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科普

奥地利物理学家

科普小知识2022-10-22 12:00:40
...

埃尔温·薛定谔?丁格,1887~1961),奥地利物理学家和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发展了分子生物学。维也纳大学哲学博士。苏黎世大学、柏林大学和格拉茨大学教授。他在都柏林高等研究院理论物理研究小组工作了17年。他因发展原子理论而与保罗·狄拉克分享了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在1937年获得了马克斯·普朗克奖章。

在物理学中,波动力学是建立在德布罗意的物质波理论基础上的。他建立的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中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基本定律。它在量子力学中的位置大致类似于经典力学中的牛顿运动定律。薛定谔猫思想实验被提出来证明宏观条件下量子力学的不完全性。我们还研究热力学的统计理论。哲学上,人们认为主体和客体是不可分割的。他的主要作品包括四堂关于波动力学、统计热力学和什么是生命的讲座。-《活细胞的物理外观》(1946年)等。

从1925年底到1926年初,薛定谔受爱因斯坦关于单原子理想气体的量子理论和l v .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设的启发,从经典力学和几何光学的类比中提出了与波动光学相对应的波动力学方程,奠定了波动力学的基础。他最初试图建立一个相对论理论,并获得了后来被称为克莱因-戈登方程(见场方程)的波动方程。然而,由于当时电子没有自旋,氢原子光谱精细结构的理论与实验数据不一致。后来他转向非相对论波动方程,后来被称为薛定谔方程,来处理电子,并获得了与实验数据一致的结果。从1926年1月到6月,他连续发表了四篇论文,题目都是“量子化是本征值问题”,系统地阐述了波动力学理论。

在此之前,从1925年7月到9月,德国物理学家w k .海森堡、m .波恩和e p .乔丹通过另一个渠道建立了矩阵力学。1926年3月,薛定谔发现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在数学上是等价的,是量子力学的两种形式,可以通过数学变换从一种理论转换到另一种理论。薛定谔最初试图将波函数解释为三维空间中的振动,振幅解释为电荷密度,粒子解释为波包。但他无法解决“波包扩散”的问题。最后,物理学普遍接受了玻恩对波函数的概率解释。从1927年到1933年,他接替普朗克成为柏林大学物理系的系主任。由于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他于1933年离开德国前往澳大利亚、英国、意大利等地。他于1939年移居爱尔兰,在都柏林高等研究院工作了17年。他于1956年回到维也纳,并担任维也纳大学名誉教授。1924年,l. v .德布罗意提出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即不仅是粒子,还有涨落。在此基础上,薛定谔于1926年提出了用波动方程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理论,后来称为薛定谔方程,奠定了波动力学的基础。因此,薛定谔和狄拉克分享了193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薛定谔在1944年写了《什么是生命》,试图用热力学、量子力学和化学理论来解释生命的本质。这本书使许多年轻的物理学家开始关注生命科学中提出的问题,引导人们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研究生命的本质,并使薛定谔成为蓬勃发展的分子生物学的先驱。1956年,薛定谔回到维也纳大学物理研究所,并从奥地利*获得了第一个薛定谔奖。他在维也纳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任教,直到去世。在阿尔卑巴赫村参加了一次大学活动后,由于风景优美,他决定死后葬在这里。他曾在1957年病危。1961年1月4日,他在维也纳死于肺结核。他死后,如他所愿,被安葬在字母表村。他的墓碑上刻有以他名字命名的薛定谔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