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钱令希:知行并重的科教人生

科普小知识2022-10-28 16:11:21
...

钱令希:知行并重的科教人生

钱令希:知行并重的科教人生

1937年冬天,钱凌希(后排左三)和他的同学去法国北部进行一次地质旅行。

钱令希:知行并重的科教人生

1939年,钱灵玺(左四)正在修建叙利亚至昆明铁路

钱令希:知行并重的科教人生

1975年秋,钱岭西(左二)和其他设计团队成员正在讨论年鱼湾油港栈桥的吊装问题。

钱令希:知行并重的科教人生

20世纪90年代,80多岁的钱凌希仍然喜欢这个三英尺高的平台。

■王希荣

钱凌希(1916-2009)

著名的工程师、机械师和教育家。中国结构力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的先驱提出了计算力学的发展,倡导结构优化,并在桥梁工程、水利工程、船舶工程、港口工程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1955年,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第一位院士。水利科学家钱和他的兄弟、物理学家、中科院一所院士钱,被誉为中国科技界的“小三钱”。他善于教书育人,珍惜人才,培养了几代杰出的力学人才。2009年4月20日,钱凌希因医疗无效在大连去世。

“作为力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他从小就立志报效祖国,知识与实践并重,修建桥梁、大坝和港口,领导计算力学,在中国享有盛誉。一位毕生致力于教书育人的大师,有着独特的洞察力,爱才知才,育才育才,赢得了桃李满园,人间芬芳。”这首挽联是钱灵玺院士93年科学教育生涯的真实写照。

“精心起步”的学习之路

钱灵玺于1916年7月26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李洪生镇时迁琴人堂。他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王钱流的第三十六世孙。钱灵玺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钱伯贵早年深受中西文化的影响。他充满了革命精神,他一生都尊重教育和正义。他对儿子非常严格。他的母亲华凯森是无锡当口人,他的父亲和弟弟也受过良好的教育。我的哥哥钱赵霖比钱凌希大10岁。他早年在上海大同大学学习,在英国学习。他是中国研究金属晶体正常变形和晶体缺陷的先驱,也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先驱。

1921年8月,刚满5岁的钱凌希进入了他父亲钱伯贵等人十多年前创办的李洪生小学(原名“南方小学”,1949年后先后更名为“鸿生小学”和“鸿生中心小学”),开始了他的正式学习。1925年8月,在父亲的授意下,钱凌希离家去无锡县第四高级小学生活学习,这所学校位于他家乡附近的梅村镇。学校创建于1913年,是新学制下无锡县六所新建小学之一(原名“仁子学制”),在教学中特别强调汉语、英语和算术。当时,钱灵玺的叔叔华是学校的校长。钱玲喜受到叔叔的特别关注,和叔叔睡在同一张床上。她受她叔叔“深入浅出”的教学特点的影响。钱凌希第一次上小学时,他的名字叫“林西”,是他父亲给的。对于年轻的钱灵玺来说,用毛笔写字很难,因为它的笔画多,结构复杂。因此,我叔叔想出了一个办法,把同音词“林西”改名为“灵西”。钱凌希后期的学术研究风格具有“化繁为简”的特点,这可能与他叔叔改名有关。

1927年8月,钱凌希被新成立的中山大学第四区苏州中学录取为一年级学生。钱凌希来自农村,刚刚到达苏州。他对这个城市的一切都感到新鲜。他对乐趣的热爱影响了他的学习。年底时,26个英文字母无法记忆,历史考试不及格。钱凌希觉得问题很严重。如果他想在另一所学校学习,最好不要学英语。

1928年8月初,上海中法国家工业专业学校(1931年更名为“中法国家技术学院”)的中学部开始招生。当时,在上海大同大学读书的弟弟钱在暑假回家时告诉了钱凌希这个消息。尽管当时学校规定附属中学只招收至少完成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但钱凌希还是决定试一试。所以他集中精力准备考试,努力学习,最终产生了一个他不敢想的结果——他通过了高级分数线考试。晚年,在回顾初中一年级的“严重问题”时,钱凌希说:“学习就像在硬木上钻螺丝钉。首先,你应该制定一个积极的方向,反复敲打几次,然后平稳地拧紧。否则,钉子会站不稳,会不停地扭动,即使它不够结实。学习的方法是认真开始!”

