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拔罐可以为老人祛寒邪
秋季到来以后,我们明显的感觉到在一场场秋雨过后气温也在不断的下降,大家知道,这种气候对于老年人来说可是会有很大的威胁的,因为寒邪极易去侵犯体质差的老年人,其实通过拔罐可以为老人祛寒邪。
拔罐是中医中的一种常见治疗方法,现在在生活中,家用拔罐器的出现,让我们能更方便的进行这种日常保健法,在生活中,不少的人可以看到医生在我们的背部拔罐,大家知道这里的道理是什么吗?最初拔罐选的器具是动物的角,因此拔罐也称为“角法”。到了隋唐,出现了竹罐。竹罐因成本低,易取得,因此大大推动了拔罐的传播。但竹罐吸力差。用的时间长了也易漏气,于是清代出现了更为精良的陶罐。“角法”也正式更名为“火罐”。
你知道“火罐”的来历吗?
有人曾经问我,为何对中医如此痴迷。我告诉他,中医就像是一个魔术师,一棵草、一朵花、一块木板到了它手里,就成了治病的法宝。它总会给你惊喜,让你感觉每天都是新鲜的。
除艾灸外,民间还流传着一些极好的治病方法。
拔罐最初的名字叫“角法”。因为古时生产力低下,拔罐的器皿是动物角,因其中间是中空的,且质地坚硬,于是就成了拔罐的最佳选择。“角法”也就是用动物角来治病的方法。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此方面的记载:“牡痔居窍旁,大者如枣,小者如核者,方以小角角之,如孰(熟)二斗米顷,而张角。”这里的“小角”就是指体型较小的动物的角。《五十二病方》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由此可知,拔罐真可谓是“源远流长”。
到了隋唐时期,拔罐有了进一步发展,这时出现竹罐。顾名思义,竹罐就是用竹子制成的。先取成熟的毛竹,然后将其锯成一端有节的竹筒,再将内壁及筒口打磨光滑即可。这种竹罐成本低,易取得,因此推动了拔罐法的传播。但竹罐也有缺点,就是吸力差,而且时间久了表面会干燥龟裂,导致漏气。所以到了清代,出现了质地更精良的陶罐,并将“角法”正名为“火罐”。
火罐的最佳伴侣——探子
拔火罐有什么作用呢?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拔毒泻热。比如不小心淋雨感冒了,这时拔罐就能将体内的寒邪驱除。还有就是体内气血有瘀堵的地方,拔罐也能起到疏通经络的效果。另外,上火也可以拔罐,它能将火毒拔出。可见,拔罐的功效真不小。
拔罐时还有一样工具少不了,我们管它叫“探子”。把探子缠上棉花,蘸上酒精后点燃,伸到罐中2~3秒钟,再快速取出,同时把罐迅速送往穴位。探子的作用,无非就是制造真空,以使罐体更好地与皮肤贴合。没有探子怎么办?自己做也行。拿一根铁丝,将一端弯曲成环状,便于手握。另一端稍稍弯成钩状后,再缠上棉花或纱布,蘸上酒精。没有酒精,用白酒代替即可,这样探子就做好了。如果你觉得这种办法太过麻烦,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用“顶针”。将棉絮做成条状,稍蘸酒精后塞在顶针内,一端放于皮肤上,另一端高高地露出来(注意不要塞得太紧,用顶针的目的就是为了固定棉絮)。然后将露出的那段棉絮点燃,趁棉絮燃烧时迅速将罐盖上。罐在大气压力下,就会紧紧地贴于皮肤上。注意不要等棉絮熄火后再送罐,那样罐的吸力就会降低,毒邪不能吸出。初次拔罐的人可能掌握不好火候,难免会烧伤皮肤。教你一个办法,拿点面粉加上水和成面团,然后将团面擀成薄薄的片盖在皮肤上,再拔罐,这样就不易烧伤皮肤了。
拔罐用到了火,所以它去寒邪的效果非常好。比如夏天吹空调肩膀痛,或是冬天不小心受风感冒,拔火罐很快就能将寒邪从体内逼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