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科普小知识2021-08-24 06:31:44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南湖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南湖湖畔,首义校区位于历史悠久的黄鹤楼下。

中文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英文名:ZhongnanUniversityofEconomicsandLaw

简称:ZUEL、中南财大、中南大

创办时间:1948年(戊子年)

类别: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类型:人文社科类研究型大学

属性:211工程、985平台、研究生院部部省三方共建

所属地区:中国·武汉

现任校长:杨灿明

主管部门:教育部

1、学校简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南湖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南湖湖畔,首义校区位于历史悠久的黄鹤楼下。

历史底蕴深厚,发展稳中求快。学校前身是1948年以*为第一书记的**中原局创建,并由第二书记陈毅担任筹备委员会主任的中原大学。1953年,在全国高等院校调整中,以中原大学财经学院、政法学院为基础,荟萃中南地区六省多所高等学校的财经、政法系科,分别成立了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1958年,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及中南政法干校、武汉大学法律系合并成为湖北大学。“*”期间,教育事业遭到严重摧残,1971年湖北大学改名为湖北财经专科学校。1978年1月,湖北省批准学校更名为湖北财经学院,并成为首批恢复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高校之一。197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湖北财经学院由财政部及湖北省双重领导,以财政部为主。1984年12月,以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为基础,恢复重建中南政法学院,归司法部领导。1985年9月,湖北财经学院更名为中南财经大学,*亲笔题写了校名。2000年2月,国务院批准教育部的方案,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合并,于2000年5月26日组建成新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5年9月,学校跨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11年6月,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12年10月,教育部、财政部、湖北省人民*签署正式协议,共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斐然。学校下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院、经济学院、财政税务学院、金融学院、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MPAcc中心)、公共管理学院(MPA中心)、统计与数学学院、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知识产权学院、MBA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文澜学院等19个学院。现有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教师总数1600余人,教师中教授200余人,副教授500余人,博士生导师160余人;拥有一批在学术上有相当造诣,在国际国内人文社会科学界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资深学者,现有“长江学者”1人,“楚天学者”23人,有47名教师享受国务院*津贴,32名教师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3名教师获湖北省*专项津贴。“十五”以来,学校有2人荣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9人入选教育部“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入选湖北省“跨世纪111人才工程”,30人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

“十五”时期以来,学校教师共承担完成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800余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教育部门重大攻关科研项目200余项,国家教育部、国家财政部和国家司法部等科研课题600余项。2000年以来,共取得科研成果20000余项,其中专著900余部、教材1000余部、论文17000余篇,在国外发表成果600余项。

培养体系完备,教学质量优异。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0000余人,硕士生6000余人,博士生9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9000余人,每年接受来华留学生400余人次。学校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三大学科为主干,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互动,通过优势学科、品牌专业、精品课程、优质教材、主讲教师形成人才培养合力。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4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优势学科4个,特色学科3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学校现有51个本科专业,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后流动站,以及1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并拥有各层次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地区学生的招生权。学校还拥有3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7个教学实习基地,2个创新人才实验区,1个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截至目前,我校连续3年成为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高校,共有*特色专业8个、*教学团队5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品牌专业16个、*精品课程15门、*双语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31门、校级精品课程68门、*精品教材2本。

学校十分重视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确立科学的“以生为本”、“全面质量观”、“特色制胜观”、“协调发展观”等教育思想观念,突出“创新型、融通性、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一方面开设了商贸英语、法律英语、法制新闻、经济新闻、司法会计、经济伦理、法经济学、经济侦查等极具特色的学科;另一方面,在全国高校公共基础课中首先创设了“经济学通论”、“法学通论”和“管理学通论”三门必修课程,有力推动了经、法、管三大互动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素养与团队精神,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在大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还主办、承办和参加一系列的全国性、地区性本科学生学科竞赛活动,并取得优异的成绩。作为全国最大的财经政法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我校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积淀与改革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办特色、创一流”的办学理念及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了人才培养上的核心竞争力,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高位,就业层次较高。

责任意识强烈,社会服务深广。学校一直坚持科学研究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价值导向功能、研究工作的资政功能以及师资队伍的服务功能。学校科学研究工作确立了“顶天立地”(即基础研究追求高深、应用研究贴近实际)的发展战略,牢固树立起“立足湖北、面向全国、特色鲜明、主动服务”的思想,发挥学科优势,全力缔造财经政法领域思想库,努力打造“中部崛起”的智力服务品牌,形成了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法制建设、经济建设提供强大智力支持的格局。学校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合作,连续多年作为阅卷中心承担全国中国注册会计师(CPA)考试的阅卷工作;与国家司法部门司法考试中心联手,多次承担全国司法考试阅卷工作。

