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人如何抗衰老几个问题的反思
健康长寿是人类一直追逐的梦想。人类与衰老和死亡抗争的历史,与人类的文明史几乎是同时起步的。但到目前为止,还未能彻底破解人类衰老之谜。抗衰老理论研究的滞后和思维认识方式上的偏差是抗衰老研究进展缓慢的两个重要原因。随着科学和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目标地、前瞻性地延长自己的实际寿命,尽管还未能达到或突破人类应有的极限寿命,也不失为一件让人颇感安慰的事,下面来了解一下关于老人如何抗衰老几个问题的反思吧?
一、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
学术界一个流行的观点是“基因衰老导致细胞衰老,细胞衰老导致组织、器官、整体衰老”。这是典型的还原论思想及其指导下的认识论和研究方式得出来的结论。
看过这个事实你就明白这个观点的不正确之处了。现代的生物学技术,要让一个或一些“衰老”细胞发生逆转——变为较原始的”年轻的”细胞并不难,完全能够做到,这就是所谓“永生化细胞”,一种永远不死的细胞,可是它们在人类机体上的意义是什么呢?可以告诉你,人体内的癌细胞就是一种“永生化细胞”,可癌细胞却意味着要夺去人的生命I细胞的年轻化与整体的年轻化一样吗?细胞衰老的含义与机体整体衰老的含义相距甚远。在细胞水平的研究上已经比较详细了,但所关注的问题似乎都是一些细枝末节或局部性的问题,对机体整体衰老的认识帮助不大,也没有产生具体的指导性意义。人体就像一片森林,而一类细胞或几类细胞就像森林中的一种或几种植物,它们的性质能代表整体森林的性质吗?
人体的衰老是整体综合性的衰退。目前,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和心理因素与衰老之间的相互关系,我在这里特别强调的是相互关系,衰老与精神心理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心理年龄和身体年龄不一定表现为同步。一个衰老进程缓慢的人,往往有较好的适应外界的能力,并且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但遗憾的是一些人却把眼睛都盯在分子水平上而忽略了人这个整体。
人们平常所说的“衰老”基本上指个人整体的衰老,而非其它的或研究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细胞”衰老”。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思考人类”衰老”这个问题,首先分辨出机体的“衰老”是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有没有其自身的生物学意义,就像前面所讨论的,如果衰老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那么我们不妨引入第二个概念“加速衰老”。做这样的区分可能有助于我们对衰老本身的认识。从宏观的生物学与进化的观点来看,衰老是生命历程的必然阶段之一,人一定会衰老,否则就违背了生命本身固有的基本规律,此所谓“有生必有死”,不难理解,就像任何一种生物都有它们本身固有的“寿限”一样。法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巴丰指出,哺乳动物的寿命约为生长期的5-7倍,此即通常所称的巴丰系数,或巴丰寿命系数。人的生长期为20-25年,因此预计寿命为100-175年。这就是说人活过100岁应该是很正常的事,但可惜的是人类寿命超过100岁的毕竟很少。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如果把人的衰老分为正常衰老和”加速衰老”两大类,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就容易多了,是“加速衰老”导致的各类老年性疾病具体地影响了人的寿命的长短,而正常衰老则可以让人步入“终享天年”、“寿终正寝”的境界。这样我们就可以引入另一个问题,延缓衰老与逆转衰老,也使人们对抗衰老的研究更为实用。
二、延缓衰老与逆转衰老
