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大学:中国“麻省”还是美国“科大”
中国有这么一所独特的大学。
它位于合肥,远离“北、上、宽、深”,但每年吸引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顶尖理工科学生。它从来没有扩大招生,但它可以达到最高比例的“一千名学生一名院士”。虽然它的规模很小,但可以排在中国九大大学之列(C9),并与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的顶尖研究型大学齐名。
这是中国科技大学。
在国内大多数大学“规模创一流”的大趋势下,中国科技大学坚持“小而精”的理工科研究型大学模式似乎是一种“选择”。然而,这样一个中国大学的“非典型样本”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等教育的成功范例。
创建世界范围的高等学府,培养世界各地的人才。
德国柏林大学首任校长费希特曾说过:“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如果你想测试一所大学做得有多好,也许从那里接受培训的人可以知道一点点。
自大学成立以来,培养新兴、边缘和跨学科领域的高级科技人才已成为中国科技大学的目标。半个世纪过去了,现在中国科技大学的杰出校友已经在著名的科研机构遍布世界各地,活跃在工业、商业、政治和军事等各个领域。
2012年5月,美国科学院公布了新任命的院士名单。罗立群和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初级班的庄小炜也在其中。当时,庄小炜只有40岁,是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的最年轻的*学者。
仅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科技大学就有100多名毕业生入选了国内外各种学术机构,包括世界著名的美国科学促进会、美国数学学会、美国物理学会、加拿大皇家科学院等。
世界级品牌海尔创始人张瑞敏、五笔字型“当代毕升”发明者王永敏、微软高级副总裁张亚勤等世界知名商业精英也在这里进行了学习和探索。
如果说杰出校友的成就中包含着个人奋斗的痕迹,那么中国科技大学的整体科研水平代表着这所研究型大学的硬实力。
2012年和2013年,《亚太自然出版索引》统计了科研机构在《自然》系列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数量和贡献点,对各机构的整体科研水平进行了排名。其中,中国科技大学继续位居中国大学之首,目前在亚太地区科研机构中排名第8,在世界100强科研机构中排名第73。
在中国,中国科技大学是唯一拥有两个国家实验室的大学。位于西校区的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是中国第一个国家实验室。其同步辐射源是国内高校唯一的大型科学设备。
然而,在合肥国家微尺度材料科学实验室,包括中国科学院潘建伟院士在内的研究人员在量子控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在《自然》、《科学》、《物理评论快报》等期刊上发表了400多篇高水平论文。
著名的美国科普杂志《今日物理学》曾这样评价中国科技大学:“北京-上海大学打着城市牌——它们经常以所在城市的财富、规模和重要性吸引人才。不同的是,在合肥,中国科技大学依靠的是大学的精致。”
我创新,所以我是
看看当今世界一流的大学,它们都有自己的特点。
在当前我国高校扩招和合并的规模发展中,中国科技大学以其“小而精”的办学特色,成为“千校一面”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多年来,中国科技大学始终坚持以培养尖端科技人才为出发点,确保“精英教育”的优质教学资源,坚持“科教一体化”的研究型大学模式,尊重**的研究环境,树立服务型大学的管理理念。
正如哈佛大学前校长詹姆斯·柯南所说:“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建筑和数量,而在于它的几代人的素质。一所真正伟大的学校应该像一个核心,能够聚集来自世界各地的*思想家。”
中国科技大学没有悠久的历史,也没有百年大学的历史包袱。它的创始人是一代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科学家。他们将“我创新,所以我在”的精神深深地嵌入了这所学校的灵魂。
该校从成立之初,就参照前苏联西伯利亚科学院与新西伯利亚大学之间的支持关系,提出了“全院办学,各科室联合”的科教结合政策,集中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的力量,支持中国科技大学各科室的工作。
然而,中国科技大学摆脱了前苏联的科技分离。从我国“两弹一星”的重大需求出发,在13个系设立了41个专业,包括核物理与核工程系、化学物理系、力学与机械工程系,这些系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确立了“科教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模式。
然而,中国科技大学通过与中国科学院同行的交流与合作,设立的11个科技英才班,最终实现了以培养有前途的人才为重点,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
美国的“科技大学”?
"可怜的清华,富裕的北京大学,拼命去HKUST . "中国科技大学的每一个成员都记得这所大学作为“全国第一所理工科学校”的荣耀。
然而,由于规模小、地理位置不同,近年来,中国科技大学的排名在众多大学的排行榜上,无论从规模还是从数量上看,都逐渐处于不利地位。
此外,中国科技大学成立才半个多世纪,与麻省理工学院等百年名校相比,总是有些“不成熟”。
有人质疑中国的HKUST怎么能与中国的“麻省理工学院”相比?麻省理工学院是工程师的摇篮,但中国科技大学的“家政”技能是科学。
"就目标而言,麻省理工学院的模式有点过于狭隘."中国科技大学前副校长韩荣典说。在他看来,中国科技大学并没有照搬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的办学模式,而是吸收了世界一流特色学校的“追求卓越”的精神。“我们是一所培养创新人才的大学”。
因此,无论如何创新办学理念和模式,中国科技大学始终在培养尖端科技人才的基础上,按照教育规律办学。近年来,以郭广灿、潘剑伟等科学家为首的量子信息团队在国际上崭露头角,并受到国际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韩荣典认为,中国现在正处于科学研究大发展的准备时期。20年后,中国可能成为世界第三大科技中心。这样一个中心必须有自己的大学支持,中国科技大学将再次抓住历史赋予它的使命,为国家输送顶尖科技人才。
有人说我们是中国的“马萨诸塞州”。我认为在50年内,也许马萨诸塞州应该成为美国的“科技大学”“固态量子芯片”项目的首席科学家郭把手放在胸前,自信地说:“他们在国际水平上取得了比我们现在更好的成绩。但是,按照我们目前的势头,几年后,整个中国科技大学和各个实验室在许多方面都可以超过马萨诸塞州。到那时,其他人将是你的身体的两倍。”■
科学新闻(2013年第11期科学新闻封面)
上一篇:春天的元素 竹节草
下一篇:微型洞穴揭示最早复杂动物如何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