对外交流活跃,国际化水平高。在对外学术交流方面,学校与美洲、欧洲、亚洲、大洋洲的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合作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关系。学校与韩国东西大学合作举办有视觉传达设计(动漫游戏方向)和电影学(影像内容方向)本科教育项目,为教育部同类专业项目中第一个与亚洲高校合作的项目。学校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合作建设有孔子学院,并与瑞典隆德大学、法国赛尔齐·篷多瓦兹大学、法国加莱高等商业学院、法国里昂三大、法国圣埃蒂安高等商业学院、日本大分大学和美国石溪大学等均有交换生项目,与英国卡迪夫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美国西乔治亚大学、美国石溪大学、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和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等均有联合办学项目,且有70余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我校求学深造。

基础设施完善,办学条件优良。学校占地2800余亩,建筑面积110万余平方米,是全国最早开通校园网络的百所高校之一。图书馆拥有图书300余万册、电子图书280余万册;会堂可与专业剧场媲美,单元式学生公寓接连耸立;学校运动场曾作为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运动会主会场和主赛场,又曾作为全国足球甲级联赛赛场;校园内绿树掩映、湖光潋滟,景色优美。

60多年来,学校先后为国家培养各层次、各类型学生累计约30万人,毕业生水平和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一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高级领导*、学术精英和商界巨子。

2、历史沿革

中原大学

1948年6月,*中原局决定并报经**批准筹建中原大学。由第二书记陈毅担任中原大学筹备委员会主任。

1948年8月中原军区司令员刘伯承在河南宝丰正式宣布中原大学成立,任命范文澜为校长,潘梓年为副校长。

1948年12月中原大学迁往开封。

1949年5至8月迁往武汉。

中南财经学院

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以中原大学财经学院为主体,集中中山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大学、广西大学、武汉大学、中华大学等一批高等院校财经学科的师资力量和图书资料合并组建中南财经学院。马哲民任院长、朱明远任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中南财经学院隶属国家教育部。

中南政法学院

1953年成立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以中原大学政法学院为主体,合并了湖南大学、中山大学、广西大学的政治系和法律系组建中南政法学院。李伯钊任院长,林山任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中南政法学院隶属国家司法部。

湖北大学

1958年湖北省接收了教育部和司法部移交的中南财经学院、中南政法学院并将两校与中南政法干校、武汉大学法律系合并组建为省属湖北大学,同时扩充了文史和数理化专业,拟将湖北大学建设成为综合性大学。校长由湖北省副省长孟夫唐兼任,党委书记朱劭天,主持工作的副校长李光斗。

湖北财经专科学校

在“*”的肃杀气氛中,高等教育园地一片凋零。湖北大学*撤消,缩编为湖北财经专科学校,是当时全国原有18所财经院校仅存“一所半”中的“半所”。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剩下的教职员工坚守财经教育阵地,并尽力保存政治、法律专业的师资力量。

这是学校发展史上最萧条的六年。但全校师生员工讲党性,讲团结,顾全大局,坚守岗位,积极工作,保住了学校的发展阵地,为“*”后学校迅速恢复重建奠定了基础。

湖北财经学院

1978年元月,学校更名为湖北财经学院,恢复四年制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成为“*”以后最早恢复本科生、研究生招生的高等学校之一。

1979年元月,学校领导*发生变化,改由财政部领导,从此学校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中南财经大学

1985年9月30日,湖北财经学院更名为中南财经大学,由*亲笔书写校名。

中南政法学院

1984年12月,以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主体部分为基础另辟新区,恢复重建。中南政法学院,隶属司法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00年2月,国务院批准教育部的方案,同根同源的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合并,直属国家教育部。

2000年5月26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正式组建,并实行教育部、财政部、司法部以及湖北省“三部一省”共建。

2005年,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名单。

2006年,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育评估,等级为“优秀”。

2011年6月,学校正式跨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行列。同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正式建立研究生院。

2011年8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和EMBA项目通过国际MBA协会(简称AMBA,世界三大商科教育认证组织之一)认证,成为*地区第7所获AMBA认证的院校。

2012年5月26日,学校入选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全部三类培养基地。

2012年7月25日,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和北京大学共建的“知识经济与法制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2012年8月30日,由*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原财政部直属的财经类高校建设的“中国财政发展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2012年10月23日,教育部、财政部、湖北省人民*正式签订协议,共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2年11月15日,学校跻身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格高校。

2013年3月2日,与财政部会计司、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财经大学等15家协同单位共同组建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2014年1月4日,学校获得CFA协会正式认证,成为*地区第7所获得该协会认证的大学。

2014年3月7日,与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合作建设“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基地”。

2014年3月12日,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教学中心,为全国仅有的10家经济管理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之一。


3、院系设置

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学系、思想政治教育系哲学院:哲学系、政治学系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国际经济学系财政税务学院:财政系、税务系新华金融保险学院:金融学系、保险系、投资系、金融工程系

