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安全

系统性金融风险问题解析 如何防范应对?

科普小知识2022-11-21 22:52:39
...

什么是系统性金融风险?

前一段时间,中国股市出现异常波动,中国*虽然及时采取稳定秩序的措施,但问题还是未得到妥善的解决。对于系统性金融风险,多数人们只是耳闻,而不知其真正的含义所在。在此借鉴权威观点,为你解答何为系统性金融风险?

对于金融风险一词,相信大家一定都有所耳闻。但是当其前缀加上系统性,从字面理解其影响性也将数倍扩大吧!央行行长*曾说过,“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可见其直接关系国家经济运行状况,那么何为系统性金融风险呢?

何为系统性金融风险?

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单个或少数几个金融机构的破产或巨额损失导致的整个金融系统崩溃的风险,以及对实体经济产生严重的负面效应的可能性。

系统性金融风险特点

一是系统性风险对整个系统的功能构成影响,而不是对某一个单纯的局部。

二是它使不相干的第三方也被动地介入其中,并承担一定的成本。

三是它具有较为明显的蔓延特性和传染性。

四是负的外部性以及对整个实体经济的巨大溢出效应是系统性风险的本质特征。

系统性金融风险分类

可以分为横向维度和纵向维度。横截面维度的风险衡量的是某一时点金融系统内累计的风险;时间维度的风险衡量的是隐藏在系统内部、在某一时间爆发的风险。

一、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横向维度

在横向维度上,金融系统中的风险暴露和相互联系使得一个特定的冲击在金融网络中传播并演变成系统性风险。金融系统在运行中存在“合成谬误”问题,即当一个机构遭受冲击而抛售资产时,能够有效抵御冲击,但当所有机构都抛售持有的资产时,该措施将无法取到抵御冲击的作用,所以当金融体系遇到外部冲击时,在“羊群效应”作用下,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而金融机构之间频繁的日常交易使金融网络越来越复杂,所有机构通过这个网络将冲击迅速传播给与其有业务联系的机构,从而加剧了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

由于大型金融机构的个体风险有可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其风险更易引起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在防范横向维度系统性风险方面,注重于加强对大型金融机构,特别是“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机构监管。

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纵向维度

在纵向维度中,系统性风险的纵向维度与经济周期相关,其主要关注的是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即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建立并演进。由于金融体系和经济周期波动存在相互反馈机制,金融体系可以放大经济周期,而经济周期的波动反过来也会恶化金融体系的稳定,形成系统性风险。

由于纵向系统性风险更多源于金融机构的“亲经济周期性”,所以其监管注重于逆周期监管,即在经济繁荣时期提高对金融机构净资本、拨备等方面的要求,而在经济萧条时期则适当降低净资本、拨备等要求,通过逆周期监管,熨平经济周期。

股市暴跌股民该用何种心理应对

新型金融风险:“关键性”与“创造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的源头多是发达经济体的金融市场,如1987年股市“黑色星期一”崩盘、2008年信用与信用衍生品危机、货币危机等。伴随着我们市场经济的发展,系统性经融风险也开始在我们衍生出现,并曾呈现出“关键性”风险与“创造性”风险两种形式。在此,为大家解析这两种新型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现今时代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多极经济、多重危机、多重制约、多重失衡和多种常态私企显著的五大特征。影响经济运行的金融市场,也常常如同海面般起伏不定。由此系统金融市场也衍生两种新型的金融风险形式,“关键性”风险与“创造性”风险。

“关键性”及“创造性”风险产生原因

多重时代具有多极经济、多重危机、多重制约、多重失衡和多种常态的五大特征,整体呈现成败或正负似一步之遥或起伏波段形态。而中国在取得跨越式快速发展成功之后,经济增速放缓而全社会希望创业创新致富也成为一种新常态。而在多重时代,信息科技创新和各种繁复的环境产生了新型风险,主要似表现为“关键性”风险和“创造性”风险两大类。

