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
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是,伴随着分封制的瓦解造成的“天子弱而诸侯强”局面让各诸侯看到了这一制度存在的巨大弊端。而秦朝在这一点上看得比较透彻。商鞅变法中的几项重要内容就有建立军功爵禄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即官职世袭制度。
在此之前,由于受到“亲亲尊尊”制度的影响,整个周朝的阶级性极为尖锐。在“亲亲尊尊”制度下,每个人都被局限在各自的身份和地位中,不能做出超越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的举动,譬如《礼记·王制》中规定说:
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
在这些伦理礼制下把每个人的行为都限制得死死的,其中就包括官职的世袭,譬如孟尝君的父亲去世以后,他就世袭了父亲的爵位和食邑,“婴卒,谥为靖郭君。而文果代立于薛,是为孟尝君。”
而商鞅变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废除了世袭制度,当时立下规定说“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史记》)”
因为在当时面临的一个情况就是公卿士大夫阶层的崛起,这些公卿把持了诸侯国内部的朝政,使得国君沦为傀儡,譬如像齐国、晋国都因为公卿士大夫*过大直接亡国。
除了废除世袭制,商鞅变法中的重要内容就是设立郡县制,“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史记》)”
应该说,在*集权这一点上秦国在各个诸侯国之间都走在了前列,当然这在当时也是变法的一个主流。
譬如吴起变法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削减贵族力量,也就是废除世卿世禄制,“均楚国之爵,而平其禄,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说苑·指武》)”
而这些变法思想都受到了李悝变法的重大影响,尽管其根本主旨在于使国家强大,但实际上其体体现的正是分封制瓦解以后,各国面临分封制暴露出来的巨大弊端都在寻求另一种制度的出路。
这是当时所有变法的一个时代背景,因为正是由于分封制的瓦解最终才导致了周王室的衰弱,进而使得各诸侯强势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