法学院:理论法学系、宪法与行政法学系、诉讼法学系、民商法学系、经济法学系、国际法学系、国际经济法学系

刑事司法学院:刑法学系、警事科学系、刑事政策教学与研究中心

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系、应用英语系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系、艺术系

工商管理学院:贸易与营销管理系、工商管理系、管理科学系、旅游管理系

会计学院(会硕中心):会计学系、财务管理系

公共管理学院(MPA中心):劳动与社会保障系、行政管理系、城市经济管理系

统计与数学学院:统计系、数学与数量经济系、大学数学教研中心

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经济信息与管理系、安全与环境工程系

知识产权学院

MBA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4、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2517人,其中教师总数1503人,教师中教授215人,副教授529人,博士生导师152人;拥有一批在学术上有相当造诣,在国际国内人文社会科学界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资深学者,现有“长江学者”1人,“楚天学者”10人,有35名教师享受国务院*津贴,26名教师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0名教师获湖北省*专项津贴。“十五”以来,学校有2人荣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3人入选教育部“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6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入选湖北省“跨世纪111人才工程”,42人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

5、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与美洲、欧洲、亚洲、大洋洲的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合作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关系。学校与韩国东西大学合作举办有艺术设计专业(动漫游戏方向)和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影像内容方向)本科教育项目,为教育部同类专业项目中第一个与亚洲高校合作的项目。学校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合作建设有孔子学院,并与美国迈阿密大学、德国法兰克福应用科技大学、法国里昂三大、法国赛尔齐·篷多瓦兹大学、法国加莱高等商业学院、瑞典隆德大学、韩国东西大学、乌克兰海事大学和日本大分大学等均有交换生项目,且有60余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我校求学深造。2009年4月13日,学校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孔子学院揭牌,正在美国访问的国务委员刘延东、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应邀出席,标志着我校国际化教育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化工程,积极稳妥地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向更广领域、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学院为主体、学者为主角、项目为纽带的“学校——学院——学者”三位一体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框架,国际交流的主动性、计划性和目的性明显增强,国际交流的深度和广度继续拓展。学校学校先后与亚洲、欧洲、澳洲、美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合作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关系。2006年6月份,学校正式成为中国*奖学金项目院校,取得了招收“来华留学公费生”的资格,2007年,学校又被列入面向港澳台地区招生第一批次录取学校目录。随着学校留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2005年,学校专门成立了国际教育学院,2007年1月,该学院独立设置,专门负责各类留学生、港澳台侨学生、中外合作项目招生、管理和对外汉语培训、海外孔子学院建设等工作。目前共有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外国留学生在校深造,培养层次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学习内容也从单纯的汉语学习向汉语学习专业学习并重转化。

学校先后于2003年成为中美富布莱特项目院校、2005年成为国家留学基金委协议派出留学人员院校。十年来,学校与*20余所大学签订(或续签)了交流与合作协议,*来访近700人次,出访1200余人次。举办了包括“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社会经济转轨中的高等财经政法教育”、第十一届“中韩伦理学”国际研讨会、“网络时代的著作权保护”国际研讨会、“中日民商法”国际研讨会、“财产税理论与制度”国际研讨会等在内的20多个国际学术研讨会。

会计学院的中澳班、财税学院的中澳班、金融学院中美班、工商学院中新班、外语学院中港班、新闻学院、信息学院的中韩班以及与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联合培养法学硕士等项目都已经开始规模招生,学生派出规模逐年扩大,每年派遣往国外学生达到50余人次。另外我校已经与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10余所大学签订了学生互换协议,每学期互相派遣若干名学生前往对方学校学习。

此外,学校还与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公会合作成立了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考试培训中心,与美国注册财务策划师学会合办国际理财师(RFP)考试培训班,与美国ACT(AmericanCollegeTest)合作,举办GAC(全球评估证书)国际大学预科课程班。

6、文化传统

校徽

释义:校徽中间图案实体部分为“人”字,虚体部分为“文”字,表示学校人文社科类大学的性质。人形还表示学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张开双臂以示开放办学,迈开双腿以示稳步发展。中间图案为一奋发向上的箭头,冲破内圈,表示“冲出中国、走向世界”,代表学校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人文社科类大学的奋斗目标。

“1948”和“中国武汉”表示学校建校的时间和学校所在地点。

上半圈为*题写的中南财经大学校名(政法两字为集字)。下半圈为校名英文,代表学校面向世界、建设国际知名人文社科类大学的奋斗目标。

校训

博文明理厚德济世

释义:知识渊博缜密思维识高才优求真去伪

守身崇德人格完备报国为民服务社会

办学精神

砥砺德行守望正义崇尚创新止于至善

希贤精神

活泼创新学以致用

教育理念

为学为用为效为公