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人民日报:诺奖的三大“提醒”

科普小知识2022-10-27 15:31:43
...

■科学研究不需要盲目追求深奥和神秘的领域。

■“小人物”也可以获得诺贝尔奖。真正有价值的创造只能来自于坚持科学探索,而不是关心论文和各种量化指标

■跨界或跨界已经成为现代科学突破的应有含义。今天,当基础理论没有重大创新时,“制造”工具和用工具发现自然奥秘一样重要。

2014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一个接一个地宣布后,各种各样的热门评论继续。难怪,作为地球上最有说服力的科学奖,诺贝尔奖的魅力已经超越了科学的专业障碍,成为吸引世界关注的热点新闻。

对于关心诺贝尔奖的中国公众来说,四位中国科学家预测获奖的失败,或者关于中国科学家离诺贝尔奖还有多远的热烈讨论,都是缩小与诺贝尔奖差距的表现。总结各种评论,特别是学术界的分析和解读,今年的诺贝尔奖可能给了中国科学家三个特别的“提醒”:

一是科学研究不必盲目追求深奥而神秘的领域。诺贝尔奖不是科学研究的目标或终点,但即使有人真的将诺贝尔奖视为研究的最大动力,诺贝尔奖的法则仍然成立:能够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自然令人兴奋。例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三位发现大脑定位系统的科学家,但是如果有发明和创造能造福人类,那也是可取的。

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由发明蓝色发光二极管的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和天野之弥以及日裔美国科学家中村修二分享。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发明融合了红、绿、蓝三原色,使节能低耗的发光二极管照明真正造福全人类,照亮21世纪。这种新型光源的发明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其重要性不亚于爱迪生发明电灯。

第二,“小人物”也可以获得诺贝尔奖。真正有价值的创造只能来自于坚持科学探索,而不是关心论文和各种量化指标。一些科学家评论说,中村修二,这位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之一,从他的简历和研究经历来看,似乎只是科学界的一个小人物。正如他曾经开玩笑说的那样,因为大公司的研发力量占据了所有的山头,竞争太激烈了,只有另一条路可以走,而别人却不会走。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用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黄晴的一句有趣的话:“中村修二只是一家公司的普通员工。在他发明蓝色激光之前,他只是一个从未知的日本大学(德岛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回顾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日本的诺贝尔化学奖,当时世界化学家不知道这个人是谁,日本化学界也茫然地面对记者的提问。直到后来他们才知道田中耕只是岛津制造研究所的一名小职员和大学生,发表在《蛋白质质量的测定》上的论文只在一份日本小刊物上发表过。”

可以说,无论是个人还是学术环境,都应该让科学成为“一次充满冒险、乐趣、毅力和奉献精神的探索之旅”,而不是“一个急功近利的炫耀舞台”。

第三,跨界或跨界已经成为现代科学突破的应有含义。今天,当基础理论没有重大创新时,“制造”工具和用工具发现自然奥秘一样重要。从今年的诺贝尔奖来看,科学进步使得人们很难区分尖端领域的特定学科。诺贝尔化学奖爱上了三位对“超高分辨率荧光显微镜的发展”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一些科学界的同行对此发表了评论。“获奖作品反映了现代科学的交叉:事实上,它是物理研究,目的是观察化学分子,目的是生物医学研究,因此它跨越了物理、化学和生物学。”

这一成就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可以说是人类揭开微观世界面纱的一种工具,它将肉眼可以分辨的0.1毫米尺度扩展到了纳米水平。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在更微观的尺度上观察生物的自然状态。在此之前,诺贝尔物理学奖也曾两次授予显微镜设计领域的科学家。

这也提醒科学家,所有的道路都可能通向科学的殿堂,这取决于他们是否能够坚持下去。这一点也可以从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贝祖格身上看出来——当他失业时,他把仪器搬到了他搭档的家里,并继续进行后来帮助他获得诺贝尔奖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