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爆炸中为何科普视频脱颖而出
原标题:90后,用视觉表达和计算机程序来推理
这段视频从密切观察病毒如何进入细胞开始。论文、生物知识、计算、数据变化、时间链等密集信息相继出现。在“可视化”之后,它清楚地解释了新冠状肺炎的发生、传播和预防的逻辑。这个关于这种流行病的10分钟科普视频“关于新冠状肺炎的一切”,受到了好评,并在整个网络中收到了超过2亿次广播。
在此期间,人们密切关注新皇冠肺炎疫情的信息。科普视频使用了视觉叙事、计算机程序模拟和其他工具。它们专业、逻辑性强、信息量大、令人耳目一新,并成功地“走出了圈子”。这种视频在将模糊的知识和支离破碎的信息可视化之后,引导公众理解规则,这比文字和图片更有说服力。仅在B站平台上,关于疫情的科普视频就被播放了3.6亿次,互动了7200万次。
这些视频的创作者都是90后。他们要么是专业的视频企业家,要么是普通的程序员。“关于新皇冠肺炎的一切”由“回形针”制作,在不到24小时内播出。创始人吴告诉中青日报和中青网:“像对待普通人一样对待观众。他们需要高信息含量,并以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进行推理。”
硬核科普在阅读后被“成功说服”。
如果你想告诉每个人“为什么在流行期间你必须少出门”,你可以用一句话回答,或者用800个词解释原因,或者你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模拟“经常出门”的后果。
在这个程序中,一个接一个移动的人变成了快速移动的小点。不同的颜色代表健康、感染和疾病。程序员调整了变量,如医院床位、入院响应时间和员工流动意向,这样公众可以从第三个角度看到感染的逻辑和速度,并自然地理解减少离家人数的重要性。
这个“计算机模拟程序告诉你为什么你现在不能出去”由电子实验室生产,使用正态分布模型。因为生动的图像是由多个主流媒体转发的,所以单个平台上的转发量接近3000万。视频播出后,许多人在接二连三地说,“我明白,呆在家里。”
当开学时间被不断推迟,学生们渴望开始上学时,计算机程序又出来推理了。这一次,计算机程序设置了宿舍、食堂和教室等场景。当一个受感染者出现时,无论是学生“不戴口罩自行释放”,还是将受感染者隔离在隔离区或宿舍,由于活动区域集中,学生集体感染的结果最终是不可避免的。“为什么现在不能开学”使用一个编程数据模型来模拟流行病期间开学的可能后果,解释幽默,一目了然。在接二连三的评论中,学生们成功地被“学校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开始”的最终结论说服了。
“关于新皇冠肺炎的一切”是流行期间的第一个流行视频。据不完全统计,每个平台上的广播总数超过2亿。当时,新的皇冠肺炎疫情刚刚爆发,大量混杂的信息让公众焦虑不安。本视频中显示的内容都是从可靠的信息来源中选取的,以一种综合的方式清楚地陈述了最关心的问题,如暴发、传播和保护,然后通过视觉表达,成为新皇冠肺炎流行的流行科学中的“一股清流”。
在视频的最后,吴用低沉的男声总结道:“人类的赞美诗是一首勇气的赞美诗,赞美所有仍在努力工作的人们。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能有更多的勇气。”这句话感动了许多人。一些网民评论道:“这个视频可能不那么耸人听闻,甚至对科技直人来说也有点乏味。然而,这种理性和克制在目前看来是有价值的。”
事实上,这种“硬核”科普视频并不新鲜,但它最初是用来展示生活话题的。这一次,几个创作者同时制作了与流行相关的内容,增加了公众对这类信息的超高关注度,导致流行科普视频冲出了圈子。
无法说服家长让科普视频变得合理
《中国青年报》和中国Youth的记者发现,这些核心科普视频都是90后制作的。《新皇冠肺炎的一切》的“曲别针”制作人是1994年出生的吴。杨涛,1992年出生,是“计算机模拟程序告诉你为什么你现在不能出去”的创始人。他的工作是程序员。《为什么现在不能开学》是北京信息技术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95后学生许云秀写的。
杨涛告诉Zhongqing中青日报,他创作这段视频的冲动来自“那天北京下雪了”。我看见许多人在玩窗户上的雪。他似乎放松了警惕。”他既愤怒又无助。当他认真解释不能和家人微信群中的长辈一起出去的原因时,亲戚朋友们总是有自己的解释,他的话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作为一名程序员,他决定用自己最擅长的东西进行推理,让程序模拟频繁旅行的可怕后果。杨涛从那天下午开始制作视频,一直到凌晨4点。他把视频上传到b站,然后睡觉,没有任何宣传。然而,第二天一早,他发现自己的视频被发布在微信朋友圈里,随后被《人民日报》和《*电视台新闻》等主流媒体转发。
作为一名程序员,杨涛制作这样的视频并不困难,但他很高兴最终被这么多人认可。更让他高兴的是,他的父母“看完视频后没有出去”
“关于新皇冠肺炎的一切”的创作比“回形针”的其他视频创作要快。
吴首先将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传染病、传播、面具和勇气。该团队负责分工,从相关部门发布的权威信息、论文、专业书籍、国家标签、专利文件等渠道收集数据,然后进行文本梳理和可视化制作。视频中显示的每一个内容都有其来源,这也保证了严格性。
“我们应该从普通人的角度来解释事件的来龙去脉,用平静的视听语言和视觉方式来表达高度的信息内容。”这是吴在创作视频时的考虑。视频中勇气的表达最终来自他自己的感受。团队决定在1月27日制作视频。六个人在家里一起工作了七天,熬夜制作视频。据统计,仅在2月份,该视频就为“回形针”频道积累了470万元的粉。
年轻人想“知道为什么”
有些人认为视觉化是指在人脑中形成一个原本看不见的东西的可感知的心理图像的过程或能力。最终目标是理解事物的规律,而不是可视化结果本身。
这也是“回形针”的长处。这是一个2017年底建立的泛科普视频自媒体。它已经制作了近120个视频,拥有许多年轻的粉丝。
“回形针”产生了许多有趣和无意义的内容。2019年,他制作了一些有趣的内容,如“如何为13亿人调度列车”、“为什么中国足球比赛如此丑陋”、“为什么制造假币如此困难”。除了内容作者,团队还包括镜头设计师、运动设计师和三维建模师。通常,视频制作周期需要3-4周。这一次,它还依赖于团队先前积累的可视化能力,以如此快的速度制作关于疫情的科普视频。
B站负责人表示,科普视频很受欢迎,反映出专业、高质量的科普视频目前仍然稀缺。
近年来,科普内容频繁爆发,大多数粉丝都是年轻人。当科普摆脱了宣传的本质,成为一种垂直的内容类别时,用户的需求被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创作者必须思考什么样的内容对广大受众有吸引力。“科学普及不再是单向交流,而是一种更具互动性和社会趣味性的新选择。”B站的负责人说。
今天的年轻人不满足于“知道它是什么”,而是想“知道它为什么是什么”。一些大脑封闭的、有时间限制的或特殊的主题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而传统的科学研究机构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视觉传达使数据、图标、程序等视觉形式的视觉表达更加准确、清晰和优雅,能够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力,在信息爆炸中显得尤为鲜明。
毫无疑问,视觉传播将成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的突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