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城市建筑

2019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榜单出炉 厦门跻身前二十

科普小知识2021-06-30 01:06:06
...

最近,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榜单排行火了,美丽的海上花园城市“厦门”强势靠前。那么2019年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榜单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就由城市文化来为大家解答,且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2019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榜单出炉 厦门跻身前二十

福建多座城市进入榜单百强

厦门排名第18

福州排名第23,泉州排名第37

莆田排名第76,漳州排名第88

2019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榜单,由清华大学博士后、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副总裁级)兼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泽平领衔的团队发布。

据悉,该项研究历时一年多,对经典框架进行了细化与量化,在前期60多个指标、超过10万条数据基础上筛出27个指标、约5万条数据,以此建立多维度、多层次、可验证的城市发展潜力基本面+市场面评价模型,对全国除三沙市外的336个地级行政单元的发展潜力进行客观排名。

2019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榜单出炉 厦门跻身前二十

二线城市中厦门进入前二十名

根据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城市政治地位等,将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单位划分为一二三四线城市,其中三沙市因公开数据缺失较多而不在本文榜单范围内。

2019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概述

一线城市为北上广深4个,2018年GDP在2万亿元以上;

二线城市为除一线城市外的直辖市、多数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GDP大于7000亿元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于4万元的少数发达地级市共35个;

三线城市为少数弱小省会城市和GDP在2000亿元以上的其他地级单位共85个;

四线城市为GDP在2000亿元以下的其余地级单位共213个。

2019年深北上广稳居中长期发展潜力榜单前4名。深圳占据城市发展潜力榜首,北京、上海、广州紧随其后。

二线城市中,成都、南京、武汉、重庆、天津、杭州进入了榜单前10名;郑州、长沙、西安、济南、合肥等省会城市,厦门、青岛等计划单列市,苏州、东莞、佛山等发达地级市进入前20名。

除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外,前50名其余地级市大多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其中长三角城市群8个,珠三角城市群4个,海西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各2个。东北地区有30座城市位列200名之后,占本区域地级单位个数的83.3%,发展潜力总体靠后。

以中心城市为引领的都市圈城市群更具生产效率,更节约土地、能源,是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平台,是中国当前以及未来发展的重点。2019年发展潜力百强城市中有96个位于19大城市群,有54个位于24个千万级大都市圈。

厦门发展潜力位列一档

在基本面分析基础上,结合市场面情况将发展潜力100强划为3档,其中深北上广等15个城市为一档,成都、武汉等25城为二档,兰州、徐州等60城为三档。市场面由库存去化周期、需求透支率、房价周期、地价房价比4项指标组成。

据介绍,该分档首先将城市发展潜力100强按照发展潜力指数分为三档,再通过市场面指标分析,对当前市场趋势较好的城市升档,其他城市维持不变。

拥抱城市群,把握大趋势

2019年发展潜力百强城市中有96个位于19大城市群,有54个位于24个千万级大都市圈。预计到2030年,中国2亿新增城镇人口的约80%将分布在19个城市群,其中约60%将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中原、山东半岛等七大城市群。厦门虽然不属于这7大城市群,但属于海峡西岸城市群。

在都市圈层面, 24个1000万人以上的大都市圈以6.7%的土地集聚33%的人口创造约54%的GDP,其中上海、北京、深莞惠、广佛肇等都市圈发展潜力明显居前。根据有关城市群规划及相关地方规划,当前中国有上海、北京、广佛肇、杭州、深莞惠等10个2000万人以上的大都市圈,有重庆、青岛、厦泉漳等14个1000万-2000万人大都市圈。

2019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榜单出炉 厦门跻身前二十

深圳、广州、杭州、长沙、西安人口年均增量最靠前,人口持续向大城市集聚,中西部核心城市崛起从区域层面看,当前人口回流皖川桂豫等中西部省份与粤浙等东部省份人口再集聚并存,京沪津苏黑吉辽人口增长低迷甚至负增长。

2010年以来,随着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以及老一代农民工老化,部分人口逐渐回流中西部,东部人口增速总体减缓,而东北地区人口开始负增长。

当前人口回流明显的是安徽、四川、广西、河南、贵州等省。

从分线城市看,人口持续向一二线大城市流入,三线城市全域流入流出基本平衡,四线城市持续流出。2011年以来,一二线城市人口流入放缓但仍保持集聚,放缓的原因包括京沪控人、人口老化农民工回流等。

35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

在公共资源方面,一二线城市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密集,城市轨道交通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公共资源是产业发展的配套,优质公共资源对人口有着明显吸引力。

从教育看,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多拥有区域内最优质的中小学和高等教育资源,拥有的985/211大学数合计占全国的81%,拥有的在校大学生数量合计占全国的58%;其中,京津沪的一本升学率位居全国前三。

从医疗资源看,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分别为3.2、3.1、2.2、1.9,并且医疗资源的质量差异巨大,全国最优质的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从城市轨道交通看,根据各城市地铁公司官网及发改委最新批复,至2019年3月全国已通城市轨道交通(不含有轨电车)的城市有35个,加上已批复未开通的城市则增至45个。

二线城市高铁日始发终到趟数149趟

在交通区位方面,一二线城市占据交通枢纽地位,高铁日始发终到趟数分别高达740、149趟,东部地区受益于自然地理和率先发展战略交通基础条件更优。

从自然地理看,东部沿海地区具有先发的区位优势。在东部率先发展战略下,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迅速,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

从高铁通达度看,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高铁日均通行班次分别为974、460、155、54趟;目前尚有107个城市未开通高铁,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

从高铁日始发终到趟数看,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分别平均为740、149、17、6趟,其中广州、上海、北京、深圳、成都、武汉、重庆、天津、长沙、西安位居全国前十。从高速公路看,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的路网密度差异仍然十分明显,分别为1001、506、330、99公里/万平方公里,四线城市仅为一线城市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