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核启动海上核电站实验堆建设
11月4日下午,中国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广核”)在深圳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广核发言人黄晓飞宣布,中广核与东方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电气”)在当天上午举行的中广核科技大会期间签署了“中广核50S实验堆平台工程”压力容器采购协议,标志着备受关注的中广核海上小型反应堆“中广核50S”正式开工建设,中国海上核电站建设进入新时代。
同时,中广核与上海核电集团(以下简称“上海电气”)也签署了《智能核电联合推广框架协议》。“互联网加核电”将从设计和建筑企业延伸到核电设备产业链。
解决海上能源供应问题
中广核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小型反应堆总设计师芮敏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该核电站是中广核开发的一座浮动式核电站。它是以成熟的核电设备技术和成熟的海洋设施技术为基础,以成熟的大型商用压水堆核电厂为参考,为满足最高核安全要求和海洋用户需求而开发的分布式海洋综合能源系统。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一带一路”的宏伟战略目标,实现海洋强国战略首先要解决的是海洋能源的供应。核能是改善我国能源结构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基于小型压水反应堆技术的海上小型核电站分布式能源系统,是解决我国近海、近海和礁区稳定能源供应问题的重要途径。
“ACPR50S作为一种海洋应用的综合核能供应系统,因其高效、稳定、可靠、能源供应需求低、安全性高等特点,将成为解决海洋能源问题的重要选择,也是海洋核电的重要技术储备。”芮敏说,“50S”与其他清洁分布式能源相结合,可以有效缓解海洋能源供应矛盾,为海洋资源开发、海岛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充足的电力、热能和淡水供应,为周边海域的开发活动奠定坚实的能源基础。”
2015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建设50S反应堆。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要求,中广核积极推进ACPR50S实验堆建设,现已完成实验堆关键部件——反应堆压力容器的招标工作。根据招标结果,中广核研究院与东方电气签订了“中广核50S实验堆平台项目”压力容器采购协议。
“压力容器采购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广核ACPR50S海上实验反应堆平台建设的正式开始。”黄晓飞表示,中广核还将继续与国内相关研究机构和设备制造企业深入合作,推动海洋核电快速发展。
据芮敏说,陆上反应堆的正式开放标志是浇筑第一罐混凝土(FCD),而小型海上反应堆则不同。由于海上建造浮动核电厂主要是建造船体平台和设备安装,不包括土木工程,因此不会有混凝土浇筑和FCD。船体平台的建造周期通常相对较短,对海上浮动核电厂建造周期影响最大的是反应堆主要设备的制造周期,其中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制造周期最长。因此,ACPR50S反应堆压力容器已签署采购协议,表明ACPR50S已正式进入工程阶段,标志着ACPR50S正式开工建设。
智能核电建设进一步加快。
“随着中广核与上海电气签署《智能核电联合推广框架协议》,中国智能核电建设将进一步加快。”中广核智能核电项目负责人孙棋表示,该协议的签署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将“互联网+”从设计和施工企业延伸至核电设备及其制造流程的产业链。它将实现设计三维模型与制造过程的无缝连接,提高核电设备制造的智能化水平。
据报道,国家最近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了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和智能化转型”的方向要求。“互联网加核电”已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中改造和提升核电产业的关键举措。
在此背景下,中广核成立了“十三五”科技战略专项——智能核电工程,并组建了由中广核工程公司、中广核运营公司、中广核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专业团队。智能核电项目将充分发挥中广核全业务链的优势,以核电研发、设计、建设和运行维护为核心工作,实现业务、数据和资源的高度集成,推进核电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打造中广核特色的“核电产业4.0”。
孙棋表示,目前,在地方业务单元方面,中广核已完成智能核电研发设计的布局、系统、设备、仪表控制等协同设计子平台建设,实现了华龙一号的全三维设计;在系统集成方面,建立了全球首个全专业核电设计建设业务流程逻辑网络,实现了部门与专业的精细协调和知识信息的智能搜索与推送。
同时,中广核智能核电还通过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技术和基于电厂实时数据的在线仿真技术,开发了三维虚拟漫游、事故现场再现与分析、核电机组在线仿真和超实时预警技术,可具体应用于碰撞与干扰检测、施工仿真、维修规划、现场运行、事故预防等领域,显著提升用户体验和工作效率。
■延伸
“十二五”期间,中广核科技活动占总收入的5%。
“华龙一号”的研发历时6年
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广核科技管理部副总经理舒瑞表示,近年来,中广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推进科技战略项目和高峰计划。“十二五”期间,公司科技创新投入近100亿元,申请国家科技经费15亿多元,占公司收入的5%左右,形成了一大批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中广核共投入3000人年,支出约20亿元。中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1号”用了6年时间,实现了防城港核电示范项目的启动和英国核电项目的成功落地。核电站中枢神经系统的数字仪表控制“和谐系统”实现了生产和工程应用,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四个掌握这一技术的国家。一些高端核电设备的成功开发,如智能核电机器人和宙斯盾应急平台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ATF是一种事故容错燃料,其研发和工程应用与美国同行不相上下。它将从源头上解决核安全问题,彻底改变在役核电厂的安全水平。如东海风力发电项目,它克服了许多世界级的技术问题,如海上建设,耐海水和盐雾腐蚀,长距离电缆铺设,是中国第一个“双十”(水深超过10米,离岸10公里)海上风力发电项目。此外,小型反应堆50S、SETP系列自备燃料组件等一批重点项目也进入了关键时期……这些研发成果不仅展示了核电作为“国家名片”的创新实力,也为中国核电带来了更多的核心产品和技术储备。
舒瑞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广核将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推进华龙一号、先进核燃料组件、下一代先进核能系统、小型反应堆和智能核电五大战略项目。
“华龙一号工程的核心是完成英国总体设计评审(GDA)。华龙一号一旦通过广发银行,将在国际市场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更多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将认可中国的核电技术,并推动后续国际市场的发展。”舒蕊说。
“十三五”期间,中广核将专注于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的国内一流和国际一流研发,探索建立海外研发中心或联合实验室,借鉴世界最先进的智力资源,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技术话语权,努力实现从“跟随者”、“跟随者”向“领导者”的转变。
●南方日报记者龙通讯员钟亮深圳报道
上一篇:为预见次生灾害提供技术支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