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国家卫计委发布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

科普小知识2022-10-28 23:09:32
...

中新网2月3日电(记者金振亚)国家卫生计生委3日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寨卡病毒病诊疗规划(2016年第1版)》(以下简称《规划》)。该计划指出,人们普遍容易感染寨卡病毒,已经感染该病毒的人可能对再次感染免疫。目前,没有预防寨卡病毒疾病的疫苗。最好的预防方法是防止蚊子叮咬。建议准备怀孕和怀孕的妇女应仔细访问寨卡病毒流行区。

该计划分为七个部分:病因、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指出寨卡病毒病的传染源可能是感染寨卡病毒的病人、潜伏感染者和非人灵长类动物,埃及伊蚊对病毒的叮咬是该病最重要的传播途径。在母乳中可以检测到寨卡病毒核酸,但没有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的报告。罕见的血液传播和性传播。

该计划指出,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仍不清楚,现有数据显示为3-12天。人们感染寨卡病毒后,只有20%的人有症状,而且症状很轻微。主要表现为中低烧、斑丘疹为主的皮疹、非化脓性结膜炎、肌肉关节痛、全身无力和头痛。少数患者可能有腹痛、恶心、腹泻、粘膜溃疡、皮肤瘙痒等。症状缓解2~7天,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和死亡是罕见的。感染儿童的神经系统、眼睛和听力也会发生变化。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甚至胎儿死亡。

据监测,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我国与寨卡病毒传播有关的主要物种,埃及伊蚊主要分布在海南省、广东省雷州半岛和云南省西双版纳、德宏和临沧。白纹伊蚊广泛分布于河北、山西和陕西南部。该计划要求当地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做好准备,对可能在中国发生的寨卡病毒疾病进行治疗。当地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特别是有人员进出疫区的口岸地区,应高度重视寨卡病毒疫情的防控和医疗准备工作,加强与口岸卫生检疫、交通等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提高寨卡病毒病的早期识别和诊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