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校长:大学,在创新中求变

科普小知识2022-10-26 13:13:45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校长:大学,在创新中求变

Ambodie

■本报记者姜

在今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2015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在学科领域排名世界第11位,前10名中有9名来自美国。

南洋理工大学以其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科学与工程优势而闻名于世,在世界50所顶尖年轻大学中名列前茅。

随着研究型大学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南洋理工大学与中国30多所大学建立了多层次的合作备忘录和联合实验室。近日,瑞典著名植物生物化学家、南洋理工大学校长贝尔蒂尔·安德森教授就当前两国教育的热点接受了《中国科学日报》记者的专访。

帮助学生创新和创业

中国科学新闻:中国*正在努力创造一个“大众创业和创新”的社会环境。大学生也将成为这一趋势的中坚力量。越来越多的学院和大学已经采取措施,允许学生暂停学业,开始创业,并利用各种实际成果来抵消学分。NTU在这方面有经验吗?

安博迪:新加坡一直重视创新和创业,并在支持教育和研究方面投入巨资。总的来说,亚洲国家的创新能力仍然落后于欧洲。亚洲学生可能会跟随装配线一点点,而家长们过于关注他们的成绩。在瑞典和许多欧美国家,最具创新精神的学生不一定是优等生,但他们是有创造力的。一些欧美学生将休学一年,专注于创新和创业。因此,要发展创新,我们需要改变家长、教育者和*的思维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各国追求的充分就业也可能成为创新的障碍。毕竟,做一名员工比创办自己的公司要舒服得多。

为了保持科技的进步,南洋理工大学与劳斯莱斯、宝马等跨国企业有着广泛的合作。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可以参与工业项目,以确保学校的课程不仅是最前沿的,而且可以满足行业的需求。作为一所世界级的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开展各种项目来培养和鼓励创新和创业精神。我们派学生去硅谷或伦敦等国际中心体验其他国家的创新机制。我们还鼓励学生追求自己的兴趣,在课外学习知识。

在过去的五年里,南洋理工大学每年平均收到330份临时停学申请。在此期间,他们代表国家和学校练习、创办公司或参加体育比赛。作为南洋理工大学的学生,暂时停学的时间最长为三年,但这不包括在累计学习时间内。南洋理工大学还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南洋理工大学支持教师和学生创办企业,帮助他们将创新成果商业化。截至2015年3月,南洋理工大学已成立44家公司,其中13家由教授创建,31家来自学生。

同时,南洋理工大学拥有世界一流的先进设备来促进创新和创造力。学校新建的学习中心有56个智能学习教室,专门设计用于合作学习和互动。高层建筑装饰有阳台和花园,为教师和学生思考未来和碰撞火花提供了很多互动空间。我认为表达创造力需要*,创新需要时间。虽然听起来很抽象,但我们不能构建创新,我们只能培育创新的沃土,在创新中寻求变化。

大学走向教育国际化

中国科学新闻:国际化是中国大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你认为衡量一所大学国际化水平的参考指标或特征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推动国际化?

安博迪:国际化是知识的关键。古往今来,当来自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人们走到一起时,它将真正促进人们扩展他们的知识。美国和英国的大学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们从世界各地引进了教授。大学必须国际化。我有时觉得许多欧洲大学,如瑞典和法国,过于民族主义,用自己的语言来教学和发表文章。然而,目前的国际通用语言是英语,这限制了国家之间的合作。

新加坡的大学在国际化方面走得很远,逐渐形成了全球化、多元文化和以英语为媒介的教育。包括交换学生、来自100多个国家的NTU学生和来自70多个国家的教学和研究人员。事实上,南洋理工大学在世界最国际化的大学中排名第十,已经形成了真正国际化的环境。

目前,有许多海外学生在中国留学,但同样重要的是,所有国家的学生和教授也可以来中国。如果只有中国教师和学生,那么他们就是在重复欧洲大学的错误。

中国科学新闻:你认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蓬勃发展将给高等教育带来什么机遇和挑战?

安博迪:新加坡、中国、欧洲和美国不能忽视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带来的全球教育新趋势。这是我进入职场以来,高等教育方式的最大变化。从约翰内斯·古腾堡时代到比尔·盖茨时代,从印刷技术到信息和通信技术,人们都在飞跃。

今天,教师不是年轻一代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可以给他们带来很多信息。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了解全局,整理和整合知识。

因此,在南洋理工大学和帝国理工学院共同新建的李光前医学院,我们没有定期授课。所有内容都在平板电脑上,最重要的“教授”是iPad教授。学生在课前阅读笔记,然后直接进入导师的辅导课、实验室和小组讨论。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

然而,我不认为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会取代大学的存在。我相信混合学习,即结合面对面教育、基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教育和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学习方法。这些对于国际化都很重要。对于未来,我认为大部分的开放式网络课程将会用英语或汉语授课,这是中国应该注意的一点。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和其他基于信通技术的教育也将有助于继续教育,特别是对劳动人民而言。对于有家庭和工作的学生来说,大规模的开放式在线课程将有助于他们在家学习。南洋理工大学现已在Coursera上开设了三门课程,这是一个国际知名的大型开放式在线课程平台:“美、形式和功能:对称性探索”、“法医学导论”和“电子商务基础”。仅去年一年,这三门课程就吸引了15.6万名申请者,其中大部分来自亚洲,其次是欧洲和北美。其中一些课程包括在学校学分中。今年,南洋理工大学还将推出第四门课程“儒家哲学探索”。

高校的核心是“人”

《中国科学报》:中国大学把发表的论文数量和承担的项目数量作为决定教师发展、晋升和奖励的重要依据。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你认为什么是更科学的评估机制?

安博迪:大学教学和科研人员有两项任务:教学和科研创新。因此,需要同时评估两个方面。对于科学研究,评价的重点一直是学术出版物和引用率。然而,它不限于统计数据。还需要不时进行外部同行审查。

与此同时,评估跨学科研究也面临许多挑战。由于期刊和学术作品通常按学科类别呈现,因此很难有效评估跨学科研究。然而,未来的挑战如此复杂,我们需要进行跨学科研究。

目前,我看不到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但高校必须重视跨学科研究的评价,因为正如我一直强调的那样,高校的核心是“人”。

《中国科学报》:高校“师德”建设是教育部的工作重点之一。去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一系列限制措施,俗称“红七条”,包括不剽窃、篡改和盗用他人的学术成果,不索要或接受学生和家长的礼物和礼物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高校的一些严峻形势。NTU有类似的政策吗?

安博迪:研究伦理和研究诚信极其重要。南洋理工大学对剽窃和欺诈采取“零容忍”的立场。学术界和大学最致命的错误是失去对科研诚信的控制。因为每次出现欺诈,公众都会失去对高校的信任。

当前的工作压力可能会导致一些人走捷径。但是,所有高校都应该建立和完善科研诚信体系。一旦发现剽窃和欺诈行为,后果不堪设想。2010年,南洋理工大学联合举办了第二届国际科研诚信大会,会议发起并通过了《新加坡科研诚信宣言》。我们也强调学生科研的完整性。自2010年以来,反剽窃软件被用来指导教师和学生采取适当的引用方法,以确保科研工作的原创性。

《中国科学日报》(第五版《大学周刊》,2015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