后躺在医院里时,他读专业书籍和学生论文,甚至机智地与医生讨论“药物的分子结构和机制”。过于专注的游效曾经常开玩笑。有一次,他和他的同事们做了晶体结构实验,发现他们的鞋子被错误地穿了3天。搬家近两年后,他会不知不觉地回到老房子,在任何情况下他都不能把钥匙放在锁里。

有些学生不明白,游效曾会谈论他的生活经历。由于历史原因,他直到50多岁才真正有机会开始科学研究。“如果我能再有十年或二十年,我肯定会有非常重要的发现。你很幸运能够在年轻的时候专心从事科学研究。你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

2016年底,在一次会议上为年轻学者提供指导后,游效曾崩溃了,投身于自己热爱的事业,落入一群热爱他的学者手中,走上了他漫长的化学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