对于抗衰老的研究存在着诸多困难,人类抗衰老的历史明明白白地显示了这一点。具体研究中的困难涉及许多方面,如衰老本身的复杂性;不同个体的异质性;难以确定衰老的综合指标(无论是整体的、器官水平的、细胞水平的还是生物大分子水平的);继而就是对抗衰老的药物或技术的效果无法客观评价;在动物体内研究的结果不能直接推论到人类身上;研究中一些必须确定的基本问题比如是以人类“寿限”的突破作为抗衰老效果评价指标还是以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作为评价指标等问题尚未解决;在动物身上能得到理想结果的药物在应用于人类时效果令人大失所望,等等。所以,尽管抗衰老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关于衰老的知识不断增加,但突破性的、有价值、有实际意义的成果尚未出现。其实这里涉及到的最根本性问题是,对衰老进行研究本身所依据的哲学指导下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从历史唯物论的观点来看,不跳出还原论的圈子,将无法达到一个新的研究高度,无法进入一个新的境界,也就无法达到人们期望达到的目的。
逆转衰老指的是生物体的整体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变得年轻。从整个生物界来看,逆转衰老这一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即使在人类身体内某些细胞也存在着逆转衰老现象。但目前看,在人类机体这个层面还做不到.还不具有实际意义。在细胞水平或低级生物体内存在着的这种逆转衰老,在人类身体整体水平能不能出现或者说人整体水平上还具不具备这种逆转衰老能力(或潜力)还不清楚。
延缓衰老指的是将生物体在某些因素作用下而发生的“加速衰老”的进程推迟。在引入了“加速衰老”这个概念后,有些问题的解决会容易起来,研究人员可以考察是哪些因素加速了人类的衰老进程,其中哪些是可控的;加速衰老进程涉及到哪些环节,这些环节具体细节是怎样的,有哪些是通过加以干扰而可以被阻止或预防的,等等,在这些具体问题被逐步逐个解决以后,不难想象,让人类“终享天年”是可以实现的,现在许多研究人员已经意识到,目前抗衰老研究的实际意义就在于让人类的健康年轻态保持久一点,通过预防性措施使那些与年龄增长相关的疾病不发生或少发生,从而有效降低死亡率。
三、衰老的内外双因沦
衰老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衰老的普遍性、内因性、进行性及有害性作为衰老的标准被普遍接受。我们的眼睛仅仅看到了衰老现象有害的一面。衰老现象有没有其自身的生物学意义呢?衰老现象之所以存在是否有其必然性?目前研究衰老的模型多采取体外细胞培养法,这些培养的细胞进行一定次数的有丝分裂后就成为衰老细胞。体外培养细胞的这种衰老被专门称作为“复制衰老”。有专家研究发现,有分裂潜能的细胞除极少数外,均发生复制衰老。高等哺乳动物可能只有二到三种细胞具有不受限制的分裂潜能,即”永生化”了的即具有了永生性质的细胞。其一是生殖细胞;其二是各种组织中的干细胞;其三就是肿瘤细胞。因此,有理由认为复制衰老除了被认为是生物个体衰老在细胞水平的表现外,还被认为可能是体内的一种肿瘤抑制机制。与之矛盾的现象是对于衰老的人整体来说,衰老却与肿瘤发生率增加相伴存在。这里也反映了衰老这一现象的复杂性。另外,从多种细胞生物生长发育的角度看这个问题,个体由一个受精卵发育为一个具有多种细胞类型、上万亿个细胞的成熟个体,其中一个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就是细胞分化,衰老可能就是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成熟后继续进行的表现。一个受精歹p发育为一个成熟个体的内在原因无疑是由基因决定的,因此也可以推论,衰老也是由基因按时间顺序发挥作用而造成的,换言之也就是基因决定了机体的衰老,基因是衰老的始动因素。这是衰老的内因。除了内因以外,营养不均衡、运动量过少、环境污染、精神与心理因素等构成了衰老的外因,它们在衰老发生机制的不同环节发挥作用,导致了衰老的进程被加速。这就是衰老的内外双因论。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健康与长寿取决于下列因素:自我保健占60%,遗传因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条件占8%,气候与自然因素占7%。可见,除遗传因素和气候与自然因素这两项人类目前还不能主动干预外,其它因素都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而改善,使之有利于人类的健康与长寿。
上一篇:化脓性脑膜炎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