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环保部发布《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

科普小知识2022-10-29 15:22:17
...

——我们的记者李贺

环保部发布《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

图/CFP

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海瑞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爆炸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居民造成什么危害?环境监测数据准确吗?在这方面,公众有许多疑问。

同样,在同一天,环境保护部发布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计划”。环境保护部表示,没有科学、准确的监测数据作为支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也强调,要进一步拓宽信息传播渠道,以公众需求为出发点,完善信息传播内容,努力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环境监测“重围”初步形成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已建立各级监测站2700多个,监测人员近6万人,监测仪器设备26.8万套。338个地级以上城市实时发布了1436个自动环境空气站,包括6个污染物浓度和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各省级监测站拥有109个水质全分析能力,大部分省级监测站设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司长罗毅说,目前,国家环境保护系统已经按照新的空气质量标准建立了发展中国家最大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根据新的空气质量标准,所有地级以上城市都开展了包括PM2.5在内的6项主要空气污染物监测,并实时发布监测信息。

同时,水环境监测网络不断完善。县级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取得重大进展。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和土壤环境质量专项调查已经完成。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和颗粒物源分析工作全面展开。2012年,环境1号C卫星成功发射,与环境1号A/B卫星3号联网,形成环境卫星“2+1”星座,实现每2-3天覆盖全国的遥感监测能力,初步建立天地一体化监测系统。环境监测已经从人工转向自动,从粗放转向精确,从分散封闭转向综合联动,从现状监测转向预测预警。

去年12月,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平台基本建成。中国的北京、天津、河北、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大区域中心都已建成空气质量预报和预警平台,空气质量预报和预警已经开始运行。空气质量预报信息在环境保护部的官方网站上公开发布。

除环境保护部外,国务院的水利、国土、海洋、农业、气象、林业等部门也根据各自的管理需要建立了相应的监测网络,对地表水、地下水、海水、土壤和生态等领域进行了监测。

国家评估和监测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环境保护部表示,面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我国生态环境监测行业发展仍存在网络范围和要素覆盖不全、建设规划、标准规范和信息发布不一致、信息共享水平低、监测与监管结合不完善、监测数据质量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影响了*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公信力。

人工干扰取样装置,随意篡改监测数据;未经授权修改自动监控设备的设置会干扰自动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行...一段时间以来,频繁曝光的环境监测数据欺诈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质疑。对此,陈吉宁强调,应重点建设国家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支持。

为此,环境保护部今年组织开展了全国1436个国家控制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的监测质量专项检查,有效促进了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提高。

为从系统层面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依法查处环境监测数据造假行为,环境保护部还组织编制了《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处理办法》及其配套的《技术认定规则》,严格限制环境监测数据造假行为。今年年底前,《办法》及其配套措施将正式颁布。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规划》明确提出,要形成*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生态环境监测新格局,全面建站、全国联网、自动预警、依法问责。根据这一目标,环境保护部与财政部就收集国家环境质量和监测权力达成了协议。全国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权的征集将分三步完成,真正实现“国家评估、国家监测”。

环境保护部表示,环境监测权完全移交给国家后,国家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能力可以进一步加强。通过委托环境监测机构或信誉良好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操作和管理,可以从根本上避免诸如监测数据评估和评价等行政干预。

据悉,环境保护部已完成第一批国家直接管理站的第三方运行维护移交,重点加强国家控制站的运行管理和在线质量控制,进行在线数据审核,并通知尚未按照国家要求进行在线空气监测数据审核的省(区、市)。

构建大数据平台,共享和发布互联网

根据该规划,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将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和生态状况监测的全覆盖;所有级别和类型的监测数据系统将相互连接和共享;监测、预测、预警、信息化和保障水平显著提高;监测和监督将得到协调并联系在一起;初步建成陆海、天地、上下协调、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使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我们将充分明确生态环境的质量和变化趋势、污染排放状况和潜在的生态环境风险。

为此,《规划》提出加快生态环境监测信息传输网络和大数据平台建设,在互联网上共享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地区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加强数据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在信息发布方面,依法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发布系统,实现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统一发布。

明确的责任也是非常必要的。《规划》规定,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强监测质量的检查和检查,加强对各类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测业务活动的监督,严格检查故意违反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伪造、变造监测数据的行为。对指使篡改或者伪造监测数据的党政领导*,按照《党政领导*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特别声明:转载本文仅用于传播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确认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他们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果作者不希望被重印或联系重印费,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