1928年9月,钱凌希在中法国立工业专科学校附属中学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涯。在通过了一年的法语补习班和三年的高中学习后,他于1932年8月加入了中法国家技术学院的本科。该校的课程目标是与法国、比利时和其他国家的技术大学处于同一水平。在最初的两年里,它只教授工业公共科目,不管是系还是专业。1934年8月,钱凌希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了在土木工程系学习。两年后,他在该系的综合评估中获得第一名,并直接获得了在比利时学习的资格。

1936年9月,短暂的暑假后,钱凌希在上海登上法国邮政公司“总统杜梅”,前往法国马赛。10月,他抵达比利时布鲁塞尔,在那里他注册了北京大学(布鲁塞尔*大学)。当时,钱凌希被大学应用科学院录取。他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进入地球与森林系相对容易的研究生课程,另一个是在地球与森林大学四年级和五年级学习为期五年的课程。钱凌希来比利时留学是为了学习一些技能,所以他选择了后者,因为他认为研究生班不够扎实,进入大学四、五年级学习,他就可以真正的学习他们正规的大学课程,学好他们的技术知识。

由于中法国家理工学院扎实的法语基础和专业知识,加上勤奋好学,钱凌希在北京大学的两年学习相对顺利:第一学年成绩优异,毕业时成绩最好,在班上名列第二,获得了最好的土木工程学位。

从北京大学毕业后,钱凌希原计划在国外继续实习一年。然而,考虑到中国抗日战争的高潮,许多急需各方面人才的项目被启动,促使他于1938年初秋经越南海防返回祖国的大后方云南昆明。

西南后方已经有了自己的标志。

1938年10月,钱凌希向昆铁工程局局长申昌推荐自己,加入该局工务司桥梁组。钱凌希去求职的那天,沈主任说暂时没有空缺。就在有人跑到主任办公室说需要人的时候,钱凌希马上说:“我先去试一试。如果可以,我会留下来。”导演沈说:“那就叫钱审吧。”因此,钱凌希在徐坤有一个绰号叫“金钱审判”。叙利亚-昆明铁路工程局采用了一套英国和美国的技术规范,这是钱凌希在比利时学习和学习法语的另一个挑战。幸运的是,他在大学和留学期间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此外,他努力自学英语,在此期间有很多工程实践的机会。钱凌希很快就胜任了他的工作。第二年春天,他从“试用期”变成了正式员工,并很快被任命为“工程援助部”。钱凌希在叙昆铁路工程局工作两年多了。他曾与一些在铁路建设方面有丰富实践经验、工作认真、勤学苦练的技术人员共事过。他在生意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也收获了很多。这为他“几十年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科学研究为工程建设服务的思想原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41年2月,钱凌希被调任至川滇铁路公司设计部,担任工程部副部长。他在这里的工作主要是设计,这比他在叙利亚-昆明铁路工程局时空闲得多。几乎没有什么有意义的工作可做。渐渐地,他意识到了自己的意图。1942年6月,交通部桥梁设计局局长茅以升来昆明招兵买马。钱凌希觉得这是一个纯粹的技术设计单位,非常适合自己的兴趣,决定去那里。然而,他的妻子倪慧当时怀孕了。就在那时,云南大学(以下简称大云)正在招聘结构性教师。钱凌希和毛先生谈得很好。目前,他在大云教了一年书,第二年暑假去了贵阳工作。

1942年8月,年仅26岁的钱凌希进入大云。他跳过讲师和副教授,直接受聘为土木工程系教授。大云年间,钱灵玺可以随心所欲地读书和学习,感觉很舒服,所以他后悔去贵阳赴约。然而,1943年7月,钱凌希的家人搬到贵阳,并向贵阳的交通部桥梁设计与工程办公室报告,该办公室由茅以升领导。

1943年10月下旬,中国工程师学会第12届年会在桂林召开。叙昆铁路工程局的同事、好朋友刘辉先在参加会议时路过贵阳,专程来看望钱凌希。在与老朋友的交谈中,钱凌希津津有味地提到了他在大云的一年教学生涯,并表示如果有机会,他愿意在大学里工作。不久,浙江大学(以下简称浙江大学)工程学院代理院长王教授,在中国工程师学会桂林年会后,途经贵阳返回遵义时,来找钱灵玺,邀请他到浙江大学任教。王是在桂林开会时从刘会贤那里得知钱凌希的。就在此时,重庆市桥梁设计事务所即将改组并迁至重庆,钱凌希欣然接受了王的邀请,加入浙江大学。然而,钱凌希本人暂时留在桥梁工程办公室处理手头的工作,允许他的妻子倪慧和她年幼的儿子乘坐他在交通银行工作的堂兄钱大忠雇佣的运钞车,提前从贵阳到遵义。1943年11月底,钱凌希也来到浙江大学,并被聘为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教授。12月10日晚,朱克真校长作为浙江大学的新生,专门为钱凌希等人举行了宴会。

当时,浙江大学被著名生物化学家、科学史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李约瑟博士誉为“东剑桥”。朱克真、、钱葆聪、苏、王、贝、谭、梅光迪等著名教授云集。钱灵玺所在的浙江大学理工学院和土木工程系的大多数教授也是中国著名大学的毕业生和在英国和美国学习的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钱凌希决心加倍努力,使自己在教学和研究方面不逊于这些同事。

