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院村
藏书院位于炭步墟西南六公里处,开基始祖谭嘉靖,于明朝中叶从广州白云区郭塘村分枝迁入发展而成,始名为藏寿庄,建国后行政村名曾改为“藏峰村”,改革开放后恢复藏书院村名延用至今。村中古村落建筑面积约占全村建筑的三分之一,明清两朝已形成,由庙宇、炮楼、祠堂、书舍、古巷道、古民居构成,整齐统一,保存完好。每列建筑间多有巷里相隔,巷深约195米,现存古巷道11条,大多由石头铺砌,侧砌排水沟,大部分巷里设有水井。巷门楼均嵌红砂岩石额,刻有巷名,其中“敦仁里”门楼外层嵌红砂岩,里面嵌花岗岩门框,有明、清两朝特征。
现在到藏书院村观光,你会惊诧于村庄的干净卫生;是一座有书香气息的古村落,至今仍保持着特别的传统习俗:藏书院每年重阳秋祭,时间不在九月初九,而在八月初六,不是分猪肉而是分鱼,不是只限男丁,而是全村男女老幼都有份。每年新春元宵佳节前一天即正月十四日,全村举行投灯、游灯活动,包括外嫁女及其夫婿、子女、朋友、外族群众均可前来参加,吃大围餐几百席,热闹非常。洪拳舞狮也是藏书院一大特色,至今也有悠久历史;藏书院村非常注重教育,自1996年开始,村里就设了“学校专线巴士”,每天接送村里所有的孩子到镇上学校去就读。
交通:从广州火车站搭15元班车到炭步镇车站(1小时左右),再搭摩托车10元左右即到。
参观路线推荐:洪圣古庙-谭氏祖祠-南炮楼-谭氏宗祠-云溪公祠-云山公祠-桂诗书室-北炮楼
洪圣古庙位于炭步镇藏书院村。始建年代不详,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重建,嘉庆七年(1802年)重修,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重建,1998年重修。坐西朝东,广三路,总面阔18.3米,总进深25.6米,建筑占地386平方米。
中路建筑山门面阔三间11米,进深两间8.2米共十五架,前廊三步。前廊梁架柁墩、雀替、封檐板均施有戏曲人物、鸟兽花草等纹饰。虾公梁刻楹联“耋艾歌咏其来已久;樽爵静洁不懈益虔”,上款刻“光绪廿九年(1903年)孟秋吉旦立,顺德苏□湖□书”,下款刻“沐恩弟子儒雅堂来合号谭福扬谭桂扬谭金胜谭金镛敬奉”。大门两侧镶嵌花岗石,石门额阳刻“洪圣古庙”,落款刻“嘉庆七年(1802年)重修桂月吉旦立”。石门联阴刻“流不竭恩波书院桑麻齐浴日,显无穷圣化狮山井里乐南天”。
左右石檐柱刻楹联“恺泽颂旁流万顷水田开岁稔,新猷歌式焕千重狮岭起人文”,落款刻“嘉庆七年岁序壬戌(1802年)仲秋吉旦”,下款刻“恩沐信妇谭门林氏□□敬奉”。石金柱左刻“嘉庆十二年岁次丁卯(1807年)仲春吉旦”、右刻“信士谭□□仝奉”。明间木中门书“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上画“八仙过海”。门前三级石阶。
谭氏祖祠
下社南炮楼
谭氏宗祠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藏书院村,始建清咸丰元年,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修。
谭氏宗祠坐西南朝东北,广三路,深三进,总面阔23.6米,总进深39.1米,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青砖墙,红泥阶砖铺地。中路建筑头门共十一架;中堂共十七架,前设四架轩廊;后堂共十五架,明间设有谭氏祖先牌位;中路前带两廊,六架卷棚顶左右路建筑为衬祠,各面阔4.2米,与中路建筑以宽1.5米青云巷相隔。
左路衬祠中后进已毁,部分墙体有裂纹。现状一般,祠内建筑有多处损坏。谭氏宗祠目前有部分木梁架发霉腐烂。后堂前二廊渗漏,有部分木梁架腐烂;中堂前右廊存在倒塌危险,左路衬祠中后进已毁,头门墀头砖雕有损坏。2015年12月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云溪公祠
法明公祠
之羲公祠
兰堂书院
信魁书室
云山公祠
北炮楼
藏书院村:藏书院村委会位于花都区炭步镇西部,面积约7.5平方公里,下辖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57人,藏书院村委会距离新华城区20公里,离炭步城区7公里,花都大道从村南面经过。藏书院村历史悠久,建村约600年,古建筑充分体现了岭南古村落的布局特色,弥漫浓郁的历史人文气息,村内的洪圣古庙(清)以及下社古建筑群(清)均为炭步镇的重要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省级别的古村落。农业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