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家鸡矮小化研究获得系列进展
科普小知识2022-10-29 21:38:36
...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在矮种鸡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相关的研究结果发表在《分子生物学与进化》杂志上。
人类的驯养繁殖使家鸡成为表型多样性最丰富的动物之一。就体型而言,大型肉鸡或斗鸡(> 5公斤)和小型观赏鸡(约0.5公斤)的差异可达10倍以上。其中,家养鸡的矮化在蛋鸡和观赏鸡的育种中非常重要。然而,传统的家鸡体尺研究难以准确识别关键基因,家鸡体尺的遗传机制尚不清楚。
研究人员试图利用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群体基因组分析方法对矮种鸡元宝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元宝鸡的BMP10基因经过了强人工选择。上游启动子区突变导致元宝鸡心脏BMP 10表达上调,这是元宝鸡矮小的重要原因。该基因可以解释元宝鸡22.41%的体型变异。相关工作还表明,应用群体基因组分析有望在较小的群体样本水平上发现家鸡复杂性状的主基因。
研究人员进一步选择世界上最小的鸡塞拉利昂鸡和中国的云南鸡大围山鸡进行群体基因组学研究,发现元宝鸡、塞拉利昂鸡和大围山鸡具有独立的遗传成分。
分析表明,元宝鸡和塞拉利昂在养殖过程中经历了强烈的瓶颈效应。选择信号和模拟计算分析锁定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POU1F1,这两个基因是决定拉美马侏儒症的重要基因。相关基因在生长相关途径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选择信号组合的模式表明“杂种优势”效应是塞拉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鸡种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三个矮化鸡品种的比较分析表明,它们的矮化遗传机制不尽相同,这可能是多次独立育种的结果。相关结果也为今后的家鸡育种提供了重要的指标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