“关键性”及“创造性”风险特点

关键性风险属于致命性风险,一旦发生将可能在以下三类部位导致严重危害,即关键部位(如基础资产、三悖论)、精致部位(如次贷危机中的超级复杂衍生品)和要害部位(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经济转型)。而创造性风险则属于生成性风险,具有三高的特点,即高杠杆、高频率和高传导。

以中国最近的A股风暴为例,就是避开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一场博弈战。今年沪综指自6月中旬掉头向下,3个月时间从5178点下跌至近期的3200点附近。在潮水退去的这3个月里,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各类投资者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大批机构产品*清盘或徘徊在清盘边缘,很多私募倒闭,大批融资客爆仓。在这场风暴中有“十种角色”在彼此博弈:具有从众行为的散户其数量占90%以上;内部泄密产生了“股神”,如厦门集美大学股神林某10天赚1470万元;像“矿工”一样的市场操纵,如高频交易与Q-club,从2008年几十人到2011年300多人,可在下单后三微秒中捕捉到信息提前卖出,其中租一条线1000万美元;扰乱市场的空头,本来做空头为成熟机制,可调节平衡价格,但恶意者则利用这一机制从中非法牟利;新增主力的股市新军,去年一季度新增795万股民中80后占62%,每周1%速度增加;配资机构利用超级杠杆,如融资融券等机构参与者包括券商、银行、资管、信托等;*机构的角色模糊,与境内机构合作牟利;监管部门采取“暴力救市”及国际范例的有效措施;实体经济在这场风暴中首当其冲受到冲击;上市公司多采取无奈自救,各种角色博弈进而维护金融体系持续健康发展底线。

证监会将以多种形式稳定股市国家*半月内5谈股市系统性风险下降了?

解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要来源看其由何而来?

由于历史、*等多种原因,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存在一些不平衡的状况,包括整个融资结构中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不平衡;直接融资中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发展的不平衡等等问题。年萨姆由此衍生出的系统金融风险又是由何产生的呢?在此,为大家解析,系统性金融风险由何而来?

受到历史问题及经济*等条件的影响,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并不太平衡。这一点可以从我国的股市上得以印证。那么由此衍生出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怎样出现的呢?其风险来源重要集中于哪些方面呢?下文为你解答!

系统性金融风险四大来源

一、货币市场的风险

我国的货币市场与发达国家的货币市场相比,其深度和广度不够,货币市场的内在功能还有待于提升。

1、货币市场交易工具和品种过于单一;目前在货币市场上采用的交易工具只有拆借、回购和承兑汇票,货币市场中可供交易的工具偏少。票据市场只有交易性票据,没有融资性票据。在交易性票据中,银行承兑汇票所占比重远高于商业承兑汇票。债券品种也只有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发行主体过少,期限偏长,缺乏短期债券品种,不利于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形成。

2、货币市场流动性有待提高;市场缺乏流动性既有债券供给和需求方面的原因,也有交易方式单一、做市商和经纪人等竞争性市场交易中介空缺、市场透明度不高等方面的原因。

3、货币市场中交易的集中度偏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的竞争性和效率。在拆借和回购交易中,商业银行为主要的资金融出方,占比一般为80%以上,形成了一定的垄断性。四是票据市场一些主体行为不规范、法制信用观念淡薄、违规经营票据业务的现象屡禁不绝。

二、资本市场的风险

我国资本市场是在经济转轨时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新兴市场,转轨时期的*问题与新兴市场的基础缺失相互关联,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结构性缺陷和风险隐患,影响了市场稳定运行,使得资本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需求不协调。

资本市场风险主要表现形式

1、市场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证券市场整体上发展滞后,除了交易工具和结构性问题外,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上市公司披露的经营业绩与其承诺或其注册会计师预测的指标相去甚远,其业绩往往不会维持很长,而且也难以作为投资者投资的依据。

2、投资者结构不合理以及投资者违规操作行为造成的风险。我国证券市场主要以中小投资者为主,缺少多元化的、具有竞争性和互补性的、拥有长期稳定资金以及长期投资理念的机构投资者,不利于抑制证券市场的短期投机行为、提高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和有效控制系统性风险.