在遵义的三年时间里,钱凌希不仅授课、指导高年级学生做毕业论文,还开展相关研究,先后撰写了《梁拱功能分布图及其归纳法的联系》、《悬索桥理论与分析的改进》等多篇萌芽性论文。1945年,钱凌希以这两篇论文申请国民*1945年学术奖。颁奖结果于1946年12月底宣布。钱凌希在应用科学二等奖中排名第一(一等奖空缺)。

1945年7月,钱凌希的《悬索桥理论与分析的改进》的英文版通过国家北平图书馆转移到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该学会随后迁至重庆。三年后,1948年9月,《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会刊》第74卷第7期发表了文章“悬索桥分析的简化方法”的英文版。文章“悬索桥理论和分析的改进”受到茅以升的高度赞扬,他评论说:“钱钧发现了一个新的缆索水平张力公式,它能使一个非常简洁的函数在各种活载情况下发现它的变化,减少计算时间并消除出错的机会。从本文给出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的价值,并使它成为结构科学中的一个创新。”1951年,在这篇论文发表近三年后,由于其开拓性的学术和简单的、面向工程的风格,它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的结构分会推荐授予钱凌希的1951年莫西夫奖。然而,鉴于当时朝鲜战争的爆发,钱凌希拒绝接受该奖项。后来,该奖项被临时授予了美国力学家尚利,他因研究柱的非弹性稳定理论而闻名。

计算结构力学在中国的发展

1946年秋,钱凌希带着“复员”的浙江大学来到杭州西湖。除了在浙江大学土壤与木材系担任教授外,他还担任了浙赣铁路局铁路桥工程总工,参与了浙赣铁路战后桥梁修复的设计和施工。1950年8月,钱凌希出任浙江大学土木系系主任。今年11月,他在《中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他的论文《余能理论》,这是中国第一篇研究变分原理的论文,引起了中国力学工作者对变分原理研究的兴趣和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成果。

1952年1月,应大连理工大学校长曲伯川的要求,钱凌希加入大连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大连理工大学,1988年更名为大连理工大学)。他先后担任土木系教授、港口工程教研室主任、研究部主任、数学力学系主任、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大连理工学院副院长、主任、顾问。

20世纪50年代,钱凌希先后参与了武汉长江大桥、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南京长江大桥等国家重大工程的论证和设计实践,并带领大连理工大学研究团队结合课题开展相关研究。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决定建造自己的核潜艇,钱凌希领导的研究小组承担了建造核潜艇的壳体强度、开口度和稳定性的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钱凌希意识到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将给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同样,他预见到他从事的结构力学研究也将面临这样的变化。为此,他勤奋地学习了计算机相关知识,还要求他的研究生林、陈浩然等人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这些研究生中的大多数后来成为计算结构力学研究和教学的骨干。

始于1966年的“*”导致了我国计算力学发展的一段停滞期。然而,只要钱凌希有机会,他就永远不会放弃研究。即使是批评也没有阻止他思考力学。1973年8月,钱凌希发表了《结构力学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现代发展》,为我国计算力学和结构优化的发展敲响了号角。它引起了力学和工程界的注意和反应。倡导将有限元研究向计算结构力学和工程设计的高度提升到优化设计的高度,为我国的力学研究提供方向性指导。同年,钱凌希在上海组织了一个小团队“开门办学”。这个小团队利用那里有限的计算机条件,编制出越来越复杂和实用的程序,帮助上海的工程界解决许多突出和困难的问题。钱凌希的举动是在中国工程设计的自主研发中创造计算机辅助工程软件的壮举。它为大连理工大学乃至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计算力学学科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74年,大连理工大学全面承接了大连余念湾石油港的设计。钱岭西团队负责其主要工程栈桥的设计。他带领项目组的几位青年教师,基于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的理念,最终从2跨、3种连接技术、4种桥型的比较中,选择了“100米跨度空腹桁架全焊接钢栈桥”方案。1978年和1981年,该项目获得了国家科学大会奖,并在20世纪70年代获得了前国家建设委员会的国家优秀设计奖。

1975年夏,在钱凌希的领导和策划下,钟万勰带领团队成员开发了一套大型复杂结构的多层子结构分析与集成系统(JIGFEX)。1977年,他们基本上调整了这个具有很强通用性的大型组合结构分析程序,并很快开发了DDDU结构优化程序系统。

1978年3月,大连理工大学成立了工程力学研究所,这是钱灵玺的基地。它致力于组织团队,领导计算力学的发展,并开展相关的研究和实践。今年8月,钱凌希在全国机械规划会议上强烈建议将“计算力学”列为机械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他的建议最终被采纳,从而使计算力学在全国范围内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1980年11月,钱凌希在杭州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计算力学研讨会。1981年,由钱凌希发起的《计算结构力学及其应用》(1997年更名为《计算力学杂志》)于当年12月获得原国家科委批准,并在全国范围内发行。

