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一饷凝情无语》原文和翻译、《如梦令·一饷凝情无语》赏析与评价 宋代王之道
《如梦令·一饷凝情无语》原文
一饷凝情无语。
手捻梅花何处。
倚竹不胜愁,暗想江头归路。
东去。
东去。
短艇淡烟疏雨。
《如梦令·一饷凝情无语》翻译及赏析
《如梦令·一饷凝情无语》拼音对照参考
yī xiǎng níng qíng wú yǔ.
一饷凝情无语。
shǒu niǎn méi huā hé chǔ.
手捻梅花何处。
yǐ zhú bù shèng chóu, àn xiǎng jiāng tóu guī lù.
倚竹不胜愁,暗想江头归路。
dōng qù.
东去。
dōng qù.
东去。
duǎn tǐng dàn yān shū yǔ.
短艇淡烟疏雨。
如梦令·一饷凝情无语赏析
“一饷疑情无语”,显然不是终日无语、整日销凝而是忽然间因触景生情而产生的惆怅。从次句看,很可能是因攀折梅花所致。这情形有类于《西洲曲》“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从忆梅到折梅,引起对远人的怀思有一个从无意到有意的过程。折梅与怀人有关,所来自远,南朝刘宋时陆凯赠范晔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故次句言“手捻梅花何处”,其意仍在怀思远人。“何处”二字则有欲寄无由的苦恼,故“手捻”梅枝,彷徨徘徊。
女子所怀何人,下句更有暗示。“倚竹不胜愁”,系用杜诗《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句意,杜诗写了一位为丈夫所遗弃的妇人自保贞洁的德操品行。这里用以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离居的忧伤,和对远人一往情深的盼望。同时又沿用杜诗,以翠竹之高节拟人“暗想江归路”,则进一步点出其人远人的踪迹,想当初,他从“江头”扬帆远去的,而此时也该从去路归来了吧!这句“暗想”联上“凝情无语”云云,又进一步通过状态表情,表现女子那深沉的思念,难以用言语表达。而“江头归路”联上“何处”云云,又使人联想到唐诗“妾梦不离江水上,人传郎在凤凰山”(张潮)的意境,使人体会到她的内心之痴迷。
从“暗想江头归路”到末二句“东去,东去,短艇淡烟疏雨”,在意象上有一个跳跃。两字“去”字,可推知不是丈夫归来,倒是出外时的情景。那时,他就乘着一叶行舟在烟雨迷蒙的江头离她东去,那景象是如此凄迷,记忆又是如此犹新,令人难以忘怀。这种倒叙不仅使读者领略到更多忧伤,丰富了词人的内蕴;而且造成一种类乎汉诗“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的意境,既显示出女主人公企盼的失望,又增加了其性格的温润。
“词人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不过十数句,一句一字闲不得。末句最当留意,有有余不尽之意始佳。”(张炎《词源》卷下)这首词的作者,注意措语用意的深婉,做到了句无闲字而有余意;结尾处所造想象中境界,亦饶悠悠不尽之韵味,故称合作。
《如梦令·一饷凝情无语》翻译、赏析和诗意
一饷凝情无语。手捻梅花何处。
倚竹不胜愁,暗想上游归路。
东距。
东距。
短艇淡烟疏雨。
* 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
网友对《如梦令·一饷凝情无语》的评价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如梦令·纤月黄昏庭院》原文和翻译、《如梦令·纤月黄昏庭院》赏析与评价 清代纳兰性德
《如梦令》原文和翻译、赏析与评价 宋代吴潜
《如梦令·一饷凝情无语》原文和翻译、《如梦令·一饷凝情无语》赏析与评价 宋代王之道
《长相思》原文和翻译、《长相思》赏析与评价 宋代王之道
《玉楼春(和李宜仲)》原文和翻译、《玉楼春(和李宜仲)》赏析与评价 宋代王之道
《如梦令·一晌凝情无语》原文和翻译、《如梦令·一晌凝情无语》赏析与评价 宋代王之道
《卜算子》原文和翻译、《卜算子》赏析与评价 宋代王之道
《六州歌头(和张安国舍人韵呈进彦)》原文和翻译、赏析与评价 宋代王之道
《满庭芳(立春日呈刘春卿)》原文和翻译、《满庭芳(立春日呈刘春卿)》赏析与评价 宋代王之道
《蝶恋花》原文和翻译、赏析与评价 宋代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