3、市场融资功能萎缩,产品结构和监管制度等存在缺陷。股票发行监管仍存在较多问题,发行和上市审核体

制分工与衔接不合理。新股发行和再融资渠道不畅通,优质上市资源外流,直接影响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4、市场交易和结算制度不能满足市场迅速发展和控制风险的需要,缺乏对投资者直接保护的制度。五是监管机构缺乏管理经验而对证券市场干预不及时、不果断或进行不正常干预而造成的证券市场的震荡。

三、保险市场的风险

目前我国保险业务快速增长,但保险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风险。

1、保险业的偿付能力较低。占市场份额超过70%的国有保险公司长期以来偿付能力处于不足的状态。

2、保险业在快速发展中存在着道德风险。当前我国保险业在社会上的信誉度不高,保险公司诚信状况存在着不少问题。少数保险公司培训和管理代理人不严格,存在唆使、误导代理人进行违背诚信义务的活动。保险公司缺乏诚信记录披露制度,消费者无法考查保险人的承保能力、赔付实力、资产质量、经营状况、风险管理、发展前景等与诚信相关的信息,投保人购买保险时缺乏充足的诚信信息支持。

3、保险产品的结构风险。当前我国保险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比较突出,保费收入主要来自少数险种,而且各家保险公司险种结构的相似率达90%以上。

4、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目前,保险可用资金已超过1万亿元,但由于资本市场还不成熟,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仍偏小,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难度较大。寿险业资产负债匹配风险较高,5年以上中长期资产与负债不匹配的程度已超过50%,且期限越长,不匹配程度越高,有的高达80%,资产平均期限与负债平均期限相差10-15年,在偿付高峰到来时期可能集中爆发流动性风险。

四、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开放经济条件下,许多国家实行金融*化政策,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导致市场波动幅度剧增,金融机构大量涉足高风险的业务领域,风险资产明显增加,游资的冲击有时也会造成巨大的危害。

看似这些金融安全知识与我们无关,实则它就在我们身边。看似遥不可及金融市场风险,事实上贯穿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就如果我们无法摆脱社会人的特质一样,所以还是多多了解一些的好!

如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近来,我国股市一路呈现颓废之势,我国维护金融稳定的任务还非常艰巨。面对难以控制的系统金融风险,找寻到合适的防范方法就显得尤为必要。那么具体的可行之策是什么呢?下面借鉴专家观点,为大家解析。

自2008年全球经融风险发生后,系统性金融风险就成了各国需要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推行市场经济的我国自是也未能幸免,我国维护金融稳定的任务还非常艰巨.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我们应当如何应对防范呢?

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方法

(一)建立和完善金融法律框架

我国将进一步完善金融业内部的法律体系,理顺银行业和证券业、信托业的法律边界,明确不同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分清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的特征,对有关法规中的金融各行业禁止性规定和肯定性规定进行统一,并与各行业的法规保持协调。金融监管部门应进一步简化对创新的审批程序,建立高效的审批制度,及时提示承办此类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具有的基本条件。

(二)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

从各国的相关实践来看,资本账户的开放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即“渐近模式”和“激进模式”。相关研究显示,目前我国除了外汇储备充裕、对外贸易*化可在未来几年内基本实现外,其他条件均未充分具备。因此,需要继续实施“渐进模式”的资本账户开放策略,稳步推进外汇管理*改革。一些学者认为,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理想顺序安排是:首先推动强制结售汇制向意愿结售汇制过渡;其次先放宽对资本流入的限制,再放松对资本流出的控制;再次先放开债市,后放开股市(即A.B股并轨),但要求非居民必须申报购股数量,并严格执行申报制度;最后在外汇市场上,逐步扩大交易主体,由指定银行扩大到大企业,