由于他在计算力学方面的远见卓识和卓有成效的成就,1982年5月,在中国理论与应用力学学会第一届理事会主席钱学森的大力推荐下,钱凌希当选为第二届理事会主席。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钱凌希还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1981年4月,国际计算力学协会(IACM)成立,钱灵玺作为该协会的发起人成为国际计算力学委员会成员。由于在计算力学领域的大量工作和国际学术交流的发展,钱凌希于1997年6月被评为“国际计算力学协会荣誉会员”。

基于开展工程建设力学研究的目的,钱凌希将以有限元方法为主的结构力学分析方法升级为计算力学方法和软件开发方法。同时,对结构优化设计进行了理论和应用研究。在结构优化研究方面,钱凌希将他在全国范围内的“面对面”呼吁与大连理工大学的“点”建设结合起来。“点”的结果在“面对面”中起到了示范和示范的作用。在他的精心领导和精心管理下,从1970年到1990年初,中国在结构优化方面的学术和工业研究的综合水平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来访的国际学术杂志《工程优化》的主编、英国利物浦大学的坦普莱曼教授曾说:“通过DDDU,我非常惊讶和高兴地发现学者、学生和主要行业之间在优化设计研究方面有如此多的合作。大连理工大学开发的这个计算机程序是一个非常好的系统。利物浦研究小组还没有开发出这样的程序,但希望与大连理工大学合作。”

“功臣”与香桃梅

大连理工大学前校长程耿东院士曾说,钱凌希“最大的成就不仅在于学术,还在于育人”。1942年8月,钱凌希受聘为云南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从那以后,除了1943年7月至11月在交通部桥梁设计局工作,他一直在大学里努力工作。

钱凌希一生热衷于演讲,即使在晚年也没有减弱。20世纪90年代末,已经80多岁的钱凌希给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的大一新生上了第一堂课。许多年后,那年的一个学生回忆说:“我们学校的第一堂课是钱老师给我们上的。我记得那是1998年夏天,在机械大楼207室。”

钱凌希过着名利双收的生活。学生中不仅有接受过专业教育的学生,还有许多私人学生和有记录的学生。他们遍布世界各地。他们中的一些人后来成为了学者和大学校长。胡海昌、潘、、邱大洪、钟万勰、程耿东、林浩、赵国范当选为院士,朱、、程耿东、刘洋当选为大学校长。

钱凌希珍惜人才,热爱人才。他精通英语,善于发掘人才。为了组建自己的研究团队,他三次从北京、沈阳、吉林通化抽调钟万勰、程耿东、林嘉豪、隋云康。一方面,钱灵玺通过教书育人培养中青年教师;另一方面,他通过大学来指导博士后研究人员、博士生和硕士研究生。他有无数的受益者。可以说,在世界各地,他充满了桃子和李子。他和各个领域的学者和老师交了很多朋友。他互相学习,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0世纪50年代末,钱凌希被任命为理工大学数学力学系主任。他决定他的专业发展必须坚持为工程服务的大方向。诚然,钱凌希在他的整个力学教学生涯中,尤其是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为工程服务的方向。强调力学和工程学相结合的想法对学生有深远的影响。1984年获得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的周建平院士曾说:“我现在是工程师,不是机械师。正是听了钱老的学术报告,使他在日常学习中既重视理论学习,又重视工程应用

钱灵玺也是一位具有战略眼光的教育家。他曾任中国高等教育协会第一副主席、第二副主席和大连理工大学第二任校长。他提出了一些教育思想和理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大学建设的“两个中心”、大学教师组织的“学术细胞”、短期科技人才的培养、“实战刀枪”的教学方法和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思想和理念在大连理工大学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例如,在大学建设“两个中心”理论的支持下,作为一所大学的校长,钱凌希面临着学校教学、科研、学校管理、工程服务等几大问题,这几大问题是齐头并进的。大连理工大学的办学景象也很繁荣。《人民日报》报道,这一教育理念也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反响。

1985年9月4日,钱凌希辞去大连理工大学校长职务,担任大连理工大学顾问。虽然角色发生了变化,但钱凌希对大连理工大学的热情没有改变。

1994年9月,在第10个教师节前夕,钱凌希被辽宁省人民*评为辽宁历史上第一批“优秀教师”。2009年6月,他当选为“大连理工大学60周年纪念教师”。

"优秀的教师既是教育实践者又是教育理论家."钱《家训》中有一句话:“兴学育才,为国之本。”钱凌希一生都在练习《钱家训》,并对这句话作了完美的诠释。

(作者:上海理工大学。照片由钱凌希的女儿钱堂提供)

本版组稿负责人:张嘉靖

《中国科学报》(2019-022,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