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高校教师做科研 到底以啥论英雄

科普小知识2022-10-26 16:06:23
...

高校教师做科研 到底以啥论英雄

新学年开始一个多月后,四川省各高校教师就科研评价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事实证明,去年年底,四川省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高校改革科研评估机制,纠正单纯依据论文发表数量来评估个人学术水平和贡献的做法,引导科技人员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是四川首次制定科研创新驱动发展的详细指标,直接包括产值、国内生产总值和投资的贡献。希望量化指标能有效指导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

现在,四川高校是否根据《意见》修订了科研评价指标?教师对“意见”的反应如何,对未来科研评价体系的改革有什么看法?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许多论文不是为了研究实际问题而写的,浪费资源,更不用说转化成果了."

"如果评价不仅仅取决于论文的数量,我们当然高兴!"张明(化名)是四川大学文学与历史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根据学校的评估标准,他每年需要发表大约5篇论文。张明说:“科研与职称评定和年终考核挂钩。职称和年终考核与工资和福利直接相关。每个大学老师都应该关注他们。”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学教师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学校需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8至10篇论文才能获得最高职称,而且必须有一个*、一个省级和一个部级项目由她自己牵头。“一些‘985’和‘211’大学的要求甚至更高。”

据了解,目前,在*、省级、部级期刊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是高校科研评价的主要指标,也是研究生毕业和教师职称评定的“硬门槛”。对报纸出版的“迫切需求”也催生了一个庞大的造纸行业,很难区分真假。在百度搜索“发表论文”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大量纸质出版中介声称“发表论文100%成功”,“发表论文不全额退款”。

"许多论文只能由作者和出版社的编辑阅读!"成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平对“纸泡沫”现象深感担忧。她说许多论文不是为了研究真正的问题而写的。有些论文发表后被束之高阁,很少有人阅读。“这实际上浪费了大量的国家资金和资源,也浪费了研究人员的时间,更不用说转化成果,为社会创造利益和价值了。"

西南民族大学教授钟克勋表示,该校科研评估改革迫在眉睫,《意见》的发布非常及时。

“短期内很难量化基础研究、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社会效益。”

记者在成都某大学的官方网站上看到,在其最新的《科研量化管理办法》中,科研成果的评价依据仍然是专著、论文、专利等相关证书。

“俗话说,龟有龟路,蛇有蛇路。不同学科的科研成果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四川师范大学研究部副主任何太平表示,应用学科的研究成果更容易定量评估,而且与成果转化相关联,但基础研究成果难度更大。

“基础研究成果、人文社会科学、艺术研究成果、社会效益都显示出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如果必须用‘必须用’来衡量,那么这个评价标准是有问题的。与其没有合适的新评估方法,不如使用旧方法。”张明说。

川西文献修复中心主任彭德全说,由于古代文献修复研究的社会效益很难在短时间内显现出来,所以很少有人做过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四川至少有200万册古籍公开收藏,但专门从事古籍修复的人不到100人。”

张明告诉记者,事实上,四川大学并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讨论。至少目前,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和评价仍然是以旧的方式进行的。

张明说,一方面,像他这样的研究者急于改变评价标准;另一方面,如果试卷不再是考试的主要指标,他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也许改革后,通过评估会更加困难."

如果科学研究的评价标准与专业技术职称的评价标准不一致,改革就不会有什么效果

“事实上,我们早在2010年就开始了学校科研评估体系改革的探索。”贺太平表示,四川师范大学对一些难以量化和评估的科研成果,主要从其“理论原创性创新”、是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是否突破了一些历史困难等方面进行评判。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和成绩的重要性,学校还建立了相应的成绩等级序列。

尽管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何太平仍然感到无助:“如果我们进行科研评价改革,如果评价体系不变,一切都将是零。”

贺太平的“教学评价体系”是指高校教师仍应通过职称评定来“讨论英雄”,教师的科研成果在很大程度上为职称评定服务。“科研成果的评估是科研部门的责任,而教师职称的评定是人事部门的责任。如果评估标准不能“达成一致”,任何单方面的改革和探索都不会有什么效果。”贺太平坦言,科研的目的不是评价,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从评价体系中“操作”。

“在目前的评价体系下,高校的科研实际上是浮躁的。学校就像招商局一样,到处抓项目,引进资金,每年给科研机构发布评估指标……”张明说,抓项目没什么错,但科学研究也有自己的规则。不成熟的条件“推动前进”,每个月和每年都会有新的发现和创造。这是不现实的,违反了科学规则。因此,许多“半心半意”的项目都是用金钱和努力建成的。这种现象急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