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从科学家“逃离”看人才如何流动

科普小知识2022-10-25 12:04:06
...

我们的记者胡

2月23日,《科学》杂志报道称,私立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有望于今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今年年初,“中国科学院院士石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职务,专职负责西湖大学(筹)”的消息已经在学术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有人说,告别龚毅的*,等于“出海”,走上一条“创业”的道路,前途未卜。在强调“产学研”一体化布局的情况下,民间资本会不会刺激学术研究机制的创新,会不会刺激系统内更多的科研人才离开?

科学家“喜欢学习”是一件好事

早在2015年,石就与陈石屹、潘剑伟、饶毅、等国科学家一起提交了《关于试点建设新型民办研究型大学的建议》,并接受了国家*的指示。2016年,这些科学家正式开始筹建西湖大学的前身——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他们的目标是在短时间内建成世界级的私立小型研究型大学,并探索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之路。

石选择了脱离*并加以利用。网络舆论有不同意见。然而,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所先进制造技术主任王荣川看来,这是在开放多元的社会氛围中对个人价值的判断和追求,是人才的正常流动。

石是一名科学家,自他的小父亲去世后,他就渴望改变社会。自2007年回到中国后,他一直想影响一群年轻人,培养最优秀的创新型年轻人才。“他想更*地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付诸实践。这是一个积极的尝试。”王荣川同意科学家参与“促进学习”的伟大事件。

“至于他是在*内还是*外,只要他能为国家的科学研究创造价值,用自己的力量推动社会进步,这不是障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说:“长期以来,我们在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投资主要由国家财政支持。通过知名科学家的流动,我们可以从系统外的机构和企业吸引更多的资金支持。这是一种促进,应该鼓励提高对国家基础研究甚至机构机制的投资。”

流动性的本质是打破一方的占有

目前,科研人才和技术创新人才大多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人才脱离*、进入具有合适发展空间的平台的机会并不多。”据周忠和说。

原因是系统内外机构对科技人才的需求和定位存在明显差异。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孙东明解释说,大学和研究所的研究环境相对*,需要发散思维,提倡从零开始创造。但是,企业导向系统之外的组织,在市场的引导下,要求技术升级和创新必须有基础,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注重效益。

“特别是在中国,只有少数企业拥有强大的研发机构,并继续扩大业务。大多数企业需要短期、平稳和快速的创新成果。”在孙东明看来,这样的企业环境无法吸收科研人员继续进行前瞻性的科学创新。

“我们现在提倡的人才流动的本质是打破一方的垄断,消除系统的内部和外部障碍。”王荣川说,今年的*工作报告指出,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应支持整合创新。所谓的“适应创新”需要人才的交流与合作,而不是科研人员的完全离开。

以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所先进制造技术为例。在做好国家项目的同时,研究人员也积极为行业服务,例如,通过帮助他们进行智能化改造,从而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效率。此外,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机构和企业将联合投资设立公司,优势互补,迅速转化成果。

“前提是,这种协调必须基于相同的概念、目标和定位,以确保合作的效率。”王荣川接着说道。

强迫科研平台与环境建设

虽然目前科研人才的流动提倡合作,特别是在先进材料领域,但瞄准科研人才是企业的一个重要方向。作为一名导演,如果王荣川对人才流失没有丝毫担心,他就不会说实话。

“在治疗上,我们不会拼。这只能迫使我们搭建平台,改善科研环境。”去年,合肥国家综合科学中心批准了建设,这是目前国家组织尖端研究和收集创新资源的三个基地之一。今后,他们将利用一流的实验室和科学设备、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和科学研究成果来吸引和留住人才。

一线材料科学家孙东明也同意这一点。2012年,孙东明从日本名古屋大学回国,“选择金属研究所是为了硕士”。他口中的“大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碳材料科学家程慧明。孙东明如愿加入了程辉明团队所在的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高级碳材料研究部。去年11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正式批准成立沈阳国家材料科学研究中心。

今天,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要时期。*大力支持先进材料和智能制造基地建设,大大改善了当地的创新环境和投资环境。

孙东明告诉《中国科学报》,去年,几十名团队成员与*和企业投资者一起,投资建设了一条年产1000吨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的生产线。“我们拿着自己的成就,甚至自己的钱,做我们想做的事情。为什么不相信,为什么不离开?”

然而,他也指出,这里的科研环境并不适合所有的科研人才。“加工制造是老工业基地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领域,也是它的强项。然而,这一领域的学术论文成果在现有的科研评价体系中并不占主导地位,导致“优秀”科研人才的缺乏。这对尊重和留住这些人才非常不利。”

中国科学新闻(2018-03-16,第一版集锦)

阅读更多

史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全职领导西湖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