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3D打印+仿生,让人造骨在生物体内“活”起来

科普小知识2022-10-28 18:30:58
...

骨缺损是骨科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我国,每分钟都有7人因交通事故而严重残疾,每年有1000多万人患有骨缺损。骨缺损的修复和重建一直是国际临床难题。西北工业大学的王燕恩教授的团队最近在英国杂志《聚合物》上发表了一篇论文,称他们开发的3D打印活性仿生骨能够在生物体内“发育”,与天然骨的成分、结构和力学性能高度一致,达到了“真假混淆”的程度。《科技日报》的一名记者最近深入西北工业大学寻找答案。

核心技术在于“仿生”

“传统的金属和高分子材料具有无法控制的仿生结构,机械性能不匹配,生物相容性差,无发育功能,运动错位,磨损等术后并发症。特别是,没有生物活性的假体不能在人体内发展,也不能与天然骨很好地融合,需要二次手术修复。”当我见到记者时,王燕恩教授坦率地说。

王燕恩团队开发的3D打印仿生骨骼的核心技术是“仿生”。由于传统陶瓷骨和天然骨在各种性能上的巨大差异,在动物体内无法实现良好的发育。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王炎恩开始用印刷材料。羟基磷灰石是目前世界上普遍使用的一种类骨材料。然而,如何粘结粉末羟基磷灰石一直是一个难题。正是因为国外使用酸性粘合剂,给植入物带来了术后疼痛。粘合剂大多是粘性有机化合物,表面张力很大。如何让它们通过一个直径只有20微米的打印机喷嘴成为最大的问题,这个直径与发丝的直径相似。同时,这种粘合剂应该为动物甚至人类环境所接受。为了找到这种合适的粘合剂,王燕恩测试了数百种不同的方案,并用破损的喷嘴填充了几个大盒子。最后,他发现了一种与生物环境的酸碱度相近且性能良好的粘合剂,这种粘合剂不会堵塞喷嘴。

经过多年的探索,王燕恩和他的学生已经能够根据不同个体的骨骼特性,如羟基磷灰石、粘合剂、细胞液和蛋白液(生长因子)等,科学地匹配印刷材料,从而印刷出最适合植入个体的人工仿生骨。

自体细胞在人工骨中生长

天然骨不仅外观非常不规则,而且内部结构复杂,不同部位密度不同。让人们建造骨骼来模仿自然骨骼的结构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王燕恩发明了生物陶瓷仿生骨的3D打印技术,解决了“怎么玩”的问题。

在配料和撒粉的印刷过程中,传统的3D印刷材料单一、密度一致、粉末单一、撒粉均匀,难以满足仿生骨的印刷要求。王炎恩不仅开发了印刷控制系统,还攻克了印刷的关键机械技术。该套设备原有的常温压电超微雾化喷涂技术突破了细胞液、蛋白液喷涂速度和喷涂量难以精细控制的技术瓶颈,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动物实验表明,仿生骨植入动物受体后能够很好地发育,即通过受体的代谢,自体细胞能够在人工骨中生长,最终完全长成自体骨。

在西北工业大学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的联合动物实验中,没有发现排斥反应。

经测试,3D打印活性仿生骨在成分、结构、力学等性能上与天然骨高度一致。与其他类似的3D打印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王燕恩透露:“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汗腺、毛囊、皮脂腺等真皮层结构的稳定打印技术,使其非常接近自然皮肤。”目前,在他们的三维打印兔子皮肤植入实验中,仿生皮肤比自体皮肤愈合时间少25%。在未来,这项技术可能会为治疗骨缺损、皮肤损伤等患者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