再到非居民,但限制交易品种。我国将根据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不断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三)加强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

经济金融界的研究表明,在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一国可以通过加强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纪律约束来减少波动。我国目前开放经济的特点是准固定汇率制度、资本管制和持续的“双顺差”。这些特点的组合造成了我国经济金融宏观调控的复杂性。我国为了保持内外政策的平衡,除了采用传统的财政、货币和外汇政策外,还可以考虑选择其他一些政策工具用于政策组合。一是可以采取增大汇率浮动区间的政策,以减少外汇储备的积累,减缓资本流入对货币供给的扩张效应。二是推动远期外汇市场建设。*银行对远期人民币汇率的干预不仅可以稳定远期汇率水平,而且有助于稳定即期汇率。三是发行储备债券。储备债券指的是*银行为吸收外汇资金而发行的一种以人民币计值的债券。当*银行需要控制基础货币的发行,而为稳定汇率、防止人民币汇率升值又必须在外汇市场上吸纳外汇资金时,可以在国内债券市场上发行储备债券,将发行所获人民币资金用以收购外汇。四是可以考虑征收“托宾税”。征收“托宾税”的积极意义在于*银行不需要调整利率或介入货币和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就可以影响资本交易的流动方向与规模,从而影响到市场汇率。

近些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加强总量调控,调节货币供给,同时积极配合国家产业政策加强信贷投向引导,促进信贷结构改善,支持了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然而,*银行需要特别注意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促进经济增长的关系;进一步推进货币政策决策的*化,增强透明度,提高货币政策的决策水平;提高金融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有效性;加大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力度,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充分发挥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在金融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四)完善市场和加强金融机构风险防范能力

一是加快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我国将大力发展包括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保险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在内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加强金融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健全金融市场的登记、托管、交易、清算系统,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完善市场功能,满足不同主体投融资需求,加强市场透明度建设和规范化运作,推动金融市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促进金融机构改革和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我国需要进一步推进国有金融企业和国有工商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通过股份制改革,使国有部门产权实现多元化,解决出资人缺位的问题,增强出资人的经济理性,发挥应有的作用。从建立责权分明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明确的经营发展战略、科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先进的企业文化和良好的职业操守等五个方面着手,逐步建立现代化金融企业。有必要在有效实施金融监

管的前提下,主要通过金融控股公司和其他适合我国国情的综合经营组织形式,发展综合类金融业务。通过设立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的方法,将防范金融风险和鼓励金融创新有机结合,通过金融创新调整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结构;鼓励金融业在制度、机构、产品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推动金融企业面向市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意识,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和盈利能力;加强金融机构的产品定价能力、重视发展银行业的中间业务,开发证券公司的卖方业务,加快保险产品结构调整,培育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提高金融机构的经营能力和竞争实力。

(五)建立金融风险预警机制

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可以进行研究和开发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其主要由指标体系、预警界限、数据处理和预警显示四部分组成。首先是选择一套能够科学、合理、敏感地反映金融风险状况的监测指标体系,并要遵守实用性、系统性、全面性、规范性原则;然后根据经济金融发展的历史经验,以及参考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确定各指标的预警限值;再用事先确定的数据处理方法或模型,对各指标的取值进行综合处理,得出风险的综合指数和相应的风险等级,最后显示风险状态。

(六)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

我国需要建立和完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制定和颁布有关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法律法规,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成本。通过发行次级债券、特别国债、原有股东增资、新股东出资、以及*银行再贴现和有担保的再贷款等途径,开辟多样化的救助资金渠道。在加强日常监管和监管部门信息沟通的基础上,对金融机构进行准确的财务状况评级,监测风险;建立危机救助机制和市场退出问责制,根据风险和危机的不同情况,制定明确的危机救助标准,并通过问责制度,严厉追究有过错的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建立与《破产法》相衔接的,对有问题金融机构实施行政接管、重组、撤销、关闭清算的制度;建立和完善存款保险制度、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制度、保险保障基金制度,保障存款人利益、保护公众投资者权益。针对金融一体化加深和金融不稳定性增加的形势,需要加快建立金融危机应急处理机制,以控制突发性事件的发生。

系统性金融风险危及经济运行应当如何应对?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成为国际金融监管机构和各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中国进入“三期叠加”的经济新常态,也被衍生出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所威胁。许多人开始对其应对方法产生巨大的好奇心。在此,为你汇总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方法,看看国家会如何应对。

自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防治系统性金融风险就成为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我国也不例外,系统性金融风险也由此开始出现衍生,并危及国家经济运行。这一点在现阶段的股市上,并可得到印证。那么面对这杀伤力极大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呢?

系统性金融风险应对方法

一、以金融结构改革提升金融市场弹性和韧性。

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直接融资是解决中国银行业资产刚性扩张和影子银行的根本途径,也是提高金融市场弹性和韧性的重要手段。应继续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提高新增融资中的直接融资比例,增大债券市场二级市场交易活跃程度,改善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结构。

二、确保房地产软着陆,避免出现量价急跌引发全面系统性风险。

在*方面,应落实分类调控政策。结合房地产供需现状,对一些库存压力大,交易量和房价深度回调的城市,适当放松限购政策,尽量促进成交量和房价的新均衡;坚持双轨制运行,加大保障房供应力度,相比新加坡、香港公共住房覆盖面已分别达到82%和48.4%,将保障房在住房市场中的占比提高至30%。要通过告知保障房申请者获得住房的大致年限,以稳定保障房申请预期,并实施保障房名单制管理,提高保障房申请全流程的透明度,将保障房建设规划、实施进度与申购需求紧密关联起来,给底层家庭明确、稳定的解决住房问题的预期,也使地方*心中有数,合理把握建设进度。还要引导和鼓励房地产开发商的兼并收购,用市场化手段化解潜在风险。另外,房地产调整不可避免会影响一些中小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和销售策略,应引导舆论做好正确宣传,稳定市场预期,争取实现房价的稳定和逐步回落,最终促使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和软着陆。

在金融监管方面,要将房地产领域的系统性风险防范和监测作为宏观审慎监管的重中之重,坚持宏观审慎监管工具的差异化运用和执行。

在银行管理方面,要加大风险排查力度,避免由于家庭偿债率(DSR)、房地产抵押品估值不准导致出现系统性的偏差;要进一步正对按揭贷款、开发贷款以及商业地产实施差异化风险管理,要逐步推进压力测试工具的规范化和常态化使用,不断提升压力测试在防范区域性和行业性风险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缓解不断加大的流动性风险压力

在金融监管方面,要继续使用存贷比工具,但可适时调整存贷比计算公式;加强监测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融资比例(NSFR)两项新指标;可考虑借鉴香港金管局的做法,引入稳定资金要求(SFR)工具,要求信贷增速较快的银行,补充更多的稳定性强的融资来源,从而一石双鸟,将信贷增速的调控和流动性风险管理结合起来,将影响系统稳定的特定风险内化为对单体机构更高的流动性管理要求。

在银行管理方面,要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和技术水平,改变依赖同业和央行进行短期资金管理的习惯,加强对资产负债期限的主动管理,尤其要把短期期限的缺口控制在适当水平;要健全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机制,增强流动性应急方案的可操作性,提高压力情景下从金融市场而不是从央行获得应急资金来源的充分性和可靠性。

在外部约束方面,借鉴国外经验,央行应对寻求额外流动性支持的银行实施惩罚性贴现利率,并加大市场信息披露,更好地发挥市场对金融机构不审慎经营行为的约束作用,以逐步改变商业银行对于央行短期流动性支持的过度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